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弟子常常念阿弥陀佛名号,祈求解决疾病、考试不顺等问题,但好像都没什么作用。有人说是因为我祈祷和称念时没有做到至心,我觉得凡夫众生的心都很散乱,平时念佛求往生都很难做到至心,更何况处于逆境之中。请问遇到这种世间的困难,祈求阿弥陀佛有用吗?有用的话,应该如何祈..
解脱
修行为何一定要受戒
凡夫修行的过程,不是执理废事,就是执事废理,不能行中道法门,因此,顾此失彼,顾彼失此。凡夫心地未解脱,心易飘浮染境生心,贪著五欲六尘,难割难舍,佛有善巧方便,为令众生得以解脱,是故,制戒以防止三业之过,令自性清净;修行者若不受戒持戒,心地毫无分寸,一切开遮持犯..
僧人与酒肉 汉传佛教的终极解读
在南传、汉传和藏传佛教三支中,汉传佛教对于饮食的规定尤其严厉。但佛教饮食禁忌较少带有宗教神圣性的色彩,与其说它是一些强制性规定,不如将其视为生活与修行的指导方针。当今人们对于佛教的理解部分来自影视作品。虽然一般人对理想佛教的认知多半是佛门清静、戒律森严,但出家..
放生为何有如此巨大功德福报
十善之首是放生,十恶之首为杀生,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变命运的力量最为显著。佛陀所说诸法中,菩提心为根本,而一切有漏善法中,无有能比放生之功德更大者。凡其它善业,若自心不净,就无有功德,但放生时,无论其心净或不净,其事皆是直接对众生有利,因此有不可思..
“学佛三年 佛在天边”是真的吗?
“学佛三年佛在天边”是真的吗?经常听说:“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似乎表示,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肯定的事实。其实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误解,认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等于完成了究竟圆满的佛果,也就是说,只要心回意转,马上就..
陈履安的学佛历程
师父要我向大家讲几句话,我首先要向诸位同学报告,自从我学佛以来,我整个人生改变了。可以说给我带来许多欢喜。今天来讲几个小故事之前,我先自我介绍:我出生于江西庐山,是佛教圣地。1960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学系,1968年在美国纽约大学获得数学硕士与纽约大学获得数..
基努·里维斯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科幻巨片《黑客帝国》主角尼奥的扮演者基努·里维斯是当今好莱坞影星中最受人欢迎的青春偶像之一。《黑客帝国》被许多佛教徒当作西方文化人试图读解佛法奥秘的经典。记得在看《小活佛》时,基努·里维斯那种在西方影星中非常罕见的纯净和质朴的品性就深深打动了我,以至到现在我还..
林清玄:感动杀手的学佛作家
30岁前,林清玄已是报社一级主管,文学创作也得遍大奖,但他总感到空虚感受在困扰着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没有写出来。这时,他看到了印度的《奥义书》,里面有一段话:“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他不由吓出一身冷汗。31岁时..
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深厚佛缘
我只是一个文化思考者和文化研究者,每次到普陀山,总觉得除了崇敬之心外,还有一点点遗憾。宗教圣地它需要有一种精神的启悟,有一种心灵的洗涤。普陀山佛事很多,香烛很多,但是谈佛教和人生的讲堂还是少了一点。平常我是很少参加各种研讨会的,但这次我一定要来普陀山,其目的就..
陈晓东:虔诚信佛,音乐弘法
外型俊朗的香港四小天王之一陈晓东,其实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宣称自己已皈依佛门,法号“普传”。陈晓东信佛与家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据陈晓东的母亲表示,陈晓东每年都要陪她一起去台湾四五趟来参加佛光山活动,她自己热忱参与公益,也影响儿子以歌艺献声,她们母子感情好,常..
梁文道:在都市里修行
文化人梁文道有着多重身份:大学讲师、电视台电台节目主持人、电影创作人、剧评家、书评家、时事评论员等等。他是全方位的传媒人,人称“文化百足”和“文化教父”,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自幼,梁文道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大学读哲学,直到现在,读了..
陈坤:我每天都念金刚经
与陈坤的这次对话,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一直没发在博客上,是因为那天跟他聊的话题很深,甚至有一点抽象。不是几段话能写出来的花絮。采访前,我没有准备采访提纲。与坤儿认识很早,目睹了他成名的过程,也比较了解他的性格。虽然每年见面不多,但一直关注他。为他的成绩高兴,为..
摆脱业力控制,几招就能搞定
很多人所说的“命”,其实就是业力,就是我们长久以来累积的面对境界时的反应机制。只要我们不改变这种自动触发机制,我们的一生都会像机器人一样被程序操控而无法真正活着。可是一旦命运操作的伎俩被识破,我们就从现实迷幻中慢慢解脱而逐渐见到实相的光辉,生命就开始自由自然绽..
面对恐怖袭击 佛弟子应如何处理
编者注:11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法国巴黎发生至少七起连环恐怖袭击和爆炸,分别分散在巴黎10区、法兰西体育场、巴黎11区巴塔克兰音乐厅等地,基本同时进行。截至记者发稿,袭击已造成150余人死亡。面对如此紧急的突发情况时,作为佛弟子的你又应该如何面对呢?小编带你在佛经中寻..
诵经后出现不如意,可以先不诵吗
问:师父,如果诵经后出现一些不如意的事,是不是就可以先不诵了呢?请师父慈悲开示。答:诵经的目的就是福慧双修,诵经就是为了积累功德。由于以前没有功德,因此没有冤亲债主讨债,现在有点功德了,冤亲债主就来了。可以说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果报现前业就消掉了,如果果报不..
学佛越久,离佛就会越远吗
经常听说:“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似乎表示,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肯定的事实。其实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误解,认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等于完成了究竟圆满的佛果,也就是说,只要心回意转,马上就可以花开见佛,或者立即成佛。而..
如何知道自己缺乏福德?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自己无须除荤茹素、积功累德,同样可以成佛成道。你甚至认为自己很有根基,莫说今人,即使古圣先贤都比不上你,所以你根本无须种种的功行,同样可以“一超直入如来地”。你根本无法意识到,你是多么的浅薄、无知和狂妄。缺乏福德,你会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只要..
为何父辈造恶业,子女会感受到这个报应?
一位屠夫的孙女画的目前的家庭状况图,引以为戒!最后写的那个二女儿就是我,我得过几年的抑郁症,严重失眠得想自杀,幸得遇到佛法才得以保命痊愈,然现前生活仍诸多不顺,可见得这怨恨多难化解,望诸位莫造杀业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在我爷爷造的业是报到了二代三代了,当然也..
水陆法会的殊胜之处在哪里
水陆法会,即然被认为是汉传丛林经忏佛事之最,那么,他的这个“最”之名,从何而来呢?水陆法会,之所被称为汉传丛林经忏佛事之最,首先因为其持续时间长,从洒净之时起,连续七天,道场之内,经声不断,忏悔不已,佛号相续,所有参加水陆法会的信众,都可以在法师的引领下,精进..
正在迷茫中的你,一定要看这五个故事
故事一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故事二佛问: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曰: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诵经后正确的回向方法
普回向法界:(可任选其一念之)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
世界名人谈佛教
卍佛陀是他所倡导的一切美德的化身。在他那成就非凡、经历丰富的四十五年的布道生涯里,他以行动诠释了自已的言教。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人性的弱点和低劣的东西。佛的道德准则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完美无上的。——麦克斯·穆勒(德国语言学家,比较宗教学家)卍无常的世界观,菩萨行..
丛林寺院清规大全
一、何为丛林?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尤指禅宗寺院。过去,印度多在都城郊外选择幽静的林地,营建精舍,所以僧人所住的地方,就称之为丛林或兰若。经典中对“丛林”一语的解释颇多。据《禅林宝训音义》载:“丛林”二字系取其草木不乱生长之义。表示其中有规矩法度。二、丛林清..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
我们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但我们很多人都只知道这一基本仪式,却对念诵供养偈的含义并不明了。为了方便大众对“二时临斋仪”的理解,下面就其内涵作简要介绍。“二时临斋仪”在佛门中俗称“供养偈”和“..
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三种:一是追求今生的福报。健康、幸福、长寿是一般人的人生理想,这可以通过调食、调睡、调身、调息、调心达到目的。还有人更进一步,追求亨通、富贵、显达,这可以通过持戒、布施、慈悲、世间智及与前相应的世间八正道达到目的。年轻学佛者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的含义
许多善男信女经常到寺院在佛前烧香磕头,祈福祈寿祈子,祈求升官发财、姻缘美满、万事胜意。作为一种善意的精神寄托,无可厚非,但是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的本意却不是这样。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而不知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意思,是迷信;同样,当一个人没有弄清楚..
大学生学佛,总被别人看成另类
问:我们大学生学佛,总会被别人看成另类,法师您对大学生学佛有什么忠告或建议?大学生学佛,有什么时代意义?大安法师答:首先,学佛你不要谈时代意义。为己之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己就是我们的心性。你是为了心性的解脱去学佛,不是说为了时代意义。“人不知而..
称念观音圣号的功德利益
观世音菩萨应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观音信仰不仅贯穿整个中国佛教历史,更是形成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观音的信仰,”在遇到苦难灾厄的时候,许多人会第一个想到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甚至不自主的就念一句“观音菩萨保佑”。这种潜移默化深植心灵的传承究竟有没有依据?为何称念..
知识,学问,智慧
知识和学问不是学佛的前提,重要的是要有善根,相信因果,相信三宝,心性具备了人的品德,即可入佛门。因为佛法是清净解脱的法门,假如一个人就连基本的伦理道德都不具备,自私自利,无情无义,不懂知恩报恩,那么这样的人,就已经不具备人的品格了,又如何与佛法相应呢?入门先要..
加持的作用
加持是否真的有作用呢?相信这也是许多学佛人所亟欲瞭解的疑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世尊的法教包含哪些?世尊的法教除了包含我们所耳熟能详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外,还包含了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等总共五乘法道。譬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