在佛教文化的传承教导中是要我们每个佛弟子都要知恩、念恩、报恩。佛教倡导的“报恩”观念,曾在许多历史阶段,为古今中外许多国家的稳定和谐以及社会的安定祥和,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常说的上报“四重恩”中第一恩就是报国家恩。任何一位国家的公民都需要爱国和拥护国家的尊严。..
报恩
《戒杀放生文》:祭忌杀生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记载,浙江钱塘金某守持斋或笃实诚敬。后来因病逝世,神识附一童子说:“我修持善业,时日不久,不得往生净土,现在阴界,但也很快乐,来去自由。”有一天,神识又附童子,呵斥其妻说:“你为何要杀鸡祭我坟墓,如今有冥吏跟随着我,不如以前自由了。”这时他的媳..
什么是修道人重要的原则
问:什么是修道人重要的原则?答:如果别人到我们这里来说是非,古德说得好,‘来言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能听。修道人最重要的原则,要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善心,决定不允许别人破坏。别人破坏最常见的是口舌,挑拨是非。我们没有亲自听到,只是传闻而已,然而传闻靠得..
学佛人应当掌握的三种说话窍诀
《杂譬喻经》上记载,以前有只甲鱼遭遇枯旱,湖水干涸,不能到达有食物的水池。这时有只大鹤来到旁边,甲鱼求它帮助,大鹤就把它衔住飞过都邑。甲鱼一直不肯沉默,不断地问:“这是什么?”这样大鹤就开口回答,刚一开口,甲鱼就坠落地上,被人们屠食。我们不注意自己的口舌,就和..
佛教徒到底该不该管闲事
痛苦往往会不期而至,让你感受到它的巨大威力一提到信佛、皈依,很多人都只是期望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保佑,并非单方面的,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却一味只想得到佛菩萨的加持,那就是迷信了。就好像无论你去哪个国家,希望成为他们的公民,首先要承诺自己遵纪守法,尽好义务,而不是..
从关爱宠物到关爱父母
要想获得身心的健康,必须约束自己的身口意。虽然说学佛后,不可能什么恶业都不造作,但是要让自己有道德底限的标准,这个底线越高,对自己的保护就越大。哪怕面对动物,也要生起慈悲心,不要将它们简单认为是畜生。动物也有喜怒哀乐,也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有一年,我带了很多..
爱的供养,报父母恩
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培养下健康成长的。长大以后,理应忆念父母的恩德,尽力报答。怎样做才是报恩?要通过供养——财供养、力供养、法供养。第一是财供养。财供养就是以你的能力让父母安度晚年。父母年纪大了,性情跟小孩子一样,你去看看他们,买点礼物,送点东西,他们..
为家人做一顿早餐 就可以修持六度
要把生活与佛法相结合有些人在皈依佛门之后,非常迷恋学佛的外在形式,只喜欢念佛、修法等等,对工作变得漠不关心了,对家人也冷淡了。比如说,有些居士只愿意关在佛堂里盘腿念佛,妈妈生病也不知道,孩子下课也忘了去接,这是修行进步的表现吗?不是,这是失去了责任心的表现,这..
学佛越久,越要承担起做人的责任
有些人在皈依佛门之后,非常迷恋学佛的外在形式,只喜欢念佛、修法等等,对工作变得漠不关心了,对家人也冷淡了。比如说,有些居士只愿意关在佛堂里盘腿念佛,妈妈生病也不知道,孩子下课也忘了去接,这是修行进步的表现吗?不是,这是失去了责任心的表现,这时要好好反省自己。学..
如何对待子女的不孝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老居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逆缘,严重时会障碍自己的修行。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大家可以用佛法中因果和无常两个观念来解决:首先,要以因果的观点来看待家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修行人还是普通人,都应该养成一种好习惯——“遇事反..
子女不孝怎么办?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老居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逆缘,严重时会障碍自己的修行。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大家可以用佛法中因果和无常两个观念来解决:首先,要以因果的观点来看待家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修行人还是普通人,都应该养成一种好习惯——“遇事反..
不离菩提心供养
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讲:“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有的供养中,法供养最殊胜。“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第一,修行供养。“所谓如说修行供养”。佛不需要你供养的身体、受用、善根..
你对这些众生发过慈悲心吗
有些人可能有疑惑:到哪里去发利他心啊?你就给身边的人发,给同一宿舍的人发就行。如果能发一个利他心,这个功德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但一定是要发自肺腑的。我们现在很多前提条件都不具备,没有基础。就如同一个小孩子根本没有读过书,却让他直接读大学,那肯定不行啊。我们也是..
佛教如何看弑父杀母 五逆重罪命终堕无间地狱
前言:6月22日下午,河南省永城市条河乡李阁村王楼发生一起恶性案件,该村村民王某持刀杀死其父母,并捅伤制止其行凶的伯父。王某作案后驾车逃走。6月23日下午2点,永城市警方在河南中牟县将其抓获。犯五逆重罪堕无间地狱五逆罪是佛教所有恶业中最重者;"逆"者,"罪大恶极,极逆于..
生起菩提心的两大窍诀
生起菩提心在藏传佛教中,菩提心的修持有两大传承:一个是由文殊菩萨传给龙树菩萨、再传到寂天菩萨的法门,叫做深观派。深观派按《大树庄严经》义,依《集学论》和《入行论》所说,以自他交换法修持菩提心;另一个是由弥勒菩萨传给无著菩萨的法门,叫做广行派。广行派按《般若经》..
从三个方面谈放生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三、应当如何放生。一、为什么要放生:1、众生具有佛性,皆当作佛,应当尊重生命而放生:一切生命的一念心性直下和三世诸佛无二无别,然而被宿世的恶业力障蔽,悲惨地沦为心智低下的异类,除了寻求食物、躲避死亡之外,其它..
孝顺父母是一切供养的基础
一个学佛的人,虽然生命的解脱之道来自于上师、佛、法、僧,没有错!但是赖以修行的身体,却是来自于父母。如果我们生生世世都在轮回,都有因缘福报可以修行,也都是因为有生生世世的父母在生下我们、养育我们的缘故啊!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在最根本上发出感恩和报恩的心的话,在生命..
在福田、恩田、悲田里播种收获快
人们经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虽然是这么说,其实很少有人真正相信这句话。人们总是认为,造善恶业了,果报应该马上现前,否则就怀疑。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规则,我们不可能今天播下了种子,然后期待它明天就能成熟,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同样,我们也要掌..
在外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些人做事总是很容易成功,有些人则相反?
问:在外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些人做事总是很容易成功,有些人则相反?索达吉堪布:有些人所做之事极易成功,而有些人却一波三折,原因除了各自福报不同以外,关键还要看有没有护法、天人的帮助。而若想获得他们的鼎力相助,必须要有完善的人格,尤其要懂得知恩报恩。麦..
在外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些人做事总是很容易成功,有些人则相反?
问:在外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些人做事总是很容易成功,有些人则相反?索达吉堪布:有些人所做之事极易成功,而有些人却一波三折,原因除了各自福报不同以外,关键还要看有没有护法、天人的帮助。而若想获得他们的鼎力相助,必须要有完善的人格,尤其要懂得知恩报恩。麦..
孩子与父母四种因缘
第一种是报恩的。过去生中你们彼此互相有恩惠,他这一次又看到你了,到你家来投胎。这个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孝子贤孙,他是来报恩的,怎么都学不坏,所谓的好儿女、孝顺儿女,这是过去修的善因。第二种是报怨的。过去世你跟他有仇恨,这一世遇到,来做你儿女,将来长大了,做败家子..
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
问: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索达吉堪布:如果一个人的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痛苦自然可以转化。遭遇任何违缘和障碍时,让心放松是得快乐的秘诀。恰尔卡·益西多吉大师对弟子告诫道:“恒常令心快乐,时时刻刻观修心,一切祸害的根源就是我执,对一切众生有..
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因此长起疮来,全身溃烂,眉毛、胡须、手指、脚趾都掉光了,痛苦嚎叫。当时没有即刻死去,在安南市乞讨。有个出家人看见后很怜悯他,对他说:“你可以回心转意念念大悲咒,我可以口传给你,如果能精进,必能得善报。”他依教受持,一心念诵,从此疮渐渐复原,手指和脚趾都生了出来..
孝敬父母者,能得护法神的护佑
何者孝敬父母亲,彼族具梵阿阇黎,供养彼等今名扬,他世亦转善趣中。此处布施的主要对境,是恩重如山的父母。作为大乘修行人,要对一切众生作父母想,但是首先,应该对今生的父母孝顺恭敬,否则,想把其他众生视为父母是不现实的。大小乘的佛经中,非常强调对双亲的孝敬。一个人若..
为什么说害我们的人恩德非常大
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得解脱道害者恩德大。正因为遭受别人的危害,我们才有幸遇到正法,得到解脱。所以,害我们的人恩德非常大。《大庄严论经》中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在印度的摩突罗国,有位相当聪慧、但不信佛法的婆罗门。一天,与他结怨的几位婆罗门为了算计他,明知他不喜欢..
能否得到上师加持取决于信心
波多瓦之《蓝皮书》中云:“获得上师加持之大小不在于上师,而是观待自己。若无感恩胜解信,即使文殊菩萨亲自降临,亦不能成办彼之任何利益。若对上师具信解恭敬及报恩之心,即使上师功德尚未圆满,彼之加持亦能速疾融入,应生胜解信。能否得到上师的加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信心,..
最简单的施食法:六字大明咒施食
丹真绒布堪布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时,念诵观音菩萨心咒数遍,吹气于几粒白饭,然后布施出去即可。任何食物念“嗡嘛呢叭咪吽”丢于任何地方。◎任何吃剩的食物(含肉类,剩便当,仍至发霉的食物食念六字大明咒七遍,丢于任何地方,乃至厨余桶都可以!)◎在餐厅吃不完的食物,念六..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可与之结交的良友?
问: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可与之结交的良友?索达吉堪布:萨迦班智达曾说:“做事交友,依靠知恩报恩这一准则可推知所交往之人的品格。”正士对于他人的恩情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知恩、念恩、恒时不忘,但因缘时机尚未成熟,苦于无法对恩人作回报;二是知恩、念恩,时机成熟便立即..
如何才能积福?
佛经上说只有福德资粮圆满了,才有可能证悟空性。也就是说,证悟空性的必要前提是圆满福德资粮。福德资粮就像燃料,空性智慧就像火,没有燃料火就不可能燃烧起来。空性智慧要依靠福德资粮来点燃。所以,想要证悟空性开启般若智慧,首先要在积累福德资粮上努力。积累福德资粮的方法..
父母反对自己修行怎么办?
有些佛弟子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的父母、亲人不相信佛法,甚至反对自己学佛、修行,所以当他们看到自己供灯、供水、磕头或者修法时,会有不满情绪甚至非常反感进而诽谤佛法,这时候作为一名佛弟子,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坚持修法比较重要,不管父母、亲人怎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