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而福大小完全在下面这四个因素:(一)布施的东西,(二)布施的对象(三)布施的心地,(四)布施的时间《四十二章经》上说:“贫穷布施难。”贫穷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没有福报的人叫“贫”,没有智慧的人叫“穷”。没有福报就不能布施..

有一种禅法叫做“退步原来是向前”

退步向前(资料图)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无德禅师农夫种稻插秧时,弯腰低头,倒退着身子,一步一步把秧苗插满水田。这首诗,借着农夫倒退插秧,告诉我们谦退的人生哲理。人世的真知灼见,必须回到大自然的法则里,人与人的相亲相和..

佛的十大称号你知道多少

佛的十大称号,你知道多少?佛有十个名号,什么叫“号”呢?就好像我们人有个名字,然后又有个别号,名字是自己尊长所用,别号是一般平等的人所用。(一)如来。如,如无方所,没有一个特定的地方;来,来感而现,等“来”感应道交了,而现出来,这叫“如来”。又如来两个字是“来无所..

明天又到腊八节 腊八的传说你知道多少?

腊八粥(资料图)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我国,传统节日大多与祭祀有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八”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要进行“腊祭”,南北朝以后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明清,敬神供佛取代了祭..

五行与佛教格局,以及学佛方法

学佛,还是弘法,都要有一种大格局。所有的大格局,都离不开五这个数。所以用五行来表示也可以。金木水火土,对应西东北南中。就用这个五个来分析。这样子法门之间,就不会打架,甚至争吵。不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南方属火,南方对应的佛教,是比较热情的,比较有轰动效应..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没觉得这个习惯有什么不对,而佛法为我们指出:对于凡夫来说,会看到他人的缺点,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被污染了;对于佛菩萨来说,永远看不到众生的缺点,世界永远是完美的,因为佛菩萨的心是清净的。经典中说:由于内心污..

拜佛姿势,八张图八个步骤

【若有众生。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一者得妙色好声。二者有所发言人皆信伏。三者处众无畏。四者天人爱护。五者具足威势。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盘。是名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摘自佛说业报差别经前言:拜佛..

生命的意义:人生就是一场生与死的对白

人生就是一场生与死的对白(资料图)生命,这个词我们可以谈得有深度一些,也可以说得直白一点。它无非就是用“生”这个延续的过程,最后见证了其终结。每个人的一生,说到底就是一场生与死的对白。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路不尽相同。所以我们都自以为很与众不同,在生活中的每时..

究竟怎么了 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人都信佛?

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人都信佛?(资料图)在古代中国,佛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贵族宗教。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最初是在王宫和士大夫等官仕阶层人士之间流行。后来,随着佛教发展,才有了贵族阶层和民间人士同信佛教的局面。同样如此,在佛陀在世时代,许多阿罗汉也都是贵族出身。我们打开..

老天爷可以给你很多钱,不代表你就有福报花那么多

一个人不信天道,却有福报,往往是很可怕的。比如说,你看现在到处开采,挖山,当老板的一挥手,一座山就破坏掉了,要过很多年才能修复。所以福报越大,一定要越谨慎,否则造业起来,大过普通人百千万倍。福报大,地位高的人带领一个时代的潮流,那潮流是好的潮流还是坏的,这就是..

不忘初心有何深层含义

不忘初心有何深层含义问:佛教讲因果的关系,有人说父子、母子、婆媳,包括幼儿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按照因果的道理我们应该原谅他、救度他,但是心里感觉做不到,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恨的感觉。我们如何能够真正做到放下?..

佛陀故事:无常的四座大山

面对无常,最能启发一个人的生命智慧(资料图)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忽然带着几名随从,风尘仆仆地驱车来到精舍。佛陀问国王:日正当中,大王为何风尘仆仆,特地前来?波斯匿王回答:世尊,正因为国事繁忙,日日殚心竭虑文韬武略,好不心烦,所以政事..

永生的解脱之门是什么

永生的解脱之门是什么佛教始于三千年前的印度古国,开启佛教序幕的是一位王子,名为悉达多乔答摩(Siddhartha Gautama)。悉达多王子出家后,因勤苦修行而得证佛果,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或是直接称为佛。释迦牟尼佛在世间成道证果是历史的事实,是众生的典范,佛启示了众生皆有佛..

慈悲伟大的人类导师:佛陀最后的时光

佛陀涅槃浮雕(来源:梵佛研)在巴利语佛典《长部》当中,篇幅最长的要数《大般涅槃经》。无论从历史的、文学的,还是从伦理道德的视角看,《大般涅槃经》应是《长部》之冠。这是一部经过了千古传颂的纪实文学作品。从风格、内容上来看,与《长部》其他篇章属于不同的类型。《长部》..

一个普通的凡人如何得到和佛一样的功德?

在发愿中修心(资料图)佛法是为对治烦恼心而讲的,因而在学佛中,修心至关重要。佛教文化中的诸多方式皆可用来修心,比如大乘佛教中的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而《华严经》中的《净行品》主要讲的是在发愿中修心。《华严经》中的《净行品》,智首菩萨向文殊菩..

要学佛必须先学会做人

要学佛必须先学会做人在佛典里有这样的两句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天在座的诸君,已是一个人世间的人,又能来到这儿听讲佛法,因此,我今天特提出此“学佛先从做人起”来讲。我们还保存着这人的身体,但在世间的生死中,我们说不定会堕诸恶道,到那时,有谁来听你的一腔哀..

浪费为什么是间接的杀盗淫妄?

出家还是在家,都要有规矩。寺院有寺院的规矩,军队也要有规矩,世俗的家有家风。这样子才健康。所以先要懂得都有哪些规矩,至于能做到多少,还是全部做到。这看个人的因缘。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做到。像学佛,你要知道戒律,但真能受持多少,就看个人。破戒了,就去忏悔。但如果不知..

佛像放在口袋里是否不尊敬

佛菩萨无处不在,只要你心存善念,护法龙天也加持,佛菩萨也时常跟随。问:我要是考试或出远门的话,都希望佛菩萨能在身边,保佑自己,像这个小的佛像,放在口袋里或旅行包里,行不行?会不会是一种不尊敬的行为?先讲尊敬,事相上的尊敬有事相上的表现形式。比如佛像经书不能低于腰..

拜了那么久菩萨 到底什么是菩萨?

四大菩萨(资料图)菩萨,是“菩提萨埵”的意思。菩提,是觉醒、觉悟。萨埵,是大有情。菩萨的意思就是:觉悟了,并生出对一切有情众生的大慈大悲之心的修行者。菩萨,通过种种的修行方法,得到了开悟,觉醒了自己的佛性,掌握了宇宙生命的真谛。然后生出慈悲之心,不畏辛劳,伺机度..

学会随喜 让别人的功德成为自己的欢喜

学会随喜,让别人的功德成为自己的欢喜(资料图)别人得到功德利益的时候,我们应该生欢喜心,应该随喜。比如在单位,同事加薪了、升官了,你也应该很欢喜,“太好了!”因为众生的安乐是你要给的。你还没有给他,他就得到了,还能不高兴吗?若是你真正发菩提心,真正想利益众生,众生..

情商低的人该怎么改善

情商低的人该怎么改善?1。网友:大师,自信不够,命运不佳,如何是好;还一如既往地认为自己能成功。是否是自负的表现?学诚法师:既不能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命不好,必难成功,又不能盲目认为自己一定会成功,归根究底,这都是内心起伏的妄想而已。真正重要的是,自己为命运..

不按规矩来的东西,最后还被不按规矩的拿走

一般来讲,人的业都由两种产生。一个是男女,一个是钱财。尤其是现代人的困惑,痛苦,乃至疾病,都是钱财和男女而产生的。男女关系产生的痛苦,人比较容易觉知,就是不邪淫。但钱财上的因果,能明了的,却不多。而明了不了,就会造成世俗的痛苦。很多人求财就去拜关公。关公是有一..

作为佛弟子 你知道如何正确烧香祈福吗?

佛弟子如何正确烧香祈福?(资料图)敬香根据经文中记载有烧香、涂香、末香。烧香就是燃烧香以此供佛,涂香是将香料涂抹佛足,末香是将精致细末的香洒在佛寺或坛场。“香”是佛教供养仪物之一。在我国民间信仰、宗教团体、宗室家族祭祀被广泛使用,这本是供养、追思一种表达敬心与诚..

修福报积功德并不一定要花钱

修福报积功德并不一定要花钱(资料图)我们要晓得最可怜的是什么? 就是生生世世没有见到佛法,没有听到佛法,阿赖耶识里头没有佛法的种子,这叫真可怜,他没有善根。如果在一生当中,能够听到一次,听到一句阿弥陀佛,阿赖耶识里头就种善根。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

我们的惜福观念的丢失,才是可怕的灾难

人会赚钱,只代表有鸿福,鸿福就是不实在的福报。会花钱才代表有智慧。那怎么花钱,怎么惜福。我就讲几点,分享各位。现在有几种很坏的现象,破坏了中国人最朴素的惜福的观念。第一个,分期付款的概念。现在太多这一种,相当于把过去的福报透支来用,这其实是不好的。现在城市人为..

学佛的“十要”与“十不要”

学佛的“十要”与“十不要”(资料图)一、学佛十要:1、对待佛经佛像要恭敬。1)经书应恭敬放于清净高处,不可随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等不净处。2)经典应放在其他书籍的上面,经书有它的层次,由上而下依次为:原文经典,经典注释,一般佛学名相常识、课诵等佛学书籍,圣者言论集,教..

为什么我们要花费那么多时间来持咒?

同学提问:可能我对佛法和佛不太了解,所以我会站在一个世间俗人的角度来问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冒昧,请原凉。我想问,为什么我们要花费那么多时间来持咒,而不把这些时间用来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请上师开示。上师开示:什么叫有意义的事情?持咒什么也不耽误啊。我们藏地有些人一辈..

佛法要义问答:嗔恨心的起因与如何面对它

问:前几天在你的谈话中,我相信你曾提到我们的本性是慈悲又温柔的。答:是的。问:那么嗔恨又来自于何处呢?答:这问题需要花好几个小时来详尽讨论才行。由佛教的观点来看,简单的答案就是嗔心由无始以来即存在。而更进一步解释就是,佛教徒相信人的意识分成许多不同的层面,其中..

是否可以和特别好的朋友一起做生意

一信徒问师:师父,我的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想和我一起做生意,我自己拿不定主意,请师父慈悲指点一下。师答:如果你特别珍惜和喜欢你的朋友的话,个人建议,还是不要和他一起做生意。您别觉得不好意思,在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成圣成贤的时候,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我们肯定都会动心的,到..

佛在经典中告诉你:末法时代的六种外道

末法时代六种外道(资料图)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魔道子孙)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头披褐,称佛弟子,相共檀那,饮酒食肉,污漫净地,第一外道;复有牵妻带子,住佛伽蓝,遍学瑜伽教相,自称遗法弟子,饮酒食肉,与人修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