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资料图)问:非常想知道您对于目前社会上比较严重、普遍的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听话,沉迷网络,厌学这样的问题的看法。作为父母应怎样对待这样的孩子?答:很不幸的,我们可能需要去学习如何用他们的语言表达。问:我在一次流产之后开始诵《地藏经》是想诵给未能来到世..
出离心
修行从贴近日常生活入手
佛法原本就不是笼统僵化的说教,也不该是仅限于学者、专业人士在小范围内研究、实践的高深学问和专门技术。佛法中最幽深的理论,也是与我们当下的身心活动紧密联结的,也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生中遇到的问题的。记得早期我有一篇文章,讲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安乐。文章的开头讲到..
怕什么,就修什么
我们总想追求顺境,逃避逆境。顺利了就高兴,有坎坷了就难过,这叫动心。其实,在修行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都一样。佛讲一切平等,好事、坏事平等,顺境、逆境平等……顺境和逆境,好事和坏事,都是成就的助缘,都是修行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就像人要有两只脚才能行走,靠一只..
只要有心,手机也可以成为最好的佛堂
现在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初学者非常虔诚,皈依以后发心勇猛、决心很强,有些人甚至非常渴望放弃俗世、出家修行。实际上,这个想法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学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冲动的决定,也不是外在形式的大幅变化。学佛要注重内在的进步、精神的提升。外在形式..
希阿荣博堪布:不要误读了“修行即生活”
希阿荣博堪布(资料图)佛法原本就不是笼统僵化的说教,也不该是仅限于学者、专业人士在小范围内研究、实践的高深学问和专门技术。佛法中最幽深的理论,也是与我们当下的身心活动紧密联结的,也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生中遇到的问题的。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我说:放下执着就安乐了。..
生病的时候要修持这个法
把疾病当作一种修行既然生病的时候要去看病、吃药,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个修法呢?这是为了让我们在肉体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在精神上也有一种转疾病为道用的修法。一般说来,没有学佛、没有修行的人在生病的时候,哪怕肉体还没有太大问题,精神就已经先崩溃了;由于精神上的崩溃..
去印度圣地朝圣做什么?听听宗萨钦哲仁波切怎么说…
宗萨钦哲仁波切(资料图)去印度旅行,本身就是一种朝圣的体验。藏人称印度为“圣者之地”,而我敢说,印度曾是、也一直会是全世界最具灵性倾向的国家。表面上,印度似乎混乱无序,而且从现代人的观点,它显得不合逻辑。印度一直深受罢工、无效率之苦,还有其它各种令已开发世界嘲笑..
《红楼梦》中“好了歌”的佛法诠释
了才能好(资料图)以下讲《红楼梦》里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极强的启发性。故事是说,有个姑苏阊门,属于红尘里一二等的富贵风流地方。阊门外有条十里街,街中有个仁清巷,巷里有个古庙,因为地方狭窄,人们叫它“葫芦庙”。庙的旁边住着一户官宦人家,主人叫做甄士隐,妻子封氏,性情..
佛陀任运的境界 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佛陀之道(资料图)我们经常看到佛教经论中有一个词汇:“任运圆满”。其中的“任运”是指什么呢?“任运”是佛陀的事业之功德,《宝性论》中所说的八大功德之一,指毫无造作的行为。佛陀的事业是任运的,就像太阳一样。比如说,太阳的光芒普照大地时,自然具备了三种效力:第一是破..
密宗特有往生法的真相
三想破瓦法是密宗特有的,也是莲花生大士亲自传授的法门。三想指中脉为道路想、心识为游客想、西方极乐世界为去处想。要有这三种坚定的信心。现在也有很多练习三想破瓦法的人,但是他并没有三想,心里总想梵净穴什么时候打开啊?修破瓦法不是让头裂开。第一,是将中脉观想得一清二..
以前贪玩懒惰的习气难以克服,感觉行持善法很累、很难。怎么办?
问:自己很想修行,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以前贪玩懒惰的习气难以克服,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退回以前那种状态。感觉行持善法很累、很难。怎么办?索达吉堪布:如果真有了出离心,对轮回痛苦深信不疑,没有必要刻意提防恶业、欢喜善法,自然就会断恶行善,肯定每天都会精进,不会..
随身携带寂静地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但我想很多人是误会了,以为过生活就是在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举例子说吧,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籍由生病而认识到生命俱..
如果舍弃今生,是否就能生起出离心?
问:如果舍弃今生,是否就能生起出离心?索达吉堪布:如果你把今世看破了,却希求来世转生天界,或成为更漂亮、更富贵的人,那还是没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像《三主要道论》中所说 :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以看破今生;修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以看破来世。只有看破了今生和来世,才..
什么是最有效对治疾病的方法?
修行可以对治疾病(资料图)把疾病当作一种修行既然生病的时候要去看病、吃药,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个修法呢?这是为了让我们在肉体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在精神上也有一种转疾病为道用的修法。一般说来,没有学佛、没有修行的人在生病的时候,哪怕肉体还没有太大问题,精神就已经先..
学佛让我与自己和解了
“学佛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看待世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由于受到自身视角的限制,往往是不全面、不准确的,而这种片面、有偏差的认识决定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所以我们总是不能很好地与人、与周遭环境相处,并为此而持续地感受着焦虑痛苦。”——希阿荣博堪布《透过佛法看世..
检验学佛成绩的六种错误 你犯了几种?
学佛(资料图)很多修行者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就,皆是因为他们对四共加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的体会不够深刻,对此生的贪执——财色名利、亲朋好友、五蕴等的贪执都没有断除。由于他们内心还在追求某些此生的利益,因而无法生起出离心,所修的法与内心的追求相颠..
以盲引盲,害人害己
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饶益一切众生,这是大乘行者的三条戒律。戒律很重要,总的来说就是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三门清净就是戒。大家既然都想自度度他,尤其想利益众生,帮助他人,那么,受持戒律是根本。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也会讲很多佛理,应该可以利益众生..
实修佛法和做社会慈善哪个重要?
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人,出生不用太担心,因为有父母、医生、亲朋等陪伴与照顾。但是,人死之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因此,修行人对即将临终之人或往生者进行关怀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非常需要。倘若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曾经跟随具德上师系统地闻思修佛法,在往生之时,他的信..
绝对震撼:修行只有一条路!
修行之路(资料图)修行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在修行道路上会不会取得成就,都取决于五加行修的怎么样!我们知道如果不断除和摧毁阿赖耶识,永远不可能证悟空性。那么依靠何种特殊力量、我们可以断除阿赖耶识、开启心的本性呢?所有这些问题的唯一答案,我们要证悟唯一的办法..
按出离心的标准来看,真正生起出离心也很不容易。对大多数佛教徒而言,要提升修行境界岂非太困难?
问:按出离心的标准来看,真正生起出离心也很不容易。对大多数佛教徒而言,要提升修行境界岂非太困难?索达吉堪布:当年,释迦牟尼佛通过四门出游,看到一幕幕生老病死的景象后,真正生起了出离心,知道自己身为王子也逃不出死亡,逃不出轮回之苦,因而力求出家,前往寂静处潜心修..
有个笑话叫“明天努力”
从你真正决定皈依佛门,成为一个佛弟子时,就要告诉自己:念头一定要转变,出离心很重要,“我”正在轮回中受苦啊!经常有很多弟子对我说,“上师,我脾气不好,我这个人比较贪婪,比较懒惰……”他们看起来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可前年讲是这句话,去年讲还是这句话,到了今年..
目标不一样,结果自然有差异
对佛教修行人而言,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最终获得的成就也会有所差异。成就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小乘的成就。小乘的成就分为两类:一,声闻乘;二,独觉乘。小乘成就是指对轮回生起了出离心,打破了六道轮回的执著,断除了烦恼障,获得了个人解脱,并证得阿罗汉果位。声闻乘修行..
依法不依人
佛法是智信,而非迷信。我们学习佛法时,要依靠正法,不能依靠说法者的名声地位。就算再有名气、地位的人,如果讲的法不符合正法,就没有意义;如果符合正法,例如,内容符合了因果取舍、出离心、菩提心的教言,则讲法者的名声地位等外相如何,就没关系。这并非否定善知识的重要性..
文殊菩萨亲传教授的成佛秘诀!
文殊菩萨(资料图)佛教经典浩如烟海,而该如何将它们串联起来,其中主要的共同点又在哪里?它最精华的核心是什么?成佛的窍诀又是什么?让时光退回六百年前,来看看代表一切智慧总集的文殊菩萨,对宗喀巴大师讲了些什么?到底什么才是一切佛经的至心要义?早在六百年前,宗喀巴大师同样..
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
修行(资料图)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在佛教里,出离有很多种含义和解释,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为远离人世,就像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不过这种解释容易把尚未准备好的人吓跑,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对于生活在城市里,喝桶装水,每天坐地..
这样修行是绕远路了
现在有这种现象:不闻思而修持。有些人没有闻思,就开始修持仪轨或本尊;还有些人只限于打坐,说是参禅。这都是没有闻思而修持,是不如法的。若是没有足够的闻思,不懂得佛理,没有出离心、菩提心等,不可能修成本尊,也不可能获得本尊的加持。若是觉得自己得到了本尊的加持,修成..
只要有心 手机也可以成为最好的佛堂
现在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初学者非常虔诚,皈依以后发心勇猛、决心很强,有些人甚至非常渴望放弃俗世、出家修行。实际上,这个想法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学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冲动的决定,也不是外在形式的大幅变化。学佛要注重内在的进步、精神的提升。外在形式..
出离心抛弃的是对一切的执著 而不是一切
出离心抛弃的是对一切的执著,而不是一切(资料图)在成为佛教徒几年之后,你也许可以轻而易举的出离很多过去无法出离的东西,你变的不再关心那些被认为很世俗的事物。你不再翻阅汽车杂志,也不再留意开过你身边的车是法拉利还是奥迪。不再关心精品购物杂志里那些漂亮的衣服和背包,..
求福报,不要求错了
有这样一种说法:人比天人还殊胜。从人能学修佛法的角度来讲,确实如此。因为天界的众生福报太大了,由于自身福报的感召,生下来一切都应有尽有,居住的宫殿、天女以及享用的一切都是现成的,不愁吃,不愁穿,什么也不缺,只需去玩乐、享受就可以了。暂时没有人所感受的痛苦,根本..
供奉上师 一定要学会这九种心!
视师如佛(资料图)对于金刚乘佛法的初学者来说,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三个重要条件:第一,对上师和善知识生起虔敬心。初学者应以《华严经·树庄严》中所说的“敬师九心”来全心全意地供奉上师,即使暂时不能完全做到,也先要熟悉这九种心的概念。“敬师九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