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

嘎玛仁波切:如果被欲望掌控,那是看不见的,要想从中解脱会很难

放下欲望解脱自己佛教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解脱自己,应该是来快乐地过日子的。但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大,占有欲太强,总是想方设法去拼命占有。赚钱到最后就成了一种游戏,多一个零我们就高兴,欲望满足了,然后我们拼命为了后面再多个零而去努力。还在乎自己的名声,..

嘎玛仁波切:不断希求获得,认为这样才能获得安全感?

爱埋怨,表现出“不高兴”心态的人,往往因为贪嗔痴慢疑很严重。不断希求获得,认为这样才能获得安全感。但问题是,拥有之后,会知足吗?人想要的实在是太多了,真正需要用、能用的,却是少之又少。能够控制自己的心,非常重要,让心不至于四处奔波,懂得知足,才能感到真正的平安..

嘎玛仁波切:发怒,或装出凶狠的模样,其实是因为内心太渺小

发怒,或者伪装凶狠的模样,究其深意都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示。所谓的坏脾气,实际上是表面逞强,要用类似发脾气、大吼大叫的行为来压制住对方。这是因为内心太渺小了,生怕受到伤害与侵犯。发脾气,是以伤害他人为代价来保护“自我”,很自私。如何让自己真正地强大起来?如何保护自..

嘎玛仁波切:不要成为令财神“嫌弃”的人

自己从不播种,老是跟别人伸手去要,一次两次可以,再往后怎么办?别人不可能天天给你。即使有,也不可能给你,而且是发自内心地不想给,因为你不是一个值得给的人,你的道德品行各方面,都不值得别人施舍。求财神的道理也是一样的。那些从佛陀传下的妙法中,真正受益的人,一定是..

嘎玛仁波切:当有一天我们连这一点厌恶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是菩萨了

【问题】听上师刚才讲到学佛要改变自己,不要有贪嗔痴,不要有嗔恨心,我自己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感觉很惭愧,平静时我很容易做到,但当我看到不喜欢的人,或者伤害我们的人时,就会有嗔恨心,反过来又想,自己是虔诚的佛教徒,为什么还要有这样的心情,所以很纠结,怎么办?【嘎..

嘎玛仁波切:真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清净信,不需要先学习道理,只要看到佛像、经书或僧衣等三宝的象征,会自然生起。清净信就像小孩和母亲分开很久,突然又见到母亲时,生起无法言喻的欢喜。这种对佛菩萨自然而生的喜悦,也是具有佛缘的证相之一。《禅定王经》中说,亲近佛门时,有毛发耸立、掉眼泪等等现象,表示心..

嘎玛仁波切:拥有这种发心,你的福报不用特别去求,自然而然就会增长

佛教告诉我们:神通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无法逃过因果业力。佛弟子深知,即使学佛之后,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想什么来什么,但是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佛法中有对治可怕业力的方法,当我们带着无上利他的菩提心不断累积福报和忏悔罪业时,更有佛菩萨不断..

嘎玛仁波切:造业需忏悔勤修百字明

很多大成就者都说:“小心不要造业,造了业要记得忏悔。”我们常听人说:“这个人心地善良,从不造业,不得罪别人,怎么会如此不幸,遭遇这种悲惨的命运呢?”其实,有没有造恶业,从外相是无法判断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不但得不到人天福报,还可能会堕入旁生..

嘎玛仁波切:用什么办法才能改变自己的种种不幸呢?

【问题】我觉得汉地佛教给人的印象是因为家庭、婚姻等不幸而信佛、学佛,很多人因此结下佛缘,现在我又想通过学修藏传佛教改变自己的命运,用什么办法才能改变自己的种种不幸呢?【嘎玛仁波切答】这个与汉族、藏族没有关系,只是每个地方的寺庙传播佛教的文化与方式不同。佛教里有..

嘎玛仁波切:修行人应该训练自己,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

善加守护身口意,切莫以一己私欲造作恶业如果树根有毒,枝叶花果不可能没有毒。分辨善恶业和果报的大小,不依外相,而以内在的发心和强弱而定。修行人应该训练自己,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能以“我发心是清净的”、“你又不知道我的发心,凭什么对我说三道四”等为借口,实际却是..

嘎玛仁波切:精进和贪完全两码事

精进的本质,就是《入菩萨行论》所说的“进即喜于善”。进,是指精进;喜于善,是指喜欢善法而且坚持不懈的行持。喜欢行持善法,就是精进;相反的,对不善的世俗琐事很有兴趣,就是懈怠。精进波罗密分为三种:披甲精进、加行精进、不厌足精进。《现观庄严》中:大乘佛子的目标有“三..

嘎玛仁波切:欲望与贪念暴增了幸福的代价

与心对话(新版)连载33欲望与贪念是最大的魔放下,就是要放下欲望和贪念。人的占有欲,在很早以前很简单。早期农业社会,人的欲望很少,满足于有口吃的,每日重复去劳作,男耕女织;一段时间后,家里养了几头牛,庄稼收得多,到这个时候,大家就都很感恩,一年下来会举行各种仪式敬..

嘎玛仁波切:金刚萨稀珍法忏悔罪业需趁早

有些弟子,接受了灌顶,却与金刚师兄弟发生严重矛盾,或者诽谤金刚上师,这就失坏了三昧耶戒。因此,在接受灌顶或听闻密法之前与之后,必须了解相关要守持的誓言。密宗三昧耶誓言,若详细分类,不下十万种。密宗诸续部中说:“三门即使一刹那离开三坛城之本性,也违越密宗誓言。”..

嘎玛仁波切:皈依是最高的法

信心是开启皈依之门皈依,是开启一切佛法正道之门;信心,则是开启皈依之门。如果不相信皈依的对境,怎会有真正的皈依呢?又如何得到三宝的保护呢?就像我们遇到危险时,会找有能力者来救助,如果不相信他们的能力,不听从安排和引导,当然得不到帮助。没有信心,就无法进入皈依之门..

嘎玛仁波切:能修行的人身太难得!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中土难生!人身难得,是指在六道众生里,能投胎做人是最难的。很多生物我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身边,和我们福报比较相近的畜牲道众生,大家可以去看看它们。全世界的海洋生物,比我们人类多几十亿倍;就算陆地上的生物,除了像濒临灭绝的一些动物..

嘎玛仁波切:对于亲人,需要去关爱,前提是必须放下执著

人内心有两种力量最有爆发力:一种是带着恨的力量,一种是爱别人的善的力量。如果任由恨的力量爆发,就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我们如果懂得反省,恨的力量就会因为我们的反省而转化成爱的力量,当这种力量用在关爱别人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正面的效应。积极反省自己,保持正面力量,就..

嘎玛仁波切:人在死亡时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这最孤独的过程?

问:顶礼上师。人在死亡时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这最孤独的过程?答:由于对“生”的喜悦与赞叹,人们常常欢迎新生命的到来,并注意到人口不断增加的事实,却忽略了死亡其实也是时刻都在周边示现,平时很少探讨“终极关怀”这个主题。所以,多数人不太理解终极关怀的意..

嘎玛仁波切:能真正获得和长久拥有快乐,完全取决于这一点

快乐的人是向善的世上快乐的人,心灵层面都是向善、超越自我、能为他人着想的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的心会慢慢堕落,常常以伤害别人来达到自利的目的,结果会众叛亲离。一个人应该要有自信,但过于执著自我就是一种伤害。因此,要将心灵往上提升,转变贪心、嗔恨、嫉妒所造成的..

嘎玛仁波切:最适合浊世修行人的莲师精华法门

伟大的莲花生大师所教授的法门,对在浊世已不那么单纯的人们来说,最适合也最有用。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寿命浊,五浊恶世种种情形的出现,佛陀早已预言过,而今正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在现世,我们还有机缘接触到清净的传承、殊胜的妙法,不仅是一种幸运,更是无始以..

嘎玛仁波切:“放下”是人生必修的行为艺术课

与心对话(新版)第七章|放下“放下”是人生必修的行为艺术课,“放下”过去就是让当下为未来创造力量。32被“我执蒙蔽了双眼”要讲放下,得先从“我”是从哪儿来的说起。人也好,动物也好,总有个“我”是存在的。“我”的概念是说,只要是生命体,“我”就是存在的;因为“我”存在..

嘎玛仁波切:逆境断嗔修安忍净障积资遇良机

印度高僧帕丹巴桑吉,是施身法父续传承的祖师,他曾经到西藏传法。他讲过:“认为敌人在伤害我们,是我们的错觉,能把嗔心转换成悲心,对我们是最有益的。”阿底峡尊者也说:“对所受的伤害不要去嗔恨,如果对伤害生起嗔恨,就没有对象可以修忍辱。”所以,遇到有人加害我们,如果..

嘎玛仁波切:修行,不是凑数啊,是通过这个“量”达到“质”的变化

不少人会问:“为什么五加行要修十万遍?”十万遍对某些人而言,可能还不足够呢!很多修行人一生都在修五加行,不是修了十万遍就完成任务那么简单。修完五加行,你的信心有没有坚定?你的虔诚心有没有稳定?你的出离心、慈悲心乃至菩提心有没有增长?你修这十万遍,不是凑数啊,是通过..

嘎玛仁波切:认识罪障常常忏悔

罪障是总称,可分为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四种。这些会对解脱形成障碍,因此称为“障”。一、业障:指自性罪和佛制罪(1)自性罪:自性的意思,是说只要去做,本身就属于罪业。比如十不善和五无间罪等一切罪业,就是自性罪。不管是不是佛教徒,不论有没有受戒,任何人只要杀..

嘎玛仁波切:内心中最明显的四种苦 看清了才容易解脱

文:嘎玛仁波切发生在内心中最明显的苦是怨僧会、爱别离、所求不得、所恶临身四种苦。一、怨憎会苦。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对自己不友善、甚至会伤害我们的人。所拥有的财物或其他一切,常常会被周遭的人侵害、偷盗和抢劫,心中没有安全感,会有恐惧心。自己不喜欢的人、害怕的事..

嘎玛仁波切:世事无常亲仇不定应修平等舍

凡夫俗子习惯以自我的意识区分对错是非,当符合自己的想法时,就觉得“喜欢”;不符合时,就“不喜欢”,这样很容易让慈心与悲心落入偏执的习气中,无法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众生。一旦他很讨厌的人出现,所谓的“修行”往往就落空了,很难产生慈悲心。也许有极少数人,还能压抑自己..

嘎玛仁波切:人的贵族气质、高贵的力量,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清净内心的秘诀想真正反省并让自己进步,还要靠意志力,或者叫做定力。一个屡犯错误的人会不会变成一个心灵高贵的人呢?会的。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恒心了。如果每次犯错,人家知道你没有定力,改变不了自己,等再犯几次以后,你还没有改变,人家会笑话你。这时我们就把自己降到一..

嘎玛仁波切:切莫等到躺在手术台上感受恐怖恶报时,才后悔当初杀生的残忍

虽然现今医术和保健方法看似可以延长人的生命,但实际上寿命的长短是与生俱来的,除非今生经常积德行善,能让生命得到些许延续,否则想改变寿命,很难。但很多人都不明白,也不想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是寿命还未尽,只是福报尽了,那念经做佛事还可以有作用,比如修药师佛、长..

嘎玛仁波切:骄慢就会欺压一切,修行人要警惕傲慢

现在有些人,把佛法当作学术研究,或为了聚集大众,贪图名利,希望获得他人的赞美,或是为了和别人辩论,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这些心态都是不正确的。有些人喜欢研究佛法,也能用优美的词句,开讲佛法,但对调伏自己或别人的烦恼,却没什么帮助,因为他们大多都是能说做不到的人。..

嘎玛仁波切:有漏皆苦安心有道

佛教讲有漏皆苦,“有漏”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做了功德,却被你自己给偷走了。平常大家都觉得自己挺好,不坏,在努力地积德行善,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就去做义工,力所能及干点儿好事,对自己的家人也没怎么尖酸刻薄,也努力孝顺父母,照顾晚辈等等。到底是谁偷走了你的福报?有个..

嘎玛仁波切:有些缘,也许因缘合和都具备了,但我们也有可能没有享受因缘的命

缘分,需要综合的力量来延续。修行是如此,世间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并不是靠个人聪明,靠自我力量就能够成就。有时候,因个人的聪明才智成功一件事情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没有众多好的因缘和福报来维持,没有足够的智慧来凝聚这些缘分,暂时的成功很快会消失。无论是家庭缘分、亲情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