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

嘎玛仁波切:不枉费此生的最好方法,就是冲破我们不善念的自我设限之重围

我们匆忙的一生,大多数人最上限不会超过36500天。在用数字化具体而直观的生命基数中,不知道又有几人能看清,时间的紧迫和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此生努力的方向和真正的价值所在。从生命诞生那一刻起,我们就懂得索取和占有,大多数婴儿从出生时就会紧握双拳。这是一种本能,作为六..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修行人,目的不是战胜别人,而应举起智慧之剑断除自我的骄慢,战胜我执

学佛修行的长短与否,真的不算是一种可以炫耀的谈资。我们所倡导积极的修行,其努力的关键是为了收摄内心的外作用力。无论是何种加行的方式,或是对于加行制定的数量要求乃至观修方法,目的只在于收摄我们散乱的内心,让我们学会从散乱的加量中,让心减负。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

嘎玛仁波切:世法上很多事只要努力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连佛陀都没有办法让所有众生欢喜

有一种贪婪,叫算计。总是算计着别人对我有什么意义,别人能为我付出多少,内心不容易满足,慢慢会失去尊重和感恩之心。这种心态特别有问题。如果不感恩自己的另一半,对方可能会离开你;不感恩自己的朋友,朋友也会离你而去;不感恩自己的同事、领导、员工,在团队生活中,就无法..

嘎玛仁波切:“随缘”不是“随便”,所谓的宿命是你自己播种的

了烦脱俗连载卷七完满的境界清净的信仰,这在佛教,尤其在密法里是很特别的境界。如果你的心是清净的,那么你看到的一切将会是清净的;如果你看到的是脏乱的,表示你的心也是脏乱的。不如我们意、不顺我们心的时候,要记得检讨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省是非常好的。80随缘是让缘分成熟..

嘎玛仁波切:当一个人能经常反省,身心都坦荡荡,他就容易长寿无病

想让自己获得进步,就要真正反省,当然还要靠意志力去持之以恒改善自己。这种弃恶行善的坚持,也是一种定力。一个曾经屡犯错误的人会不会变成一个心灵高贵的人呢?会的。就看他有没有这样的恒心和毅力了。如果每次犯错,说改又改不了,等再犯了几次之后,就会被别人笑话。这时,一..

嘎玛仁波切:从佛法角度解读,算命准吗?怎样改变命运?

问:祈请上师开示,从佛法角度解读,算命准吗?怎样改变命运?答:人类往往很执著,有很多不确定的情绪,又缺乏安全感,这时候,很多人都会想找别人来确认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就像我们走路,明知道走过去肯定会到那个地方,但总喜欢问一下路人,自己是不是走对了。如果问过两..

嘎玛仁波切:“稻草”的愿力

某地的几个弟子向我“告状”说,为了闻思修佛法,他们有个学佛的小群,里面有几个师兄姐,天天问他们做大礼拜了没有?每天念咒了没有?他们觉得烦,想退群。我告诉他们:“你想退,你就退,但是人家是对你好。”结果一段时间以后,他们慢慢习惯了,又跑到我这里来,“表扬”随喜赞叹..

嘎玛仁波切:阻拦别人上供下施恐堕饿鬼道

有些人自己的享用很丰富,对别人却非常吝啬,舍不得上供下施;有些人上供下施是为了面子,内心却非常不舍;还有些人,阻拦别人上供下施,或贪吝起来只想到自己,不惜以妄语去为自己的贪吝做掩饰,这类人等要好好忏悔,从身口意开始改善,以免堕入饿鬼道,变成隐住饿鬼受无尽的苦。..

嘎玛仁波切:佛菩萨的神奇美妙境界,需要脚踏实地系统闻思修,满口禅语,真的只能一场空

佛教在藏区的传播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这种佛教的教育基本上没有断层,传播得非常好。从初入佛门一直到成就佛陀果位的修行方法都具备。藏文的《大藏经》就有103本,很全面。藏民们从古至今受到佛法的滋润,一直学佛践行着放下屠刀,慈悲为怀,愿意去包容、慈悲一切众生。佛教里有..

嘎玛仁波切:佛陀将人类潜能开发做到了圆满

所谓的学佛修行,获得觉悟,就是要把我们灵魂深处,阿赖耶“芯片”深处的潜能里,那最智慧、最慈悲、最光明的一面,让这些圆满的正面力量像太阳的光芒一样,照射出来,发扬光大。正是因为有太多的黑暗面,所以,我们才叫凡夫俗子。也因为黑暗面多,所以成熟显现出来的,大部分都是..

嘎玛仁波切:喜得一颗平常心,世界就会大不同

现代人不容易快乐,烦恼很多,热衷于比较和胡思乱想,导致了心的失衡。如果大家能把自己所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往中间靠一靠,自己做到的、没能做到的,都用平常心看待,就会感到舒适与释然,也就容易多一些快乐。当别人有,自己没有,有时会觉得自己很没用,还会责怪家人..

嘎玛仁波切:禅定与情绪管控妙法

我们可以将“禅定”称为佛陀对众生传播的一种掌控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自我调节情绪,让心灵不受情绪波动的影响。佛陀是最高的禅定证悟者、空性证悟者。到底什么是禅定?你得到的答案也许会很简单:该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该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觉,该做事的时候好好..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让人天福报不断增长,福寿绵长呢?

很多人为了一日三餐,追求世俗的财富和名利,每天在无常中打拼,一直拼到生命消失为止,「尽形寿」地赚钱。可一生所赚来的财富,福报尽时,有可能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变成穷人。修行的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生生世世辛苦累积很多资粮,如果今生没有以正知正念行善,继续累积,当过去的..

嘎玛仁波切:为什么付出越多的人,越会有人对他不满意?

问题顶礼上师!无论是世间的家庭、工作团队,还是出世间的修行上,为什么付出越多的人,越会有人对他不满意?嘎玛仁波切答身处红尘的居士弟子们,在世间法上面,很多事只要努力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就连伟大的释迦牟尼佛都有人挑剔,找他的缺点,何况是凡夫俗子呢?静命大师曾说过..

嘎玛仁波切: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调好,才能做个真正的佛教徒

真正的佛教徒,是人们常说的内教徒;真正佛教徒的修行,是往内观察自己的心。佛教徒不是注重形式和外表行为的人,也不是掺和着世俗法来“表演”自己佛弟子身份的人,而是那些老老实实修好自己身口意的人,从点滴小事开始,逐渐改善自己。现在很多佛教徒,太注重外在形式了,以致于..

嘎玛仁波切:精进波罗蜜多修行,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是偶发性的精进

无厌足精进,是对于行持善法,不能怀有满足感,在没有获证佛果之前,长久发起勇猛精进,重点就是持之以恒。修行,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是偶发性的精进。想出离轮回,成就佛果,只靠一点点的努力是不够的,修行也不只是这一生,而是生生世世的事。就像世人对财物、权势、赞美常常..

嘎玛仁波切:你们来供养,为什么我们一般不说“谢谢”,而说“随喜”呢?

很多年前,曾有一个洋人佛弟子送给夏札仁波切上百万美金支票。这个人趾高气昂对仁波切讲:“我给你100万美金,你去盖个庙吧。”仁波切拿起支票揉成一团,扔给那个人,语重心长地说:“你看看我,已经满头白发了,我已经路都快走不动了,你还以为我能给你当佣人吗?想种福田你自己..

嘎玛仁波切:很多人学了佛法之后,往往傲慢而不自知,修大礼拜,特别能对治傲慢

1修大礼拜,特别能对治傲慢。很多人刚入佛门时,表现得很虔诚,学了很多佛法之后,往往傲慢而不自知。所以大礼拜时,藉由观想佛菩萨的功德,感受到在上师及诸佛菩萨的面前,自己是那么渺小,那么卑微,可以慢慢消除自己的贡高我慢。2我们常说,“修千百万尊佛,难成就一佛;修一佛..

嘎玛仁波切:怎么解脱,要么自卑、要么自负两种围困?

人性的发挥作用,基本在两种极致下围困我们的自心。要么自卑,要么自负。大多数人的一生,很像是与自我周旋的“囚徒",忙碌且无为。终其一生的追求,回过头看,总觉得挣不脱一种似是而非的围困,因为,不解自心,不解生与死,最后,所追求的,所忙碌的,所倾其一生的努力,终归还..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大福报来自哪里?

说起福报,大部分人觉得一个人有钱就是有福报。车子贵,别墅大,有个上市公司,或者是某个公司的老板……其实,经济能力再强的人,无论有多少个亿,他活着的时候能吃多少?总不能在两个房子的床上同时睡吧?也不可能同时开两辆车出去。我们有些弟子,买世界名车,大部分都是司机帮他..

嘎玛仁波切:不论我们在哪里,该成熟的佛缘早晚都会成熟

在家人受了皈依戒以后,就都叫居士,除非你出家。佛教四众弟子,都如伟大的释迦牟尼佛的亲生儿女一样,所以,你们都可以姓“释”,这也体现在大家的法名之中。土登,就是“释”,希热,是“慧”,我们弟子的法名就是按照“释慧……”来取名的。皈依与没有皈依,不仅仅体现在是否有..

嘎玛仁波切:促进人际关系最有效也最简单的方法

佛教,总是倡导大家要乐于善付出,不要舍不得无私付出,因为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收获。你付出善因,就得到善果;你付出恶因,就会得到恶果。和人相处,要多付出。有些人属于“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情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想起别人。这样以自我为中心,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

嘎玛仁波切:外面的妖魔鬼怪并不可怕,最严重最可怕的魔鬼是自己内在的我执

外面的妖魔鬼怪并不可怕,自己内在的我执,这才是最严重、最可怕的魔鬼。外在鬼神,乃至让我们感受的痛苦或快乐,都是从我执傲慢产生的。西藏施身法传承的祖师和成就者,玛吉空行母曾说:“有形无形魔,欢喜傲慢魔,其根为慢魔。”“众魔为意识,凶魔乃我执,野魔为分别,断彼即为..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慈善,是对他人心灵的救助与精神的引领

社会中意识形态的折射面,从来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这和我们的人心起伏与思维方式的错综繁杂,紧密相连。人的本性都是以善为始终,但是心之演变与念想的转换,完全取决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习气。大家都逃躲不了烦恼困扰,也完全受贪、嗔、痴、慢、疑习性所左右。我们妄自清高地以..

嘎玛仁波切:佛陀讲“苦”,是为了什么?

大多数小孩可以用慈悲教导,但对某些小孩来说真的没用――不分长辈晚辈、完全平等的爱的教育,有时是行不通的,所以还需要有一点忿怒相。当然,最好不要用打的,尽量让孩子知道做错事会有怎样的后果。不过,父母教小孩,不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加在行动上,变成表面爱他们、事实上却..

嘎玛仁波切:烧香、点灯、拜佛这些,也算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但那不是佛法

每当看到弟子们在一起精进修行,我都会感到很欣慰。已经皈依的老弟子,要将实修作为活着就要开展的重要功课,否则只是领了一张皈依证,上师来了就拜一拜,上师走了就在红尘里继续沉沦;也不共修,也不积极行持善法,皈依就变成了一个形式,对你的解脱能有多少帮助?因为你的心根本就..

嘎玛仁波切:当你因缘福报具足,即使懵懵懂懂并未想到信佛学佛,师父也会找到你

要去往西方极乐世界,除了发无上菩提心、观想忆念阿弥陀佛,忏悔清净罪业,还要累积善根福德。《阿弥陀经》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知舍取因果就是少善根的表现。有的人有积德行善的机会,却不愿去做,宁可在家睡懒觉,也不愿抓住给自己累积福报的机会。但是造业..

嘎玛仁波切:培福最好的前提,在于我们的清净供养

世间的忙碌,很多时候除了衣能裹体、食能果腹外,更多的物质追求也在一个“贪”字。当然,生活的基础能有所保证,这是必须的生存前提,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世间物质所追求的更多,真的是一种劳心后的碌碌无为。大家也误解了,财富或是名利的追逐在于更多的锲而不舍或是废寝忘食。..

嘎玛仁波切:不要将佛法良药变成观察别人缺点的利器

佛陀的智慧告诉我们,当你能够不伤害天下一切苦难如母有情众生,如人类,鲸豚、大象、马、牛等大动物,或蟑螂、蚂蚁、昆虫、细菌等小生命,都一视同仁不去伤害时,大悲心就具备了。这种大悲心跟善良的心差别很大,跟所谓的博爱差别也很大。你不想伤害众生,喜欢得爱,不喜欢也得爱..

嘎玛仁波切:如何通过训练气息,改善坏情绪、平复杂念?

问:请问上师,如何通过训练气息,改善坏情绪、平复杂念?答:提到学佛,很多人会想到参禅。可学习禅定,从哪儿开始呢?首先要看看自己会不会呼吸。气,是很特殊的一种元素,它是我们的生存源。我们平时说人活着,“还有气”;人死了,“没气儿了”。这很正确,实际上就是看人体内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