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印光法师答:为什么说末法众生唯依净土法门得度生死?

问:为什么说末法众生唯依净土法门得度生死?印光法师答:如来出世,说法度生,原欲一切众生,直下了生脱死,亲证无上觉道而已。但以众生根机不等,不能究竟畅佛本怀。只得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大根则称性直谈,为说佛乘,令其即生圆证佛果。如华严经之善财,法华经之龙女等。次则..

印光法师答:净土法门的“信”该如何理解?

问:净土法门的“信”该如何理解?印光法师答: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自知,不须详..

印光法师答:何谓娑婆?

问:何谓娑婆?印光法师答:吾人所居之世界,则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了无有乐,故名娑婆。梵语娑婆,此云堪忍。谓其中众生,堪能忍受此诸苦故。然此世界,非无有乐。以所有乐事,多皆是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如嗜酒耽色,畋猎摴蒱(注:摴蒱:音出葡。掷色子。)等,何尝..

若能放生,从金刚地狱中也能得解脱

南无宝髻如来若能放生,从金刚地狱中也能得解脱。在大藏经中有一公案:“曾于印度,有一外道名为赤建,欢喜食肉饮血,杀生上万。以此果报,死后径堕十八地狱,后生金刚地狱,每刹那中感受百死百活,受无边痛苦。尔时,阿难陀观见其不净众生之苦,白佛陀而言此事。佛告阿难:此人在..

达真堪布答: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问: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达真堪布答:我们要明白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恒常不变的,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我们修好无常了,不是什么也不要,不是什么也不做。因为我们不懂得寿命无常的道理,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用心、不认真,因而就没有成功,没有成就。我们真正懂得了寿命..

达真堪布答:六字大明咒(观音心咒嗡嘛呢呗咪吽)的意义和功德?

问:六字大明咒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功德?达真堪布答:观音心咒包含了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的内容,也是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的精髓,如理如法地念诵观音心咒,就等于念诵所有的经典了。所有的上师三宝的加持力、一切法的本性的能量都凝聚在观音心咒里,所以它有很大的功德,有..

慧律法师答:信佛是为了什么?

问:信佛是为了什么?慧律法师答: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讲:轮回也不能看到。因为,才三天的时间,不可能..

建设佛像、佛塔、转经轮和悬挂经幡的功德利益

梭巴仁波切在《造佛像的功德利益》一文中开示:“敬信佛、法、僧三宝,制造圣物和向圣物献供,可积聚广大无边的功德,为自己和量等虚空的众生积聚开悟的因……”文殊菩萨问佛:“此刻你是众生唯一献供的对象。你入灭后,众生应怎样做呢?众生无缘见佛后,怎样才可积集功德?请您为..

“嗡啊吽”与布施

“嗡啊吽”三个字,它的含义很深,是诸佛身口意的种子字,也是诸佛身口意的精髓、精华,完全能代表佛的身口意。佛的身口意的力量都在“嗡啊吽”三个字里,不能小看这三个字。这三个字的力量非常的大,含义非常的深,作用也非常的大。在不同的层次,它有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境界里..

菩萨的十种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不是佛法上所说的自在;佛法讲自在是指一个人摆脱了..

菩萨是走向觉悟的人类

一个拥有慈悲心的众生,通过自己努力耕耘,修学佛道,准备将来成为佛陀,他就是菩萨。为了达到证悟正自觉,他实践超越的德行──巴拉密(parami),这些德行是:布施、持戒、出离、智慧、精进、忍辱、坚定、慈悲和平等。这些德行通过断除私欲,以慈悲心和智慧获得。佛陀透过无数次..

慈诚罗珠堪布答:请问什么是懈怠,放逸,散乱?

问:请问什么是懈怠,放逸,散乱?慈诚罗珠堪布答:懈怠就是贪吃贪睡贪玩,自然不喜欢学习,比如打坐的时候希望打坐很快就结束,去喝喝茶、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懈怠也是一种情绪,多了以后,无论世间出世间,一定是个落后分子。六度的精进与此对立,如果有懈怠就会破坏精进。懈怠..

慈诚罗珠堪布答:痛苦的来源?

问:痛苦的来源?慈诚罗珠堪布答:人类的痛苦,来自于各方面。其解决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包括物质的方法,修炼的方法等等。佛教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解决痛苦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去修炼、净化自己的灵魂,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境界:暂时的结果,是减轻自己的压力;究竟的结果,是从根..

慈诚罗珠堪布答:关于放生?

问:关于放生?慈诚罗珠堪布答:作为佛教徒,我们经常放生。如果如法地放生,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够如理如法,功德就要大打折扣。所以,了知如何如法地放生,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大乘菩萨所有的行为,可以归纳为六种,这就是六度——六波罗蜜多。本来,大乘菩萨的见解、行..

慈诚罗珠堪布答:请问菩萨利益众生之时观察的方法?

尽相同的。佛陀曾明确地说过,在整个宇宙生命界当中,如果人的因缘条件成熟了,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还可以自利利他,可以引导其他生命解脱,因此,人生的机会非常非常难得,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与动物的生命价值有点不一样。有人会问,佛教强调的众生平等,意义又是什么呢..

慈诚罗珠堪布答:请问菩萨利益众生之时观察的方法?

贫困的人呢?大乘佛法不但允许,而且认为菩萨就应该这样做。虽然为了贫穷的人去偷盗,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人是抢劫犯、小偷之类的坏人,他的名声会受到损害,甚至还会为此而堕入恶趣,但考虑到众生的利益而去偷盗,就不仅不会造罪,而且还是应该鼓励的事情。在十不善当中,除了七不..

慈诚罗珠堪布答:请问菩萨利益众生之时观察的方法?

问:请问菩萨利益众生之时观察的方法?慈诚罗珠堪布答:《饶益有情九观察》,也即菩萨利益众生之时的九种观察方法。一、观察的必要为什么要观察呢?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虽然发心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饶益一切有情,但事情的结果能不能真正利益众生,还需要一定的善巧方便。如果没..

莲池大师答:净土之说,盖表法耳。智人宜直悟禅宗。而今只管赞说净土,将无执著事相,不明理性?

或问:净土之说,盖表法耳。智人宜直悟禅宗。而今只管赞说净土,将无执著事相,不明理性?莲池大师答: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晓得此意,禅宗、净土,殊途同归。子之所疑,当下冰释。昔人于此,递互阐扬,不一而足。如中峰大师道:“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而修之者,必..

莲池大师答:显教者,修多罗是也。密教者,咒是也。何乃以梵语为密,华言为显?

问:显教者,修多罗是也。密教者,咒是也。何乃以梵语为密,华言为显?为以东方不测西竺之言为密耶?为以梵语在彼即密耶?若在彼即密者,则西土无显教。若此土不测彼言为密者,则此土典籍,传至西土,未翻译时,亦应云密。若未翻译,则不可测。若已翻译,是则可知。若尔,何故云咒..

莲池大师答:天如谓:「参禅、念佛,门户虽不争多,却不许互相兼带。」今体究念佛,得非兼带乎?

问:天如谓:「参禅、念佛,门户虽不争多,却不许互相兼带。」今体究念佛,得非兼带乎?莲池大师答:《疏钞》已见大意,今更详为决疑。言不许兼带者,良由念佛者,自疑与参禅异致,念外求禅。参禅者,自疑与念佛殊归,禅外觅佛。心分二路,业不专精,故所不许。今念佛者,即于念上..

净空法师答:什么是“隔阴之迷”?

问:什么是“隔阴之迷”?净空法师答:隔阴之迷,就是从一个维次空间转到另一个维次空间,而空间维次不同,自然就有差距,所以会把从前的事情忘记了。但是如果真的是菩萨再到世间来投胎,就是有缘来投胎。虽然迷一阵子,这个时间长短不一样,各人缘分也不相同;有人时间很短,几年..

如本法师答:一切法是众缘和合而成,西方极乐国土之庄严,是否能例外,若不能例外,那能供给那么多的诸上善人住下去?

问:一切法是众缘和合而成,西方极乐国土之庄严,是否能例外,若不能例外,一切法是无常,那能供给那么多的诸上善人住下去?而且大众又是无量寿呢?如本法师答:诸法乃众缘和合所成,极乐国土亦不例外,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是弥陀佛清净愿力所庄严而成,..

希阿荣博堪布答:小乘与大乘在放生方面是否有区别?

问:小乘与大乘在放生方面是否有区别?希阿荣博堪布答:阿底峡尊者说过,大小乘以发心别。小乘修行人深深体会到轮回的痛苦,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从这种痛苦中摆脱出去,永断生死,入于涅槃。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小乘修行人不是没有慈悲心,不是不关心其他生命的疾苦,..

希阿荣博堪布答:如果动物放生以后,活不了很久,要不要放?

问:如果动物放生以后,活不了很久,要不要放?希阿荣博堪布答:在经过细致的观察后,还是放了好。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完全不死的地方,重要的是先使它们远离死亡的怖畏,其他的事再尽量做到。此外,放生不仅是对有情的无畏布施,使他们脱离暂时的死亡恐惧与痛苦,更重要的是对有情..

希阿荣博堪布答:我们究竟是从佛那里找寻到内心的力量,还是在寻求庇佑,诉求各自的欲望?

问:我们究竟是从佛那里找寻到内心的力量,还是在寻求庇佑,诉求各自的欲望?希阿荣博堪布答:佛门有教无类,有求必应。众生根器不同,所以佛陀相应地开示不同法门,善巧方便地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众生的愿望诉求各不相同,但都可以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佛陀教法可分为三乘..

希阿荣博堪布答:为了和我一样饱受烦恼恶业折磨的如母有情,我为什么不发愿继续在娑婆世界积累资粮护持佛法呢?

问:为了和我一样饱受烦恼恶业折磨的如母有情,我为什么不发愿继续在娑婆世界积累资粮护持佛法呢?虽然可能会风险高,但是这却是佛陀教导我们的道理啊。希阿荣博堪布答:继续在娑婆世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菩萨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出于悲心,乘愿力、神通入轮回救度众生;一..

希阿荣博堪布答:若极乐世界如上师所描述那样美好,是否又给了众生另一执念,对极乐世界的执念?

问:若极乐世界如上师所描述那样美好,是否又给了众生另一执念,对极乐世界的执念?希阿荣博堪布答:以前做家具或房子的时候,要把一个楔子拆下来,方法是用另一个楔子去打它,这叫以楔出楔。手上扎了刺,用另一根刺去挑,就能把它挑出去。同样的,要初学者一下放下所有执著是很难..

希阿荣博堪布答:违缘是顺其自然还是当断则断?

问:违缘是顺其自然还是当断则断?希阿荣博堪布答:我不知道你所说的“违缘”具体指什么,所以很难笼统作答。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面对不同的问题、障难,应采取的态度和对策会不一样。不同的人,由于脾气秉性、根器、福报、因缘各异,在同样情况下,面对同样的问题,态度和对策..

希阿荣博堪布答:将我们的生命带往一个更好的方向去,这便是修行?

问:因为因缘时时变化,时时消失,所以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因为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因此每一个当下都是一个缘起,我们或许正可以运用这种缘起,加入一些好的条件,将我们的生命带往一个更好的方向去,这便是修行?希阿荣博堪布答:可以这么说,修行就是断恶行善,纠正会给我..

希阿荣博堪布答:如果请您用几句话向人们介绍佛教,您会如何介绍?

问:佛教本身博大精深、教派众多,人们对佛教的理解常有模糊失真之处。如果请您用几句话向人们介绍佛教,您会如何介绍?希阿荣博堪布答: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如您所说,佛法博大精深。三言两语的确很难说得清楚。我在这里就勉为其难地啰嗦几句,供各位参考。在我看来,佛教的一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