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境,每一秒钟都在改变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著于我相在念佛,那都是虚假的。”有时信徒反问我:“在家要为生活奔波,怎么..
当下
我可以禅净双修吗?
信众:顶礼法师,我想问的是禅净能同修吗?法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永明延寿大师所作的《禅净四料简》已经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当然你有禅净双修这个资质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看我们有这个本事吗?“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有禅”..
传喜法师:生命中最大的财富是“智慧”
生命中最大的财富是“智慧”正月初五拜财神,是中国传统的汉族民俗。大家既然来拜财神,那财神爷给你了,你也要心存感恩。其实我们人最缺的是智慧。一个人若有智慧,无论怎样的生命境界都能成为生命的财富。没有智慧、福德,拥有得越多有时反成一种祸害。一个人拥有大福报,必然要..
怎么面对别人指出不足
一信徒问师:师父,请问,有没有人给您指出不足呢?有的话您是怎么面对的呢?师答:我们大家都在人生的路上,正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才发心选择修行,包括我自己。没有人会说自己永远不会犯错误,我们也要欢喜接受别人对我们的鞭策和建议,包括我自己。说心里话,我自己也会..
对身体健康问题的建议
一信徒问师:师父您好,当下很多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很多疾病年轻化、常态化,您能给大众提些建议吗?师答:一般人生病的原因错综复杂,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大体分为业障病,宿业病,四大不调和意外突发病等。业障病一般都是宿世业感,因缘成熟。如遇某种刺激以后,产生一..
不逼自己一把 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强大
逼自己一把才知道自己有多强大(资料图)有人问每天“我的心都很清净,但是这个状态里面没有太多的思维,没有太多的想法、念头。我就好像站在十字路口,虽然知道目标在那里,但是找不找路。”其实还有一条路——普贤行愿,如果你的愿力不够,它就是一潭死水,就停滞到这儿了。怎样挈..
如何解决很难发现自己毛病这个问题
一信徒问师:师父,我们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毛病,更别谈如何改变了,请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您慈悲开示。师答:一个人往往很难觉察到自己的问题,就像很难发现自己脸上的污垢一样。这时我们就需要一面镜子,但这个镜子在哪里呢?当我们遇到一个和自己有同样问题的人,而且对方的..
如瑞法师:为什么发菩提心的功德那么大呢?
说不舍菩萨业供养,就是告诉我们一切恶业不去造作,一切善业都要努力地来作。菩萨业,就是六度万行,专门忘我利他的事业。就是说发了菩提心当然要努力地来作菩萨的事业,让我们的心和行能够结合,就是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我们懂得了发心,就像五浊恶世一样,都可以转苦缘..
六祖肉身不坏是佛教智慧不朽的标志
六祖真身(资料图)唐朝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佛教里称为法身大士,大唐盛世文化璀璨夺目,可谓人才济济,一字不识的六祖,开创顿悟法门,留下金刚不坏的肉身,肉身现供奉于广东南华寺。恰恰是这样一位“一字不识”者,在人文鼎盛的大唐,体悟了这种大智慧! 颇令人感慨,值得我们深思。..
常识:芥子如何纳须弥
芥子如何纳须弥?芥子与须弥,在佛教中是形容物质最小与最大的两个单位。当然,这是不钻牛角尖的说法,因为如果硬说要物质的最小,经典里面还有微尘与极微尘等等。只是,作为一种普遍概念,芥子已经充分表达了它的小,或者比极微尘更具形象的给人以物质概念,须弥亦然。芥子纳须弥..
虚云老和尚:把习气扫清 就能降伏其心
修行(资料图)《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只说此心。世尊夜睹..
喜祥法师:忍辱可不是一味地安忍 需要的是善巧!
平时忍辱是消业障(资料图)加修行忍辱,不但最终可以证得圆满的佛果,暂时也可以得到此生的美丽与悦意。十人同行的时候,如果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气,则十人全部都会安乐。一个家庭中,如果没有非常容易生起忿怒的人,那这个家庭也都会非常安乐。不光是此生安乐悦意,来生也是安乐悦意..
如果想要长寿 首先你要有这种心态
如果想要长寿,首先你要有这种心态(资料图)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迹是可变的,也是不可靠的。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去执着它。人的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和人的相貌、因缘等都不一样,古德云:“四大元无主,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
延参法师:学会和往事告别
延参法师学会和往事告别,需要三种态度。和往事告别需要一种洒脱的决绝。既然要转身,何必要纠缠,既然要告别,何必再贪恋,这是一种洒脱的决绝,不要在拖泥带水中延长痛苦的时间。这是对生活的一种负责任,这更是一种内心豁达的历练,这是第一种。既然内心要面对未来,要重新开始..
警醒:修道不须向外求
修道不须向外求谁能把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降伏,令它们不造**,谁就是菩萨。谁能把自己的感情收拾干净,没有邋遢,谁就是菩萨。菩萨也不哭也不笑,随时随地都自在,无拘无束、无挂无碍、无烦无恼、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学佛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禅宗以不立文..
看破不说破:红尘中诸多人不知道的智慧
看破不说破:红尘中诸多人不知道的智慧(资料图)在一座寺院,刚入寺修行的弟子们不管说什么、做什么,住持师父都从来不批评他们,反而想方设法夸奖。久而久之,有些弟子就自以为是了,自我膨胀了,犯了错误也不知道。所谓“笑人易,自省难”。人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往往看到的都..
【法眼看世间】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
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资料图)先说个题外话,大家平缓一下情绪,不管修不修行,这都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记得之前在微信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个记者采访过一个牧童,记者问,你为什么放羊啊?牧童说,为了卖钱。再问,卖了钱想做啥?牧童又说,娶媳妇,养儿引孙。记者..
心中常念《心经》 心安宁百障消
《心经》资料图在佛家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心经》共268字。正文260字,题目8字。这268字,把佛教的要义,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得极为透彻。《心经》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纲领,也是我们观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济群法师:换个角度就不对立
换个角度就不对立从声闻乘的观点看,只有断除无明,才能开启智慧;摆脱烦恼,才能成就菩提;超越生死,才能证得涅槃。换言之,世间和出世间是二元对立的,无明和智慧是对立的,烦恼和菩提是对立的,生死和涅槃也是对立的,必须放弃这个才能成就那个,结束这个才能追求那个。所以,解..
传喜法师:“心”,是我们生命的主人
“心”,是我们生命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主人“心”,是我们这个生命的主人。“心”在我们的“神识”在,我们就是“活”的,这个“神识”只要一离开,我们这个身体当下就不能工作了,尽管四肢齐全、眼耳鼻舌都在。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神识! 我们认可吗?我们今天就开始求这个“..
菩萨的说话之道 你也可以做到!
菩萨的说话之道,你也可以做到!(资料图)慈能予乐佛讲,慈能予乐。慈,慈者爱念,即能给予众生快乐之心,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利益对方。与人相处,如果保持一个“慈”的原则,就能让别人和自己快乐。曾经有人在微博上留言,说有一个人生了一个智障的孩子,孩子母..
好好地念佛,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问: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净土,但世间缘分未尽,且为人父母。可否效法《了凡四训》,年轻的时候求人天福报,年老的时候再将所有功德回向往生西方?大安法师答:对于这个观点应当要好好思惟。一心想求生西方净土是当下的行为,当下建立的愿心,是要尽形寿不间断的。而世间缘分什么时..
行住坐卧都要不忘念佛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
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问:请问法师,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大安法师答:就对净土法门来说,确实要去听闻经教,听闻包括读诵,包括听法师讲经说法。通过闻思,最后落实在行持当中。对净土法门尤其要反复熏习,了解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阿弥陀佛的慈悲愿海;了解阿弥陀佛果地上的慈悲心,那..
净慧长老: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资料图)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挠,十件事中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达摩祖师说:“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人非天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
怎么做才能进入“不分别”状态
一信徒问师:阿弥陀佛师父,怎样做功夫才能进入“不分别”的状态呢?师答:做任何事时,眼耳鼻舌身意都要关注当下的行为。这是我们修行人所要用的真正功夫。一定要把所有生命活动都变成调心的方式。当你能把世上一切都认为是诸佛菩萨的化现,你就进入了真正的修行。这时候你要安住..
【法眼看世间】佛法怎么看“无知即罪恶”?
佛法怎么看“无知即罪恶”?(资料图)当佛法弘传时,我们醉心于其深刻的教理,或者奇迹的显现,但是西方也正以自己的方式回归着自己的内心,而苏格拉底,这个仅在柏拉图和色诺芬的文中有记载的伟大哲学家,也用自己的思考回答了这个世界。苏格拉底,可以说是西方哲学早期最优代表性..
修行时要善用其心 不要辜负光阴
修行时要善用其心,不要辜负光阴(资料图)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每个人反观自心就会知道,说出来的都不是禅;自己哪怕有那么一点点体会、受用,那一点点受用就是禅。从古到今,禅宗提倡..
圣严法师:如何便开悟
无心可安即可开悟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云:“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云:“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遍寻不见心,便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说:“我与汝..
是不是虚假肉体的“我”里面有固定不变的“我”
一信徒问师:师父,是不是我们这个虚假肉体的“我”里面,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呢?师答: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肉体当中,肯定附着了一个固定不变的“我”,实实在在的“我”,但其实并不是如此。打个比喻: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你的个性、想法、外表等方方面面,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