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改变世道人心一、中国社会的症结在精神萎缩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到现在,据说已经到了“不差钱”的地步,这话出自赵本山的小品,虽是戏言,却也反映了弥漫在社会生活中虚夸浮躁、骄奢淫佚的众生相。既然在物质层面“不差钱”,那么还缺什么呢?缺德。有鉴于此,温家宝总理这些年..
当下
找到痛苦海洋里的岛屿
每周按部就班在自修、共修和带班的状态中,年复一年,也有五六年了。师兄们、法义、定课,从陌生、欣喜、感恩慢慢走向熟悉、坚持、麻木。最近身体也出现问题了,凡夫心很恐惧。如果现在生命结束,我的善业也不多……还看到自己带班中形成的一个毛病:分享起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科学的“明月”与佛法的“明月
月光如许1、素月情深想童年,夏日炎热,室内如蒸笼,傍晚在草地上敷席玩耍,累了仰卧望星月。母亲说,你看月亮上有人在砍树,砍了好多年也砍不倒。我认真地看,很像,就问母亲,是哪个砍树,砍的什么树呀?母亲说,是张果老砍桫椤树。半个世纪过去了,读了许多书,也不知道张果老..
当下有缘修学佛法真好
——写在同喜班结业时转眼,加入三级修学快一年了。回想我这一年到底有哪些改变,要说变得更慈悲了,更有佛性了未免有点牵强;要说没变化,又觉得自己心行平和很多,很多观念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似乎看淡了世俗的追求,又似乎能更加坦然地面对世事无常。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
命自我立
人是不是真的有命运?如果人真的有命运,那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由谁来决定命运这一切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也曾经一次次地反问自己:我的命运是怎样的?为何会这样?我找不到合适的答案,我一度很茫然很痛苦。但是现在的我毫不犹豫地说,我有答案了!在没有学佛之前,我的人生..
究竟的环保主张
环保的话题对我并不陌生。父亲健在时,生活非常节俭,省水、省电,连一张空白的纸都不会丢掉;因为他进洗手间不舍得开灯,我们发生过多次不愉快。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一直认为是代沟——我们这一代人终于有钱了,而父亲却不懂得享受生活。近年来,当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
找回缺失的爱
自小没有母亲,我的童年一直在父亲的严苛中度过,我学会了隐藏自己的伤痛,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感情上的。长久压抑的我一直表现出来的是很坚强,很自信,在外人面前从不展露自己的缺点,特立独行,不愿与人多说话。但我很清楚自己内心自卑,但又很自傲,我在用外在的优秀装点自己..
观茜:深深的感恩
大爱的义工师兄印象中应该是初次营员见面会时,义工师兄透露,本届静修营义工和营员的比例几乎是一对一,我有些震撼。全程静修营,被义工师兄们专业而慈悲的服务深深感染。静修营开始之前的几天,就收到寝室长的短信、微信,各种温馨提示,展示西园当下风景,心里已经暖暖的。报到..
心有千千结,学佛求解脱
师兄们好,非常荣幸和大家欢聚一堂,感恩师兄们给我机会再次感受开班的欢喜。世间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在座的每一位师兄与我,也许有过一面之缘,也许素未谋面。然而,不论你是谁,我是谁,各种因缘和合,成就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你们是半年前的我,在此我诚挚地和师兄们分享..
地藏菩萨教你穿越生命的地狱:舍弃与坚韧
地藏菩萨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五彩图圣像,悟真非妄传。扫雪万病尽,爽然清凉天。赞此功德海,永为旷代宣。——李白《地藏菩萨赞》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地藏菩萨赞》,也是他唯一写过的一首菩萨赞。地藏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为佛法“大愿”..
楼宇烈:《心经》的大智慧
《心经》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段话说什么呢?舍利子是佛的弟子,他的名字叫舍利子,佛告诉他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和空不是对立的。这个异可以说是不同,不异即不是不同了。其实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色是色、空是空..
缘份
昔日有人问一位隐士,“什么是缘分?”隐士想了一会说:“缘是命,命是缘。”此人听得糊里糊涂,不明其中的意思,然后就去问一位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这个人不明自己的前生如何,就去问佛祖,佛祖不语,用手指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自由漂泊,..
从轮回中我看到了佛法的力量
从小,我和妹妹就以有个哥哥而自豪和幸福,左邻右舍的孩子从不敢欺侮我们俩,因为我俩有个可以依靠的哥哥。每逢过年,家里灶头上蒸馒头,添柴的一定是我哥哥,我和妹妹围在他身旁开心地取着暖,享受着一份被哥哥呵护的温情。长大成人后,全家以哥哥为骄傲。八十年代,我哥就离开了..
极具加持力的莲师像
“如我一般”莲花生大士像这尊塑像造于第八世纪,据说莲花生大士在西藏桑耶寺看到这尊像时,曾说:“如我一般。”并给以加持,并称“现在它与我完全相同。”许多人对于莲花生大士像(称为“如我一般”)的照片特别有感应。莲花生大士借着他的神通力,把佛法引进西藏。西藏人把他当..
修学感悟:久旱逢甘露
——记半年来的修学感悟一眨眼,进入书院已整整半年。回想起半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潸然泪下。记得那个冬日的傍晚,我顶着凛冽的寒风,行走在水城路上,天色渐沉,昏暗的灯光透过两旁光秃的梧桐枝丫,留下斑斑光影。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紧了紧衣领,走向修学点,参加第一次的小组共..
是你误解了佛教 还是佛教改变了你?
活在当下开阔胸怀“我已看破红尘,我要出家为僧。”“哪能那么容易?现在和尚都要博士,你还不够格呢!不过这个年代当个和尚挺好的,不用工作还能用苹果系列,结婚生子样样可以,还能……”现如今,提到佛教,提到学佛,这样的回答随口而出。对此,我只想说你有真正见过和尚吗?以..
因果业障,你真的能逃掉吗?
杨律师是当地的名律师,一次去某寺,里面有人喊住他,说是给他看点事。他以为碰到糊弄钱财的人,也没在意。可接着一句话就把他震住了,那人说他最近逃过一场生死劫难,他的一位亲人死于那场劫难之中。而他能逃过,是他的一点仁慈救了他。接着那人说,他亲人去世的原因,是此前一年..
生活就是修行,卖烧饼到开悟的契机
人常问如何修行,要用哪个法门去修行,孰不知在生活中修行,红尘中历练。有一户卖饼人家的儿子,从小心地善良,由于住在寺院旁边,所以每天送十个饼来供养寺中的道悟禅师。但道悟禅师每次都留下一个饼,并对他说:“我送给您,用来庇荫您以后的子孙。”有一日,他独自的想:“饼是..
戒掉邪淫,你可以活的更好
人可以活得很平凡,但不能活的没有价值!我想有些人之所以戒不掉淫欲之心,更多的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不太想去戒。就像抽烟一样,戒了又犯,犯了又戒......人之所戒不掉就是贪图当下的快乐,认为没有过去(邪淫)的发泄方式就浑身不在然,心里痒痒。认为戒掉很痛苦,所以干脆就不戒,..
怎样能把禅的智慧融入生活
20年前,净慧长老于赵州柏林禅寺首次提出“生活禅”的理念,并以夏令营的方式,将禅法融入生活,融入实修,中国佛教首次敞开佛门,将古老深邃的佛法引入莘莘学子的世界,从此,中国佛教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禅。20年后,生活禅夏令营创始人净慧老和尚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
有求皆苦:无求得大势
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也“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旧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佛不欺人
接触到佛法,一晃二十多年了。回忆这期间的进进退退、起起伏伏,我不禁百感交集。幸亏佛菩萨慈悲不舍,不然以末学这般陋劣的根性与习气造作,恐怕早已落到万劫不复的境地了。读大学的时候,纯粹是出于对人文哲学的爱好,我接触到第一本佛教读物。书虽然读了,但心里并没有留下什么..
人生就是当下活着的滋味
云门文偃要在佛殿上说法,四下里一片静悄悄的。偌大的一个佛堂,空落落的,连木鱼的声音都没有了。在房檐的一角,一只刚出生不久的鸟儿发出咕咕的声音,清晰地传入僧众的耳中。这是云门文偃轻轻地走了进来,面目安详,容颜透露着一种生命的精神。他在前面的蒲团上坐了下来,开示说..
每日一禅:人生偶尔遇到逆境
人生偶尔遇到逆境,不要希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就如一个家境贫寒的人,需要时间奋斗,才有可能致富。而在职场上工作,有时一职难求,所以更要靠毅力、勤奋,努力克服困难,假以时日才能慢慢渐入佳境。追求成功卓越,是生命的希望和进步的驱动力,但人不可能一直都成功,容许自己有..
大迦叶的告别:不结夫妻缘 同修梵行诺
大迦叶的告别——世间夫妻的楷模我不和你结夫妻的缘,但我与你允同修梵行的诺。我若得遇明师,必记挂你还在红尘漂泊。我若得度,必来度你。鸡足山,大迦叶尊者隐没之地,尊者因承诺佛陀,将在弥勒出世前久住人间,所以他没有涅槃,而是于鸡足山入定。我们生在佛陀已灭度的时代,未..
每日一禅:行善行恶自有天知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善行终究不是一场美丽的表演,我们要有正确的发心;恶行就算隐藏再深,也瞒不过因果和自己内心。“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今天种下的一切,总会有各自的结果。不需要谋取虚名的伪善,也不要追逐私利的作恶,诚心实意地慈悲一切众生,福德的积累..
用佛法智慧去认识自己
记得第一次参加学佛沙龙的时候,当时的主题就是“何为命运”。说实话当时看到这个主题有点迷茫,我对命运一词从未深想过,因为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从出生就注定的,而且觉得命运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时候,我越发觉得每个人的命运就是天注定的,家庭背景好..
《菜根谭》警句
大;贫穷是耐久之交,处得它好,它益你深。故贪图商旅而恋金谷者,终被一时之显祸;乐箪瓢而甘敝縕者,永享千载之令名。◎鴒恶铃而高飞,不知敛翼而铃自息;人恶影而急走,不知处阴而影自灭。故愚夫徒急走高飞,而平地反为苦海矣;达士知处阴敛翼,而巉岩亦是坦途。◎大烈鸿猷,常..
每日一禅: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有的人理想很高,但是往往无法成就,原因就在于不能把握当下成事的机会,总是抱着“这山看着那山高”的心态,结果却是“到了那山没柴烧”。其实,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有成就,就看我们当下是否能用心。对于是非、善恶,用虚无的心,空去一切。无,并不是叫我们湖涂,无心是大智若愚,..
心灵的归宿究竟的依靠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自小所受的都是唯物主义教育。32岁时我来到深圳,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因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里蕴涵大量的佛教思想,而在不知不觉中深受佛法的影响。之后我结交了一位虔诚的信佛的朋友,经常随着佛友去寺院烧香磕头,祈求菩萨保佑、赐福,并捐钱做功德。但这样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