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放焰口做什么》

焰口,是指鬼道之中的饿鬼。鬼道众生分为三等:1.在生之时,做了很多善事,若投为鬼,便成福德大力的多财鬼,一般人所信的城隍及土地等神只,即属于此类的鬼神。2.在生时做的善事不多,若投为鬼,便成薄福少力的少财鬼,一般所信的鬼,多半就是此类。3.在生时悭贪吝啬,一毛不拔,..

圣严法师《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闻尽」与「尽闻」是同样的意思,是指闻与所闻都已尽了。「尽闻不住」则是不住于「闻所闻尽」的层次,再进一步,便是「觉所觉空」。「闻所闻尽」在声闻乘的阿罗汉来讲,是已经从五蕴得到解脱,不再受身心环境的困扰和影响,即是六根清净;以大乘初地菩萨至八地菩萨而言,则是已经..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然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的催折,尤其是生离死别时,更是让人痛苦。因此有人以为,只要将情感斩断,就再也不会痛苦了!然而如同佛所说,众生都是「有情」,就是因为众生有爱的缘故。众生最爱的是自己的生命,其次..

圣严法师《悲智双运破除烦恼》

有一次我去爬山,遇见有人带著一只狗,狗看到我这个老和尚,也许是陌生吧,就对著我猛吠,一面虚张声势,一面又害怕地往后退,身体不停颤抖,因为它不曾见过身著僧服的出家人,便起了烦恼。为了安抚这只狗,我轻声地对它念声阿弥陀佛,并说:「不用怕!不用怕!狗宝宝你乖。」这只..

圣严法师《柳暗花明又一村》

默照是一种禅修的方法,平常生活也可以用:「照」是清楚知道发生甚么事,「默」是不要有回应。人在风平浪静时,可以气定神闲,一旦遇到折磨你、找你碴的人,你还能够说,我默、我照吗?恐怕不行。这时要用智慧处理,不用情绪。能够一下子解决倒是痛快,但许多事是无法如此顺利的,..

圣严法师《照见五蕴皆空》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时,对菩萨自己来讲是断除一切烦恼,对众生来讲是菩萨普度一切众生。智慧的产生分成四个层次:闻、思、修、证。首先要听闻佛法及修行的方法,以正知正见作为指导,确实修行才能证得五蕴皆空,产生智慧。闻、思、修、证,也可以..

圣严法师《信佛学法敬僧》

「佛」,是觉悟的意思;也是指大彻大悟、自觉又能觉他、圆满彻底觉悟的圣者,尊称为「佛宝」。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成佛。释迦世尊是佛教的教主,二千六百年前,诞生于现在位于印度与尼泊尔交界处的迦毘罗卫国,为预备继承王位的太子,他因为看到世界..

圣严法师《个人业报个人消》

常常想,现在这个社会真是不可思议,什么事都讲究快速,连修行也不例外。很多人都以为找到一位大师,有一套秘方,就可以立即成佛。那有这么便宜的事呢?当然,也不能怪大家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在《楞严经》里面,也看到佛陀的大弟子阿难,在佛前忏悔说,他以为跟在佛陀身边,佛陀就..

圣严法师《不要埋怨是业障》

有些人在遭遇困难时,就说:“这是我的业障重。”不仅是遇到了麻烦事,有时明明一帆风顺,只不过事情忙了一点,也会说:“这是我的业障。”就像是欠人家的债,非得现在偿还,还得装出一付很无奈的样子。这样听起来,业障像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其实这是错认了..

圣严法师《生与死的尊严》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严。因为生存和死亡,是没有办法分割的;出生时,就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因此,生存并不麻烦可怜,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而是要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

圣严法师《佛教对于命相、风水的看法》

命相、星相以及风水地理,起源很早,以星相家的传说,可以推到太古以前,天地始成之时,也就是当宇宙存在的同时,就已形成了他们的原理。以佛教的观点看来,对于命相、风水之术,既不否定也不肯定,因为他们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可信但不足以迷信,可不信,不信亦..

圣严法师《结真正的善缘》

教中有「结缘」的说法,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支持、协助,共同走上良善、光明的道路,所以「广结善缘」其实就是「普渡众生」。但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与他人结缘呢?无论是用物质的援助或情感的关怀,只要不离开佛法的精神,都是与众生结缘的方式。一般人多半是用物质来与他..

圣严法师《人生如戏》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这里来诉苦了半天,听她讲完,我问她:「还有没有?」她想一想说:「师父啊!真要让我讲,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倒了楣才嫁给他,到现在为止,没有过一天好日子,老是折磨我!」我说:「丈夫对你好,应该觉得安慰;丈夫对你不好,你自己应该检讨!」她很奇怪..

圣严法师《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各行各业,凡是想成功的人,生活都十分忙碌,往往弄得吃也不得安宁,睡也不得安宁。为了名利,一天到晚辗转在世俗尘劳中。到底我们每天这样忙碌奔波,为的是什么?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又是什么呢?而且一般人的观念都认为:「为谁辛苦为谁忙?」忙忙碌碌一辈子,结..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三皈五戒》

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归依三宝和受持五戒的要求。也就是说,一进佛门,首先要对佛陀生起崇敬之心。虽然佛陀本身无须由于信徒的崇敬而显出他的崇高伟大,也不是由于佛陀有什么权威而强制信徒对他崇敬,而是为了崇敬佛陀的伟大人格和智慧,他将他自己所..

圣严法师《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等苦,才希望能够藉由修行得到解脱。佛陀开悟之后,首度阐述的佛法基本真理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苦是其中..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

居士能够说皈依吗?居士可以讲经吗?居士可以化缘吗?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吗?居士能为信徒念经拜忏超度吗?居士能够参与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务吗?以上六个问题常有人问起。照理说,那些都是出家僧众的分内事,非居士所当做,万一做了,即失去在家学佛的立场;否则应现出家相,不该一方..

圣严法师《佛门?无门!》

佛教徒可分为三等:第一等人,精进修行而心无所求;第二等人修行求加持加被;第三等的佛教徒没有修行的依准,只知偶尔求神拜佛,保佑他们平安健康、事业顺利、消灾免难、婚姻美满等。在今日的佛教徒中持第三种态度的人占很大的比例,一九七五年统计全台湾人口有百分之六十八点五都..

圣严法师《两个瞎子,两种境界》

在我小时候出家的狼山,有两个瞎子。一个是山上的法师,一个是山下的乞丐。我曾经问山上的法师:‘你的眼睛都瞎了,还能做什么呢?’他说:‘我的眼睛虽然瞎了,可是我的手还能敲木鱼,腿还能打坐,嘴巴还能念佛,我能做的事还很多。人身可贵,我要尽量用我的身体..

圣严法师《对事不对人》

不论我们在公司担当何种职务,都要顾及整体,而且要对事不对人;如果老是不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将会寸步难行。我们主要目的是处理事情,而事情需要人来做,所以一定要能够尊重、包容、体谅众人的差异性;不要用自己的性格来要求其它人和自己完全一模一样,否则将难以和人相..

圣严法师《何谓解脱》

何谓解脱?一般可分为身的解脱及心的解脱。例如我们因为犯了法而坐牢,身体便受拘束;如果从牢里出来,便得解脱。但是心的解脱比身的解脱更重要。如果我们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执着,虽被关在牢里,心仍是自由自在。有位居士跟我谈起某某人,说他可能要坐牢了,在他快要坐牢之前,..

圣严法师《你会吃饭吗》

吃饭要如何吃出健康?吃出味道?这要由我们吃饭的心态与动作来改善。一般人吃饭时都是心不在焉。一边吃饭,一边讲话;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这种吃法对肠胃是一种虐待,会消化不良。因为我们用头脑思考时,头部需要消耗较多的血液,而胃部在消化时,也要消耗较多的血液,这两个器..

圣严法师《平安符》

我有一次坐出租车,看见驾驶座上方挂着十八王公、行天宫等三、四个祈求行车平安的平安符。结果司机老是超车、超速,我劝告他开慢一些。他听后却说:‘放心,我开车平安得很,从来没有撞到过人。’我告诉他:‘你是平安,但是你让人家感到不平安。假如半路冒出一个..

圣严法师《生一棵树的气》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在扫院子,一边扫,一边抬头看看树上的叶子,最后将扫把一丢,坐在地上叹气。我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刚刚才把地扫过,可是风一吹,叶子还是掉下来,根本就扫不完,我还要扫吗?’我问他:‘你早上吃过饭没有?’‘吃过了。&rsqu..

圣严法师《禅宗的顿渐法门》

我今天来讲什么是禅宗的法门?禅宗有所谓‘顿’和‘渐’两种法门,而且永远争论不休。什么叫‘顿’?什么叫‘渐’?‘顿’是不立文字、不假语言,离开语言文字的;反之,用语言文字的是‘渐’。可是禅宗能不能够离开..

圣严法师《做自己的主人翁》

‘儿童、青少年是我们社会、国家的未来主人翁。’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问题在于:‘如何成为主人翁?’首先要问:‘我们每一个人,能不能做自己的主人翁?’这是很重要的,如果连自己的主人翁都做不成,怎么能够当国家社会的主人翁?如果前者都达..

圣严法师《无常就是永恒》

一般人对人生的追求,大多从物质、精神、永恒三个方向着手。物质是人类生活的先决条件,包括自己的身体以及生活环境,都需要透过物质才能得到种种满足与享受。在现代社会,因为科技进步,物质条件普遍提高,人们生活得更舒适。但是,现代人并没有因此比从前的人更快乐,烦恼的人还..

圣严法师《请客不小气也不浪费》

中国人很怕被别人批评为小气,总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慷慨,例如请客的时候,明明准备五道菜就可以吃饱了,却一定要准备十二道菜,彷佛这样才不算小气;结果经常是菜多到吃不完,造成浪费。所以请客的时候,要配合客人的身分,考虑自己的身分、财力。虽然不要太吝啬、太寒酸,但也..

圣严法师《安住于现在》

我常说心要向内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会有安全感,因为心外没有安全的空间,也没有安全的时间,不可能有绝对安全的保障。譬如出国时,为了交通安全而买保险,是安全还是不安全?明明知道不安全,才需要有各种的保险,顾虑一旦遭遇意外,可以得到医疗的补偿;万一不幸..

圣严法师《为磨练自己而工作》

青年朋友乍入职场,年纪轻没有经过磨练,比较缺乏耐心和毅力,在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想要逃避,有这种反应其实是正常的。现在的人和过去不一样,心不容易定下来,造成流动性高,变动频繁。所以工作变动性大,是非常普遍而且可以理解的现象。当人们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最好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