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答:具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各种善心的人,如果想投生人间,是否需要发愿?

问:具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各种善心的人,如果想投生人间,是否需要发愿?帕奥禅师答:不需要。如果想要投生人间,他必须依靠欲界的善业,然而该善业必须在他临命终时成熟才行。不论他是否发愿投生为人,只要他对人生还有执着,他的欲界善业就会依照自然法则而产生果报。然而,如果在临命终..

帕奥禅师答:《中阿含经 》里记载,阿难尊者在躺下时证得阿罗汉果,当时他如何观察名色法 ?

问:《中阿含经》里记载,阿难尊者在躺下时证得阿罗汉果,当时他如何观察名色法?帕奥禅师答:你应当记得在阿难尊者出家为比丘之后,他就能够分析内、外、过去、未来、现在、劣、胜、粗、细、远、近的五蕴,他能够修行缘起及照见那些五蕴的因,也能够观照那些五蕴及它们的因是无常、苦、无..

帕奥禅师答:请示禅师下列帕奥禅师答题: 在禅师所教授的业处当中,是否有教导断食法以配合禅修? 断食对禅修有何益处或过患?

问:请示禅师下列问题:在禅师所教授的业处当中,是否有教导断食法以配合禅修?断食对禅修有何益处或过患?在上座部的经典中是否有记载有那些佛陀的声闻弟子因断食而证悟道果?有位法师目前正在断食,据说她预备断食到这次禅修营结束。但不知这种长期的断食对身心是否会造成任何影响?帕奥..

帕奥禅师答:一般人烧银纸给亡者,这是不是属于迷信呢?

问:一般人烧银纸给亡者,这是不是属于迷信呢?帕奥禅师答:南传佛教没有这样的习俗。然而,我们可以用亡者的名义来做善事,例如布施等,将功德回向给亡者。如果亡者投生作能够分享别人功德的那一类饿鬼,知道有人回向功德给他,而且能生起随喜功德的心,则他就能得到那项功德的利益,而得以..

帕奥禅师答:无我与空是否在层次上有所不同?

问:请问禅师:无我与空是否在层次上有所不同?帕奥禅师答:在法句经中,佛陀开示说:「一切法无我」,这里的一切法指的是有为法与无为法。有为法包括所有的名色法,而无为法就是涅。当禅修者修行观禅,体验名色或五蕴为无常、苦、无我时,他才开始了解什么是无我。当他证悟道智与果智时,他..

帕奥禅师答:纯观行者以生灭随观智能观察到未来多少世呢?

问:纯观行者以生灭随观智能观察到未来多少世呢?帕奥禅师答:在生灭随观智的阶段,佛陀教导两种透视缘起的方法。我想举出其中的一部份作为例子来说明:因为无明生起,所以色生起。:因为爱生起,所以色生起。因为业力生起,所以色生起;接着你应透视那些色的生起阶段。然后是’,因为食..

帕奥禅师答:目犍连尊者过去生造了什幺样的恶业,导致他必须遭受那幺多世悲惨的果报?

问:目犍连尊者过去生造了什幺样的恶业,导致他必须遭受那幺多世悲惨的果报?帕奥禅师答:在过去某一生中,他曾经为了妻子的缘故,企图杀害自己的双亲。在那一次,他将双亲打得几乎死去,但结果双亲未死。就在那次事件当中,有许多不善思生起。一秒钟里有几万亿个不善思产生。假设他以一小..

帕奥禅师答:以作为老师的立场而言,当佛陀无法教导弟子达到与自己同样高超的境界,他难道不会感到失望吗?

问:以作为老师的立场而言,当佛陀无法教导弟子达到与自己同样高超的境界,他难道不会感到失望吗?帕奥禅师答:佛陀已经完全灭除忧伤,因此不会感到失望;那只是你的想象而已。佛陀完全了解一切众生的境界,他只帮助众生完成他们自己的波罗蜜而已。佛陀教导达到寂灭的方法,因为达到灭苦的..

帕奥禅师答:禅修者修行止禅之后,能否预先知道自己死亡的时间?能否延长自己的寿命?

问:禅修者修行止禅之后,能否预先知道自己死亡的时间?能否延长自己的寿命?帕奥禅师答:预先知道死亡时间是天眼通的领域。在天眼通当中有三支,其中一支称为未来分智,能够预知未来的事情。如果你精进修行并得到天眼通,那幺你就能预先知道自己什幺时候会死亡。然而,如果你只修行观禅,那..

帕奥禅师答:当禅修者辨识禅支时,这些禅支是现在的名法还是过去的名法?

问:当禅修者辨识禅支时,这些禅支是现在的名法还是过去的名法?帕奥禅师答:它们已经息灭,是过去的名法。因为在一个心识那中不能有两个心同时生起。举个譬喻来说:你不能这一根手指的尖端来接触它本身,但是你可以用另一根手指来接触它。这根手指好比是已过去的禅那法,另一根手指好比是..

帕奥禅师答:当禅修者辨识色界或无色界禅那法时,他处在安止定之中或之外呢?

问:当禅修者辨识色界或无色界禅那法时,他处在安止定之中或之外呢?帕奥禅师答:不是处在安止定,也不是处在近行定,而是观禅的那定。禅修者从禅那中出来之后,才能辨识禅那法。以安般念为例,近行定及安止定都只能以安般似相为对象,无法像观智那样以禅那法为对象。因此在安止定中不能修..

帕奥禅师答:若禅修者不辨识色界禅那名法与无色界禅那名法,是否能证悟阿罗汉果?

问:若禅修者不辨识色界禅那名法与无色界禅那名法,是否能证悟阿罗汉果?帕奥禅师答:不辨识色界与无色界禅那名法,禅修者仍然能证悟阿罗汉果。唯有达到禅那的人才能辨识禅那名法。由于纯观行者没有禅那,所以不能辨识禅那名法。但他们能辨识究竟色法及欲界的名法,如此就足以证悟阿罗汉..

帕奥禅师答:当禅修者辨识名法时,是否即已具有他心通?

问:当禅修者辨识名法时,是否即已具有他心通?帕奥禅师答:观禅的领域与神通的领域是不同的。辨识外在的名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观禅,另一种是他心通。他心通指的是:能知道别人内心意念的能力。具备这种神通能够很容易地知道别人的心。然而观智无法辨识:「这是男人,那是女人…&he..

帕奥禅师答:经中谈到不能有两尊佛同时出现于世间。关于辟支佛呢?能否有两尊辟支佛同时出现于世?

问:经中谈到不能有两尊佛同时出现于世间。关于辟支佛呢?能否有两尊辟支佛同时出现于世?帕奥禅师答:可以。正等正觉[1]的佛不能同时出现,但是可以有许多辟支佛同时出现于世间。例如:红莲王后的五百个儿子都成就辟支佛。那时我们的菩萨投生为六色牙巨象,以各种水果供养那五百尊辟支佛..

帕奥禅师答:一个人证悟初果须陀洹或二果斯陀含之后,能否在未来世成为辟支佛或声闻弟子?

问:一个人证悟初果须陀洹或二果斯陀含之后,能否在未来世成为辟支佛或声闻弟子?帕奥禅师答:只能成为声闻弟子而已。须陀洹或斯陀含能成就阿那含或阿罗汉,但不能成为辟支佛,因为必须以二阿僧与十万大劫的时间积聚波罗蜜才能成为辟支佛;而须陀洹最多只会再投生七次而已。在《小部?犀牛..

帕奥禅师答:已达到第四禅的禅修者修行四界分别观,与未达到禅那的禅修者修行四界分别观,两者所得到的结果是否相同?

问:已达到第四禅的禅修者修行四界分别观,与未达到禅那的禅修者修行四界分别观,两者所得到的结果是否相同?帕奥禅师答:结果相同。但是对于有充分定力的禅修者,如:达到安般念第四禅的禅修者,当他们分析色聚、辨识究竟色法、究竟名法时,很容易就能得到清晰的了解。为什幺呢?因为专注的..

帕奥禅师答:四界分别观属于止禅或属于观禅?

问:四界分别观属于止禅或属于观禅?帕奥禅师答:四界分别观是止禅的修法,也是观禅的修法。如果有系统地修行四界分别观,禅修者将见到净色(透明的物质)。在破除密集之前,净色看起来像冰块。至此阶段是止禅。接着,当禅修者注意净色中的空间时,他们将见到净色粉碎成色聚(微粒)。如果能分..

帕奥禅师答:如果我们修行不净观,是否会自杀呢?

问:在佛陀的时代,佛陀教导不净观之后,有许多比丘自杀。现在如果我们修行不ae4还是否也会产生同样的后果呢?帕奥禅师答:那些比丘之所以会自杀,乃是因为过去所做恶业已经成熟的缘故。佛陀见到那些比丘将在十五天内死亡,死后将堕入地狱。所以佛陀教导他们不净观的修行方法,使他们不再..

帕奥禅师答:为什幺修行佛随念只能达到近行定,不能达到安止定?

问:为什幺修行佛随念只能达到近行定,不能达到安止定?帕奥禅师答:因为佛陀的功德非常深奥,它们不是世俗谛,而是究竟法。透视究竟法的定无法强而有力,因此修行佛随念不能达到禅那,只能达到近行定而已。你可以实际地修行佛随念,尝试看能否达到禅那。你自己能够明白。返回帕奥禅师问答..

帕奥禅师答:在尚未修行其它业处达到第四禅之前,禅修者能否直接修行佛随念?

问:在尚未修行其它业处达到第四禅之前,禅修者能否直接修行佛随念?帕奥禅师答:可以,但不易达到近行定。举例而言,请在内心专注地忆念以下这段称述佛陀功德的巴利文:‘──「世尊的确是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明行足、善逝、了知世间者、堪受教之人的无上调御者、天人师、佛陀、世..

帕奥禅师答:要证悟涅盘必须修行观禅。但是为何有些人在修行止禅时,会误解止禅中的境界是涅盘呢?

问:要证悟涅盘必须修行观禅。但是为何有些人在修行止禅时,会误解止禅中的境界是涅盘呢?帕奥禅师答:因为他们缺乏常识,不彻底地了解什幺是观禅,而认为观禅只是察觉每一种身心现象。他们不了解究竟名法、究竟色法。通常他们缺乏《阿毗达摩》方面的知识,还未真正了解七清净与十六观智..

帕奥禅师答:何谓有分?

问:何谓有分?帕奥禅师答:西方的学者将有分翻译为下意识心,事实上它不是下意识心。根据《阿毗达摩》,我们称它有分「识」,因此它仍然是意识,并非下意识。许多禅修者落入有分时说他们一无所知,因为有分识不认知现在的对象,而认知前世临死时的对象。那对象可能是业、或业相、或趣相。..

帕奥禅师答:为什幺修行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只能达到第三禅,不能达到第四禅?

问:为什幺修行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只能达到第三禅,不能达到第四禅?帕奥禅师答:每一种第四禅都是中性的,都与舍受相应。舍心观的态度是中性的,因为它省思每个人的业属于他自己,依照自己所造的业而承受快乐或痛苦。所以修行舍心观能够达到第四禅。然而,慈心观接近情感的作用,怀着..

帕奥禅师答:为什幺唯有达到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第三禅之后,禅修者才能达到舍心观的第四禅?

问:为什幺唯有达到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第三禅之后,禅修者才能达到舍心观的第四禅?帕奥禅师答:由于舍心观没有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只有第四禅,所以它必须获得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的支持,然后才能达到其第四禅。其它业处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不能支..

帕奥禅师答:禅修者如何才能选择来世投生的地方?

问:禅修者如何才能选择来世投生的地方?帕奥禅师答:造成投生的业是在临终时成熟的业。更准确地说,它必须在一生当中最后的速行心那,即临死速行的时刻成熟。它决定人死后投生到善道或恶道。如果临死速行心是善的,则他将投生于善道;如果它是不善的,则他将投生于四恶道之一。也可把造成..

帕奥禅师答:禅修者能否以感恩心来达到禅那?

问:禅修者能否以感恩心来达到禅那?帕奥禅师答:单是感恩并不能达到禅那;感恩心只是知道别人的恩惠而已。但在知道别人恩惠的同时,如果能有系统地修行慈心观,散播慈爱给对方,那幺他能够达到禅那。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更多帕奥禅师佛学内容..

帕奥禅师答:当我们散播慈爱给某个人时,对方能否得到任何利益?

问:当我们散播慈爱给某个人时,对方能否得到任何利益?帕奥禅师答:我们只能说:也许他的心能够改变。除此之外,我们无法确定地说他能得到怎样的利益。以下是经典中所记载慈爱改变他人之心的一个事例。耶末罗是阿难尊者的朋友。有一次,佛陀领着众比丘前往拘尸那罗城。拘尸那罗城的末罗..

帕奥禅师答:有人说:事实上五蕴不是苦,对五蕴的贪爱才是真正的苦。可否请禅师简要地解释这点?

问:有人说:事实上五蕴不是苦,对五蕴的贪爱才是真正的苦。可否请禅师简要地解释这点?帕奥禅师答:它们都是苦谛。在《转法轮经》中佛陀说:──「简言之,五取蕴是苦。」。为什幺呢?因为五取蕴一直遭受生灭的压迫。如此,我们能说它们是乐吗?贪爱是名蕴,当然也一直遭受生灭的压迫,所以也..

帕奥禅师答:禅修者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呢?

问:禅修者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呢?帕奥禅师答:这只能靠你自己抉择,我们无法确定地说那种法门最适合你。注释中提到可以依照个人的性格(性行)来决定修行法门;但是这仍然相当困难,因为大部份人具有很多种性格:许多贪爱、许多恨、许多妄想……,很难决定他们究竟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