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们彻底毁灭?就是“我执”。有了“我执”我们才会感受痛苦,“我执”会毁灭一切善,消灭修行的机会,让我们无法获得解脱。很多人即便获得了暇满人身,但最终在修行上还是空手而回,就是因为这个强大的“我执”。所有生命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自我感,以“我”为中心,这..
解脱
慧律法师答:‘做善事只是修福,跟解脱生死没有任何关系。’这个观念是否正确?
问:“做善事只是修福,跟解脱生死没有任何关系。”这个观念是否正确?慧律法师答:许多人弄错了,光听经闻法,开智慧,而福不修。诸位,没有福的人,是没有机会修慧的。今天,你先要有稳定的生活、稳定的收入,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谈得上法身慧命。太多人误会了,认为听经闻法就好..
慧律法师答:这样的学佛观念是否正确?
问:有些学人认为现世学佛没有办法得到解脱,唯有依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求证到一定的境界再回来,您认为这样的思想观念是否正确?慧律法师答:一句佛号,一部《无量寿经》拼到死,这个思想观念具有它的时空性。对于一个老年人,如果没有能力,没有体力,没有智慧力来看其..
慧律法师答:出家修行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大众?
问:出家修行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大众?慧律法师答:这两个是同时的。如果你没有能力,出家不是为自己解脱,那出家做什么?如果出家只为自己解脱,那不像出家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出家就是学佛的慈悲、学佛的行为、学佛的智慧。所以,出家是为了自利,当然自己得到受用;当你有..
慧律法师答: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问: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慧律法师答:因为要解脱,要自在,要开佛的智慧。人生短暂,如果拥有真理,那么,人生就会过得幸福、快乐、解脱。出家,在台湾来讲,算是很普遍,只要有佛的宿世的善根,景仰佛教的慈悲的精神,也愿意牺牲跟奉献,很自然的就走出家的路线。我们读大学的时..
慧律法师答:一直起烦恼又一直放下,这样有机会突破吗?
问:我现在在修学上好像遇到了一个瓶颈,我们现在一直观照自己,发现自己起了烦恼,赶快叫自己放下。但是我们一直起烦恼,一直放下;又一直起烦恼,又一直放下……这个过程是修行当中必然产生的呢?还是说它就是一种轮回心?是不是成长过程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情况会不会一..
印光法师答:念佛非要不食油盐吗?
问:念佛非要不食油盐吗?印光法师答:接手书,知发勇猛心,不胜欣慰。但只以终身吃素,一心念佛,为惟一无二,决不更改之行为事。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则或有之。但随缘即已,咸淡了不分别。不以淡则生嫌,咸则起憎,即为解脱法门。(三编卷三复章道生居士书一..
印光法师答:末法众生为什么必须念佛呢?
问:末法众生为什么必须念佛呢?印光法师答: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
印光法师答:西方三圣对众生的恩德是什么?
问:西方三圣对众生的恩德是什么?印光法师答:阿弥陀佛,乃法界众生之无上慈父,险难恶道之第一导师,因中发四十八种之誓愿,果上获超诸数量之光寿。端居莲邦,分身遍十方刹海。普摄含识,即生证三德[1]涅槃。至若观音、势至,二位大士,则现身尘刹,寻声救苦,摄念佛人,归于净..
印光大师谈放生
第一、《增广卷·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1]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词,用申其义。俾物类同..
印光法师答:专一念阿弥陀佛,也能救度苦厄吗?
问:专一念阿弥陀佛,也能救度苦厄吗?印光法师答: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之事。观音菩萨随机示导,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念佛人临终亲见佛及圣众亲垂接引,何得此种死执著。果如是,则佛也不足为佛,菩萨也不足为菩萨矣。生西当以信愿为本,若遇危险念观音,有信愿命终决..
印光法师答:为什么说末法众生唯依净土法门得度生死?
问:为什么说末法众生唯依净土法门得度生死?印光法师答:如来出世,说法度生,原欲一切众生,直下了生脱死,亲证无上觉道而已。但以众生根机不等,不能究竟畅佛本怀。只得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大根则称性直谈,为说佛乘,令其即生圆证佛果。如华严经之善财,法华经之龙女等。次则..
印光法师答:净土法门的“信”该如何理解?
问:净土法门的“信”该如何理解?印光法师答: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自知,不须详..
印光法师答:何谓娑婆?
问:何谓娑婆?印光法师答:吾人所居之世界,则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了无有乐,故名娑婆。梵语娑婆,此云堪忍。谓其中众生,堪能忍受此诸苦故。然此世界,非无有乐。以所有乐事,多皆是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如嗜酒耽色,畋猎摴蒱(注:摴蒱:音出葡。掷色子。)等,何尝..
若能放生,从金刚地狱中也能得解脱
南无宝髻如来若能放生,从金刚地狱中也能得解脱。在大藏经中有一公案:“曾于印度,有一外道名为赤建,欢喜食肉饮血,杀生上万。以此果报,死后径堕十八地狱,后生金刚地狱,每刹那中感受百死百活,受无边痛苦。尔时,阿难陀观见其不净众生之苦,白佛陀而言此事。佛告阿难:此人在..
达真堪布答: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问: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达真堪布答:我们要明白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恒常不变的,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我们修好无常了,不是什么也不要,不是什么也不做。因为我们不懂得寿命无常的道理,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用心、不认真,因而就没有成功,没有成就。我们真正懂得了寿命..
达真堪布答:六字大明咒(观音心咒嗡嘛呢呗咪吽)的意义和功德?
问:六字大明咒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功德?达真堪布答:观音心咒包含了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的内容,也是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的精髓,如理如法地念诵观音心咒,就等于念诵所有的经典了。所有的上师三宝的加持力、一切法的本性的能量都凝聚在观音心咒里,所以它有很大的功德,有..
慧律法师答:信佛是为了什么?
问:信佛是为了什么?慧律法师答: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讲:轮回也不能看到。因为,才三天的时间,不可能..
建设佛像、佛塔、转经轮和悬挂经幡的功德利益
梭巴仁波切在《造佛像的功德利益》一文中开示:“敬信佛、法、僧三宝,制造圣物和向圣物献供,可积聚广大无边的功德,为自己和量等虚空的众生积聚开悟的因……”文殊菩萨问佛:“此刻你是众生唯一献供的对象。你入灭后,众生应怎样做呢?众生无缘见佛后,怎样才可积集功德?请您为..
“嗡啊吽”与布施
“嗡啊吽”三个字,它的含义很深,是诸佛身口意的种子字,也是诸佛身口意的精髓、精华,完全能代表佛的身口意。佛的身口意的力量都在“嗡啊吽”三个字里,不能小看这三个字。这三个字的力量非常的大,含义非常的深,作用也非常的大。在不同的层次,它有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境界里..
菩萨的十种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不是佛法上所说的自在;佛法讲自在是指一个人摆脱了..
菩萨是走向觉悟的人类
一个拥有慈悲心的众生,通过自己努力耕耘,修学佛道,准备将来成为佛陀,他就是菩萨。为了达到证悟正自觉,他实践超越的德行──巴拉密(parami),这些德行是:布施、持戒、出离、智慧、精进、忍辱、坚定、慈悲和平等。这些德行通过断除私欲,以慈悲心和智慧获得。佛陀透过无数次..
慈诚罗珠堪布答:请问什么是懈怠,放逸,散乱?
问:请问什么是懈怠,放逸,散乱?慈诚罗珠堪布答:懈怠就是贪吃贪睡贪玩,自然不喜欢学习,比如打坐的时候希望打坐很快就结束,去喝喝茶、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懈怠也是一种情绪,多了以后,无论世间出世间,一定是个落后分子。六度的精进与此对立,如果有懈怠就会破坏精进。懈怠..
慈诚罗珠堪布答:痛苦的来源?
问:痛苦的来源?慈诚罗珠堪布答:人类的痛苦,来自于各方面。其解决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包括物质的方法,修炼的方法等等。佛教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解决痛苦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去修炼、净化自己的灵魂,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境界:暂时的结果,是减轻自己的压力;究竟的结果,是从根..
慈诚罗珠堪布答:关于放生?
问:关于放生?慈诚罗珠堪布答:作为佛教徒,我们经常放生。如果如法地放生,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够如理如法,功德就要大打折扣。所以,了知如何如法地放生,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大乘菩萨所有的行为,可以归纳为六种,这就是六度——六波罗蜜多。本来,大乘菩萨的见解、行..
慈诚罗珠堪布答:请问菩萨利益众生之时观察的方法?
尽相同的。佛陀曾明确地说过,在整个宇宙生命界当中,如果人的因缘条件成熟了,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还可以自利利他,可以引导其他生命解脱,因此,人生的机会非常非常难得,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与动物的生命价值有点不一样。有人会问,佛教强调的众生平等,意义又是什么呢..
慈诚罗珠堪布答:请问菩萨利益众生之时观察的方法?
贫困的人呢?大乘佛法不但允许,而且认为菩萨就应该这样做。虽然为了贫穷的人去偷盗,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人是抢劫犯、小偷之类的坏人,他的名声会受到损害,甚至还会为此而堕入恶趣,但考虑到众生的利益而去偷盗,就不仅不会造罪,而且还是应该鼓励的事情。在十不善当中,除了七不..
慈诚罗珠堪布答:请问菩萨利益众生之时观察的方法?
问:请问菩萨利益众生之时观察的方法?慈诚罗珠堪布答:《饶益有情九观察》,也即菩萨利益众生之时的九种观察方法。一、观察的必要为什么要观察呢?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虽然发心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饶益一切有情,但事情的结果能不能真正利益众生,还需要一定的善巧方便。如果没..
莲池大师答:净土之说,盖表法耳。智人宜直悟禅宗。而今只管赞说净土,将无执著事相,不明理性?
或问:净土之说,盖表法耳。智人宜直悟禅宗。而今只管赞说净土,将无执著事相,不明理性?莲池大师答: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晓得此意,禅宗、净土,殊途同归。子之所疑,当下冰释。昔人于此,递互阐扬,不一而足。如中峰大师道:“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而修之者,必..
莲池大师答:显教者,修多罗是也。密教者,咒是也。何乃以梵语为密,华言为显?
问:显教者,修多罗是也。密教者,咒是也。何乃以梵语为密,华言为显?为以东方不测西竺之言为密耶?为以梵语在彼即密耶?若在彼即密者,则西土无显教。若此土不测彼言为密者,则此土典籍,传至西土,未翻译时,亦应云密。若未翻译,则不可测。若已翻译,是则可知。若尔,何故云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