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女师兄写求姻缘的日记,二十七八岁就说自己是大龄女青年了,那么我就是名符其实的资深剩女了――我是去年结的婚,马上就要过40周岁的生日了。我结婚的时候亲朋好友奔走相告,可见我能嫁出去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呵呵。我是为了求姻缘才与佛法结缘修行六部曲的,我修得不好..
烦恼
人间天:念阿弥陀佛了,还能念地藏菩萨吗?念地藏菩萨会得往生吗?
有人会问:学佛要一门深入,只读一部经、一个咒、一句佛号,那我念阿弥陀佛了,还能念地藏菩萨吗?我寿命尽的时候,只念地藏菩萨会得往生吗?或许有的同修也有这样的疑问,我在几年中遇到了几位修行很久的阿姨,有的已是六十多岁了,修行很精进,她们也有这样的一个问题。首先,修行..
人间天:读佛经能治病吗?佛法如何治病?
同修甲:老师,读诵《普贤行愿品》有啥仪轨?如何回向,直接念就行吗?老师:《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中的一品,就像《心经》是《般若经》的一小段一样,所以没有一般经文那样的前后仪轨。如果你是初学,《普贤行愿品》读两遍就可以暂时放下了,不必关注仪轨等等。同修甲:感恩老师..
智圆法师:广泛闻思经论,对往生净土会产生障碍吗?
末法时代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疑惑心本来猛厉,分别心也习惯了外逸散动,他们若未能在听闻净土法门后,生起不变的信愿,同时自身的人生经历又未能使其产生出较强的出离心,则其念佛便不会真切,这样泛泛悠悠地念过一段时间后,因未感受到佛法的清凉甘露,许多人就渐渐失去了耐心..
净土法门:媒体对社会教育的危害性
古时候这些帝王,如果他是正定聚,他的国家一定兴旺、一定强大。为什么?国王天天为人民着想,天天想到帮助人民解除痛苦,帮助他离苦得乐,这种君王一定得人民的爱戴,所以他的国家一定强盛。末代的帝王,完全讲个人的享受,不顾人民的死活,人民一定起义把他推翻掉,他就国破家亡..
好色的人都是短命,色字头上一把刀
1、我们的下一代因为这个色,真的身心受到非常大的摧残,那对他以后的人格都很有影响。所以西方东进,整个男女关系太混乱,所以一定要从小把这些正确的人生观,要教导他。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现在他所看的书、看的电视,都要是正知正见、有正气..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释名门(一)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释名门(一)今天我们再共同来探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上回我们研究到〈玄义分〉七门的第一门“序题门”完毕。我们今天接下去来看第二门,释名门第二门叫做“释名门”。“释”就是解释,“名”就是《观经》的经题,所以第..
信愿法师:何谓自力念佛?(一)
【念佛往生要义钞】问:何谓自力念佛?(一)今天藉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我们继续来探讨法然上人所撰写的《念佛往生要义钞》。请诸位翻开《法然上人全集》经本第五百三十五页,五百三十五页上回我们看到第二个问答,今天我们从第三个问答接下去看:「问:何谓自力?答:以烦恼具足..
净土法门:佛家修行,禅定是枢纽
禅定在翻译里头是梵华合译,梵文叫禅那,所以禅是梵文音译的,定是中国的意思,梵文的禅那跟中国人讲定意思很接近,所以把它翻作禅定。禅那的意思,从意上翻,静虑,静就是定的意思。中国《大学》里头讲,「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所以这个定不是死定,不是什么都没有,定里头..
修行抓住这两个要点,就能顺利获得解脱!
如果一个人今生无有邪见、诚信因果,细致取舍善恶、如理行持,则生生世世会受益不尽:此人连微小的恶业也谨慎不造,微小的善法也欢喜行持;对戒律极为重视,哪怕一分居士戒或一天的八关斋戒也认真守持;恒时欢喜出家;具有视上师为真佛的清净心,恒时恭敬、欢喜善知识;懂得仅闻一..
对修行人来说,最好的饮料是什么?
前面颂词说了财富,之后又说饮食,下面讲所喝的饮料。最好的饮料,虽然在广告上,一会儿说可口可乐,一会儿说百事可乐,一会儿说娃哈哈,一会儿说香飘飘(香飘飘是粉,里面需要加水是吧?)莫衷一是。这些好不好呢?也许好,但是它为什么可以留存那么长时间,里面有很多“东西”,..
妙明的人生态度之一
我一直把佛法看做一把手术刀!用佛法正见照见自己的串习所在后,针对问题挥刀切下的深浅程度,就在于自己对解脱轮回、走出生命的迷惑烦恼渴求的强弱程度。这一课我学习了《佛教徒人生态度》之一积极还是消极、之二悲观还是乐观。用这把手术刀解剖一下自己到底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
我是怎么走好前三步的
导师对我们说:八步骤的前三步非常关键。第一步是读懂每个句子,第二步是了解每个段落的内涵,第三步则是从发现每个问题到解决问题,从传承法义到建立认识。这是修学补课或缺的基础。我发现我在走第一步的时候,当每次我在阅读法义的时候,虽然有做到真诚、认真、老实,但是真当要..
礼敬,是我们自己的需要
《普贤行愿品》偈颂一开始便是:“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敬无余。”为我们阐述了“礼敬支”的大义,那就是要以清净的身语意三门来礼敬十方、三世一切的诸佛菩萨。听闻之下,很是震撼,因为礼敬的对象从空间上来讲是十方,从时间上来讲是三世,..
昔时行堂小记
昔时行堂小记第二次来到苏州,来到西园寺,目的就是为了修行,而不是过来看看风景度度假。一方面为了自利,一方面为了利他。我想通过这次做义工,得到一些修行上的利益。主要是在修学过程中,观察到很多自身的不足之处,而这些缺点在进菩提书院之前没有发现的。没有系统地学习,就..
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很有幸,我成为了第二届企业家静修营场地组义工的一份子。当我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心情是非常奇妙的。因为不理解场地组义工是怎么样的,所以担心自己能否承担好。同时又很亢奋,终于如愿以偿了,就是因为这些种种的思绪让我在一段时间内经常失眠。最后想到,去了就安住在当下就可..
对于八步骤三种禅修的思考
对八步骤三种禅修有一些体会和师兄们分享。首先,修行是一个调心的过程,但调心从何处下手,如何调?这其实并不容易。在没有学习佛法以前,我起烦恼了,不想烦恼了,可是想不烦恼,就能不烦恼了吗?由于我根本不知烦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无法对治自己的烦恼,所以只能任由烦恼生..
洗碗,洗烦恼
——记第二届企业家静修营义工行说到来西园做义工,这与我已经是第三次了,而且是第三次做洗碗义工。如果说第一次做洗碗义工时我还特意准备了一双平绒方口鞋,这次我就是匆匆准备了简单的行李,带着“例行公事”的心情来到了西园。第一次住三宝楼,听说热水是限时供应的,而且宿舍..
生死路上,出离为要
死亡与结生相续的过程告诉我们,生命有四个阶段,生有、本有、死有、中有,对生命四个阶段的认识让我对轮回有了更具体、清晰的认识,也认识到了我们的心念和往昔的业力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前总是说轮回,也会从心念的层面去认识轮回,但具体到我的生命形式是如何轮回的..
进入三级修学我的一些小变化
十几年前,对我而言,年轻,有冲劲,果敢,有魄力,认真,敢担当,性格直率,说什么就是什么,说一不二。工作中非常认真,事事亲力亲为,对待下属也是严格要求,公司的奖项、奖杯、荣誉我都要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而获得,工作苛求完美。可是随着工作岗位的调整,我感觉到现在工作不..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1.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2.母亲..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至诚求佛,坚持坚定二一二年,我第一次来到东林祖庭参加佛七,由此机缘,得受三皈五戒,正式走入佛门。二一七年,已是第五次参加东林寺十一精进佛七。出发前,随行的师兄说,这次我们加入精进版块。我问:“这个版块有什么要求?”她说:“精进版块的念佛人日中一食,每天进了佛堂..
烦恼不断,无非就是没有智慧
问:阿弥陀佛!请问师父,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有病,总有一些烦恼,总是想不开?宽见法师答:为什么总是有病,总是有烦恼?因为我们是凡夫,无非就是没有智慧,没有福报啊。这个真的是跟我们的智慧、慈悲和肚量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看看那些心眼小的人,他们总是很容易烦恼,很容易生气..
正知因果才能获得大吉祥
有种子为因,就会有果报,不是吉祥之力使然,因此不应该执着吉祥之相。《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经听闻,有一位比丘到居士家,当时这位居士正嚼着杨柳枝漱口,又拿着牛黄涂在额头,将吹贝戴在头顶,高高举起握着毗勒果的手,放在额头上表达恭敬。比丘见到这个情景,..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娑婆世界里,实在是举步维艰。所有的环境,一切的境遇,总是在刺激我们尽情地造轮回恶因。然而,我们今生有幸成为佛弟子了,那首先就是要通过大量的的闻思来培养树立对佛法的正知正见。作为佛弟子,我们有机会听闻正法,这样的..
一切法门中,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既然来学佛法,入哪个法门,起哪个行门,这是大有来头的。对于净土法门我们一定要把目光最后锁定到以下几个核心要点。首先是,在往生之前,我们要知道往生快速成佛之法的的确确与你我都有关,只要听法入心,老实..
慢心的几种不同表现形式
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骄傲,也是根本烦恼的重要组成部分。慢心会使我们妄自尊大,因而蔑视他人,对于有才有德的人不肯谦下。慢心还会使我们我行我素,造作种种恶业。慢心所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慢:当他人在能力、学问等方面确实不如自己,或与自己不相上下时,慢心重的人..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应受持的戒律。其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这三项,菩萨戒本虽有多种,但基本上可以分为“梵网戒”和“瑜伽戒”这两类。由于菩萨戒关系到成佛这个根本问题,所以一直为..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又一个佛门常见的概念,叫做十二因缘。可能我们在读诵经典的时候呢,常会见到这个名词,但是呢,也可能不知所云,到底是什么意思。有时候你看,这个佛弟子都会去举行一个放生仪轨,在放生仪轨里面就会讲到说,无明缘行,行缘识..
方海权:从何入手我们就会得到一切欢乐
慈悲观就是对治 恨心。只有慈力,才能去除 恨。众生恨从何来,就是一者贪心太大,二者埋怨太深。二者去除,智慧现前,故慈力不可思议。在《大般涅 经》中,记载佛陀降天魔,服外道,现种种神通,皆为慈的力量。就是爱护众生,给予一切欢乐,悯怜拔除一切苦难,也是慈的力量。帮助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