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

只要你在轮回中,你就不是“无辜”的

在轮回的规则中,道德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所以,我们会基于道德产生许多理所当然的判断。比如,小三就是该人人喊打的。比如,我们会在新闻事件中自然偏向处于弱势的那一方。我们认为,这是路人的正义,这是吃瓜群众的必备素质。但很多事情,却是路人无法深究的。我们永远只能看到..

破坏别人婚姻的果报,因果不虚!

万事万物皆是有因有缘而形成的,并不是无因无缘的。我们的家庭也是一样的。世间人为什么有的能聚在一起开开心心过日子,又为什么有的会有“爱别离”?这与我们过去世自己造的业有关系。造了善业,我们相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过日子,造了不善业,相聚在一起也不好过日子,不能够完..

梦参老和尚:自心念自性佛

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要承担,自己念了,阿弥陀佛佛性,就是我自己的佛性。要自己念念地把自己的佛性,念得能定下来,巩固了;定就发生慧。这个慧,就是认识我自己的自心,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那就是自心念自性佛。这个功夫,恐怕咱们还没有做到,就向这方面做。千万不..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265)如何依止上师?(7)

上师教言集:具足恭敬心如果你有恭敬心,你就不会有很大的烦恼,觉得每个众生都很值得恭敬。如果你内心生起这个光明的心,佛的心,把每个众生都观成佛,不管在哪里都是净土。如果你内心时时刻刻都是分别心,心里有魔的话,不管在哪里,你看见什么都是魔,看见什么都不如法。尤其是..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264)如何依止上师?(6)

上师教言集:随学依师的典范上师平常的行为,凡夫人捉摸不定,哪怕上师如法的行为,凡夫人眼里也会看见不如法。不管上师怎么样显现,对上师的信心都不退转,都要认识到那是上师善巧方便的行为,都要看成善妙如法,并生恭敬心,这很重要。以前印度有一个班智达,叫那若巴,他理论上..

净土法门:一定要明白,世出世间定有偶然的事情!

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了。可是这世间有许许多多人不知道成佛是怎么回事情。成佛,简单的说,就是你真实究竟得到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福报,这个说法大家好懂。智慧福报到究竟圆满,这是成佛。菩萨得到了,不圆满,阿罗汉、辟支佛只得到少分,那世间人就不必说了。世间人,我们讲..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5集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5集《安士全书》(第008集)黄柏霖老师讲于2018年08月11日台孝廉讲堂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第四页,倒数第三行,我们看经文:【以刀杀人。不过斩..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开示一切凡夫乘佛愿力莫不得生

【往生仗佛力】善导大师开示一切凡夫乘佛愿力莫不得生晚上藉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信愿继续来向大家报告《往生仗佛力》。前面我们探讨了五段文,下面从第六段文接下去看。请大家翻开讲义第三页,从第六段文开始有不少的法语都是善导大师的开示。善导大师一生伟大的著作,除了《..

益西彭措堪布:《净心法要》讲记

净心法要讲记《净心法要》益西彭措法师.译讲全文分三:一、名义二、论义三、回向甲一、名义首先解释题目。所谓“净心”,即净治相续中的染污分别。“法要”,是指此法[1]归摄了诸多经藏法义的扼要,如同颂文所说,善修此法等同如理修习十亿经藏的扼要。“别别观修”,即对这四法从..

何以解忧 唯有茶疗

唐代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说到茶对“心病”的“药理”功效,历史上有多位名人予以高论。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称茶能“涤烦”,宋代苏轼在《东坡杂记》中称茶能“除烦”,元代忽..

菩提子成为佛缘之物的历史渊源

佛教里讲人修行的境界,常说“成就无上菩提”,这是最高境界,也就是成就佛果。许多信佛的人喜欢戴菩提子手串、念珠,菩提子也是佛教里面非常重要的法物,那么大家知道为何菩提子与佛教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吗?当年释迦牟尼佛证悟曾经说过一句话流传甚广: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有..

与佛教相关的民间俗语

所谓民间俗语,即是老百姓平日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短语或者定型词组,简练而形象化,比较通俗易懂。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的传播发展,佛教文化与中国的本土文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源自佛教..

浅谈五百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於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在中国寺院..

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圆融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二千多年以来,以其深邃的哲理和弘法利生的理念,与中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伦理互相交融、互相适应,逐步演变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在今天建设当代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中,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

漫谈佛教的发展与学佛修行

文/一诚法师西汉末年佛陀口述的佛经就已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只是口传,文字的书籍并没有传过来。佛教传入中国后,借助于汉文化、汉字、纸张以及印刷术等的成就,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逐步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份宝贵的遗产。佛教..

观音菩萨的中国因缘

文/于婷婷中国历史上许多地区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观音菩萨以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千手护持、千眼照见的形象深入人们心中。与观世音菩萨有关的佛教经典包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悲咒》《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楞严经·观世..

念佛念什么

学佛所要做的,是在内心建立一种正念,建立和修行目标相应的正念。这个目标就是解脱,就是成佛,就是往生西方。念佛的目的,也同样如此。念佛,目的不是在于发出这几个音节,而是在内心培养依阿弥陀佛建立的强大正念。如果这种正念不曾确定或缺乏力量,哪怕念佛百年,也是毫无结果..

穿过我的黑发的你的手

文/道问人有三千烦恼丝,新时代的女性,不再拘泥于“长发飘飘”的束缚,很多人会选择轻松干练的短发。那么,如果不是为了美,还有什么理由留起长发呢?穿过我的黑发的你的手,愿你是微笑着的,是充满希望的,愿你能感受到这一份真切的关怀。师父告诉我们,要向佛菩萨学..

修行路上,每天都有几件事不能忘记

实际上没有实存的一个我,实存的一个我的命运,实存的—个我遇到—件什么事。整个我们的生活都是由分别心——不同层面的分别心,以及互相之间的复杂的关联,内外的感召,时间空间上的缘起所组成。文/明海法师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

你的心房清理了吗

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垃圾,才能保证电脑运行速度;汽车行驶到一定里程必须要做保养,以免出现故障;人饿了要吃饭,可乐要喝水,生病了要治疗,才能保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每年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大扫除,把家里彻底清扫一下,以干净清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当你在清..

修炼好人心的13种方法

文/茗山法师一、利他我常常思量“利己”,是我一人得利,而多数人受害;“利他”,是我一人受害,而多数人得利。一多相较,觉利己太藐小,而利他确很伟大,于是决定了意志:“宁可天下人负我,莫教我负天下人”。也就和经论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上士恒勤求、..

圆瑛大师:昔日迷之本来无失今日悟之亦复无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经】无苦集灭道。【解】此空声闻法界。声闻,即罗汉,闻说苦集灭道四谛之声,而得悟道,故称声闻。谛者,谛实之理。此中二种因果:苦,是三界内生死苦果;集,是三界内烦恼苦因,烦恼集聚于心,故名为集。灭,是出三界寂灭(不生不灭)之乐果;道,即出三界..

济群法师:对现有身份的评估

有幸感得人身,惟有善用它,才不辜负此生。否则,又要流转多久才有做人和修行的机会?思惟暇满、义大、难得,是对我们现有的身份进行评估。所谓暇满,即离八无暇、具十圆满。这一人身究竟蕴含着多少价值?一般人只是以此谋生,以此享乐,甚至成为这个身心的奴隶,一辈子都在为它的衣..

你是真修行还是把修行变成逃避现实烦恼的港湾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谈经论道一堆,神奇体验一把,但遇事依然烦恼痛苦,修行何用?真修行必须在具体的痛点上进行,痛得越深,你其实离真理越接近,那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越黑暗意味着黎明越接近。因此,不要把修行变成逃避现实烦恼的港湾,一时的安宁舒服过后,苦的还是自己。..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为什么能使你发财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以是菩萨是指地藏菩萨,他化度众生的利益,比别的菩萨都厚,能满足众生一切所求,这是菩萨的心愿。像别的菩萨在佛法中,你得求出世法,护法善神、菩萨能满足你的要求。求世间法,他认为你是增长贪的,地..

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的总名号

会用真心的人,恭喜你,你真的离心意识,那要恭喜你。为什么?你是法身菩萨,大乘教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就是这个境界,不用心意识了。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听《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把心意识放下了,不要它了,明..

与朋友谈论解脱之道

朋友:你有何解脱之法简单和你说说朋友:好灭除爱恨即能解脱在某一刻人们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为觉得无聊而起散乱心。然后去做玩游戏看电视什么的令人有感觉的事。未知偏离寂静是受苦的开始。一切事物足以迷惑你就足以毁了你。以无聊是本心故。没有爱欲就不会起散乱..

海涛法师:施食的功德利益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施食?

佛教的做法是以悲心来看鬼道众生,鬼道众生其实非常痛苦,他们因为过去的一个业的召感,让他们没有东西吃,他们饿却饿不死,所以我们一个修行人要懂得怎样施食。一个佛教徒要是不知道有饿鬼道的存在,那就是缺乏佛法的知识,假如你知道有饿鬼道的存在,又不施食,那就是不慈悲。我..

嘎玛仁波切:永不嫉妒的修心窍诀

喜无量心,是“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乐因,就是一切善业;乐果,就是今生来世的人天善果,以及直到佛果之间的所有安乐,都包括其中。喜无量心,就是希望在一切众生身上,这些乐因及乐果都能够日日不断增上。观修喜无量心修悲无量心时,是观想一个非常可怜的众生,愿他远离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