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而急欲救其痛苦。《大乘义章》曰“爱怜曰慈,怆恻曰悲”,又曰“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智度论》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即是此义。“主义”,即是“由思想而生信仰,由信仰而生力量”之..
报恩
你生命中,有不可原谅的人吗?
在你生命中,有想起来就厌恶的人吗?在你生命中,有恨的牙痒痒的人吗?在你生命中,有不可原谅的人吗?无论怎样,都请耐心读完这个震撼心灵的小故事……一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发生激战,最后两名士兵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士兵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
真正地孝顺父母,一定要让他们归信三宝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佛戒虽有万行,亦是以孝为宗。在佛教里,子女对父母之孝,可以归纳为三种:赡养父母是小孝;为父母扬名是中孝;劝导父母信佛,知因识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大孝。我们现在只要能劝父母归依三宝,对父母..
请问大师,如何才能不为情所困?
情,不是坏事,让我们痛苦的是执着,而执着的根源是“我”。所以实际上人们不是“太重感情”,是“太爱自己”,外在的人与事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时,才会感到痛苦。要让自己不那么痛苦,就要思维无常,思维一切都是因缘,都会改变,从而放下固执的期待,在每一个当下好好付出。问题一..
想让佛菩萨降临家中吗?那么就从这件事开始做!
西方接引图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佛戒虽有万行,亦是以孝为宗。在佛教里,子女对父母之孝,可以归纳为三种:赡养父母是小孝;为父母扬名是中孝;劝导父母信佛,知因识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大孝。我们现在只要能劝父母归依三..
越孝顺的人就越有福报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佛戒虽有万行,亦是以孝为宗。在佛教里,子女对父母之孝,可以归纳为三种:赡养父母是小孝;为父母扬名是中孝;劝导父母信佛,知因识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大孝。我们现在只要能劝父母归依三宝,对父母..
告诉你一个打开世界的正确方式
我们到底活在哪里?如何正确打开这个世界?念头到底有多重要?伤害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本文为2016年9月16日,寂静法师受邀参加在四川省成都市大慈寺举办的“普供养·报恩文化节”中精彩开示节选。人到底活在哪里?我们以为活在地位中、活在金钱中、活在物质中,其实,我们不知道活..
净土法门修行关键--发愿
舍利佛,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发愿,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要劝勉发愿?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建立起来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每一愿,都是愿我们众生到极乐净土去的,对应着阿弥陀佛的愿海,我们也要发出跟弥陀大愿相..
星云法师: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
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建立信心俗语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自杀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徒然留给世间及后人更多、更大的问题与痛苦,所以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Kant)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自杀,因为这是做为人的一种必要乃至完全的义务。但是,现在社会上..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耶?”州于言下悟理。我们说古人的空话,说平常..
圣严法师:如何超越别离的痛苦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人是血肉之躯,和心爱的人分离时,难免会心生忧苦、潸然泪下,而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爱别离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分成亲子之爱、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等,其中亲子之爱与男女之爱是最亲密、最甜蜜的,一旦面临生离死别,也..
为什么不能杀蝇蚊、蝗虫等小虫
(一)印光大师有位居士写信给印光大师,提出蚊蝇、蝗虫之类都是害虫,杀死它们应该说是为民除害。大师针对此言论,进行了严厉的驳斥:蚊蝇、蝗虫之类都是因为感应到人心凶恶,才伤害人类。如果我们能够对它们心生善念,念佛布施,它们一定会自动离开,不会伤害任何人,哪能说杀它们..
正慈法师:学佛从善待自己和身边人开始
学佛从善待自己和身边人开始《华严经》上说,要善用其心。你把一切众生看成是佛,是菩萨,把自己看成是凡人,那你就会成长。首先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再扩展到周围的人,来引导他们做人、学佛。在佛菩萨的眼中,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佛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
妙莲老和尚:如果与家人属于恶缘相会该怎么办?
一家人恶缘相会时,怎么办?◎一家人恶缘相会时,怎么办?父女、母子性情不一样,想法又相反,大家恶业障聚在一起,有怨又不能离开,真是有苦难言,好苦!但学了佛要逆来顺受,要了达缘生缘灭,万事皆随因缘而变,向好的想,忍过去就好了!◎钱应该留给儿女吗?俗语说:‘养儿胜过..
如果与家人属于恶缘相会该怎么办?
◎一家人恶缘相会时,怎么办?父女、母子性情不一样,想法又相反,大家恶业障聚在一起,有怨又不能离开,真是有苦难言,好苦!但学了佛要逆来顺受,要了达缘生缘灭,万事皆随因缘而变,向好的想,忍过去就好了!◎钱应该留给儿女吗?俗语说:‘养儿胜过父,要钱做什么?养儿不如父..
作为孩子,必须懂得报父母恩
可是,现在我们再看反面的一面,孩子是妈妈的什么?你们知道吗?孩子是妈妈的天堂。当这个孩子读书,很勤奋读书,考试考得很好的时候,妈妈最高兴。当她高兴的时候你叫她去天堂,她可能都不要,她要的是她的孩子。可是,另外一方面,孩子也是妈妈的地狱,你看,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
是什么阻碍了你发财的机会?
本文为2016年9月18日,寂静法师受邀参加在四川省成都市大慈寺举办的“普供养·报恩文化节”中精彩开示节选。想发财怎么办?有人说多布施就能发财,于是很多人开始布施,却没有变得富有。这是为什么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去挑水,却发现水缸怎么都装不满,他就想也许是桶..
如何从亲人去世的痛苦中走出?
网友:我父亲2013年去世,当时在医院我一个人陪着,突然感觉父亲没呼吸,我接受不了抱着父亲大哭。后来听别人说人走时不能这样抱着哭的。从此以后我就非常纠结感觉父亲走得不安,是我人为让他增加痛苦。之后几年经常做梦梦到父亲,梦境里有好的有坏的,三年多一直很不安,很痛苦这..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明贤法师答:现在的学佛人中常常有这样的论调,比如“学佛总往寺院跑,还不如在家自己好好修行”,或者“我信佛,但是只皈依佛和法,不皈依僧,只做二宝居士”,诸如此类种种。总之,不仅自己不愿敬僧护法,还要教他人不要皈依僧..
什么是修道人重要的原则
问:什么是修道人重要的原则?答:如果别人到我们这里来说是非,古德说得好,‘来言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能听。修道人最重要的原则,要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善心,决定不允许别人破坏。别人破坏最常见的是口舌,挑拨是非。我们没有亲自听到,只是传闻而已,然而传闻靠得..
当前中国发展佛教教育的盲点与伪问题
佛学院的学生中国佛教教育自从改革开放后,应该说是非常有成就,目前各地的佛协领导、寺院住持、弘法讲学的各种人才,几乎都是八十年代后成长起来的僧青年。但是,中国佛教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实有一些“盲点”与“伪问题”,耽误了中国佛教教育的发展。一、发展佛教教育的..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生因果复杂,有因故致有果,有果断非无因。知前因后果,则可不生怨尤。知德能感天,则必不至小有逆境,便懈修心。譬如天初热时,或忽大凉。初凉时,或复大热。此乃暂时变动,非常时总如是也。但尽我心以修,不问现境逆顺,若能..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积累福报?
2016年8月21-23日,由希贤教育基金会主办、明德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德行天下公益基金会承办的“德行天下·幸福中华”第二届中华德商研修大会,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再次举办,寂静法师受邀参加此次研修会。《易经》中的“厚德载物”,物是什么?很多人认为“物”就是金钱,是房子,..
酒作为媒介 会让颠倒的心更加颠倒
酒的存在对追求智慧的人来说是障碍有人问,师父,我这一生与红酒结缘很深,在记忆中,红酒一直是非常美好的。不但经常喝,而且还写些有关酒文章投稿到发行量较大的杂志,这样做有什么过患?五条戒律是佛教很重要的行为准则。为什么佛教有戒律?因为佛教的核心是朝出世走的。是什么..
学佛人不用高谈冤亲债主
净土念佛一法重在正信对许多净土行人来说,一个极为熟悉的词语,就是这个:冤亲债主;不仅熟悉,而且十分惧怕;这个你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幽灵”成为了念佛往生的最大障碍!有多少可悲的净土行人被其缠绕,身心倍受摧残!有多少可怜的净土佛子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本来一个沉..
净慧长老:在家学佛请牢记这四句话
作为在家佛弟子,不论你信佛有多虔诚,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不能脱离你所从事的工作,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脱离了这些,你的信仰就悬在半空中,信仰就没有地方落实了。什么是在家学佛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呢?我曾经讲过四句话,这就是:将..
出家人可不可以赡养和照顾父母
经常有人会问,出家人可不可以赡养在家的父母?尤其是近些年来,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自己出家了,父母没人赡养照顾,如何安心办道?但是出家之后如果赡养父母,给与父母一定的经济上的帮助呢,出家人的资财来自于十方善信供养,岂不是反而让父母损耗福报?再者就是,如果父母生病..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原文: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其人而并敬其亲。报怨者,谓父母宿世于子有负恩处,为报怨故,来为其子。小则忤逆亲心,大则祸延亲身。生无甘旨之..
如何辨别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若能三说三皈依者,名优婆塞、名优婆夷。”(净三归品第二十)宗喀巴大师在所造《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是故皈依,是于佛教,能入大门。”(卷四,116页)是否获得皈依体是“内”道与“外”道的分水岭。而皈依体能否获..
精进念佛--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十方如来呀,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如来可以说是一切佛,可怜、悯念众生,就像妈妈想念自己的小孩一样。妈妈虽然想,要是孩子离开妈妈,他走在外方,找不到孩子,把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