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弹指大概一秒钟,这个念头已经变多少个?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还要乘一百千,一百千是十万,再乘十万。所以在这个速度之下,一切物、六根所接触的六尘都不存在。所以一切现相都是假相、都是幻相,我们被它迷了,以为它存在,还有明天、还有后天,全都是看错了、听错了、觉触..
烦恼
独尊湛现:要深刻体悟佛法的价值观
阿弥陀佛,诸位同学,大家好。成为一个真正的修学者,要做到逐渐地深入,升起广大无量的菩提心,逐步地让自心“离相”。大家要注意,离相不是放弃,而是内心放下对影相的执着,解脱自心的困惑与烦恼。《金刚经》里面说明了,了无四相,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过去心,现在心..
智慧勇猛的菩萨王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修菩萨行时,有一世曾为大国王,若有贫人、乞丐来求索财物,皆能随心满愿,并帮助苦难之人远离厄难,国王具足智慧又聪明勇猛,虽处王位但一心只想着要利益一切众生。当时邻国国王率领着大军准备交战,此时菩萨王便思惟:“贪着五欲之乐是无法调伏心中的烦恼,放纵..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几种?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是障碍、恼害的意思。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只要障碍我们修道就可以说是一种魔障。修行的魔障通常分成四种:蕴魔、烦恼魔、死魔和天魔。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我们众生的身体和精神。五蕴何以在修..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放掌,阿弥陀佛。各位同修,各位莲友,大家下午吉祥。那么因缘殊胜,现前具足,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始宣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在我们这个净土之路的系列讲座里边呢,..
你敢信我就来--普陀山梵音洞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我们来到了普陀山比较特别的一个地方。那我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的根本道场在极乐世界,南海普陀是观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应化道场。既然如果是应化的话,他就是要有示现,给大家能够见着他的机会。那么在整个普陀山呀,观音菩萨示现应化最频繁的地方..
常用佛语的背后义理
你的业障重啊!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依照《涅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无间罪称为业障,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和恶心出佛身血。而在现实中,学佛者..
显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义
世尊入定安详起,祖悟药王精进时,灵鹫山中人未散,不因南岳有谁知!余四十年前,在苏州胥门外小日晖 放生池(灵岩山下院)闭门研读《法华玄义释签》,曾向他处借得《玄签证释》,一开卷即见此诗(作者是谁记不清),诗的主旨是赞颂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的。他面对当时中国经南北朝..
《人生哲理》: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
1、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人格如金,纯度越高,品位越高。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道德可以弥补智慧上的缺陷,但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品行是一个人的内涵,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
独尊湛现:要知道,学佛、修行真正的目的
大家好,吉祥如意。诸位要知道,学习佛法与看报纸、看小说不同,看一遍就扔掉,对此内容也能认识到,因为我们对事相比较熟悉,所以接受得比较快。佛法不同,因为我们对此比较陌生,一遍两遍是没法能够体悟到,这种殊胜的深层境界。因为佛法的教义,不是我们凡夫,靠思维可以能够想..
学佛会发财吗?
学佛会不会发财呢?如果我们讲题换成学佛会发财,报名的人肯定会更多,因为一般人比较关注现实的物质生活,很多人理解的财就是人民币,他不知道这个财富是包含方方面面的。首先给大家一个准信,标准答案:学佛会发财,肯定会。但是要真学,而且还要认识到什么是财富?给大家分析一下..
达真堪布:真正的信心是这样的
我们都有对“我”的执着,都认为有“我”,不知道“我”是四大假合,是五蕴综合体,只把它当作是实有的、存在的。其实,地水风火哪个是我?色受想行识哪个是我?“我”是不存在的,只是种假相,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分别而已!我们把一切法都当作了实有,但这些法根本不是实有的。比如,..
梦参老和尚:你对菩萨不相信,又如何能求感应呢?
梦参长老不管读哪一部经,都是功德无量,特别是《地藏经》,当你遇到任何困难,求地藏菩萨或读诵《普门品》,求观世音菩萨,没有不应的。求不应,问题没有解决,你就怀疑佛说的话,这当中有个问题,就是你没有要求自己!我认为读经或观想或求佛菩萨加持,实际上是你自己的心力,因..
禅师讲的这三个故事,让你远离人生的烦恼和缺憾!
有个人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那个人满脸疑惑。禅师说:“听我讲几个故事吧。”可怕的黄金一个僧人惊慌失措地从树林中跑过来,刚好碰到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边散步。他们问僧人:“你为什么这么紧张?”僧人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中挖出了一堆黄金!”两个人忍不住说..
海涛法师:佛教的核心
如今人们到处找功德,多数人在找功德。我不见有多少人找戒恶之道。他们这么想要功德,却不知把它存在哪里,这就像是在染一块污秽未洗的布。│阿姜查如果我们想染一块布,就先得把它洗干净。不过多数人不那么做,看也不看,就把它放进染料。那块布如果不干净,染了更难看。想一想!..
徐醒民老师:从《易经》谈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生死流变易学以变为占,一卦六爻,无非解说变化之道。学易就其变易之义而言,自一己的身心,与人群社会,以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无时而不变动。这种变动,令人最感烦恼而又无可奈何的就是生死流变。此一无奈的问题,如不研读卦爻,则不了解,虽然研读卦爻,如不研读系辞传,亦不..
净界法师: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那么我们生命的所有的过程,都是“自变自缘”。也就是说生命只有两个重点:一个变现,一个是攀缘。那么你所接触的影像是谁变现的呢?是第八识的业力变现的。我们过去生的善恶业力,变现很多的人、变现很多..
修来的才是福,贪来的都是祸
修来的才是福,贪来的都是祸你自在财富了、自在名声了,这才是真正的福报。我们死亡之时,无论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烧毁,或是在人烟渺茫之处被禽鸟和狗儿吞食,其实都是一样的。你会继续前行,而一路相伴的将是你生前所做的一切善行或恶行。你的恶名或是好评、你所积存的食物..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普皆回向之四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前面讲了回向众生,回向菩提,这是第三,回向实际理体。因为尽于法界,义同实际。《华严疏钞》中说:“所以要此三者,凡是菩萨,必大悲下化,大智上求,..
在家佛教徒必读经典“佛门圣经”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编一部类似基督教《圣经》那样的书,供一般在家信..
《地藏经》是整个佛法的根本法!
好像树有根一样、花有根一样,我们看鲜花如果有根的时候,盛开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是,如果把花枝折断插在花瓶里面几天它就萎谢了。为什么我们学佛一开始信心很足,渐渐地觉得好像没有什么成就和感应呢?因为我们没有在根上下功夫,没有重视地藏法门。就好像插在花瓶里面的鲜花一样..
淫乱、堕胎对人的伤害
【常见的偏见】有人认为“男女之防”只是道德说教,却不知道“守礼守德”是人“运气”、“事业”、“健康”的重要根基。有人既然认为此仅仅是道德说教,而他们亦是不屑于受一切事物“束缚”的,因此,他们自然不依从“道德教化”。淫乱的害处,请听镜明道来。【饮食男女】孔子说“..
仁清法师:尽量在因地就修果地的因
一讲到劫啊就不好数了,但是佛在很多经典上举了不同的劫的名称,芥子劫,磐石劫,生死劫,这就是好几种劫。根据经上讲的,那个劫的比喻,我们推算是一百六十一亿万年。你下品下生的,一百六十一亿万年在那边,花开才能见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上品上生的呢是弹指顷,一弹指、刹那..
信愿法师:《观经》是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了生解脱死的宝典
【观经疏三心释】《观经》是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了生解脱死的宝典《观经》是净土三经之一。《观经》是简称,具称叫《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观经》是我们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可以依教奉行、解脱成佛的一部宝典,是世尊为韦提希夫人,以及末法时代一切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所宣说的一部..
信愿法师:病重无力终舍杂行专修念佛
【念佛感应录】病重无力终舍杂行专修念佛陈翠兰,女,六十八岁,安徽宣城市人。幼为童养媳,不识字;三十二岁守寡,独自拉拔四个孩子,备尝艰辛;亦可知其性格刚强,坚忍不拔。一九九○年皈依三宝,自用节俭,施供尤勤,虔诚精进,少有能比,亲自制作精美拜垫施送四大名山,尤喜劝人..
慧律法师:空是什么意思?
空是什么?就是缘起无自性。这个不太好懂,第一次听到,这个很深――缘起无自性。没关系师父慢慢地给你解释,你听得懂,用现在的例子――譬如说:我们今天的体育馆,据说有一、两万人,几万人不知道,要筹备,主办单位很辛苦地筹备、开会,现在因缘具足了,从去年就讲讲到今年,因..
印光大师:生死随缘,一意西方
立志求生西方世界的人,不能怕死,假如今天就要死了,今天就生西方。正如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修西方净土的人,今天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完全随缘,根本不去分别计较。怎能今天要死,却不肯死。有了这份贪恋尘境的感情,不能放下,便被贪爱障碍了往生,净土..
夏坝仁波切:仇中有恩,恩中有仇,你怎么能分得清楚呢?
我们无论是做善事也好,做恶事也好,做对自己有用的事也好,做对自己有害的也好,归根结底其实做的只有三个方面:一是心里怎么想的,想得对还是不对;一是嘴里说的,对还是不对;一个是身体做的,对还是不对。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身体怎么做,很关键。龙树菩萨说:“如于水土石..
千万不要因妄心而停下念佛的脚步!
烦恼对我们来讲像什么?就好像空中随风而过的一片云彩,你念佛就念佛,何必管这片云彩呢?它来了,“哎呀,这块云彩是白的,嗯!白云彩来了,我念佛大概能往生。哦!又来了一朵黑云彩,嗯!黑云彩来了,大概不能往生……”错了!在我们内心里边,什么叫做白云彩呢?感觉“我念佛念得比较..
法灭之际特留此经,独留一百年
正入斗争者,前五百年,解脱坚固。渐次五百,禅定、多闻而及塔寺。今当斗争坚固之时,更为可悯。后之又后者,乃至法灭,倍更可悯。——《佛说阿弥陀经疏钞》这段还是讲“教起所因”的第一因“悲悯末法为作津梁”。前面谈到,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