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感缘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积极断恶修善的价值之外,另外还建立一种趋向涅槃的价值。当开始趋向涅槃的价值时,已经不是人天乘了,而是二乘了。二乘人观察人生时发觉:虽然表面的快乐会让你一时荣耀,但是付出的代价太大,最后的盘算认为人生得不偿失。你努力地积集资粮,创造了..
无常
历代净土圣贤传二(白话)
往生比丘清朝性修法师,不清楚他是哪里人。顺治年间,住在常德府圆照庵。布衣蔬食,每天念佛一万声为功课,寒暑不间断。遇到有收成不好的年代,就把所有的钱、米、布匹都布施给饥寒孤苦的人。徒弟们都责备他,他只是含泪念佛而已。70岁那年,一个月前,自知时至。到期,含笑坐逝。..
历代净土圣贤传一(白话)
往生比丘晋朝慧远大师(莲宗初祖),雁门楼烦人,小时候非常好学,对儒家六经都有广博的通达,尤其擅长《庄子》《老子》。当时的高僧道安法师在太行恒山建立宝刹,慧远就去归投他。当他听到道安法师讲述《般若经》时,豁然开悟。因此出家依止道安法师学习。求学时,对佛法非常精心..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当我们透过权实二法的操作,成佛以后,那什么是佛呢?我们来看看迹本二门,开迹显本。迹,就是佛陀一期的示现,所谓八相成道,他的出家、成佛、转法轮、入涅槃;本,就是他久远劫来的法身,报身。来看看什么叫开迹显本,看经..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非灭故空,生死涅槃,同于梦境——体空观。”藏教人他远离三界,是从无常败坏的角度契入;通教的人是从因缘。他的空性的证得是认为人生的所有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生命中快乐的出现,要很多因缘具足。..
回归本来面目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讨好别人;有的人为了维护虚荣,竭力强作体面;还有人为掩饰自己的无知,不懂装懂。这些人把自己包装起来,每天带着面具,生活在虚伪与无聊的心理状态之中。人若愈想维护自己的体面,反而更容易失去自然纯真的生活;愈想树立良好..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杭州云栖祩宏禅师(莲池大师),字佛慧,号莲池,俗姓沈,杭州仁和人。祩宏禅师十七补诸生(明清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之学者),以学识德行而名重一方。其邻居有一位老婆婆,每日坚持念佛号数千声,常年不怠。祩宏禅师问其故,老婆婆回答道:“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与..
大安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讲记
前言诸位大德同修:在结夏安居精进佛七期间,与大家共同讨论《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因缘殊胜,本人随喜赞叹。这部经典是《首楞严经》中二十五圆通里的一章。近代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誉之为净宗最上开示,一生致力于这部经典的弘扬,别具择法眼,将其列为净宗根..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前言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在东林祖庭,我们一道来研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是非常殊胜难得的因缘,亦是诸位同仁宿世善根福德所致。佛经常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净土难信,确是真实不虚的。人身之难得,释尊以盲龟值木来比喻。譬如浩瀚无际的大海中飘浮着一块木..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的介绍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出生于咸丰十一年,往生于1940年,是距离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比较近的一位祖师。印祖出生的时代,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内忧外困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凋零的时期。随着西方文化以强势姿态进入中国,儒..
要想解脱一定要看破财色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清了,这就叫修行。以后,逐渐的你再不堕三恶道。恶业既然消失,善业自然就增长,这两个是相对的;那边消失..
业力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
业力固然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众生心地无明,受无明支配,不得洞彻诸法实相,生心染污五欲六尘,因而造作一切恶业,也因造恶业,感召无量苦,如是起惑、造业、受苦,有如车轮辗转,终无止息。若能遇到诸佛菩萨,乃至善知识指点迷津,必能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趋向解脱之..
人生弹指有何欢
前段时间,和几个好友相约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因为相识多年,彼此间非常了解,一个朋友提议,每人说出其他人的一个关键缺点——即这个缺点制约了此人的发展和进步。说到我时,好友一针见血地说:“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自律。自律,这两个字对你来说,就是C..
邪淫有种种罪过,居士当远离
《分别善恶报应经》这里说邪欲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欲心。”就是欲望心炽盛。“二、妻不贞良。”就是妻子不守妇规。“三、不善增长。”不善业反而增长了。第四个,“善法消灭。”善法逐渐就没了,或是没有了。“五、男女纵逸..
日日增上解脱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最大的无奈,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人可以代替,无人能帮助。既生之后,不可避免要面对老、病及死,不管高官巨富,还是贩夫走卒,同样要公平的接受。生死病死既是不可避免之事,如何不让生老病死束缚,而且还能在生老病死里逍遥自在,跳脱生..
聂云台居士《保富法》
内容简介《保富法》作者聂云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外孙,旧上海首任商会会长。他从自家的经历和在上海所见所闻的富人家庭的变迁,来谈富裕人家的持久发达之道。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在当代。本文曾在《申报》刊载,轰动上海,一时引起各界纷纷捐赠助学甚巨。印光大师、柳亚子等..
蕅益大师法语
示法源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炽然欣厌。次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况持戒修福,种..
让你一生吉祥的10个秘方
吉祥第一方:远离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皆是说让我们要尊敬有德行的贤者,能够从贤者身上学到更多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第三十九“受乐同于漏尽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当中的天人,都能受到种种的快乐,它这个快乐的内涵、纯净度就像一个烦恼断尽的比丘。“漏尽比丘”就是指阿罗汉,断尽见惑、思惑,..
如何在不同场合守住妄语戒
佛教讲,我们造业的方式有三种:身、口、意。口业占了我们造业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持不妄语戒是多么的重要。不妄语戒其实是要求我们净化语言,以免口造恶业。现就如何在不同的场合守此妄语戒,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个人如何持不妄语戒认识妄语之得失是持妄语戒的良药。在《十善道经..
切勿为了睡眠,将一生空过
佛陀教诫,「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昼」是日间,早上起床后,要勤修戒定慧这些「善法」,若然贪睡无度,容易忘失时间及养成不良习惯,浪费了大好时光,这样的人生,不能有什么远景。中国人通常采用三班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劳动或上班,八小时做杂碎事务。睡眠的长..
东北的大仙跟佛教有关系吗
中国东北,高僧辈出。“天台宗三老”倓虚长老、定西长老、乐果长老,及住锡香港的觉光长老、永惺长老,住锡美国的宣化上人等近现代高僧均出自东北。而今,天台宗45代传人圆山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大和尚,香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香..
出家人看到异性还会动心吗
很多居士来寺庙里找师父倾诉,都是因为情爱的烦恼而来,在叙述完自己的烦恼后都会羡慕地感叹一下:“还是法师们清净”。但同时也会忍不住八卦一下:“师父,你们这么年轻出家,难道看到漂亮的异性,不会心动吗?”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特别无语,因为无论做..
生死无常,你在烦恼什么呢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他心中十分向往,便想去舍卫国观光并修学佛法。到了舍卫国,他看见有父子二人在田里耕种。忽然,儿子被一条窜出的毒蛇咬死,然而那父亲不但一点儿也不悲伤,也不管儿子,只是接..
在家居士简易又有效的烟供仪轨
烟供,此修法主要利益鬼神,把很多殊胜的加持物和食品进行一定比例的粉末制作、调配后进行烟熏式燃烧。相传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佛法由印度传到中国,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座佛教的寺庙——白马寺。而佛法传到藏地,当时藏王赤松德赞想建一座寺庙来弘扬佛法,但是白天盖庙晚..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儒道的思想
问: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惭愧。有三个问题想请师父指正。一、因在汉地文化中,儒、释、道的教法在世俗中广为流传,末学相信儒学的教理、道学的清净无为教法都可以教化世人向善,但唯以佛法最为博大精深、广为教化。我等佛弟子皈依三宝时,言尽形寿皈依..
咱就信阿弥陀佛
汪居士是我们念佛堂的同修,年近七十。她朴实、勤奋,没读过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在念佛堂不打佛七时,她就成为素食馆的“常住”,每天打扫卫生,洗刷碗筷,给客人端茶送饭等。无论是和莲友们在一起,还是偶尔遇上来素食馆吃饭的熟人,她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
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我为什么信仰佛教
潘宗光,金紫荆星章获得者、太平绅士,1940年出生于香港,广东番禹人,化学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他曾担任三届(十五年)全国政协委员;他是科学家,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他是教育家,曾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之久。领导..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时,有五百位大比丘众随侍在侧,皆是阿罗汉,六通具足,其中只有阿难比丘尚未证到阿罗汉果。佛告诉舍利弗:“往昔久远世之前,罗阅祇城中有一长者子罹患热病,病情严重。城中有一位名医之子,善于辨识各种药草功能,能治各种疾病。长者子请来名医之子,对他..
蕅益大师警训略录
流俗知见,不可入道。我慢习气,不可求道。未会先会,不可语道。宴安怠惰,不可学道。顾是惜非,不可谋道。自信己意,不可问道。舍动求静,不可养道。弃教参禅,不可得道。依文解义,不可会道。欲速喜近,不可悟道。隔小于大,不可见道。执秽为净,不可知道。厌常喜新,不可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