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执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的,但是这个身体不可能跟这个吾等量齐观的,它不是一回事的。这个吾就是神识啊,吾就是主人;这个身体啊,就是客,有时候叫客尘烦恼..

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金刚经》称:“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可见受持本经功德之殊胜。下面分别说明。一、增长福德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由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前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

做错了事,要忏悔而不是后悔

自己做过坏事一直耿耿于怀,经常因此事后悔睡不着怎么办?后悔是不断提起,烦恼重重;忏悔是当下截断,清凉自在。二者的区别在于:后悔是活在过去,忏悔是为了未来。做错了事,要忏悔而不是后悔。知道后悔不好,可是总爱后悔怎么办呢?心中没有决定,才会总是后悔。在种种后悔中认..

如果你理解他的戾气,他的戾气就开始减弱

沟通是为了理解别人,如果你理解了他的戾气,他的戾气就开始减弱。在世间,当我们拒绝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是需要智慧的,得让人很愉快地接受拒绝。佛门讲法无定法,做任何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和一定的因缘,如果心存慈悲,自然会有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方法,临时抱佛脚肯定是不行..

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急冲冲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诉老和尚,有很多人在背后说您的坏话!他正想细细道来,老和尚只是淡然一笑:“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听到这个小故事时,深深被老和尚的智慧与幽默所折服,自己的因果自己负责,别人做的事说的话,其实与我并没有关系..

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问题一)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念佛是念六字佛号还是四字佛号,怎样计数方便?弟子以前从没有一天念过1万声佛号,有点担心自己念不完。非常赞叹这位同修,现在正好恰逢我们三个月内希望大家能够共修百万佛号。有点担心念不完,这也是正常的。可能因为我们平常确实是..

消除人生不幸福的因素

幸福美好的人生,是众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古往今来,我们总认为,达到了外在的某个标准,如有钱、有权、或者有名,便会获得幸福。但事实上,当达到这些标准时,也不一定真的幸福。人因为偏爱于某一点,才觉得自己幸运或不幸。喜欢当官的人,一旦获得官位,就会觉得幸运;假如没有机..

生活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

生活中,遇到别人的无端挑衅、恶口谩骂,或者疾病缠身、痛不欲生,我们光是口头上说“忍”,不一定能忍得下来。过于勉强,只会憋出“内伤”。而佛教中对如何忍的方法,讲得特别到位。尤其是《入行论》的安忍品,如果你真的学修过,再难以忍受的事物,也会荣辱不惊、云淡风轻。嗔心..

看清人生是苦的真面目

看清人生是苦的真面目从世俗角度来看,我的人生应该定义为幸福的。孩子懂事,家庭还算和睦,先生对我很好,经济不愁,还可以开着个不错的车去得瑟。导师说人生是苦,我很不能理解,沉溺在这些福报里不可自拔。直到逐渐定心下来开始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和生活后,我才清晰地看到人生因..

愿意当面责骂你的师父 都是好师父

师父的磨练(图源:网络)修行能否成功,心量大小是关键。心量太小的人是没法承载大法的,所以师兄们要学会尊重能骂我们的师父。有很多师父,很会骂人,不仅会骂人,还会打人,不仅会打人,而且用木棍来打人,不仅用木棍,有时候还用铁棍,而且打你没有理由。师父会以这种特殊的方式..

有了这些感知 说明你学佛走对了路

有了这些感知,说明你学佛走对了路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2. 当有因果或业障显现时,因受因果或业障主宰,慈悲心会暂时..

离轮回快乐得究竟快乐

离轮回快乐得究竟快乐——《三主要道颂》出离心修学分享本期法义阐述了出离心的重要性,如何修习出离心,出离心达标的标准这三方面内容。第一点是出离心的重要性。出离就是要出离轮回,出离生命中的迷惑和烦恼。出离,要发起出离心,同时还要有出离的能力,出离的能力是空性见。为..

科学主义泛滥 现代文明急需佛法来拯救

佛教与现代文明(图源:网络)人类文明,沉睡般度过了漫长的史前蒙昧时代,又踽踽跋涉,穿过六千年有遗留信息的历史尘烟,到近两三个世纪,方才进入加速前进的阶段。这是一个兴起于西方的、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质文明在西方的发达,被认为植根于古希腊哲学和犹太教传统思想,..

学佛会让我失去个性吗?

过度张扬自我,会使我们的慈悲心变得微弱。(资料图)我们要明确在佛教的观念里,“个性”是个中性词,既可以是我执的表现形式,更可以是智慧的光明。学佛是设法使我们实现后者,让我们每个人特有的智慧光明显现出来,以实现自利利他。对于我执的个性,佛陀在《佛说法灭尽经》中讲得..

做义工是否影响修行呢

有些人厌离世俗的生活,到寺院中挂单做义工,希望能够发心和修行两不误。他们被分配到各个岗位,有的人很发心,有的人却觉得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事情,影响了修行,开始生起烦恼。那么做义工是否影响修行呢?增福消业,转烦恼为菩提每当我们听到各种称扬赞叹,意识到原来我们还可以帮..

觉空:生活处处有佛法

觉空:生活处处有佛法最近修学了许多法义。佛陀的出家、降魔、成道,十二因缘,四谛法门,四十五年说法精髓:五蕴、十二处、八正道,中观、唯识、如来藏,人天道、解脱道、菩萨道。本章修学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认识三宝和如何皈依。通过修学,我感..

接纳逆境开启幸福人生

时间过得真快,进入三级修学已四个月。回想当初参加读书会,真的是有因缘的。之前我陷入人生低谷,整日为自己不幸的命运而忧伤,胡思乱想。一次偶然机会,我走进读书会,非常喜欢这种氛围,并下决心进入三级修学。慢慢地,在学习法义的过程中,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了..

那座高耸入云的大雁塔 就像是一个人…

大雁塔(图源:网络)记得岑参有一首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不知为何,在我从小到大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是回旋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代僧人玄奘。大雁塔离我居..

建立态度:问诊贪嗔痴

建立态度:问诊贪嗔痴再学八步骤三种禅修,就像及时雨,提醒自己时时回归初心,思考自己为什么学佛,应如何修学?法义中阐述了“真诚、认真、老实”与十八字方针的关系,“理解、接受、运用”与八步骤的关系,以及认识“八步骤”三大块内容。导师开示,“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

佛法智慧带我重新启航

佛法智慧带我重新启航学习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后,才感觉到自己不算是一个文化人。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方面,一直处于漠视的状态,对佛教谈不上了解,甚至可以说无知得让人可笑。比如最近几年,我才知道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不是本土宗教;佛教经典是翻译而来的,不是中国古代先贤..

命运由自己的善恶行为转变

最近,看到很多求测命运的人,受到困扰,大体是因为不能正确的看待预测结果,不能正确地看待预测的本质,以致忧心忡忡,导致知命反倒造成压力,苦恼,反而后悔来看命了。余一直提倡,问命者要做到,信而不迷,不要认为,预测者过去推的十分准确,未来就是顺其发展,其预测结果准确..

在迷失的荒野遇见幸运

在迷失的荒野遇见幸运欢迎师兄们加入三级修学。在这个高度无明的时代,我们找到三级修学,就是找到了佛法,找到了觉醒之道,找到了生命的自救方法。我进班已有半年多,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清净多了,烦恼减少了,智慧之门也开了,有脱胎换骨的感觉。下面我想从两方面跟..

李国飞:乔布斯、禅与投资

一.前言乔布斯是当世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禅宗教徒。他少有慧根,17那年,他远赴印度寻找圣人寻求精神启蒙,18岁那年,他开始追随日本禅师乙川弘文学习曹洞宗的禅法,从此禅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据乔布斯的前女友布伦南(乔布斯的孩子丽莎的妈妈,和乔布斯一起跟..

米拉日巴尊者最后的嘱托:不要做表面的功德

米拉日巴尊者米拉日巴在圆寂前跟弟子说:“又有某些只有少量福德的学佛人,为了今生的名闻恭敬,表面上东做佛事,西做功德;实际呢,他供施一百,心里却想收回一千。这些贪求果报而行佛事的世俗人,就等于把毒药混在美味里进食一样。所以你们不应该为了今生的名闻恭敬而饮下这个‘..

懈怠退心时的对治办法

懈怠退心时的对治办法大概有两周多时间,我的学习状态非常差,甚至有了不想学佛法的想法。到底要不要继续?我陷入了一个混乱轮回的怪圈。甚至自己都惊讶这个想法从何而来。我明白这会是一个错误决定,但为什么我对佛法不能再生起往日一样的好要心呢?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就在两周前,..

最大的福报是值遇佛法

最大的福报是值遇佛法时光回到一年多前,那时我把自己定位为文艺女青年,思维天马星空,心猿意马,躁动不安。我将大把时间花在美容、美食、旅游、逛街和聊天上,我认为人生在世就得这样享受。可是透过光鲜的表面,骨子里的自我却因为童年失怙,自卑又自负,敏感多疑又好胜。尽管,..

李誓元:佛教会我们什么?

寺院道场是接引众生、普度众生的场所。我们到寺院拜佛,就要想到自己要真正的学佛。拜法,法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讲。法就是帮助众生改邪归正、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方法。教导我们六道凡夫了解万法事实的真相。经典就是教科书。我们到寺院拜佛就要想到自己一定要觉悟。拜法就要想到..

践行八字方针转化违缘

践行八字方针,转化违缘随着同喜班的结业,班级的氛围、凝聚力、修学效果好像都还不错。于是,在同行的赞许下,在学员们的感恩中,作为辅导员的我渐渐地迷失了自己,陷入了我执的迷境中,傲慢,自以为是随之而来。一、在对境中,照见设定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好与坏的转变就在..

从痴情到法情再到多情

从痴情到法情再到多情学到《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三,导师讲解了出世与入世、多情与无情、随缘与进取三个主题。班级共修的时候,除辅助员师兄分享了“随缘和进取”之外,师兄们都分享了“多情和无情”。看来,大家的角度多是以自己为原点,用法来审视自己的因缘和亲友、爱人……有..

仅以此修学心得缅怀我挚爱的爸爸

仅以此修学心得缅怀我挚爱的爸爸这一课导师主要和我们探讨了三个问题:禁欲还是纵欲,是欲望的问题;重生还是重死,是生死问题;自利还是利他,是有关利益的问题。爸爸在3月4日晚上安详地走了,我第一次经历至亲离开我,而且是我最爱的爸爸,师兄们帮助我一起为爸爸助念,3月7日我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