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资料图)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依导于世间,全仗经像住持而后灯传无尽。以是之故,凡能发心对于佛经佛像,或刻或写,或雕或塑,或装金或绘画,如是种种印造等法;或竭尽己心独力营办,或自力不足广劝众人,或将他人之已印造者为之流通、为之供养,或..
解脱
传喜法师法语:从生命的束缚中解脱
从生命的束缚中解脱佛教的智慧具有穿透力,当我们带着这种智慧来思维生命、解剖生命时会发现,我们的生命完全不由自主。我们被时空所束缚,被生老病死所束缚,活在表面繁荣的危机之下,没有找到解决危机的办法。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找到生命的真谛,解决生命的困惑。释迦牟尼佛..
现在有些人怎么什么都敢干呢
一信徒问师:师父,您说现在有些人怎么什么都敢干呢?我供在单位的一张佛像被人偷走了,这还是一位名家的作品,也值很多钱,您说这样的人会受什么样的报应呢?师答:阿弥陀佛,一个修行人怎么还会有这么大的嗔恨心呢?一切都是因果,一切都是因缘,没必要耿耿于怀吧。况且你哪里供的..
寂静法师:很多人一生都在造船,却从未过河。你过河了吗?
从前有三兄弟,他们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地方,但是他们知道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河,河对岸非常的富有,是流着奶与蜜的地方,像天堂一样富有。这三兄弟想找到这个地方摆脱贫困。于是,就找到了这条大河,虽然没办法过去,但人都是有智慧的,他们就去砍树,造船。一个月之后,造了船..
警醒:修道要恒心不变
修道要恒心不变树是一天一天的长,你虽然没有见到它的生长,但不知不觉中它是在长大。等到十年或百年后,就变成有用的材料。树是这样子,我们人修道也是如此,不要著急,不要想今天修行,明天就开悟,不是这么容易的。必须要天天锻炼,天天修行,也不管它有什么进步,你不退步就是..
佛陀最笨的弟子
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个人。他的哥哥教他一个偈颂,他三年都记不下来,奇笨无比,所以哥哥就觉得他不具备出家的根机,叫他还俗。周利槃陀伽为此很痛苦,在路边哭哭啼啼时,正好遇到了佛。佛问怎么回事?他说哥哥要他还俗,说他没有修道的根机。佛观察了他的..
传喜法师:感受生命纯阳的力量
感受生命纯阳的力量佛法微妙难宣,不可言说,但若无人说,虽慧不能解。所以末法时代,那些在努力地说着“不可言说”的人,他们是暗中明灯,能让我们彻见宝物所在。我们去亲近、去追随、去承侍,就是为自己寻找到了一枚定海神针,生死疲劳的苦海就有了渡过的希望。像我师父,平时面..
【法眼看世间】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
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资料图)先说个题外话,大家平缓一下情绪,不管修不修行,这都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记得之前在微信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个记者采访过一个牧童,记者问,你为什么放羊啊?牧童说,为了卖钱。再问,卖了钱想做啥?牧童又说,娶媳妇,养儿引孙。记者..
济群法师:换个角度就不对立
换个角度就不对立从声闻乘的观点看,只有断除无明,才能开启智慧;摆脱烦恼,才能成就菩提;超越生死,才能证得涅槃。换言之,世间和出世间是二元对立的,无明和智慧是对立的,烦恼和菩提是对立的,生死和涅槃也是对立的,必须放弃这个才能成就那个,结束这个才能追求那个。所以,解..
菩萨的说话之道 你也可以做到!
菩萨的说话之道,你也可以做到!(资料图)慈能予乐佛讲,慈能予乐。慈,慈者爱念,即能给予众生快乐之心,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利益对方。与人相处,如果保持一个“慈”的原则,就能让别人和自己快乐。曾经有人在微博上留言,说有一个人生了一个智障的孩子,孩子母..
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黄檗禅师说的,前后四句,有二种意义。前两句譬喻,说我们用功的人,把守这句话头,犹如守禁城一样,任何人不得出入,这是保守得非常严密的。因为你我每人都有一个心王,这个心王即是第八识。八识..
认真念佛,自然就有成就的那一天
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个人。他的哥哥教他一个偈颂,他三年都记不下来,奇笨无比,所以哥哥就觉得他不具备出家的根机,叫他还俗。周利槃陀伽为此很痛苦,在路边哭哭啼啼时,正好遇到了佛。佛问怎么回事?他说哥哥要他还俗,说他没有修道的根机。佛观察了他的..
生命的无常,就是这样迅速
死无定期,分三:(一)思维南瞻部洲众生寿命不定。《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生寿命无有准定,劫末人的寿命长不过十岁,而劫初时,人的寿命却无有限量。如《集法句经》云:“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下日多见者,上日有不见”。谓于上午见到的很多..
本性禅师:不辩与不诤
举一反三,凡事皆应淡然百丈怀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长乐龙泉寺为其剃度出家祖庭。他创制了中国化的佛教戒律,史称“百丈立清规”。其中,丛林规则的二十条,常为现代人引用,如: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是非以不辩为解脱。不..
圣严法师:参加法会到底有什么利益
法会现场(资料图)法会是佛教仪式之一,又叫作法事、佛事、斋会、法要等。是为讲说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举行之聚集净食,庄严法物,供养诸佛菩萨,或设斋、施食、说法、赞叹佛德之集会。法会的意义人究竟解决心灵的痛苦,需要依靠佛法。通过法会,可以建立僧俗互动的平台,让众生有因..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修行哪个法门?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修行哪个法门?(资料图)想知道自己适于哪种修行方法,就必须虚心向出家法师和大德居士求教和请问,要放下自己心里的种种认知和成见,不要有分别和怀疑。但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无论选择哪种修行方法,都必须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心理准备。因为修行这条路,确实非常..
【法眼看世间】佛法怎么看“无知即罪恶”?
佛法怎么看“无知即罪恶”?(资料图)当佛法弘传时,我们醉心于其深刻的教理,或者奇迹的显现,但是西方也正以自己的方式回归着自己的内心,而苏格拉底,这个仅在柏拉图和色诺芬的文中有记载的伟大哲学家,也用自己的思考回答了这个世界。苏格拉底,可以说是西方哲学早期最优代表性..
修行时要善用其心 不要辜负光阴
修行时要善用其心,不要辜负光阴(资料图)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每个人反观自心就会知道,说出来的都不是禅;自己哪怕有那么一点点体会、受用,那一点点受用就是禅。从古到今,禅宗提倡..
做自己的观世音才能如你所愿
做自己的观世音才能如你所愿有些过去了很长时间的事情,既然已经属于过去,那么就需要忘记,能够忘记本身就是自我的救赎,自我的改善和突破。学会和往事告别,活出生活的态度,活出生活的优雅,活出生活的从容,也活出生活的生动,自己学会在生活里充电,在生活里改变,学会在生活..
传喜法师:只要有缘即可得度
只要有缘即可得度有的人说我有福报有善根;我们真的有福报、有善根?佛菩萨慈悲,其实我们有可能在佛面前做了很多的坏事,才结了一个佛缘。不是做好事结缘的,做好事结缘的早就度掉了,早就成阿罗汉,成大菩萨去了,我们是佛面前做坏事。就像文革的时候,我师父被批斗,游行,看师父..
学佛之人十不求 对照看看你做到了几条
学佛之人十不求(资料图)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译文:思惟身体不求没有疾病。身体没有疾病,贪欲就会生起。贪欲生起,必定会破毁戒律,退失道心。了知疾病本性空幻,疾病便不构成恼害,因此以病苦为良药。二..
佛教如何看待梦 梦见佛菩萨就好吗?
梦境(资料图)有人问我,如果梦见佛菩萨,这是正知正见,还是迷信呢?梦见佛菩萨是一种现象,这个现象跟正知正见还是迷信没有关系;你如何看待它,才跟正见还是迷信有关系。梦见佛菩萨,总体上来讲的话,如果你不执著,那就是一件好事,说明这是一种感应;但是如果你执著这种现象,想..
明渡法师:不要怀疑你的师父!为天下出家师父们转起来!
“师父”不是那么好当的,“师父”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有谁真正的理解师父走进师父呢?“师父”的不易我们又有谁体会过?我们都觉得师父很威风有那么多的弟子,都觉得师父为我们做这做那都是应该的、谁让你是我师父呢!都觉得师父当得很容易很轻松也很潇洒。我们可知道那么多的弟..
圣严法师:靠自己获得解脱
圣严法师我常常想,现在这个社会真是不可思议,什么事都讲究快速,连修行也不例外。很多人都以为找到一位大师,有一套秘方,就可以立即成佛。那有这么便宜的事呢?当然,也不能怪大家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在《楞严经》里面,也看到佛陀的大弟子阿难,在佛前忏悔说,他以为跟在佛陀身..
“即心即佛”中的心是指什么心
一信徒问师:师父“即心即佛”中的这个心是指的什么心呢?师答:个人理解“即心即佛”这个心叫做平常心,而平常心就是道。为啥呢?有执著的那颗心不是平常心,懒散、散乱、糊涂的心也不叫平常心,只是凡夫之妄心。遇到挫折时,人们常说的“要以平常心对待”,指的也是无分别“即心即..
学佛才有能力「自私」
以好德行成就身口意过去,佛教造法宝,都要选非常稀有的金属,并饰以七种珍宝,这样造出来的铃不仅声音清透,还具大加持力。同样,人想要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也需要好材料——好德行,以好德行成就我们的身口意。我的师父悟公上人常说“死人臭一处臭,活人臭处处臭。”怎样转变才能..
佛教你解脱 不是束缚 佛教你看破 不是执着
求佛保佑(资料图)经常有人到寺庙中,求佛菩萨保佑、求法师加持获得财富,其实在佛的眼中,一个没有真正智慧的人有钱反而是祸,正所谓“天欲福之必先祸之,天欲祸之必先福之。”我们到寺庙是来学佛求智慧的,我们要用这个贫乏的不太健康的身躯来觉悟佛所讲的道理:轮回是苦,这个业..
济群法师:具足万法的自性
具足万法的自性禅宗的修行,是直接建立于觉悟本体之上。和教下的修行相比,更为直接,更为简明。如皈依三宝,教下主要是强调住持三宝,侧重外在的引导,而禅宗则强调自性三宝。所谓自性三宝,即与佛法僧对应的觉、正、净。觉,是觉悟本体;正,是通向解脱的道路;净,是觉悟本体所具..
如何和经常犯错误的人共处
一信徒问师:师父,如何和那些经常犯错误的人共处呢?师答: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犯错,一种是死人,一种是佛。既然一个人还没能超凡入圣,而且他还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他很难避免犯错。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你看不见自己眼里的梁木,只看得见别人身上的刺,那么..
净慧长老:《坛经》中的教外别传与藉教悟宗
禅(资料图)禅宗标榜“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果把“教外别传”理解为是佛教以外另有一个传承,那就错了。这里的“教”,我们应当理解为“言教”。因为禅宗强调“以心传心”,认为个人的生死问题要从心上去解决,不是语言、文字、概念所能解决的,所以,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