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篇佛教故事,阅后异常令人震撼与感慨,且您心中必会升起一股「出离心」。因为就算再怎么恩爱、亲情、六亲嫡亲围绕之乐,若不修佛法,亦难免沉沦与流浪死活,一去不复返,在六道中轮回永无出期。且本文一定会鼓励您,修佛就在当下,若一拖再拖,日后一定会后悔的。释迦牟尼佛..
出离心
金光明最胜王经(经中之王)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唐龙兴三藏教序唐中宗皇帝制盖闻:苍苍者天列星辰而著象。茫茫者地奠川岳以成形。仰观天文既如彼也。俯循地舆又若斯焉。夫以妙旨幽微。名言之路攸绝。真如湛寂性相之义都捐然。则发启心聋。资法雷之激响。奖导迷众俟觉首以司方。故知假名不坏。於常名乐说。乃诠..
佛教大成就者之宗咯巴大师传
宗喀巴降世时藏传佛教正处于一个衰败的年代。僧侣戒行不严,教风不正,思惟纷乱。宗喀巴大师以大智大勇肩负起了改革振兴佛教的历史任务,除了力挽狂澜、大马金刀地从教义理论长进行根本治理、拨乱反正外,还从整顿戒律,整顿教风,建立学院式的寺院,加强经学正规教导,培养戒律严..
净土法门法语:2014净土大经科注,法语菁华录(七六)
护持学佛网1每个人都想自己有福,多福多寿,长寿,长寿也是福,善、福从哪里来的?要修,所以善有善根,从根本上去修。佛教导我们十善业道,容易记,不难,要常常放在心上,不能中断。没有福的人,没有寿的人,可以得大福报,可以有很长的寿命。2你想往生极乐世界,这三种福一定要..
净土法门法语:2014净土大经科注 法语菁华录(五五)
护持学佛网1这一句佛号,海贤老和尚做出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用这个方法统统可以证得。真肯放下,所以光是念不放下不行,念了几十年还是没有把握往生。如果念的时候放下,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那真有成就。放下从哪放起?我老老实实告诉你,从把手机扔掉放起。为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六道轮回怕的是愈迷愈深,太危险了 2014净土大经科注 法语菁华录(十二)
护持学佛网1现在修净土的人多,往生的人很少,什么原因?这个没做到,连《弟子规》都没有,《感应篇》没有,所以念了一辈子的佛,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如果念念是善,生三善道,人天福报;如果念念还不善,还会发脾气,还有怨恨,那他三恶道去了。记住,海贤老和尚一生没有发过脾气..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把自己心胸狭獈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心..
佛教中的三界及六道轮回的真相揭秘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六道业因:人道是主要造业地,是六道“源头”。人一生能造百千万亿生死业因业果。人生一世,为一期因果告一段落。下一期因果如何开始,取决于此生造作及命终时起于何心。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
佛教无常的真正含义
「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这是一般人对无常的感叹。其实,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随著缘聚而生,缘散而灭,它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不但有情世间的众生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器世间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人的心念有生、住..
占察善恶业报经译文
这些是我(阿难)据说的,那时佛陀、婆伽婆、已具备一切聪明的觉者,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应用大神通力,展示广博肃静清净无碍道场,为无数大众,演说深奥的六根相聚窍门(楞严经有六根互用为一根的说法)。那时大会中有一个菩萨,名叫坚净信,从座位上站起,整理衣服,裸露右肩,..
佛说常睡懒觉的过患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颜色憔悴;四者增诸疾病;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体生疮疱;八者不勤修习;九者增长愚痴;十者智慧羸劣;十一..
《杂阿含经》中佛陀教导的居士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圣典。《杂阿含经》为汉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南朝宋时,由求那跋陀罗依据梵本译出,共50卷,收录1320经,因每部经短小杂碎而得名。在四部《阿含》中,它属于现存最早出现的基本经典,是佛教经论、教理的母体,古德判为“纯..
识破轮回惊破胆:人畜轮回26例
自序轮回转世之公案、人缘果报之实例,数千年来不曾间断,正史多有记载。至于野史笔记,俯拾等于,不胜列举。此吾国文化之大端、世道人心之维系也。可叹魔子当道,邪说炽盛,为害百年而不休,荼毒四海而犹荣。而当代风日下,邪说日炽,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致使害群之马层出不穷,..
初入佛门该如何修行?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缺点的熟悉,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天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悛改来,变得善良;把自己气量气度狭獈的习惯悛改来,变得气量气度宽广,有..
“居士五戒”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人人能够准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个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削发人。因为削发人不..
大安法师:本人学佛及出家因缘--
本人学佛及出家因缘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信佛学佛的道路,除了宿世的善根之外,在现世还得冲破种种障碍,尤其是思想知见的牢笼。其心灵的历炼,可惊可叹,从中亦折射出时代信息多多。余接触佛法有十几年,泛泛悠悠,道业无成,惭愧不已,此就本人入..
往生的三张护照
a往生的三张护照学生们出国留学时要申请留学生护照;商人们出国考察时要申请考察护照;一般人们出国旅游时要申请观光护照。各类护照申请的单位虽然不合,但凡是想要出国旅游都需要拥有一张护照。而一个净土的修学者要往生西方也必须拥有护照,而往生的护照我们称为净土三资粮。拥..
声闻行果-行
行一、出离心第二章中说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可以包管未下世获得殊胜的人天善趣身,在六道轮回中来说,是很好的善报。然则,仍然没有超出三界,照样在死活中流转,善报尽时,还不免轮入恶道,受三恶趣的苦报。即在人天善趣中,亦常为诸苦所强迫,不是究竟安稳的乐处。如..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目录:皈依/皈依三宝的意思为什么要皈依?皈依三宝的原因皈依与不皈依的差别关于皈依的基本问答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皈依」为皈投或依靠之意,「皈依三宝」就是皈投依靠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的基本入门。佛宝,指彻悟诸法实相,而能教导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
皈依要什么前提
皈依要什么前提合营前行中的很多观念和理论,是为奠定我们实修的基本,是为进一步的修持所做的准备。事实上,以我们这样的凡夫,从以前世到今生,在现世的每刹那中,赓续地在做作不合的罪业,想要能完全具足「暇满人身」,并理解「寿命无常」、「轮回之苦」、「因果业力」,还要有..
什么叫受五戒?
受五戒我们的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本,然则五戒的戒目,并没有什么稀奇凸起之处。在印度的古代,各宗教都有五戒,而且都是大体相同。即便基督教十诫的后五诫,也是如斯,现在分别列举如下:一、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喝酒。二、摩那法典的五戒:不杀生、..
归依三宝
归依三宝华严经云:『譬如阴郁宝,无灯弗成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佛法的隆盛与衰微,关键问题在于佛法的宣扬,与传播者的推动,佛法毕竟是佛法,假如没有讲经说法的推动,佛法怎么能够让大地人类普遍得闻?又若何能够受用佛法!接近佛法呢?所以说:是人弘道,非道能弘。..
未来一万年地球的人寿福报与灾劫概要
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人寿百岁。公元前543年,佛入涅槃。自佛陀涅槃时起计算佛历。2008年是佛历2552年。现值减劫,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照此计算,公元前513年,佛诞100岁,人寿99岁。公元元年,人寿94岁。公元1000年,人寿84岁。10、公元2000年,人寿74岁。2008年根据有关统计,..
关于居士五戒的介绍
居士五戒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人人能够准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个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削发人。因为..
五戒修学述要
五戒修学述要净界法师主讲第一卷《五戒修学述要》。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请放掌。那么我们从今天开始有四堂课的时间,要跟人人合营的来进修这个五戒在修持上的一些重要的观念跟方法。那么在讲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简单地说明,就是诸位在两天之后就要再受五戒了,当..
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皈依的意义与方法目录壹:皈依的重要性贰:总标皈依的意义甲一、解释名义甲二、三宝内涵参:别明皈依的方法甲一、事相皈依甲二、理体皈依乙一、皈依业果乙二、皈依空性乙三、皈依实相肆:结示劝修甲一、功德利益甲二、举颂劝修皈依的意义与方法净界法师讲述○将释此义,大分为四:..
《仪轨》中发心的说明
《仪轨》中发心的说明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是建立在发心基本上。不仅修行如斯,生活中,我们天天也在发心。无论工作照样进修,若无心的介入,将一事无成。所以,心是一切行为的根本。以什么心干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现有的心行基本是凡夫心,这就影响到日常的一言一行..
诸戒之本
诸戒之本戒为正顺解脱之本,亦为无上菩提之本。但所有戒律的受持奉行,都是建立于对三宝的信心之上。无论是受持五戒、八戒,照样沙弥戒,都是经由过程皈依,经由过程对三宝的宣誓来纳受戒体。我们对戒的崇奉,关键取决于对三宝的崇奉。若对三宝不具信心,就不会以纯粹的求解脱之心..
五百位婆罗门女净心得道缘
五百位婆罗门女净心得道缘。(图片来源:资料图)佛陀在舍卫国时,国土东南有海,海中突起一地,遍地尽是香花茂林,情况清幽高雅。当时有五百位婆罗门女,虽然精勤修道,却不知有佛陀这位圣人。一日,她们聚在一路,互相告言:我们今生得此女身,从少至老为诸多不自由所捆扎,人命..
弥陀的呼唤——信受弥陀救度01
佛的本怀是要众生在今生就直接离开六道之死活轮回。是以,真正佛教徒必须是不贪恋财色、名利等世间欲乐(有出离心),懂得世间虚假、人生无常。所有万物,一切长短短长、成败得失、苦乐祸福等,只是宿世之因与当代之缘暂时的和合,其本身没有一个自体,既非固定不变,也非永远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