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诸佛菩萨的化现无处不在 勿在无意中造下恶业

诸佛菩萨的化现无处不在不要说没有看到他人的过失而妄加诽谤,即便亲眼看见有过失、不如法或者卑下的人,也不能轻易毁谤他们,在这些人当中说不定有诸佛菩萨的化身。在古印度,许多大菩萨以乞丐、屠夫、妓女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现在也是如此,有些人从表面上看是特别低劣的众生..

宗萨仁波切:有时候我真想在城市的某个地方转生成妓女

宗萨仁波切有时候我宁愿在城市的某个地方重生为妓女,那样我可以避开所有这些精神物质主义的贪腐而利益众生。1、仁波切,您生下来就是佛教上师,所以人们一般都对您是如何被抚养长大的非常好奇。可否给我们讲讲您的童年?按理说我应该是蒋扬钦哲确吉洛珠的转世,但我并不确定。因..

让快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活着的每个当下,学会将快乐带给别人,让快乐变成一种习惯每个人都具备如来藏,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我们是一群在红尘中迷茫、忧愁、受苦受难的未来佛,身口意造作的肮脏尚未洗干净,因此还是凡夫俗子。一个完全觉悟的人,就叫佛。学佛,要学会如定期清理电脑里的垃圾文件一样,..

佛教徒到底该不该管闲事

痛苦往往会不期而至,让你感受到它的巨大威力一提到信佛、皈依,很多人都只是期望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保佑,并非单方面的,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却一味只想得到佛菩萨的加持,那就是迷信了。就好像无论你去哪个国家,希望成为他们的公民,首先要承诺自己遵纪守法,尽好义务,而不是..

曾经打佛七进入一种很好的境界,但没过多久又落入一种烦恼的状态中。为什么会这样?

问:曾经打佛七进入一种很好的境界,但没过多久又落入一种烦恼的状态中。为什么会这样?答:倘若没有打好前行基础,表面上修任何法,暂时可能有一些验相、些许成就,但在今生来世的重大问题上,由于你相续与四加行不相应,故很难得到真实利益。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毕竟我们学佛那..

多识仁波切:法身舍利才是佛陀的主要遗产

舍利“舍利子”或称“舍利”是遗物、遗产的意思。佛陀的遗物或遗产称佛舍利。舍利共分两类:即色身舍利和法身舍利。色是物质之意。物质微粒子合成之身体,叫做色身。色身是有形有色、占据一定的空间的体积,即人类和动物的肉体。法身是无形无相、非物质能量——精神、智能、思想意..

简论汉传禅宗与藏传宁玛派之关系

佛法之根本在般若。代表般若法门者,显教为文殊师利,密乘则金刚萨埵。显密圆融,文殊师利、金刚萨埵同体,盖表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空不空,即般若也。大乘佛教经典最早最全表述般若法门者,厥惟《维摩诘经》。维摩诘为传承金刚萨埵人间持明之密乘菩萨,其与文殊师利对扬的不..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喜欢禅修?

证悟空性“禅”是印度梵文,意思是心平静下来的状态。有广义和狭义。禅分三种,第一个是有思维的禅。就像修菩提心,修人生难得等外前行,或者修金刚萨埵的修法等等都是禅。这个时候只有一个思维,是很平静的,没有任何其他的杂念。这也是一种禅。第二种是无念的禅,它分两种:第一..

不要羡慕龙王那样的福报

佛经里有这样的记载:龙王由于业力不同,长出的蛇头也不一样,有的长三个蛇头,有的长六个蛇头,有的长九个蛇头,有的长十二个蛇头,有的甚至更多……蛇头上都有很多珠宝。蛇头越多,说明财富越多、地位越高、越有威望。但是因为业力所感,大鹏金翅鸟每天会将热沙降在龙王的头上—..

达真堪布:不必羡慕别人的生活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会有很多对境,也有很多竞争对手。如果没有胜过对方,就容易生嗔恨心。比如,看起来和自己差不多的同事,逐渐“爬”到自己头上去了,就说:“凭学位、凭能力我和他是一样的,为什么他升迁了,我没升迁?”你要认命,你的命和他的命是不一样的。但人都不认命,自..

达真堪布:骄傲是不自信的表现

无论你的境界有多高,智慧有多深,都要谦虚、低调,越有功德的人越低调。有些人是特意装作低调或谦虚。其实,真正有成就、有功德的人,不用特意低调,而是自然而然地低调。我们有时候想展现自己,想突出自己,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说明你还没有完全超越。..

修行中的勇士

若是能真正对治、降伏自己内心的烦恼才是真正的勇士。按世间的观点,在沙场上消灭敌人的人叫英雄;但按佛法的观点,这不是真正的英雄。因为虽然暂时战胜了外在的敌人,却导致了内外敌人的增长。外在的敌人越消灭越多,同时也增长了内在的敌人——烦恼、我执。佛经中讲:杀害一条生..

用呼吸来消业

禅修之语要点:九节佛风禅修打坐期间,绮语、恶语等都要断掉,念经、念佛等也暂时要放下、停止。上座之前,通过九节佛风——九次排浊气来调整语(气)。先左鼻孔排三次,再右鼻孔排三次,最后两个鼻孔同时排三次,共排九次。九次排浊气是有顺序、有要求的。首先将左手的拇指尖压住..

业的作用与十不善行的果报

佛教修行的终极目的是获得完全证悟,以及达到成佛的境界。我们所应具备的条件即是健全的心灵与身体。大部份人都把自己是健康的人类这件事视为理所当然。事实上,佛经常提到人身是极珍贵难得的。它是由我们在无数的过去生中累积许多善业而得来的结果,每个人都曾付出相当努力才能获..

梦入光明的睡眠秘诀

现在很多人因失眠而烦恼。有些人心里总想睡不着的事,在床上辗转反侧,反而更难以入睡。这个时候应该放松心态,若是你能观想佛菩萨形象,把注意力放在佛菩萨的形象上,很快就会进入梦乡,这是对治失眠的一种方法。睡觉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直接躺下就睡着了。早上醒来一看时间过了,..

多钦则仁波切梦中游历地狱与铜色吉祥山,并得莲师加持

多钦则仁波切(1800-1866)是晋美林巴尊者的化身。他刚刚诞生三天的夜晚在母亲怀里抱着时,就突然失踪了。他被空行母迎请到空行刹土去做客。三天之后的清晨,他又出现在床上。未满一岁时,有一天他面朝西南方站了起来,神情专注,清楚地看到莲花生大士刹土,兴奋异常。忽然,母亲..

度母是如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

由于菩萨对沈溺苦海的众生具有无量的悲心,因此各自依其愿力而行使事业,圆满各自的发愿。如是,度母的主要事业就是让众生远离恐惧与危险。恐惧是什么?度母如何帮助众生面对恐惧?我们现在就来一起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面对两种恐惧:◆一者,恐惧得不到所想要的人、事、物。..

修行之路,为何以皈依三宝为首要条件

在刚开始踏上佛教徒修行之路时,理解事物的真实面貌与人类灵性行为之间的关连十分重要。透过这层关系,我们才可成为佛陀的追随者。佛教徒的定义是在佛法的教义与僧团之中寻求最终极的皈依——这就是皈依三宝。对我们来说,若要生起愿力于三宝中寻求皈依,首先就必须体会眼前生命的..

思维与禅修——“止观”的修法

我们可运用两种禅定形式来思惟和禅观:首先谈的是「观」。此种禅定先要熟悉自己所选择的目标,不论是喜欢的车子或你所追求的慈悲及安忍心,这些都透过理性的分析来培养。这时不只是专注于某个主题,而是藉由不断运用分析的能力,来使自己对所选择的物象产生一种亲密感或同理心。在..

希阿荣博堪布:如何训练慈悲心?

心的训练可以从觉察开始,尽量清晰地了知自己身心的活动,言语、举动、感受,情绪、心念的生灭变化,久之,心会变得安静而敏锐,并且对苦、无常等生出切身的领悟。另一项训练是专注,制心一处。比如持咒、念佛、诵经、抄经、调息等,都能起到这个作用。把一颗习惯于散乱驰求的心系..

日光比丘的故事

一切显现皆是自心所显,非实有古印度曾有一位出家人,名叫日光比丘,他专注精勤地苦修密法。由于功德日益增进,导致魔王的宫殿发生震动。魔王大惊,赶紧观察震动的原因,发现是因为日光比丘即将获得成就所致。魔王想:“这怎么办呢?如果不阻止日光的修行,不久的将来,我的世界就..

观修不净观是否能彻底地断除贪欲之心?

问:观修不净观是否能彻底地断除贪欲之心?答:我们知道了身体的不净后,能否彻底断除贪心呢?从究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入中论》说不净观是颠倒作意,(修不净观而见恶露之识,只是压制粗大贪欲心的强力观修法,不仅胜义中不成立,连真世俗中也不成立,因而是一种颠倒作意..

藏地大德给学佛人的忠告:黄泉路上无老少

把晚年融入于佛法永恒的大光明中对于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居士来说,您的修行应该侧重于哪个方面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放下对外境的一切贪执,着重修持自己的心。修行即是修心。心的状态决定了现在的生活质量,更决定了来世的生命走向。做心的主人,这才是学佛修行的真正意义。修心..

观想死亡,使心达到澄明的方法

到达澄明心的过程可快可慢。有些人在最后阶段,也就是临终时的澄明心,只停留几分钟;有些人则停留长达一到两周的时间。由于澄明心是如此有力量,对此做修行很有价值,因此很多西藏人每天反覆演练死亡的这些阶段。有些人一天会修行六次,对心的八个阶段逐一做想像〔当然不包括前四..

皈依是一种誓言,是修行的基础

佛教徒以皈依佛、皈依证量状态〔也就是法〕,以及皈依修行诸圣众〔也就是僧〕,做为戒律誓言。皈依是纪律修行的基础。佛陀教导我们如何从苦和限制中找寻皈依,但首要的皈依或保护泉源是在证量的状态中寻得,而这种状态则是透过戒律、专注禅定及智慧的修行而获得。佛教的经典要你隐..

用禅定来观修慈悲心,并以此引导日常生活

据说人类能够臻至即身成佛的极致境界,但这必须经历许多过去生精进的修行,才能获得此殊胜的机缘。我们只能钦佩赞叹这些人的成就,并以他们为努力的楷模,勉励自己培养更坚定的决心,但不要急躁地企盼自己能够一步登天。我们要在昏钝呆滞和狂热执迷之间寻求最合适的中庸之道。我们..

敌人是我们的上师,也是一种祝福!

人类的情感非常强烈,有时令人招架不住。这可能导致灾难。修心的另一个修链要点是,在强烈情感生起前,先让自己保持出离状态。例如,当我们内心感到愤怒或憎恨,我们可以这么想,「没错,现在生气的话能让我产生更多能量、决断力和迅捷的反应。」但若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负面情..

禅定修行的九个次第

不论你禅定对象是什么,是你心识的本质或佛陀身相,都要经历宁静安住的九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将心专注于对象上面。这个阶段叫做内住。在此阶段,我们连维持短暂的专注都感到困难,并且觉得纷扰的念头不断增加。经常注意力会偏离,甚将禅定的对象忘得一干二净。你耗..

无我、空性与缘起的关系

若我们检视各种强烈的执着或憎恨等情绪,会发现它们的根源是由于对「我」的观念紧抓不放。我们所认定的我,是个坚实、独立又自足的我。当我们对这种「我」的信念不断加强时,想要满足或保护它的念头也愈发强烈。让我举例来说明。你见到商店橱窗中有只美丽的手表,很自然地喜欢它。..

观修空性的方法与次第

要了解空性并非易事。我们需要在西藏的佛教大学中埋首钻研多年才可能办到。僧侣们要熟读那些由著名的印度大论师和西藏学者所撰写的经典和注释。他们追随知识渊博的学者研习,每天花好几个小时辩经。要能更深入了解空性,我们还必须钻研并且辨证地思考这个主题。重要的是,这些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