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放下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痛苦的过程,当你真正放下了越放下越快乐,我在放下的过程中收集了些大德的法语,这些法语对我的修行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拿来供养大家,希望有所帮助.【儿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莲池大师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
解脱
真修行不只在山上或庙里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
禅者如何面对生死
学佛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生死问题,所以净土宗主张念佛往生净土,就是要了脱生死;禅者的参禅以期明心见性,也是要了生脱死。说到生死,在一般世人看来,生之可喜,死之可悲,但在悟道者的眼中,生固非可喜,死亦非可悲。生死是一体两面,生死循环,本是自然之理。如宗衍禅..
学佛人忽视“禅修”的后果
禅修,是佛教徒的重要修行方式举办禅七的目的,是通过集中式的训练,令大家在禅修上有所突破。禅修,是佛教徒尤其出家人的重要修行方式。两千多年前,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通过禅修证道的。但在今天,如此重要的一种修行却被很多人所忽视,其结果,就是使我们离解脱..
憨山大师《心经直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诸苦皆尽,二死永..
明海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各位营员,现在我简单讲解一下三皈、五戒的内容。三皈依和五戒的仪式很简单,但是内容很丰富。什么是三皈依呢?在一个师父的主持下,在佛像前表达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心愿,这就是三皈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首先我要解释,参加三皈依的仪式,不是加入一个组织,它也..
房祖名称狱中因为天天读一本佛教书籍而洗心革面,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
因持有毒品被判监禁半年的房祖名,2月14日下午在北京召开忏悔记者会,强调已知犯错,希望社会再给他重新出发的机会。并强调服刑期间幸运遇到一位狱友,送给他一本星云大师的著作《放下》(原书名《人生就是放下》),让他心情特别沉静,也改变了人生观与价值观。房祖名14日召开致歉..
学佛多年为何生不起信心
问:为什么学佛多年,但长养不起来道心?如瑞法师答: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问一问自己:学佛多年了,我对三宝的信心,真的建立起来了吗?如果真正建立起来对三宝的信心,那一定相信佛陀所说的话。一个出家人,既为佛子,就一定要听从佛所说的教诫。佛不让做的事情一定不做,..
超度亡故的亲友,需要超度多久才够
普巴扎西上师开示问:顶礼上师!我母亲一年前因癌症去世,在她患病期间,我也做了供僧等一些善事,想请上师开示,我还能为我的母亲做一点什么?如果现在再为她诵经持咒是否还有效果?答:我想,作为子女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母亲从小直到临终之前做过多少善事,曾经修了多少法,平常懈..
观心时,不必恐惧心中的黑暗
在自己的心中观自己,不要怕看到自己心中的黑暗面。有了黑暗处,我们才能把光明照进其中。另外,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自己心中的幽暗,而故意不去觉知,就像生病时,不除去病根,只是治标而不治本。如此一来,养痈为患,外表看来没病,但病根却愈来愈深植。所以,如实地觉知自己的..
武则天与开经偈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题的这四句“开经偈”。这四句偈实在做得太好了,以后的许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没有办法;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再做一首开经偈比它更好的..
如理修法,才能治疗轮回之病
对于「业」与「烦恼」之病,佛陀早已为我们配好良药导师释迦牟尼佛如同华陀在世一般,具有高明医术,这样的一位良医,可以治疗我们「业」和「烦恼」的疾病,也给予我们很多对治业与烦恼的诀窍,如同医生对症下药一般。例如感冒时要吃感冒药,如果什么都吃,不要说治好病,还可能适..
其实赵本山范冰冰都已皈依佛门,有什么好惊讶的!
一直以来,佛法被大众误解太多,加之各种影视作品曲意渲染,人多以为佛门中人必远离社会,另类得一塌糊涂。曾有到东方寻找禅师的欧洲人问一位印度禅师:“您为什么要修禅?”禅师以反问做答:“那你为什么要吃饭?”再问:“修禅有什么好处?”禅师再反问:“吃饭有什么好处?”其..
觉知万法的生灭,使烦恼失去依靠!
在万法中觉知实相在修习心念处之后,再修学法念处,如此一来,四念处可说是圆满了。在万法中觉知诸法的实相,是法念处禅观的根本意旨。我们可以先从如实觉知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面对着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外境,而产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而..
一辈子都为了自己,这个就是业障
修道要反过来。世间人认为,我一直为自己努力,我就可以得到。但要修道,刚好相反,先学会为别人时,自己什么都不要,这时候就是得到了。许多人问业障,什么是业障。如何消业障。是要念多少经才能消业障。为自己想的多,就是业障。多为别人想时,业障就消除了。不是念经就能消,当..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太虚大师痛感早期佛教改革运动之失败,并为反击社会上认佛教为消极厌世的偏见,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相对以往重鬼神的佛教,太虚强调“人”;相对以往强调死后往生净土,太虚强调活着的当下,即“生”。“人”,对治过去片面地重视鬼;“生”,对治厌世的、“等死”的佛教。关..
佛教禅宗19个常用术语
1、定力:止息散乱之心,归于静寂之禅定力,称为定力。即不论遭遇任何境地,均能如如不动之禅定力。2、方便:又作善权、变谋。指巧妙地接近、施设、安排等。乃一种向上进展之方法。3、自觉、觉他:指大乘菩萨自己觉悟所修之法,且令他人觉悟。4、依止: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
般若智慧是幸福之源
一、般若智慧般若是梵文prajna的音译,意译是智慧。为什么不直接翻译成智慧呢?因为般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它与小聪小慧有严格的区别。保存了它的音译,就保存了它的独特内涵。般若智慧有五大特点:第一,它是与生俱来的先天智慧,一切众生皆有之;第二,它是创造的智慧,尤其是在..
怎样从不好的果报中解脱
有些人拥有的受用容易失去,总是处于贫困之中;有些人总想赚钱,却想尽办法也赚不到钱;有些人暂时赚到了一些钱,却很快失去,又变成了一个穷人……这是业力,是过去世中偷盗、欺骗他人的果报。若是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去忏悔,以后就不用再感受这种贫穷、破财的果报了。有的人即使..
[智悲翻译]警惕佛法商业化
作者:特蕾西·柯克伦作者介绍:特蕾西·柯克伦(TRACYCOCHRAN)是《三轮车》杂志专题栏目“佛教思考”的一位特约编辑,并在《抛物线》杂志担任资深编辑。同时也为《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纽约杂志》及其他出版物撰写文章。她跟随不同的老师进行佛教禅修冥想的实践修习..
十三种不花钱的放生 同样功德无量
一、吃素并劝人吃素是不用花钱的放生你能发心吃长素,等于不用花一毛钱,就放了百千万条的生命。同时还积极地宣传吃素的好处,使更多的人也发心吃素,那你就等于放生了无量无边的生命,同时也包括人们的生命。真是不用花钱的放生啊。二、劝人放生,同样福田广阔,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为什么说,止观总摄一切的禅法?
广义的内观禅法,它实际上包括一切禅观,主要在降伏我们心灵内在的烦恼、缠缚,进而改善身心的境界。虽然在经典之中,并没有明确地说明内观禅法的内容,但是在现代普遍流行的说法当中,则常以“四念处禅法”的修持方法,来代表内观禅法的主要内容。在佛教的禅观修证当中,由于缘起..
三恶道的众生为什么这么多呢?
三恶道的众生为什么这么多呢?因为容易!人和天人为什么这么少呢?因为难,非常难,不是一般的难!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想再次得到人身是不可能的。有的人,根本不懂,好像这个人身想得就能得到,很容易。“下次吧,今生我就打个基础。解脱,来世再说吧!”学佛修行的事一拖再拖,..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为二十天。后又将“天龙八部”之紧那罗王,及道教神祇紫微大帝、东岳大..
开悟就是不再沦为念头的奴隶
我们没有理由沦为念头的奴隶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而来,但我们到最后都是两手空空,什么也留不住,我们的脑中走过无数的念头,一个念头生出许许多多的念头。所有的念头都是增加内心的骚动与不平而已。假如仔细反省日常行为所依据的基本价值观念..
一位出家女尼谈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这确实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一个人剃掉头发,卸下一切妖娆装扮,甘愿守持世间人看起来几乎不尽人情的戒律,吃着毫无肉腥的“草”,念着没人听得懂的“咒”,还要莫名其妙盘坐那么久,这些人,到底怎么活的,为了什么?他们没欲望吗?他..
修今生还是修来世
佛法里经常讲临终、讲来世。其实,你能解决临终的问题,就能解决来世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今生的问题。这都是今生解脱、当下解脱的方法。但是,很多人真的都没有明白。一说临终,一说来世,就想“没事,来得及,讲的是临终嘛,我还年轻呢,我还好着呢。”一说来世,就想:“来世再..
禅修--以技术管理心念
我们了解到选择心念的重要性,就知道如何取舍了。但是,从知到行并不是说一说就能解决问题的。很多时候,我们想静,静不下来;想放下,放不下来,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就需要通过禅修进行训练,让这颗野马般动荡的心变得驯服,沿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当然,禅修的作用不仅..
放下不等同于放弃
我们常常说放下才能解脱,放下才能快乐。为什么放下才能快乐呢?因为真正的快乐并不是追求感官的刺激,去吃喝玩乐,那种快乐是一种虚假的快乐,本质是一种痛苦。虽然一时感官得到满足,但却不断增长自己的贪心,而且当自己所贪不能实现时,便会有强烈的痛苦感,同时因追求感官的刺..
今日农历腊月初八全国各地寺院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今日农历腊月初八全国各地寺院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释迦如来成道日,即释迦牟尼成道日或佛成道日,是在农历腊月初八日。佛成道日,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成佛的日子。起源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曾到伽耶城南优娄频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