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法眼看世间】汉传佛教逐渐衰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汉传佛教逐渐衰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汉传佛教后来逐渐衰败,我相信有许多原因,但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就一个字"狂",狂禅,狂净,狂密,狂知识,狂五阴魔盛,狂傲慢,狂富豪,狂权贵,狂崇拜,狂禅: 还没坐几天禅堂,读几本祖师语录,心未参透,狂心未歇,把自己当作开悟了,..

人,生而孤独 佛教有没有办法?

怎样排除内心深处的孤独?(图:一个one)当我们面对孤独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排除这种难忍的心痛呢?我们是否想到过孤独具有不可思议的微妙功用呢?我们是否知道孤独其实能给我们无穷奋斗的生命力量呢?你是在孤独中挣扎呢?还是在孤独中沉默?抑或在孤独中再生?这里,我们对于孤独的解..

传喜法师:修行要超越外在的干扰

修行要超越外在的干扰其实我们每天都是像今天天上的云一样,它都是飘过去就飘过去了,再不可能重复。生命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那个不生不灭的,我们在这个无常的苦海中漂泊,无论你是带着黄金的手铐脚镣,还是带铁的,还是带着荆棘的手铐脚镣,这个六道只不过就是轮回,这个手铐脚镣..

一代高僧玄高法师:愿生恶世中 度人出苦海

玄高大师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一个姓魏的人家。主妇寇氏半夜梦见天竺僧人将无数鲜花洒在自己的居室内,早晨醒来,便有了身孕。第二年二月八日,生出一个男孩。这天,家中弥漫了奇异的香气,不知从何而来的光明照耀墙壁,很久才熄灭。母亲看孩子生时..

星云大师:生死的意义

禅师一生参究“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来找寻生死的答案人自出生后,就有生命,就会面对生死。其实,人也不是父母生养我们才有生命,在没有出生以前,本来就有生命,只因隔阴之迷而忘记了,因此禅师一生参究‘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来找寻生死的答案。此外,也不..

人身可贵岂可轻言自杀

人身可贵,岂可轻言自杀以佛教的立场来看,杀人的定义,包括杀别人与杀自己。无庸置疑,杀人不是慈悲的行为,佛教也不允许自杀,因为自己也是人;所以杀人犯罪,而自杀既不慈悲也无智慧,也是有罪。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以自杀来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呢?因为当一个人在面对极度恐惧、无..

问问自己: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走路、好好吃饭了?

行住坐卧中保持正念我们的内心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受自己控制的,都会随着外面境界而转。各种各样的妄想和执着,让我们的内心不能安住当下,不能解脱,不得自由。我们甚至不能安安静静地吃一顿饭,不能平平静静地走一段路!吃饭的时候,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吃饭呢?很多人吃饭时只是囫囵吞..

达照法师:认清无常希望永存

因为无常,才会有变化。很多人都知道,世间是无常的,一切相皆会变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此产生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说听来的一句话就觉得是自己的。因为听来的只是闻的智慧,还不是思的智慧。你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确认这个世界就是无常的,在心中给予肯定。就像我们操作完了电脑..

大安法师对萧平实若干种净土著作的辨析

问: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念佛真实义》等几本书,作者是台湾觉云居士。上网一查,乃知是萧平实之作。此人颠倒黑白,附佛之说,如今摇身一变,又以净土宗善知识自居,彻底否定净土宗历代祖师。不明真相之人,极易受其迷惑,破坏行人念佛往生之信心,毒害极大..

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

【经典原文】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佛..

哪里能找得到「我」呢

佛陀成道后,开示世间万法“四大本空”。四大,指地、水、火、风,一切万法均由此四大合成;四大分散,万法即归于坏灭,宇宙世间万物包括我们的身体,无一不是由四大假合而成。人喝水吃东西,摄入外在元素变成我们的身体;人死亡之后四大分解,又将这些元素依旧还归于宇宙。人们往..

受戒后一定要搭缦衣吗?

信众:请问受戒后一定要搭缦衣吗?为什么?法师:你如果受了五戒,还是要搭缦衣。缦衣是在家居士的法服,披搭时应诵此偈:“善哉解脱服,钵吒礼忏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那这个法服就有加持力,穿了能得三宝的加持;如果你不穿,法服的加持力就没有了,所以还是尽量搭,也是..

传喜法师:修行可改变命运

修行可改变命运学佛的人佛性越来越显发,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然后这个生命就进入到良性循环,越来越好。所以佛教徒,佛教的修行者,不单单自己解脱生死,甚至也能够引导这个社会上的人解脱,能给这个社会带来生命的希望,找到生命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佛..

生死的意义

人自出生后,就有生命,就会面对生死。其实,人也不是父母生养我们才有生命,在没有出生以前,本来就有生命,只因隔阴之迷而忘记了,因此禅师一生参究‘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来找寻生死的答案。此外,也不是老病以后就死了,就算死了,也死不了,因为死的只是躯体,生命..

人做事,不要让事做人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这也是佛所说的偈子。这是说到曾经有一个婆罗门,他从开垦土地、播种、慢慢到除草,种的粮食都挺好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佛经常来他这里,就是路过的时候,都会跟他打个招呼。他想:我这一路种田过来,佛陀常常路过这里,等丰收..

称佛名号相应为要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非如日月珠光,但破空穴中暗也。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者。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然有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而..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印光大师】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把人做好,实际上净业三福的第一福谈人天福就谈这个问题,跟儒家文化的内涵非常地吻合。“念佛之人必须”,用了一个必须的概念,也就是说,能做到这四句话才叫念佛之人,做不到就..

念佛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一心念佛(资料图)【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印光大师】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把人做好,实际上净业三福的第一福谈人天福就谈这个问题,跟儒家文化的内涵非常地吻合。“念佛之人必须”,用了一个必须的概念,也就是说,能做到这四句话才叫念..

传喜法师:都摄六根获解脱

都摄六根获解脱现在我们当下心灵想保持一个清净是很难的,现在这个时代就是佛陀所授记的,叫五蕴昌盛的时代,眼耳鼻舌身意所面对的诱惑是前所未有的炽盛,所以我们这个眼耳鼻舌身意你要守住门户,要都摄六根,要都摄眼耳鼻舌身意,要无色声香味触法。 但要超越这个干扰真的是不容..

净慧老和尚:禅是永恒的幸福 真正的快乐

悟(资料图)禅是永恒的幸福、真正的快乐。禅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永恒的幸福,得到真正的快乐。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禅能够把生命固有的一切活力释放出来。我们本身具有佛陀的十力、四无所畏等种种功德..

当知此念佛者,是人中的芬陀利华

大凡生存于斯世,每个人带着宿世的业力或愿力,在其人格倾向与个性特质上均会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或有天生好乐权力,气势恢宏、指点江山、招贤纳士者,且称为政治人;或有生来执著于财富,冲风冒雪、奔波贸易、善能聚财者,且称为商人;或有对艺术审美有天赋,吟诗赋曲、抱琴待月..

家人抽烟又喝酒,该怎么办

问:请问师父,我家里人抽烟又喝酒,您说我应该怎么办?传喜法师答:这个不用想那么多,我们自己应当善于保护自己。如果从小乘上来说的话,好像别人看到我们佛教徒,有这样一种逃避。其实逃避也有它的积极性,因为我们对不好事物的远离,是我们很理智的行为,这是好的。我们大家都..

正因为不断地变化,才不断地充满了希望

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迹是可变的,也是不可靠的。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去执着它。人的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和人的相貌、因缘等都不一样,古德云:“四大元无主,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身体由四大(地、水、火、风)和五蕴..

戒杀跟施食是佛教的长寿无病法

我想,布施食物,《金光明经》说,经常布施食物,施食者长寿无病。经常不杀生、吃素、放生者长寿无病。所以他讲的就是戒杀跟施食为长寿无病法。所以我想,当然戒杀就包括吃素,进一步还能够放生。施食代表供养三宝、供佛斋僧、帮助穷人、动物、施食鬼道。就像各位中午,我听到我们..

如孝法师:世间生活其实比修行更苦

世间生活比修行更苦(资料图)犹如发菩提心的偈子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生老病死的苦恼当中,因为这些苦恼来源于无明,所以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都会被惑、业、苦纠缠。我们究竟的依靠是佛宝,只有佛才能够明白什么是惑、业、苦;从实践与体验当中,佛知道如何以戒、定、慧消除我..

佛陀留下四句秘诀 引导众生出离三界

编者按: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但是世间众生为何烦恼如此众多?为何不断轮回六道?怎样才能了脱生死出离三界?其实佛陀早已留下不同法门,让人解脱世间烦恼,直趋无上菩提。作为解脱道的行者,..

为什么佛陀总不在服务区?

为什么佛陀总不在服务区(资料图)佛陀慈悲的力量是真实存在的当三宝显现的时候,是以作用而显现,从一个点契入,这是诸佛悲愿之中的下化之门。所谓下化之门必定是不断地开设方便,就好像甘露营养太大,我们的色身太弱,把它吞下去会消化不了,那么就要掺水。可再怎么掺水,水不坏诸..

圣空法师:你放下了吗

放下不是失去而是拥有有的人以为放下就是不管不顾,或者就是随随便便。其实不然,不管不顾是放弃;随随便便是马虎客。真正的放下,不是应付了事,而是用心。做事包括工作、生活、学习、修行等等。在做事过程中不做与事情本身无关的事情,比如边做事边胡思乱想,边做事边觅心觅性,..

传喜法师:生命中最大的财富是“智慧”

生命中最大的财富是“智慧”正月初五拜财神,是中国传统的汉族民俗。大家既然来拜财神,那财神爷给你了,你也要心存感恩。其实我们人最缺的是智慧。一个人若有智慧,无论怎样的生命境界都能成为生命的财富。没有智慧、福德,拥有得越多有时反成一种祸害。一个人拥有大福报,必然要..

来超法师:师德如山 师恩如水

我的故乡齐鲁大地,也是儒教文化的发源地,因而那里的子民自古佛教信仰相对薄弱。近代,随着基督教的渗入,固有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侵扰。佛教于我,几乎从未接触。师德如山师恩如水(资料图)2007年春天来到政治文化中心——北平。冥冥之中,佛家思想进入我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的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