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布施得大功德(资料图)你想要成佛,那你首先就要发心做菩萨,你要做菩萨,就应该像菩萨一样不执着于六尘之相而行布施。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不住相布施,这在《金刚经》里面说出了菩萨道行布施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三轮体空的精神。什么是三轮体空呢?我们在这个地方和大众简单的介绍..
报恩
传喜法师:为什么要超度婴灵?
为什么要超度婴灵?一个小孩能到人道来投胎,能到我们肚子里来投胎,那是他有福报的,修了多少多少世,跟你家有因缘,但是我们总是找原因不要他,把他堕掉。堕胎最大的受害当然是小孩,其次就是妈妈,妈妈也是非常大的受害者。做妇幼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曾经告诉我,生小孩之后的忧郁..
净慧长老:怎样做个好人?
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好一个普通人,至少要达到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把信仰、伦理、..
广钦老和尚:这世间是一场迷梦真报亲恩
■有位师父,因为家人一直不谅解他出家这件事,始终鬱闷在心,请示老和尚应当如何排解?老和尚:既然已经离俗出家,如果父母眷属越是关心我们,那麽那层爱情爱别离苦会越缠越深,终至哀哀怨怨,永远不得解脱,甚至随之生死轮迴。出家了,不要再有人我憎爱之心,这是轮迴之因,我们..
果戒法师:怕啥来啥怎么办?快看学佛必知八大因果定律
学佛改脾气是关键(资料图)谁学佛以后,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辨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果要是信好了,就能够改脾气,认帐认命。因为佛法是以因果为基础的。一、改脾气..
果戒法师:学佛必知八项因果定律,信因果能消灾
学佛以后,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辨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果要是信好了,就能够改脾气,认帐认命。因为佛法是以因果为基础的。1、改脾气是关键学佛后,第一要改掉生..
命运要靠修福修慧、从因缘果报上来改变
命运要靠修福修慧、从因缘果报上来改变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熏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一棵树枝叶茂密,树荫愈大,就能容纳许多人在树下乘凉遮荫;相对的,如..
宽见法师: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勿强求、要感恩、习莫牵、为意主、普贤行。一、别不平:“别不平”,指于内,心中不平。当我们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不必心中不平和委屈,不平且拒绝面对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而坦然接受则使一切皆有可能,甚至坏事也可..
弘一法师:放生的五种福报
弘一法师:放生的五种福报今日与诸君相见,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五、欲生西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古今来关于放生能延寿等之果报事迹甚多,今每门各举一事,为诸君言之。一、延寿。张从善,幼年尝持活..
佛教常识:为何要回向
佛教常识:为何要回向?拜佛、诵经和抄经都是在修福德、做功德,回向的回就是回转,向就是归向,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回转到一个指定的方向。经论中说,“众生无善我以善施,施众生已,正向菩提,如回声入角,响闻则远,回向为大利。”把功德回向给众生有大利益,究竟有多大?以修习净土..
他因为祈求药师佛而获得了绝世容颜
他因为祈求药师如来而获得了绝世容颜大家都希望得到庄严的相貌,可以人见人爱、车见车载。在当今这个看脸的社会,庄严的相貌的确会带来不少的便利。那么问题来了,要怎样才能修得一副庄严的好相貌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个故事。也许看完这个故事之后,大家心中就有答案..
知识点!佛弟子该如何去积累福德?
广种福田(网络图)我们该如何去积累福德,积累能量呢?第一个方法叫种福田。佛家有三大福田,第一个叫报恩福田,又称“恩田”;第二个叫做功德福田,又称“净田”;第三个叫做慈悲福田,又称“悲田”。“田”的意思就是能够生长,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后,种子能够获得营养生长,所以我..
寂静法师:佛弟子该如何去积累福德?
我们该如何去积累福德,积累能量呢?第一个方法叫种福田。佛家有三大福田,第一个叫报恩福田,又称“恩田”;第二个叫做功德福田,又称“净田”;第三个叫做慈悲福田,又称“悲田”。“田”的意思就是能够生长,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后,种子能够获得营养生长,所以我们称为福田,田里..
大安法师:放生的意义
大安法师:放生的意义信众:放生的意义及其事项,怎样做如理如法?戒杀和放生并举不可偏废,对吗?大安法师:放生的意义主要是:第一,真正对水陆空众生生出怜悯心,在它们即将死亡的时候,救其一命,并放生到合适的环境中去;第二,通过放生行为传达佛教的一种慈悲心。现代人由于竞..
内心有感,外在有应
问:师父您好!我有一个疑问,佛菩萨为什么不在众生面前显示神通,让肉眼凡胎的人类亲眼看到佛菩萨的真实存在?这样人们容易相信因果不虚,善恶有报,就不敢作恶了。学诚法师:因神通而起的信心,来得快去得也快。再者,以神通度化众生过患极多,因为除了佛菩萨,一些鬼神也具有神..
传喜法师:莫忘孝道,念母恩!
莫忘孝道,念母恩!我们大乘佛教菩提心的初级阶段,第一步就是观想母恩,念母恩、忆母恩、感母恩、报母恩,这是基础。在这种恩情的忆念当中,再推而广之,一切众生在无量劫轮回中都做过我们的母亲,众生还在轮回,作为佛弟子来说是不能心安的。小乘道是为了求心安,但大乘道就是不..
佛教常识:佛法僧三宝
皈依三宝佛法僧三宝,为学习佛法的人应该具有的根本认识,所以这里首先提出来解说。一、世间最初有三宝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以后,三七日间,唯自受用解脱的妙乐。自念所证法理,寂静微妙,甚深难见,非寻思境界,唯智者所觉;众生深著我见,爱乐烦恼,虽然为他们说法,恐亦不能..
济群法师:布施供养是存钱最佳方法而且利息很高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种表达。供佛并不是说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时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一顿肚子..
信愿法师:所念之佛无别,能念之心有异
我们念佛用清净心念佛与妄想心念佛,虽然因果不同,但是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言功德一样。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修持净土法门,可贵就是可贵在这里。圣人念佛被阿弥陀佛救度往生西方净土,凡夫念佛也被阿弥陀佛救度往生西方净土。站在同样都会往生西方净土而言功德一样。诸位:师父再..
感恩也是修行!不能想感恩就感恩 不想感恩就不感恩
感恩之心(资料图)感恩,也是一种修行。如果真正地知道感恩,也是内心的一种境界。为什么要学会感恩呢?知恩、念恩、报恩,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菩提心。当看到有人偏重于修这个法门、那个法门的时候,我常常会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忘了修菩提心,这是我们成佛的根本。”要培养菩提心,..
佛教小故事:止杀免横死
《佛教小故事》止杀免横死嘉善有个姓孔的到一亲戚家,亲戚留他吃饭。将要杀鸡给他吃,这个姓孔的极力劝阻;亲戚不听劝,他急着说:“我已立誓戒杀放生,绝不吃鸡”这才劝止住了。这天晚上,他住在亲戚家里,他家白天正在捣米,夜里把大石杵悬挂在朽烂的屋梁上。他正睡在下边。夜里..
济群法师: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利息”很高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种表达。供佛并不是说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时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一顿肚子..
佛教小故事:鱼螺报恩
《佛教小故事》鱼螺报恩杭州阮起鹏,年小时发愿放生,最喜放螺蛳鱼子,因用钱不多,救命很多;又恳切劝化旁人。康熙十九年,坐船经过富春,船底触石破了,水竟不漏进;靠岸后,见有几万鱼聚在船底破处,又有螺蛳攒满,才明白这是报答阮起鹏放生的恩。..
传喜法师:清明节为什么又称为“寒食节”?
这是来自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一个真实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改立宠妃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离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天,重耳因为无粮,饿晕过去,随行的介子推就..
宗舜法师:清明三问
宗舜法师:清明三问对于清明节,不论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疑问困惑,今择其最常见者三条,从佛教角度进行解答。即:一、人死一定变鬼吗?二、佛教祭祀鬼神吗?三、祭奠先人可以烧纸吗?说到清明节,大家都会想起一个词——“慎终追远”。《论语·学而》:“慎终追远..
戒宝法师:在感恩中改命,自然有求必应,心想事成
今天是佛七的最后一天,上午送完圣,法会就结束了。在这七天的时间里,有法师每天都带领我们早课、报恩供、皈命;有各组的义工在幕后为我们念佛保驾护航;还有背后在支持我们的家人!让我们一起用掌声去赞叹、感恩他们!阿弥陀佛!我们佛七的主题是知恩、感恩、报恩。所以我们来到这里..
圆满您的圣迹之旅:朝山者必读
朝山之旅(资料图)一、前行:明确参访朝礼目标,调整意乐动机(一)明确此行所为,确立参访朝礼目标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何要去朝拜圣地,想清楚自己此行所求。总的来讲,参访朝礼可达成一些共通的目的:①集聚福慧资粮;②忏悔业障;③报恩(如虚云老和尚报母恩);④求加持。个人可以把目标..
星云大师: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我所证悟的真理,是与世人错觉所见的相违。世人所沈迷的快乐,我了知是苦的根源;世人所求取的五欲六尘,我了知是不实在的;我所证悟的真如实相,是世间的真理,但人们却不能相信;我所正知正觉,..
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我所证悟的真理,是与世人错觉所见的相违。世人所沈迷的快乐,我了知是苦的根源;世人所求取的五欲六尘,我了知是不实在的;我所证悟的真如实相,是世间的真理,但人们却不能相信;我所正知正觉,与世人的偏邪私欲都是相违..
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在什么地方?
修行的落脚点(资料图)我想,落脚点就在实际的做人做事当中。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