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没有信仰支撑的禅修,危险!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兴趣于禅修的人,比较不容易有宗教层次的信仰心,因为信仰本身是属于感性,而禅修的人,多重视自己的修行,希望从修行中得到身心感应,得到禅修的经验,因此很不容易接受宗教层次的信仰,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事。很多人都以为,禅修要全靠自己,属于“自力”,念佛..

真正的魔王及其眷属藏身何处?

学佛修行,不要总担心、总害怕。什么是魔?方便的说,让你心乱、让你烦恼、让你痛苦的,就是你的魔。如果你的心动了,它扰乱了你心的清净,它就变成魔了;如果你的心不动,哪里有魔?!心地清净了,一切都是佛,没有魔。如果你的心清净、慈悲,那些鬼神、家亲眷属、干扰你的众生都..

没有知错改错就没有忏悔,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佛在经中讲四种堕罪之门,就是犯错、造业的四种原因。第一,由于不明理而犯的错,违犯的戒律,就是不知错。第二,虽然也知道一些,但是知道的不是很透彻,所以也不是很深信,于是又犯错、犯戒了。第三,烦恼,也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相信,但是烦恼一生起,就无法控制,然后又犯错..

持咒念诵如何做到心气合一

持咒有三种念法:金刚念诵、普通的开口念诵和瑜伽念诵。三种念诵,都要晓得调气,调气就是调心。可是你们始终对调气念诵的法门搞不清楚?为什么搞不清楚?这就是你的业障。从喉轮到头轮这一部份的气脉很难通,自己对于一口气一口气心气合一的念诵,根本没有得到要领;乃至很多人都是..

临终时急需善念不是哭泣

一个人死在医院比较可怜,因为临终时没人帮助他念佛号,加上疾病的痛苦使他身心不宁静,所以可能投生到不好的境界。更可怕的是,医院附设有“太平间”,病人一断气,就马上推送到那里去。可是一个人呼吸刚停止不一定就已死亡。佛典上说:“体温完全消失,神识(灵魂)离开了身体,才..

修心十德,一生受用!

1.若闻讥讽心能堪忍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何厉害,坚决忍受,要把这些看成是我们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之举。忍辱是美德,在六度中,菩萨常常要做的是忍辱波罗密,不忍辱就生嗔怒,嗔怒之火将会烧毁我们的功德。长期修忍辱,声音就会圆润。2.若闻称赞反生惭愧我们要恒常不忘惭愧..

我们修行人特别特别需要福报

在二种资粮中,福德资粮尤为重要。我们一般在修行中,如人生无常要求的数量观够了,就不观了;念百字明,十万遍念完,就不念了;磕头等也是如此,根本不重视,修过了就不再修了,这不是修行人的行为。一个修行人,在有生之年,乃至在得佛果之前的生生世世,都应该修持这些法,以此..

一位合格的佛弟子是怎样的?

一位合格的佛弟子,首先皈依的发心要虔净,你是为了追求世间的名闻利养,还是为了寻求究竟解脱之路,简而言之,你学佛有没有想过要踏踏实实追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了脱生死,究竟解脱而成佛呢?在诸多经典论作中都有记载,一位合格的佛弟子需要具备的四种优良品质:第一、佛弟子..

为什么 师恩 胜佛陀

我们总是强调,师长与佛是相等的。但从恩德这方面来讲,师恩要比一切佛的恩德还要来得大些。在过去无量劫中,虽有无数的佛在引导众生,但我们却不是他们教化的对象。正如所谓:“无量诸佛未调伏”等,单作为大师释迦牟尼积资对象的佛,就有四万五千、七万六千或七万七千之众。不仅..

入寺方知三宝恩

作为三宝弟子,学佛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宝,但从形式上的皈依到内心真正的皈依,我却走了很久很久。直到这次到柏林寺住了九天,我才觉得自己真正地成了一名三宝弟子。对我而言,皈依佛,皈依法都很容易,而皈依僧则不然,虽然从理上知道要皈依僧,而且也有自己仰慕崇敬的师父,但这..

病、死现前时,有何五欲可贪

前段时间,学习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感触颇深。蕅祖云:“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夫病、死正现前时,有何我相可恃,五欲可贪?”显而易见,人生八苦中,病苦和死苦最能让人生起怖畏心。中秋节时,全家四代同堂共聚,舅妈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地在餐桌上活跃着气..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问:师父,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呢?慧广法师答:通常,初学佛的人,必须要有厌离心,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修行佛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厌离什么呢?是对于来自心理、生理、人际关系、自然环境的种种矛盾、摩擦而引起的诸烦恼和痛苦。如果能够转变,那么对这些现象的感受就不须厌离,..

一句“阿弥陀佛”的十大福报

一句“阿弥陀佛”的十大福报“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佛无妄语!一、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

记慧明长老:从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提起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老法师(1860~1930),大江南北,无人不知,尤其为诸方出家禅和子所称道。他籍贯福建,听说是少年出家,我亲近他的时候,他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矮小个子,只有五尺多高,古铜色皮肤,头角峥嵘,两颧高耸,说话声音如洪钟般的宏亮。他在大殿中讲经说法时,..

【佛说】懂得了因果,也就掌握了改变命运的方法

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放下了,永恒的安乐与幸福也就随之而来了。人得有智慧。事情本身没有好和坏,好坏是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烦恼..

只持戒不修定、修观能否究竟解脱?

中国八大宗派都有很多修行法门,而且都是相互联系的,以律宗而言,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学佛、成佛的修行系统,戒律只是修行的基础。我们不论学那个宗派,不论是在家或出家修行,都要以戒为基础,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声闻乘里有戒、定、慧、解脱、解脱之见,戒是最为关键的基..

概括邪师邪教、附佛外道的特点(避免被骗财骗色、断慧命)

一、依附性。其言论源于佛经或佛教教义、民间信仰,但又做以改动。或杂糅道教、儒家思想,或加入神鬼思想,或歪曲佛家思想、术语等。二、简易性。以教化人为善为表。思想及言论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教规和戒律要求。修行方法简单易行。三、诱惑性。1.求善求好的诱惑。表层以善言、..

善知识的含义和所应具备的德相

(一)善知识的含义善知识音译作迦罗蜜,迦里也曩蜜怛多。指具有正知正见,德才兼备,能引导众生断恶修善,趋向佛道的良师益友,又称善友、亲友、胜友。何谓善知识?《大涅槃经》云:何故名为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复次,善知识者,如..

信佛后事情不顺,这是怎么回事

问:我看见不少佛友,他们信佛、念佛,但是还有很多烦恼,有人做生意失败,有人与婆婆不和,有人孩子不听话等等,请问师父这是怎么回事?衍慈法师答:信佛要真信,真信是有正知正见,深信因果,随缘了旧业,如是念佛才能与佛相应。有人和婆婆不和或儿子不听话等不如意事,这都是有..

腰痛腿麻突发病,放生诵经渐复康

我是2006年10月10日突然生病的。那天我正在洗澡,突然腰就直不起来了。之前我偶尔会腰酸,于是我想可能是风湿之类,睡一晚就会好了。没想到第二天还是老样子,只好去医院,虽然经过按摩针灸治疗,不但不见好转,反倒越来越重,左腿又痛又麻,身体不能伸直也不能平躺睡觉。12月初,..

八关斋戒的内容、功德及受持方法

昌臻这一次有这个缘法到广德寺来参学,也能够与各位同修大家在一起来学习佛法感到非常高兴。广德寺是四川着名的丛林,在历史上高僧辈出。现在来说道风也好,道场非常清净。广德寺的佛学院能够办这么多年,培养出这么多人才,这在当前的四川来说,还是非常少见的,这给我们寺庙树立..

进寺庙的常识

新年快到了,中国人有大年初一上寺院进香的民俗传统。每年的大年初一,各大寺院香客人山人海,但是详细观察,知道佛门礼仪的人却不多。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进香,很多人进香都是一把一把的烧,表示自己的虔诚,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符合佛教礼仪制度的,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现在..

大年三十祈福,念哪些经咒好?

大年三十了,许多人都会在除夕这一天去寺庙上香祈福,其实在佛教经典中本来就有非常实用的经咒可用来祈福,只要我们能虔诚念诵,至诚顶礼,实在要比跑去寺院挤破头去烧什么“头香”要有用得多,须知佛教从来就没有烧头香一说,所以不论是为亲人祈福,还是为自己祝祷来年好运,或是..

念金刚经片纸功德,可抵重罪

一分功德,重如山丘宋朝有位县尉,名叫王迪功,平日喜好打猎,藉杀生以取乐。他的妻子则至心向善,虔奉佛法,每日持诵金刚经。有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念经,迪功打猎完毕,返回家中,妻子劝他一同念诵,迪功不肯,但禁不住妻子苦苦相劝,只好勉强陪她一同念诵金刚经,从‘持经功德分..

不要以佛法来助长烦恼和贪心!

很多人学佛好几年了,但还是不精进。这样学佛能解脱吗?都说要学佛修行,但是却没学没修。你们为什么要学佛?现在大部分学佛人都是糊里糊涂的,听别人说学佛好,就跟着学。都是跟着别人跑,没有自己的主见。佛讲学佛人有三种根基和意乐。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根基在哪里?也不仔细..

"观自在菩萨"究竟有多"自在"?

编者按:《心经》开篇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俗称“观音菩萨”。顾名思义,无论“观世音菩萨”还是“观自在菩萨”,都有其特殊之蕴意。那么,“观自在菩萨”究竟有哪些“自在”?“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

看破放下之法语警句

看破放下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痛苦的过程,当你真正放下了越放下越快乐,我在放下的过程中收集了些大德的法语,这些法语对我的修行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拿来供养大家,希望有所帮助.【儿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莲池大师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

真修行不只在山上或庙里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

禅者如何面对生死

学佛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生死问题,所以净土宗主张念佛往生净土,就是要了脱生死;禅者的参禅以期明心见性,也是要了生脱死。说到生死,在一般世人看来,生之可喜,死之可悲,但在悟道者的眼中,生固非可喜,死亦非可悲。生死是一体两面,生死循环,本是自然之理。如宗衍禅..

学佛人忽视“禅修”的后果

禅修,是佛教徒的重要修行方式举办禅七的目的,是通过集中式的训练,令大家在禅修上有所突破。禅修,是佛教徒尤其出家人的重要修行方式。两千多年前,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通过禅修证道的。但在今天,如此重要的一种修行却被很多人所忽视,其结果,就是使我们离解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