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

我的新生

今天上午,当我告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我的年龄只有六天时,他用惊奇的眼光看了看我,然后说“你太幽默了!”我回答他:这是真的!因为六天前我刚刚参加皈依法会,正式成为佛弟子了。我已经开始了新的人生,请记住我新的生日是2017年4月30日。2017年4月30日,是我参加三级修学的第13..

性格与命运

何为命运?人有没有命运?是谁来决定的?我之前的生活就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家庭不和、婚姻失败、事业不顺、子女不听话、同事关系紧张不融洽,种种磨难和不如意都包围着我,我无力自拔,痛苦不堪,烦恼重重,还经常怨天尤人。不止一次自问:我哪里不如别人?为什么要遭受这么多磨难..

暇满人身的最大化使用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平日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有谁思考过这个问题?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一生是如此短暂;在浩渺太空中,我们的生命又是如此渺小。这一生不论有过多少辉煌,也不论付出多少努力,最终都将随着一缕青烟,化为尘土。佛法告诉我们,生命是短暂的,也是恒久的。生命在有限..

觉“心”转

感恩这殊胜的日子,佛陀的成道日,腊八节,导师说这是觉醒节。感恩三宝的加持,发愿在这一日做法布施供养。作了个题目,但一直未能很好地完善,也有感于自己的心路历程未能很好地理顺。直至这次有因缘再回顾自己辅导义工行的心路成长,勉励自己在未来义工行中与这一“觉”心相随。..

520,我们在一起

“师兄你共修好远呀!”“远吗?还好吧,还有比我更远的师兄,可他们每周都坚持共修……”远,是我经常听到的一个字,都说距离产生美,没错,距离并没有淡化我们的感情,而是把我们的心越拉越近!缘起我们班的师兄来自四面八方,因为共同的目标相聚在一起,又因为无常,所以班级共修..

缅怀玄奘精神,荷担如来家业

我是初次来到敦煌,但之前就对这里有一份情感,一份向往。我想,这也是很多佛弟子共同的感受。因为敦煌不仅有莫高窟这样闻名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还有法显、玄奘等西行求法者留下的足迹,是我们礼敬佛陀、缅怀古德的朝圣之地。从另一个角度看,敦煌又是丝绸之路的中心,是东西方文..

忍辱不用再负重

这周看视频,发现导师在开示中经常笑呵呵的。我也学习得法喜盈盈,不似第一遍那么苦哈哈。法喜有三:法喜之一:至少还有一块空地。忍辱包括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和谛察法忍。对治的分别是嗔恚,怯弱和不解不乐。这是个充满戾气的时代,流行语都叫“一言不合就XX”,不仅仅会经常遇到..

用“病者想”对治“小情绪”

学习八步骤三种禅修的时候,我就已经学习过“离三种过、具六种想”。 进入《道次第》道前基础的学习后,“六种想”中“病者想”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它贯穿闻法、说法的始终,说的就是“病者”是一种生命的常态,“病根”在于贪、嗔、痴三毒。以前,我对于贪、嗔、痴的理解有些狭..

相约父母礼拜三宝

前一阵北京漫天黄沙,让人窒息,最近几天,蓝天才显现出它久违的清澈。在没有不知从何处吹来的风沙,也没有雾霾的阴历十五,我相约父母来广济寺拜佛。5年前,母亲常常在我小组共修的时候给我打电话,让我不要再学了。她总说不要问原因,反正不要学佛了,后来才知道她是担心我出家..

生活的智慧

又是一个难眠之夜!早课前,我跪在诸佛菩萨面前深深忏悔,忏悔对境出现时,我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想到诸佛菩萨才是究竟的依赖!结果令自己及对方都无比痛苦,想着想着眼泪哗哗地留下来,不禁失声痛哭.....昨天下午,与儿子通电话,得知他想用我现有的房子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交纳首付,..

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济群法师关于敦煌文化的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地位。我是第一次来到敦煌,此前虽然看过莫高窟的影像资料,但置身其中时,还是深受震撼。在西北边陲,能留下莫高窟这么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敦煌的福报,中国的福报,也是人类的福报..

五年修学路

一个月前,想做一个电子相册来纪念一下师兄们五年来的修学成长路,未能收全,作罢。面对一张人数较多的照片,生出些感叹,“来了又去”。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去了又来”呢?生命的长河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相遇。坐下来捋一捋心绪,处处都是感恩;忆一忆法义,自然流淌若干。一、..

漫漫菩提路

所谓的好感觉,应该是认真落实模式后的水到渠成,根本不用去计较。《道次第略论》第二遍的修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心情,我是真的依依不舍。记得刚开始同修班学习时,心中对于一本书要学两遍是抗拒的,甚至认为浪费时间。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哪本书是反复..

痛和挫折是改变的良机

《走近佛陀,认识佛法》之二的修学,让我深深地看到自己身上的魔性,经常跟着念头跑的状况。为此,一度沉溺、消极,看不到自己内在也有觉悟的潜质。班级共修上,师兄们的分享让我很获益,也让我重新去审视了自己,重新学习法义,梳理、思维、对照。(1)我的生命也具有觉性吗?导师在..

莫让修学变成“熟悉的陌生人”

缘起:师兄们谈到学完第一遍《道次第》后存在疲厌感、无力感、麻木感,对法义思惟不够深入,信心不足,修学进步不明显,再次学习还是感觉有点陌生。探讨:如何提升第二遍《道次第》的修学,减少或者尽量避免存在以上问题呢?一、发心是修行的根本佛法是心性之学,修行中所有的问题..

生命的渡江战役

5月21日,艳阳高照,酝酿了近一个月的班级庆生活动在师兄们的精心策划和积极配合下如期开展。第一个环节是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因为是公益景点,场馆长年免费,所以很多师兄和家人对这个景点已经很熟悉了。本以为不太出彩的景点却给我留下最大的触动。带着“参观”的心态进入场馆..

“病者想”的三个常见问题的思考

具六种想,是建立“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的重要基础。从学习《学员手册》起,到同喜班《八步骤三种禅修》,再到同修班学习闻法轨则时“依六种想”,几乎每次涉及到修学态度的讨论时,师兄们都会重点围绕着“于己作病者想”进行分享。《道次第》中也说,“于己作病人想甚为..

传递什么

5月20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在很多人以各种方式表达爱意的这一天,我也迎来了自己很期待的第一次导读。心里除了满满的感恩,还有一点点小激动和紧张!因为自己居然也可以为喜爱的事业——佛法的传播,尽一份小小的力量。记得导师开示道:在无尽的轮回中,接触佛法的善缘非常难得,可谓..

“真诚”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

今日闻思法义时,压力、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再次生起,这让我产生了警觉,并开始留心观察:闻法时我出现最多的念头是什么?顺着这些念头,我好像找到了认识自己的一把钥匙。这期法义的内容是所带班的修学内容。在听导师开示时,在我脑海里一直徘徊的是班里的几位师兄,这几位师兄是被..

班级良性发展有三个关键期

《道次第》修学进入第20课,所带班级的师兄有资格参加辅助员选拔。在第一轮辅助员选拔中顺利通过了6位师兄,加上不久前转入的智传师兄,目前班上的辅助员师兄达到7位,按班长观承师兄的话讲,“我们班绝对不止7位辅助员。”“是的,绝不止7位”,我也确信,在后续的二轮、三轮选拔..

精进修学和用心带班的背后是什么在驱动?

第一次支持新班快一个月了。一个月来,我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修学和带班节奏。每周一、二、三、五是我最忙的几天,因为这几天,一天支持新班,一天自己共修,一天带班,一天小组共修。而对法义的修学也随着这样的节奏在进行,先看自己班的修学内容,然后去小组共修;结束后,再看新..

从浅到深的收获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是《人生五大问题》中的一个主题。作为沙龙主持人,我主持过好多次。每一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法义的内容:首先是,无论我们每个人想不想,生死这个问题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其次,从佛法的角度来看,生命不是短暂的,而是有着无尽的过去和无穷的未来,即..

打开心量,缘起观世界

1.为生活按下快进键重读世界的构成时,我心里竟然有种震撼。第一遍学习时,师兄们说那么宏大的时空观很震撼,而我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反而是被各种陌生的名词搞得晕头转向。而且,自己头脑中固有的一点点地理常识,或者所谓的科学知识,也老是跑出来干扰自己对法义的理解,读得比较..

相约出离

本周学习思惟轮回别苦,有两个重点,一是快乐的实质,二是轮回别苦。应该不是第一次学到快乐的实质了,导师又列举了生活中很多熟悉的事情,来引导我们思考快乐的来龙去脉,并形成定解:快乐是在自己的贪和欲望,也就是烦恼和痛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短暂感觉。它注定不会长久,..

遇上您,不再流浪

放下俗事,带上恭敬,匆忙踏上即将东去的火车。此时,我告诉自己,我要去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那里有我慈悲的导师。带上至真至诚的心,带上求戒闻法的心,其他的事,与我无关。望着车窗外的山景水色,如一张张幻灯片般显现。恍惚间,想起过往的修学之路,不堪回首,潸然泪下。自19..

从痴情到法情到多情

学到《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三,导师讲解了出世与入世、多情与无情、随缘与进取三个主题。班级共修的时候,除辅助员师兄分享了“随缘和进取”之外,师兄们都分享了“多情和无情”。看来,大家的角度多是以自己为原点,用法来审视自己的因缘和亲友、爱人......有心学佛,本身都有一..

修学佛法让我的工作更顺心

我在一家民营加工制造企业工作,主要负责人事行政管理。我们公司有几百个员工,有三个不同的办公室地点,其中两个工厂都有宿舍、食堂、保安等。因私企人力成本控制很严格,我手下只有一名负责总务后勤的助理、一名文员和一名IT网络维护兼行政。我们是一班人马三个办公地点,因此总..

假母亲之名,调生命之温

一周前,同喜班修学半年的法永师兄在一庆生环节,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并发愿“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会多注意跟母亲沟通的方式,给母亲以引导。愿母亲也能早日加入三级修学,与我共证菩提”。许是因为这个发愿,本来逢共修必情不自禁饮泣的她似乎有了个大反转,同修们好奇..

皈依中的“蜕变”

今天又一次参加皈依了,算上来,加上这次已经参加四次皈依了。感觉每一次参加的感受都不一样,一次一次在成长,一次一次在蜕变。还记得第一次参加皈依,对皈依朦朦胧胧的,甚至傲慢得执着于“我没有彻底明白皈依的目的”而没有选择皈依三宝;第二次参加皈依,是抱着一定要去皈依的..

母亲,今天我们久别重逢

从小,爸爸妈妈一直都很宠爱我。时间飞快,离家来到厦门多年了。这几年,我在菩提家园里慢慢长大,已经可以独立面对很多事情,可以独立生活了。种种因缘,在我的生活里出现了一个对我非常慈悲、非常温柔,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的人。她会给我送早餐,做午饭;我学习时,会问我累不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