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答:“不但出家人能役使鬼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本领。”问者愣了,说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他不相信。《小窗幽记》里面有两句话:“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由此可知,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了。这个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
当下
三千年前的佛会知道现在的电脑吗
有个信众来问我,他说:“佛难道一切都知道吗?三千年前的佛会知道现在的电脑吗?”我说:“如果佛连现在的电脑都不知道,他能成为佛吗?佛是无量劫以后哪个时辰下场雨,这场雨有多少雨滴,一个雨滴有多少微生虫都知道。你区区的一个电脑的发明,佛难道不知道吗?”所以很多人对佛..
让心走到轨道上
人的才能、人的技术、人的学问都属于世间法的范畴、世间法的一部分。我们生命潜能的开发,我们的觉悟、我们的智慧,是不共世间法的。就是说,再多的知识、再多的学问、再大的能力,都不能开发智慧。用得好,它对我们人的觉悟,对智慧的开发是有用的;用不好,它起反作用,刚好成了..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的根本原理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的根本原理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人人能念,个个可念,方法极简易,而念佛原理却深邃浩博,乃佛果觉境界,极平常极玄妙,超出众生的思量,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兹谨依圣言量,对念佛原理,略作管窥。一、名具万德,名召万德阿弥陀佛深知十方众生,无始以来,念念..
世间:寻找苦难的净土
寻找苦难的净土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当时,舍利弗便对佛陀的佛土生起怀疑,佛陀回答了舍利弗的疑问,说:“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土严净,非如来咎”。佛陀以足指按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便成清净..
般灯法师:今夜 我们都是观世音菩萨
观想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资料图)今天晚上我想给大家解释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佛”,第二个是“我们为什么要参加这样的闭关”。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呢?大家学佛的理由可能各种各样,有很多人是稀里糊涂地就学佛了,觉得这个挺好,我喜欢我就学了。有些人觉得,学佛,是..
衍真法师:在念起的当下断恶修善
衍真法师:在念起的当下断恶修善修行不能有半点含糊,要用精密的善恶标准来指导。善知识因为内心清净,他们能够很准确地判断刹那生起的心之善恶,并且警策弟子在念起的当下断恶修善。让我们来看一下台湾承天禅寺广钦老和尚的故事。清晨,有一位衣着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
宏圆法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常有人说,人生在世没有什么一帆风顺。的确是这样,不是你累了,就会有舒适的居所和闲暇的世间,不是你冷了,就会有红泥小火炉和爱人的拥抱。但是正如白落梅所说: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
大安法师:念佛人都想达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么境界?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断见思惑,那就是阿罗汉的水平。但是,进..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 没有离开慈悲和智慧
悲智双运(网络图)成佛的心是什么心呢?成佛的心就是大悲心,你肯给别人快乐,你肯去解救众生的苦难。回归到生活当中,你的一言一行都去为他人着想,去为他人服务。所以,佛教徒的精神就是奉献的精神。我常常说,不是我们知道的少,而是我们离道太远。学,也许很容易,但是实修恐怕..
念佛人都想达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么境界?
念佛三昧可见佛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断见思惑,那就是阿罗汉的..
定弘法师:每天念佛不足一千句,是否可以往生?
问:下边一个问题,这位是关居士,也是用粤语。请问每天念佛不足一千句,是否可以往生?答:往不往生,条件在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信愿,不在於我们是念佛念一千还是一万,还是念十万。念佛的多少不是往生的关键,往生的关键在哪里?是我们是不是真正有信愿。信就..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智慧、慈悲、功德、庄严,虽然有本自具足的一面,其关键还是在于修为如何。本自具足的东西,不能自然而然地..
阿弥陀佛十二光如来名号的意义
十二光如来,首先看无量光。这个佛证到了心性的无尽的心体呀,他是“净极光通达”呀,寂照含虚空,他心清净到极点,就是寂净了。你知道无量光的时候,就知道他必然有无量寿,寿的寂净到了极点,他自然会升起一种光的照用,这就“净极光通达”。所以这个无量光当下有无量寿了,他具..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断见思惑,那就是阿罗汉的水平。但是,进..
当代居士教育的探索
一、引言:当代居士修学的困扰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萌生了更多的精神需求。社会上在家学佛的信众与日俱增。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可喜现象。但是,这些信众能否真正通过修学佛法,解脱烦恼,走向生命的觉醒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发现,这些信众..
佛弟子应该相信命运吗?怎样修行才可以改变命运?
其他宗教多认为,命运是由外在的主宰神或某种神秘力量决定。而佛教认为,命运就是生命发展的规律,决定这种规律的力量仍在我们自身。换言之,命运体现了生命发展的因果,是以不同心行为因而导致的结果。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命运走向。这些行为,包括身、口、意三业。..
大安法师:很恐惧死亡,怎么办?
问:妹妹身体不好,总恐惧死亡怎么办?为什么她放不下这个身体,执著在病苦中,即使念佛也不能自拔,请开示。答:首先对死亡的恐惧,一般人也都会有。但是你不要过于的离谱了,就是你不要总是恐惧死亡。要知道死亡迟早是会到的,死亡也是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在面前的,就是说我们要遭..
同样布施 因心态不同会有三种天壤之别
布施的果报有三种差别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十九面,我们讲到菩萨道当中呢,如何来修学布施的方便。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说,你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你不同的过程,你会创造不同的结果。比方说你同样布施一百块美金给三宝,到底你会得到什么果报呢,答案是不..
不要在吃饭穿衣等生活之外 再去找成佛的法
希望大家不要在吃饭穿衣等生活之外,再去找一个成佛的法,再给自己找一个训练的基地,那恐怕就大错特错了。从你当下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每一个心念做起,这样很快就会有进步的。把握当下一念(资料图图源网络)说到修行,在最初的时候,需要很多的外缘和很多的方法来调教我们这..
明海大和尚:如何智慧地处理慈悲心
慈悲心(资料图)在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矛盾,什么矛盾呢?人和事的矛盾。特别是学了佛以后,再管理公司,就经常会遇到这个矛盾:学佛要慈悲呀,可又要做事,怎么办呢?这个矛盾哪里都有,寺院里也有。我们知道对人要宽容、要慈悲,可是做事情有做事情的规律,事情的规律往往是..
宽见法师: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勿强求、要感恩、习莫牵、为意主、普贤行。一、别不平:“别不平”,指于内,心中不平。当我们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不必心中不平和委屈,不平且拒绝面对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而坦然接受则使一切皆有可能,甚至坏事也可..
「理悟」是眼目,「事修」则是两条腿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也懂得很多的道理,但由于他没有腿,所以不会有什么成就,所谓的理想不过是空想而已,懂得一点道理也不过是说食数宝。还有一种人有腿没有眼睛。尽管他的腿很健康,一天能走很多路,由于他没有眼睛,不过是盲..
佛法帮你解决人生三大问题——生存 生活 生死
佛法解决人生三大问题人生所要面对的有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都平等地存在着。这三个问题就是:生存问题、生活问题、生死问题。这三个问题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也将伴随人类永远存在。虽然地藏菩萨的大愿是要度尽一切众生,但那只是地藏菩萨的慈..
妙殊法师:行禅和静坐
妙殊法师:行禅和静坐如果各位留意的话,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小孩子总会不自觉地咬手指,然后旁边的家长就会急忙喝止,孩子常常会是一种恍然清醒的神态,才将手放了下来。其实成年人也有这样的状态,我曾认识一个居士,他是做平面设计的,他在思考的过程中..
佛教常识:为何要回向
佛教常识:为何要回向?拜佛、诵经和抄经都是在修福德、做功德,回向的回就是回转,向就是归向,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回转到一个指定的方向。经论中说,“众生无善我以善施,施众生已,正向菩提,如回声入角,响闻则远,回向为大利。”把功德回向给众生有大利益,究竟有多大?以修习净土..
怎么把持生灭心和不生灭心
一信徒问师:阿弥陀佛,师父慈悲吉祥,听了一位法师在《阿弥陀经讲纪》中讲到:“用生灭心来修,永远得不到不生灭的佛果”。怎么把持生灭心和不生灭心?请您慈悲开示。师答:在凡夫地,我们的起心动念都是生灭心。因为我们随念流转,认假做真,狂心不息,随情造业,种种行为,都是在..
如何逃脱妄想的牢笼,还原清净的真心
一信徒问师:师父,请问如何才能逃脱妄想的牢笼,还原清净的真心呢?师答: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妄想。妄想是对境生起的无数念头。“对境生起”是当你在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摸到一些什么东西的时候,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这些想法是随着你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摸到的..
传喜法师:享受生命真实的富贵
享受生命真实的富贵信念是人心灵的一种资产,你拥有了这种信念的资产之后,你在任何空间,遇到任何境界的时候,都会变成我们所说的灵性资本。一个人既需要物质的东西来维持生存,更需要精神的东西来安养和超越。因为当一个人顺利的时候,他的财富、人气足以支撑他自我的存在。当物..
追查来世的因果 不如谨慎当下的行为
追查来世的因果不如谨慎当下的行为有兄弟三人喜好打坐参禅,为了求更高的悟境,相约出外行脚云游。一天在日落时借宿于一村户,这户人家的妇人刚死去丈夫,带了七个子女生活,第二天三兄弟正要上路,最小的弟弟就对两位哥哥道:“你们两位前往参学吧!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