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

再学三种心有感

最近因为一些因缘开始系统学习三种心【感恩心、尊重心、利他心】的法义内容,从同喜班到同修班道次第的相关内容,初步有一些心得体会,先简要分享一些,供养师兄们!1、我到底在修什么?【法义】修行所做的,无非是训练自己的心,把菩提心训练起来,把它变成一种习惯。生活中,每..

努力修学弟子之相

修学了本课“能依弟子之相”,得到的启示是,作为佛弟子,必须具备五种素质,一、质直,即心无偏见,能以清净无染之心听闻佛法;二、具慧,即具备分别善恶法、佛法和外道的能力;三、求法义,即具有强烈的渴求佛法修学的愿望;四、敬法及师,即真诚恭敬佛法及法师;五、善摄心听,..

再学,不一样的感受

因班级的目前修学的状况,班级师兄们决定再次学习学员手册,当时自己觉得学不学都行,有共业的作用,即使再学也未必不面临合班或解散融到其它班的可能,但自己还是坚持参加了这两节课,通过对学员手册的学习,才知道,自己当时入书院时并没有认真领会其中的意思,也没按照执行,自..

梦参老和尚:怎么修行啊? 善用其心

我们好多道友,皈依佛之后会问:“师父啊!怎么修行啊?”这也行,那也行,并不是说要打坐,在那儿闭上眼睛参禅,这才叫修行。在你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地你都在修行,不是善就是恶,不是天堂就是地狱,不是佛道就是菩萨道,或是声闻道,要善用其心。我们读《华严经》的《净行品》,..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整理文字版】老法师,对《三时系念》的开示:【老法师:在公墓做三时系念,四周围都下雨,只有那个法会场所没有雨】【一】《三时系念》是中峰禅师他老人家编的,编得好,里面的开示确确实实冥阳两利,他是用念佛的方法。所以三时系念,从我们净宗提倡..

达真堪布:哪怕仅仅用一点点佛法来融入自己的相续,也会受益非浅的

我十年前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十年来经常跟大家讲,处处强调这个问题。就是佛法和相续相结合,修行和生活相结合,不能脱节。尤其是个别的学佛人,问题太严重了。把修行和生活分开了,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都脱节了,还经常觉得没有时间。“是要好好修行,但是我没有时间,每..

雍和宫讲解文

雍和宫座落在北京市的北二环路傍,西临孔庙与国子监,占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它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藏传格鲁派皇家寺院.雍和宫曾是乾隆皇帝的出生地,他不仅具有皇家寺院的气派,现在更以深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雍和宫地区在明代叫太保..

达真堪布:随喜一下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

我们都不知道随喜自己,其实可以随喜自己。我们拥有很多,但却视而不见。我们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活在恩惠当中,但是却不知道感恩,所以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该随喜自己――我得到了人身,遇到了佛法,遇见善知识并且能在一起听闻佛法,这是多大的福报啊!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里享..

多诵《金刚经》回向给他人,可以结很多的善缘

要遇到佛法,不容易,能信佛更不容易。古人讲,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能懂得来找三宝的,还是大善根的人。很多人有事情也不会想到找三宝,那就很可怜了。三宝能让人明白因果,破除迷雾,最起码的,能改变一个人的苦难的命运。想起世间福报,哪怕钱财多如山,钱财最后还是会散之十方..

般若波罗蜜心经讲义

般若波罗蜜心经讲义圆瑛大师著自序夫实相般若,即自心之理体;观照般若,乃自心之妙用。体用不离于一心,迷悟自隔乎千里。迷者,非失似失;悟之,无得为得。但能回光返照,何难即相成空。法藏大师云:‘良以真空未尝不有,即有以辨于空;幻有未始不空,即空以明于有。有空,有故不有;..

我们念佛时,阿弥陀佛为何不应声显现?

问:阴间一句名号阿弥陀佛就出现,阳间为什么阿弥陀佛不会这样显现呢?答:阿弥陀佛在阳间也是显现的,任何人、任何时候念佛,阿弥陀佛都会在空中显现,只是你没有看见。看不见并不代表没有显现,显现了你也未必能看见。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说“为何我们看不见阿弥陀佛在空中显现”..

宽运法师:修行的目的,就是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

宽运法师我们都知道,修行其实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就是这念心能时时放得下、提得起、能真真实实地活在当下。当下这念心能安住,不起心动念,不打妄想,烦恼就会一天天地减少,不再轻易为外境所转。这份心灵上的充实,就是法喜,也就是不随外境因缘生灭的清净与自在。修..

昌乐法师:生活终会惩罚那些忽视自己内心的人

昌乐法师・讲述觉悟的前提与探索整个十二因缘,最难理解的就是这个有,把有理解清楚了,佛陀所说的缘起法,从知识层面就已经了解一半了,在修行层面能用得上功夫。如果对十二因缘这个有法没有很深的认知,没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其他的法很可能没有能力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修行生..

海涛法师:一亿里的故事

古时的印度社会,是个阶级制度非常分明的国家,人民的地位相当悬殊,就连住的地方都有划分阶级。位于南印度的王舍城,住民都很富有,但还是有阶级的区分,他们按照财产的多少,分成九个阶级居住着,在这九阶级之首,是个被称为「一亿里」的聚落,一定要有一亿黄金的人,才可以搬到..

悟显法师:学佛要趁早,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

悟显法师讲述/学佛要趁早,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无量寿经》讲到:「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现在的人为什么不在身体健康、生活富裕的时候,努力修习善法、积德,还想要等到什么时候?其实修行修善很简单,只是我们带有懈怠懒散的习气,总以为我有念佛就好或是有做点..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53)怎么理解人生如梦?

上师教言集:人生如虚幻梦境,我们可以做梦,但千万不要执着于梦境本身。梦境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梦是虚妄的,不存在的。怎么来理解人生如梦呢?这世间的万法,快乐或痛苦,幸福或烦恼,美或丑,我或你……一切的来源都是自心和自相。然而这个心和相是否真实存在?如果真实存在,..

元音老人:心经有什么大好处?

每一部经都有它的作用,那么,《心经》有什么作用呢?教下讲是破三障:报障,业障,烦恼障。我们人活在世上,所遭受到的一切灾难困苦,心内各种各样的无名烦恼,都是由这三障带来的。所以,只有破了三障,才能度一切苦厄。下面我们把这三障具体地解释一下。第一障:报障报障又分正..

净土法门:假相要放下,不能执着

早年我亲近章嘉大师,第一天见面我就求老人家,我说我听方老师的教诲,知道佛法的殊胜,知道佛法的高明,我说佛门里头有没有方法,叫我很快就能契入境界?他老人家听到我的发问,看着我,我看着他,我们看了半个多钟点,看了半个钟点他说了一句话,「有」。我们精神提起来了,他又..

净土法门:挽救灾难的不二途径,弃恶扬善

第叁「辞无碍。于各地诸方之言辞通达自在,名为辞无碍。」佛菩萨有,世间圣贤还不行,这就是讲语言文字的障碍没有了。无论哪个国家的文字,你不需要学你自然就通了,无论哪一种的语言,你不学也都明白了。像佛经上所说的,「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辞无碍。众生知..

刘素云:无量寿经33集文字版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这节课交流的内容比较多。我总结可能这节课有“三多”吧。第一多:是内容比较多,因为这个内容都是第十七品的。如果你分两节课讲呢,就少。一节课讲,稍微有点儿多。我的意思,还是这一节课把它讲完。这是一,内容比较多。第二多:就是陌生的..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释名门(六)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释名门(六)好,下面就要解释“观”这一个字。【言“观”者,照也。常以净信心手,以持智慧之辉,照彼弥陀正依等事。】“观”这一个字,若以显义来讲,就是观想;隐义来讲,就是信、称、念佛。信佛、称佛、念佛,往生西方极乐..

印光大师:什么是仗佛慈力?

若至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续编卷上第七六页‘致戚友卿书’)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

净土法门:真正修行的功夫是什?

大乘经教面讲得更清楚,《菩萨戒经》面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是讲五伦的关。在佛法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都是佛说的。所以中国传统的教育,根是扎在「父子有亲」这个点上;佛法的教学,是扎在「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陀教育教学的目的何在?你现在迷失..

《欲海回狂》白话文(29)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问:决心戒淫就已经很难了,而所列的受持方法及事项,又如此详尽周密,是不是有点太强人所难了?答:这些日常受持的方法都是本着中道的原则而设立,每个人应按照自己的情况尽力遵守。儒家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佛教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并非只为一个人而设..

海涛法师:如果不是自己心里懂,就不是真正懂

如今人们到处找功德,多数人在找功德。我不见有多少人找戒恶之道。他们这么想要功德,却不知把它存在哪里,这就像是在染一块污秽未洗的布。│阿姜查如果我们想染一块布,就先得把它洗干净。不过多数人不那么做,看也不看,就把它放进染料。那块布如果不干净,染了更难看。想一想!..

海涛法师:人的不好都是我的缺点

我已经出家二十几年了,我都碰过坚固不化的。有位居士,想出家,我观察他,想考验一下,他就跑了,他就去读佛学院,然后读完佛学院呢,后来再找我,他妈妈来找我,师父,我儿子现在病得要死,不然你也度他一下,他已经出家将近十年,但是没有用,因为他是读佛学院的。他不想去做基..

力尽行持佛子事

皈依佛门就取得佛弟子的资格,既为佛弟子就应勇猛精进地行持佛子之事,此事并非单指念经唱诵,而是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以闻思修庄严自己身心之后,再将正法进行弘扬传播,有句话说得好: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欲做弘法利生之事,就必先以三学充实自己..

尊重每一个当下和因果法则

《幸福人生的原理》读书会《菩提道次第略论》不依止的过患:首当其冲的就是“若不如法依师,此世易为,魔侵。”我们每个人既有佛性,也有魔性。最能够感同身受和无可避免的恐怕是,烦恼魔,了吧,这大概就是传说中,所谓的心魔了,因为烦恼不仅是外来的,根源还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修学佛法其实并不难

佛法这么好,可是学起来难不难呢?这也许是很多佛弟子都在迷惑的问题。其实,佛法的修行说难并不难,说不难其实也难!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说学佛难呢?那是因为很多人在没有受到一种比较好的引导,只是很单纯的认为佛法是好的。于是就到处寻找经论,又去盲目的接收一些外在关于..

是孩子在考大学还是我在考?

“我是谁?”导师在《人生五大问题》上说,我们平时认为的我们的身体,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个朝不保夕的片段,一种不断改变的形式,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我。我的存在,还体现于观念和心态两个方面,平时的自以为是,就是我执的表现。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任何东西,只要贴上自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