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

净土法门:明了之后自己才知道,从修因到证果­完全要自己任,与人不相干

我们现在是凡夫,学佛是起步,从哪学起?从和学起。别人跟我不和,我们要跟他和睦,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别人跟我不和,我要跟­他对抗,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这结冤仇。冤仇结下之后,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那­真叫苦不堪言。痛苦不是一方,双方都痛苦,那又何必!我们..

一个师兄的学佛体会,一定要看!

光阴如梭,一晃半年就这样过去了。半年才把《感应篇》学了两遍,第一遍还算认真;第二遍的时候被中途的事情打断了,自己的状态也调整了很久,至今还未完全调整过来。断断续续的学完了这个课程,在提交报告前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但是必须逼着自己提交报告,不能再出现之前学《弟子..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圆觉经原文唐佛陀多罗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

天机!常人极难知道的生命奥秘!

完整的看过这篇文章,会粉碎你过去的一切认知!除了觉悟的佛菩萨以外,各种生命都害怕死亡,那是因为众生不了解生命的真相。生命如同宇宙奥秘一样,使人们难以探索和破译。一.生命的本源生命及万物的本源是什么?就是宇宙那个无形无象、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的本性。生命的..

济群法师:教你治烦恼的三个绝招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知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足方能常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知足就是要懂得珍惜..

德觉法师:放下富足的生活你会得到自在

世俗的放下,是从高处降低。佛教的放下,是为更好的担当。拿起,即放下。放下,即解脱。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婆罗门两手举着花瓶来供佛。佛说:“放下”。婆罗门将左手的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将右手的花瓶放下。接着,佛陀还是说:“放下”。这时,婆罗门满脸疑惑..

佛教如何看待命运 改变命运要从净化心念开始

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事,莫过于自己;而自己的问题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命运。对于命运的看法,有的人觉得自己凡事不如人,命运多乖,就怨天尤人;有的人认为人生的一切祸福穷通都是由命运安排的,因此对于自己的遭遇只知认命;有的人乐天知命,因此能不忧不惧,对于生活的贫苦困顿,也..

一花一世界 佛教的吉花都有哪些?

文优昙波罗(Udumbara),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花名。产于喜玛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

济群法师:“进取”与“执著”有何区别?

济群法师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近佛教,其实这是对佛教的误解。从世俗意义上说,进取心是好..

诸佛菩萨如何暗中护持修行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很多修行人会发现,怎么自己这两年突然的运气不顺了,怎么老破财啊。以前很好赚钱的,现在很难赚钱。甚至负债累累,而越是急着赚钱还债,就越是破财,债务越来越重。有的人,念佛。发现运气好了,财运顺利了,很欢喜。而有的人,则相反,越是修行,财运反而越..

净土法门:凡是心里有阿弥陀佛的人,都不会有灾难

“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龙象。龙,没见过;象,见过,你看象那个样子就在定中,它站着、坐着、走着都像在定中。佛用这两种东西作比喻,菩萨修定要像龙象一样,二六时中都在禅定当中。定生智慧,不生烦恼,智慧照了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通达明了。那么特别是念..

放生能改变运气?多数的人不知道的佛法真正原理都在这里

放生,这个词相信你并不陌生,很多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他们会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放生活动。因为他们相信,经常放生可以改变运气,真的是这样吗?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第一,你救助的一个动物生灵可能就是现在在世的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前生乃至累劫累生的父母或亲友,因..

恒传法师:人生的真相(下)

只要你还没有证圣,每个人都有双面人生,这虽不正常却也正常。所以只有精进修学,深入佛法,参悟人生,你才能想感悟到一些真理,放得下一些包袱。人生最痛苦的是身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这两种折磨会让你的人生残缺,分裂。彼时,我们怎么看待人生,怎么理解人生至关重要。佛说人..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我并不是在宣称,我比你更有智慧;而是在低声的说,我有太多无明烦恼要去除,所以我选择学佛。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并不是在显示我过去累积了什么福德;而是让你看到,我往昔所造恶业多么深重,所以祈求佛菩萨慈光加被,誓愿忏除。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并不是因..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243)破瓦法的观想与实修(10)

上师教言集:我们都在学密法。学密法、学大圆满的人最基本的要求:对上师应如真佛一样,甚至比真佛还要有信心。这个条件必须要培养,要把上师处处往好的方面想,培养自己的信心,这样才能得到佛的加持。对法也必须要虔诚,一点都不能怀疑,他说能即身成佛,就是即身成佛,不用怀疑..

净土法门:今天念佛的人不少,我们真的会念佛吗?

我们看今天修净土同修很多,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甚至于念佛还堕地狱。我是早年跟李老师学经教,第一次看到慈云灌顶法师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疏钞》,是清朝初年乾隆年间的慈云灌顶大师。这一位老人也非常了不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着作等身,日本《续藏》,集他的经跟..

净土法门法语:修行三年,三十年连个消息都有,是这三字里出了

*善根够,听到念佛法门一点不怀疑,他真能放得下,真正不会被外面环境所转,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不会为境所转,这个功夫就得力。遇到了虽然相信,信心不坚固,烦恼习气改不掉,这说明有善根,但善根还不够。遇到善缘、好人生欢喜心,遇到不好的人生恨,这就是被环境转了。..

学佛这么多年,原来我是个“假居士”?!

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庙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的供养。护法护法,你必须要在法上下功夫。佛陀是真理的发现者,三藏十二部的佛法是真理,僧众则是弘扬真理的出家人。因此我们尊..

星云大师: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文:须菩提心有所悟,向佛陀说:「佛陀!您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真无所得!」佛陀印可说:「是的,须菩..

嘎玛仁波切:能真正获得和长久拥有快乐,完全取决于这一点

快乐的人是向善的世上快乐的人,心灵层面都是向善、超越自我、能为他人着想的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的心会慢慢堕落,常常以伤害别人来达到自利的目的,结果会众叛亲离。一个人应该要有自信,但过于执著自我就是一种伤害。因此,要将心灵往上提升,转变贪心、嗔恨、嫉妒所造成的..

圣凯法师:人生就是一种修行自悟体验生活真谛

道究竟如何在行者当下去体证,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道不是一种客体,一种认知对象,而可以作理智测度。从禅宗来说,这种理智测度正是情识的分别作用,是无明烦恼的根本,必须勘破。所以必须引发般若智,以般若慧观察万物,了悟一切万法无非如如空寂。可是,悟道大事毕..

大安法师: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既然修念佛法门有这么胜妙的利益,释迦佛就殷勤劝勉了,“宜各勤精进,努力自..

大安法师:净土教起之十因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故。五、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如来故。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故。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故。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无念..

大安法师:不用三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历明文尚具存。――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一个修行人从初发心到圆成佛果,一般从通途来说,要经过三大阿僧劫的福德、智慧修行。但如果你能够修行念佛法门,以信愿感通佛力,把阿弥陀佛的功德转为自己的功德,就不要自己再进行三..

大安法师:念佛最为尊,别忘了我们尊贵的身份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我教”就是指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推究它的原始要宗,开显了无量法门。在法华会上,释迦牟尼佛说诸佛如来示现在这个世间的本怀――一大事因缘。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知”..

大安法师:宁做老实头,狂慧反有落空之祸

世人之中,往往是有些老实头知道自己水平不够、业障深重、妄想杂念纷飞,知道自己没有水平去通达宗门教下,觉得自己不行,根机太陋劣,只能靠阿弥陀佛,就一句名号念到底,不受其他法门的影响。他知道阿弥陀佛决定能救自己,一心念佛。佛又让我们持戒,老实头那就又持戒。这样的老..

宏圆法师:当代学佛人不得力的几种原因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很多种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我们谈谈我们现前学佛的状况,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一,是心外求法,这个是非常普遍的。遇到事情了就来求佛、就来求法、就来求僧,都来找师父们,殊不知向外求都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修自证。三宝是明灯、是我们..

信愿法师:净土三经往生一词之出处(四)

【往生仗佛力】净土三经「往生」一词之出处(四)继续看下面:「止饥仗饭力,非吃饭之功夫,但不吃饭,不能止饥,然吃饭功夫不好,亦能止饥。」诸位菩萨你们中午有吃饭吗?请问你肚子会饱,是因为你吃饭的功夫很好还是饭的本身?饭的本身。你吃饭的功夫再怎么不好,一口一口吃肚子总是..

印光大师:摄心念佛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

达真堪布:最好不要去凑热闹

现在的人都喜欢聚会和看表演,有些表演甚至一票难求。对于没有境界的人来说,看完后要么产生邪念,要么产生恶念,因为放逸散乱是这种人的本质。而有境界的人则不会这样。对一个修行人来说,散乱放逸是很大的过失,也是成就很大的障碍。我们经常讲戒定慧三学。戒是净,要保持相续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