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佛示现涅槃,只为救度一切众生

昔日佛陀开示:‘诸佛为度众生故,方便示现涅槃,实而不灭度,常住此说法。’为使弟子们更深入体会此理,继而以故事善巧譬喻。有一位智慧通达、医术精湛的医生,非常善于开方炼药,安治众生千奇百怪的疾病,因此远近驰名。而医生本身家族兴盛,孩子众多。有一年,有事必..

谁偷了佛祖的念珠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老住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看见厅台上的观世音菩萨像,为了给自己多一点清静的时间,我就建议她画菩萨。一本书被我读得差不多了,女儿还在安静地低头作画。这丫头极喜跳舞和画画,平时谈论理想时,她总自信满满地要当舞蹈家和画家。两者都是需要极大心力..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彻悟,即是洞见自心。他曾赞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此后,佛说法四十九年,大小三百余会,即是让众生放下执着,洞见..

一位心脏病患者的出家之路

没得到智慧眼之前,我们很难看到顺缘违缘的究竟实义。正像最伟大的藏传佛教佛学家麦彭仁波切所说的那样:“有些情况表面上看是违缘,实际上却是顺缘。反之亦然。”我们世间不也有很多看似生活得四平八稳,实则一直在不断地累积恶业的人吗?只是这种人往往陷于造恶的睡眠中不知觉而..

信奉佛法,病痛顿减

信奉佛法,病痛顿减开封善士对佛菩萨的供养,对佛菩萨的信奉,很多人并不陌生,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佛教大国,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的信仰传统,已绵延不止千年。今天我是根据自己深深的感触,以自己真切的体验,告诉大家,如果你前世罪孽深重,今生被无名的病痛缠身,只要信奉..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的故事在祖师传中以龙树菩萨为最,在此就“龙树菩萨”之名的由来谈起。“龙”顾名思义是在龙宫证道故取名为龙,而“树”则是在树下出生的,他生于南印度,提到龙王请龙树菩萨到龙宫而证道的典故,大致情形在此略述。有一次龙树菩萨在那烂陀寺讲法之后,他发现座中有两位徒..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

学佛人如何面对人和事

我们学佛之后会发现这个世间很不圆满,很残缺。人与人之间有矛盾,善与恶之间有对立。不学佛时好象觉得这个世间很好,学佛之后发现世间有很多与佛法相违之事。其实学不学佛世间本来如此,有善有恶。不学佛不太关注,也不知何为善恶。学佛之后,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这些善恶就更明..

舍全身而求半句佛偈

舍全身而求半句偈释迦牟尼佛在《涅盘经》讲到,他过去曾经出生在一个没有佛法住世的地方,不是佛陀不想学教理,是没有教理可以学。是个黑暗的时代,大家已经搞不清楚东西南北,都盲修瞎练。修道的仙人在山中打坐,修行从一个好人要变成道人,他开始要回光返照,注意自己内心的活动..

烧智慧火

学佛法,你的脑袋瓜要灵活,若想开智慧,一切事物都可以拿来做比喻。好多的事物,你可从那极浅处去体会,不要在深处的文字道理上钻,你钻不通的,越钻越胡涂,可是一想就是这么回事。我在美国万佛城(按:公元1988年,梦参老和尚二度应邀前往美国弘法),本来天哪也不太冷,他们给..

在丢弃中找到成功的自己

在丢弃中找到成功的自己曾经有一个考过五次东京大学,五次都落榜的人来寺庙找我。虽然此人一直失学在家,但他的学业成绩一点也不差。反之,他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高材生,一个老师和其他学生眼中不可小觑的人物。他考试从来都是第一第二,连第三都没有拿过。对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

淡定与慈忍

记得一位禅师曾经说过,“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当科技时代各种新鲜的事物犹如汹涌浪潮,席卷现代生活的时候,我们经常告诉朋友的口头禅就是:“对不起,这几天我很忙!”是的,忙造就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忙也剥夺了我们追问下一步去向的能力。正如缔造了苹果公司的乔布斯..

心量大即福报大

心量大即福报大一个人他的福报的大小、智慧的浅深,就看他的胸怀。胸怀越大,福报越大,智慧越大。你念念都是自私自利,他的智慧就会浅,福报也会小。佛法修行为什么谈布施,布施就是打开心量啊,因为众生都是与生俱来就有悭、贪的毛病。悭就是悭吝,自己有的东西不肯给别人,拔一..

贪心的代价

贪心的代价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是找好肥沃的土地后,精心选种,再雇用农人来耕种。所有作物都长得很好,让路过的人也忍不住停下脚步,连声夸赞。有一天晚上,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呼啸,降下无数的冰雹,把即将收成的庄稼全都砸烂了。此时,须项的女..

禅心无凡圣,茶味古今同

在佛教而为禅,在百木而为茶。禅心茶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同样不可说。古德言:水月道场,空花佛事。为方便故,我不惜拖泥带水,牵扯葛藤。佛法是因缘法。茶之为茶,也是一大事因缘。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

佛陀教导孩子的方式

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未出家前所生的儿子。后来佛陀出家修道,在悟道的那一年,小小年纪的罗睺罗也跟着出家做沙弥,礼拜舍利弗尊者做师父。整个僧团中的人,每一个人都特别疼他,一来他很可爱,是年纪最小的小沙弥;二来,他是佛陀的儿子,以法亲来说,他是小师弟,难免很多人都很宠..

福尽而死是真理

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们修道人为什么要修苦行?一天只吃一餐,就为要了苦的缘故。苦了了,便是乐。福,有应享的福和不应享的福。应享的福,是自己工作所得来的代价,能够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东西,坐好汽车,可以享受一番。可是,要知道享完之后,就消福了,而..

不要只是相信

有一次,一位名叫跋提的离车族人,到毘舍离城的重阁讲堂拜访佛陀。离车人跋提对佛陀说:「大德!我听到这样的传言:『沙门瞿昙会迷惑人的幻术,又通晓拐引术,会诱拐其它教派的门徒。』大德!这是真的吗?还是有人故意诽谤世尊的呢?我们不愿意诽谤世尊,特地来向世尊求证。」「跋..

由病苦体会生命脆弱与世事无常

年前因宿业的缘故,又因积劳,所以突然病倒,而且来势汹汹。由于病痛,使我更深切体会到生命脆弱与世事无常,十分认同西藏的一句俗语:明天还是来世先到,无可预知。所以我决心赶紧抛下所有一切事,精进学道。因为现世的浮华如此虚无,在病痛中确实能感受到——一切曾经认为的感官..

憨山大师开悟经历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彻悟,即是洞见自心。他曾赞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此后,佛说法四十九年,大小三百余会,即是让众生放下执着,洞见自心。故古德云:“吾..

台湾悟明长老专修大悲咒的感应故事

悟明长老,是民国前一年转世人间,今年都九十岁高龄了,在台湾佛教界的辈份可算是第一的啦!悟老十五岁时,有一次在寺里晒经。烈日之下,在一箱箱堆积如山的经书之中,很无心的悟老东翻西找的,小孩子嘛,好玩!看看经书中有什么希奇古怪的东西。这一翻就翻到了一本“大悲忏”,而..

另类的放生人

以前我去买小鱼小鸟,总是对卖主不屑一顾,有一种高傲的心态在作祟:你们这些不懂因果的可怜人,做这种捞鱼打鸟的恶业,将来早晚要受报的!到了菜市场看到屠夫摔鱼杀鱼,更不由在心里咒骂:将来你要下地狱的!所以虽说放生带给我精神很大的快乐和身体疾病的几乎完全康复,但我偶尔..

婚姻就是因果报应

我的婚姻就是真实的现世因果报应三年前我跟前夫离婚了,那时候整日以泪洗面,逢人就痛诉前夫对我的种种不好,还有婆婆小姑的搅和,现在想想一切都是报应,婆婆小姑对我的态度就是我对妈妈妹妹以前的态度,前夫对我的种种行为就是在映射过去我对初恋男友的不珍惜,前夫跟我是第一次..

到了天堂,你还记得我么...

当这栋五层的楼房倒塌时,霜正在一楼的办公室里加班,吃着石给她送来的夜宵。他俩是一对新婚数月的小夫妻,恩爱非常。石比霜大八岁,从三年前认识起便对霜珠似宝地宠爱着。由于两人不在一个城市,几经努力仍无法调动到一个城市。直到半年前,石才辞去了工作,只身到霜所在的城市。..

哈佛才女杨元宁的学佛之路

哈佛才女:杨元宁的慈悲之心比尔•盖兹的母亲曾经撑着羸弱病体,在他的婚礼派对中,公开敦促他:“得天独厚的人呀!你背负了比常人更沉重的使命。”杨元宁也是如此。外人眼中,她出身豪门,是王永庆的外孙女,她的父亲杨定一则是长庚生技董事长,从小就是天才儿童,13岁以全巴..

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

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学会知足,人们就能用一种超然的心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生命最高境界就是快乐。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为你我快乐,..

心淡如水,福自多

心淡如水福自多人世间的物质财富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人对物质财富拥有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世人虽然都知道“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但是心淡如水的明白人仍然很少。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潇洒,放淡自己的欲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智慧。相传古时代有一个神仙下凡闲游,正好遇见一个凡人..

盲人摸象

在久远年代以前,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国王,名叫“镜面”。在他的国家里,除了他一人信奉佛法的真理之外,臣民们却信仰那些旁门左道,就好像怀疑日月的光明,反而去相信萤火的微亮一样。因此,这位国王常常感到很苦闷,他想:“我总得想出一个办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舍邪归正才好!”..

一生要铭记的四句话

一生要铭记的四句话一位少年,正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总是有许多困惑无法参透,便去找一位得道禅师寻经问道。他问:“一个人,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又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呢?”禅师看着他稚气未脱的脸,心中暗想:“汝子可教,慧根不浅。”便认真地回答说:“依你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