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答 :南传比丘是否能向菩萨像(如:弥勒菩萨像)顶礼、帕奥禅师答讯或合掌?

问:南传比丘是否能向菩萨像(如:弥勒菩萨像)顶礼、问讯或合掌?帕奥禅师答:依据南传的戒律,比丘不应向在家人、女人、天神或梵天顶礼或合掌。因此,如果弥勒菩萨现在是一位比丘,而且戒腊比我们高,那么我们应当礼敬他;然而,如果他的戒腊比较低,则我们不应向他致敬。如果他是在家人、天..

帕奥禅师答:如何有次第地学习巴利藏经?其特色为何?

问:如何有次第地学习巴利藏经?其特色为何?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如果想要彻底地研究南传三藏或巴利圣典,最好是先学习巴利文之后,直接研究巴利文三藏,因为还有许多巴利圣典并没有翻译成其他语言。再者,从巴利原典翻译过来的着作中,意义上经常有一些改变。在不同的国家,巴利文法的用法..

帕奥禅师答:想修行菩萨道的人,要如何做才能只证到行舍智,不证道智?

问:想修行菩萨道的人,要如何做才能只证到行舍智,不证道智?帕奥禅师答:如果他是一位已经得到授记的菩萨,除了在他即将成佛的最后那一世之外,无论他如何精进修行,都不可能证得任何道果。至于尚未得到授记的人,如果他具有想要成佛的强烈意愿,那么他的观智提升到行舍智时就会自动停在那..

帕奥禅师答:请帕奥禅师答依上座部佛教的佛陀观,佛陀是「万能,全能」的吗?或者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

问:请问依上座部佛教的佛陀观,佛陀是「万能,全能」的吗?或者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佛陀不是万能的,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在《法句经》第276偈中,佛陀开示说:、「你们自己应当努力,诸佛只是导师而已,专注修行者能脱离魔王的枷锁,达到解脱。」佛陀是人类与天神的最..

帕奥禅师答:菩萨乘思想起源自何处?为何有此思想的开展?

问:菩萨乘思想起源自何处?为何有此思想的开展?帕奥禅师答:在佛陀成道后的第二年,他回到祖国迦罗卫城。当佛陀抵达迦罗卫城时,释迦皇族们以盛大的典礼来欢迎佛陀及比丘众,并且带他们到事先安排好的尼拘陀园。到达尼拘陀园之后,佛陀坐在特别为他准备的座位上,在两万名阿罗汉的围绕之..

帕奥禅师答:禅修营期间,大家专心学习「解脱道」,何以禅师开示「菩萨道」?请帕奥禅师答是否有特殊用意?

问:禅修营期间,大家专心学习「解脱道」,何以禅师开示「菩萨道」?请问是否有特殊用意?帕奥禅师答:因为有北传的法师建议我讲菩萨道,而且我也有心讲解南传教法中所教导的菩萨道,以便对各位想修行菩萨道的人有所帮助。我们不能说禅修只是在修行解脱道,因为菩萨不但必须禅修,而且他的止..

帕奥禅师答:行菩萨道需要修忍辱波罗蜜,那么修解脱道的行者是否也需要修忍辱波罗蜜?

问:行菩萨道需要修忍辱波罗蜜,那么修解脱道的行者是否也需要修忍辱波罗蜜?帕奥禅师答:是的,修解脱道的行者需要修忍辱波罗蜜,而且也需要修其他的九种波罗蜜。他必须修行十波罗蜜达到相当的程度,直到这些波罗蜜强得足以令他证悟阿罗汉果。然而,他的波罗蜜不能和菩萨的波罗蜜相比,菩..

帕奥禅师答:缅甸南传佛教如何面对一个还俗的比丘,再度进入僧团?僧团如何处理才如法如律?

问:缅甸南传佛教如何面对一个还俗的比丘,再度进入僧团?僧团如何处理才如法如律?帕奥禅师答:根据南传佛教的戒律,并不禁止还俗的人再出家受戒为比丘。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位名叫吉达的比丘,六次出家,六次还俗。第七次他再度出家受戒为比丘,但是这一次他不还俗了,因为他证得阿罗汉果。..

帕奥禅师答:色界初禅天的众生一直处在初禅的状态吗?能够进而修到第二禅乃至无色界定吗?

问:色界初禅天的众生一直处在初禅的状态吗?能够进而修到第二禅乃至无色界定吗?帕奥禅师答:色界初禅天的众生并不是一直处在初禅的状态,他们有眼门、耳门及意门心路过程生起,而且在这些心路过程之间,有分心也会生起。他们能够修行止禅,进而达到第二禅等,乃至无色界定。他们也能修行..

帕奥禅师答:限定虚空遍禅和空无边处定有何不同?为何前者是色界定?又修限定虚空遍禅有何特殊利益?

问:限定虚空遍禅和空无边处定有何不同?为何前者是色界定?又修限定虚空遍禅有何特殊利益?帕奥禅师答:修行限定虚空遍时,禅修者直接觉知空间;修行空无边处定时,他专注于去除遍处禅相之后留下来的空间。除了限定虚空遍以外,其余九种遍都可用来修行空无边处定。在巴利文中,限定虚空遍的..

帕奥禅师答:在禅修者临命终时,如果没有意外,旁人应该如何协助他,以便保持正念?

问:在禅修者临命终时,如果没有意外,旁人应该如何协助他,以便保持正念?帕奥禅师答:旁人可以为他诵经,或为他说法。如果临终的人能够听见并且了解所诵的经或所说的法,那将对他有帮助。然而,如果他昏迷不醒,或无法听见,那么也就对他没有帮助。事实上,依靠自己是比较好的办法。如果他能..

帕奥禅师答:在南传经论中是否有记载菩萨道有难行道与易行道的分别?若有,其分别何在?

问:在南传经论中是否有记载菩萨道有难行道与易行道的分别?若有,其分别何在?帕奥禅师答:南传经论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然而,南传经论中讲到有三种菩萨:慧者菩萨、信者菩萨与精进者菩萨。慧者菩萨以四阿僧劫与十万大劫的时间来圆满波罗蜜;信者菩萨以八阿僧劫与十万大劫的时间来圆满波..

帕奥禅师答:有人说:在修禅之前必须先累积福德,否则将会遭遇许多困难。这句话是否是真实的?

问:有人说:在修禅之前必须先累积福德,否则将会遭遇许多困难。这句话是否是真实的?帕奥禅师答:如果这里的「福德」指的是过去生中所行的福德,那么这句话是真实的。有两类种子:也就是智慧(明)种子与善行(行)种子。善行种子指的是布施、持戒、修行禅定等等。过去生中所累积的善行种子..

帕奥禅师答:由于不通达世俗谛,而造成在修学真实谛时有障碍,应当如何消除这些障碍?

问:由于不通达世俗谛,而造成在修学真实谛时有障碍,应当如何消除这些障碍?帕奥禅师答:佛陀开示说:「有定力的比丘能够如实知见诸法。」因此,如果想要照见究竟的真理,你应当在善知识的指导下修行,培育强而深的定力。在这里,我要讲述周利陀伽尊者的故事。出家之后,周利陀伽尊者在他的..

帕奥禅师答:有人怀疑涅近似于断灭论。请禅师开示涅与断灭论的差别?

问:有人怀疑涅近似于断灭论。请禅师开示涅与断灭论的差别?帕奥禅师答:断灭论乃是认为:不必造作任何业因,人死亡之后就达到灭尽。相反地,佛陀教导说:有因才有果;什么样的因就造成什么样的果。例如:有了无明、爱、取、行、业这些因之后,果报五蕴就会产生。佛陀也教导说:没有因就没有..

帕奥禅师答:请帕奥禅师答禅师,如何检查自己是否落入有分心?如何避免落入有分?

问:请问禅师,如何检查自己是否落入有分心?如何避免落入有分?帕奥禅师答:在两个心路过程之间有许多有分心在生起与消灭,即使像现在,你正在听我开示,但是仍然有许多有分心正在你的心中生灭,这是自然的现象。通常人们无法察觉有分心,因为他们的定力很弱。但是,当他们培育定力达到近行..

帕奥禅师答:修行四界分别观之后才能分析名色法,这是出自什么经、论的记载?

问:修行四界分别观之后才能分析名色法,这是出自什么经、论的记载?帕奥禅师答:在许多部经及它们的注释里都提到这一点,例如《中部》的《大牧牛者经》及《相应部》的《不遍知经》。至于色业处的修法,简略的修法出自《大念处经》,详尽的修法出自《中部》的《大象迹经》、《大教诫罗候..

帕奥禅师答:能否以舍心观为基础进而修行无色界定?

问:能否以舍心观为基础进而修行无色界定?帕奥禅师答:不能。要达到无色界定,首先必须修行遍禅达到色界第四禅。例如,修行地遍达到第四禅。从第四禅出定之后,你必须去除遍满无边虚空的地遍似相。去除地遍似相之后,留下来的只有无边的虚空,这时你才能够修行空无边处定。至于舍心观乃是..

帕奥禅师答:阿难尊者如何在躺下时观察名色法?

问:《中阿含经》里记载,阿难尊者在躺下时证得阿罗汉果,当时他如何观察名色法?帕奥禅师答:你应当记得在阿难尊者出家为比丘之后,他就能够分析内、外、过去、未来、现在、劣、胜、粗、细、远、近的五蕴,他能够修行缘起及照见那些五蕴的因,也能够观照那些五蕴及它们的因是无常、苦、无..

帕奥禅师答:是否有不能证得佛果的人?

问:是否有不能证得佛果的人?帕奥禅师答:根据南传佛法,有几种人不能证得佛果:第一种人是佛陀,因为佛陀已经证得佛果,他不能再证得佛果。已经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未来将成为辟支佛、上首弟子和大弟子的人也不能证得佛果,因为他们肯定只会如佛陀所授记的那样,分别证悟辟支菩提、上首弟..

帕奥禅师答:禅修者不诚实的话有什么果报?

问:如果禅修者不诚实,不依照真实情况报告他的禅修经验,他将面对什么样的损失呢?帕奥禅师答:既然他说谎话,他的戒行就已经不清净,因此他无法证得任何禅那、道与果,也不能在修行上有显着的进步。如果他明知而故意诈称证悟禅那、道与果,那就犯了很严重的戒。若这项恶业在临终时成熟的..

帕奥禅师答:夜半醒来,却以为是白天,因为看到的是明亮如白天的景象,为什么会如此?

问:夜半醒来,却以为是白天,因为看到的是明亮如白天的景象,为什么会如此?帕奥禅师答:如果禅修者在睡觉之前修禅,并且有光明出现,在他醒来时就可能还有光明存在。但是,如果你所说的那个人不是禅修者,那么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他会见到光明。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更多帕奥禅师佛学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