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

嘎玛仁波切:前世修行过,今生再续殊胜法缘的征兆

简单来说,业力现前是苦,业力的来源是集,我们遇到的佛法是道;通过佛法可以把苦的来源灭掉,这就是“苦集灭道”。所以,我们很是急迫,希望早一点能从六道轮回的苦难中获得解脱。因为我们不知道前世和今生造了哪些业,有些造作的恶业已经忘得干干净净,但是我们要尽全力在报应还..

佛智长老的传奇人生

佛智长老的传奇人生今生遇正法,披得福田衣。他7岁出家,24岁任方丈衣钵,重建千年古寺,还教授过众多的高僧大德,缔造了一个佛教界的传奇!他就是――佛智长老。佛智长老,临济正宗第四十六世、昭觉寺第十五代法嗣、应天寺前任方丈。他世寿109岁,与佛结缘百年,临终后竟然天降祥..

皈依三宝是走进佛门的第一步,可以请人代替吗?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戒三皈这五种。刚开始受三皈依叫做翻邪三皈。皈依三宝是走进佛门的第一步。有些人会说,我心好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去皈依呢?有些人学佛啊,你叫他去皈依,他不敢皈依,他说:皈依了很麻烦的。皈依三宝啊,是皈向于三宝,以三宝..

嘎玛仁波切:学佛修行能否真正获益,也是需要根据我们学佛动机来定性的

对于修行的认知,如果只是停留在世间福报,有所求有所得的层面,或许也无法从根本上将佛法的博大精深学以致用。所求所得之心,其实也是我们内心时常处于患得患失而深感迷茫和痛苦的根源。对于修行的认知,还是要有进阶式、客观而深刻的理解。学佛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能够了知..

宣化上人:鬼趣之因果

鬼趣之因果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复次阿难:因为前边所讲这十习因、六交报的意思还没有完全说完,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我再讲一讲这个道理给你听听。是诸众生:哪个众生呢?就是造罪业这些..

宣化上人:惜福求慧是佛教徒必行的一件大事

我们佛教徒在没有成佛之前,应当惜福求慧。惜福能增长福报,求慧能增长智慧。你们看世上的人,有种种不同的环境,有的人有很大的福报,不需要做什么,便能万事如意,种种现成,生活富裕,无忧无虑,快乐无穷,这是因为他在往昔修福修得多的缘故,所以得到这种大福报。有的人记忆力..

皈依时可以请人代替吗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戒三皈这五种。刚开始受三皈依叫做翻邪三皈。皈依三宝是走进佛门的第一步。有些人会说,我心好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去皈依呢?有些人学佛啊,你叫他去皈依,他不敢皈依,他说:皈依了很麻烦的。皈依三宝啊,是皈向于三宝,以三宝..

达照法师全家的故事

达照法师全家的故事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最难披!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想要出家是很难的,不但需要拥有宿世善缘,还需今生家人的支持!浙江却有这样一户人家,一家6口人,5口人先后出家,剩下的1口人当了虔诚的居士,一直住在寺里吃素念佛种菜烧菜,服务四众!其实,早在他们出家之..

净土法门:结婚前半年经常梦到一个女子,让我要不结婚

问:下面第十个问题,弟子今年结婚,结婚前半年经常梦到一个女子,请我不要跟我的先生结婚。结婚半年之后,弟子发现先生有被附体的现象,弟子每天早晚回向给他的债主,可是那个女子又托梦让弟子别管闲事,还让弟子不要信佛,改供她,请问如何化解处理?答:这个事情麻烦了,大概那..

为什么说《地藏经》是学佛必修的经典

深入经藏:为什么《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的经典《地藏经》,我个人过去也学过,但理解很片面,把这部分经当成是祭度幽魂的一部经典,所以仅在盂兰盆会期间诵读它,后来通过学习一些大德的讲解,受到启发,才晓得这部经啦,可以说对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实际上《地..

这些佛教中基本的礼仪你知道多少?

1、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熟识不外的呼唤方法,合十的动作,不仅能够到达收摄表面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仪之一。除了碰到人能够合十表现问候、打呼唤之外,假如经由法师..

信愿法师:智者大师净土第一疑之设疑作答(一)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净土第一疑」之设疑作答(一)我们看第一疑,请翻过来第八页《净土十疑论》论第一疑问。师父先读一遍,让诸位来对照一下,再来解释。【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生。舍离众生,则是..

这些佛教中基本的礼仪你知道多少

1、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熟识不外的呼唤方法,合十的动作,不仅能够到达收摄表面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仪之一。除了碰到人能够合十表现问候、打呼唤之外,假如经由法师..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供护法才能获得帮助?

为何有些修行人,即使不供护法,护法也会默默在暗中保护、帮助他;而有些人即使精勤供养,却会感受违缘。那么,护法愿意帮助什么样的修行人?究竟应该如何供护法才能获得帮助?是否必须供护法才能得到他们护持?要有清净的密宗誓言供出世间护法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有非常清..

这样诵经,能开智慧!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若是懂得诵经窍诀的人,他在一次诵经中就可以获得一座殊胜修法圆满的功德。要是一个知道诵经窍诀的人若如法地按窍诀诵经,就会很..

会赚钱不稀奇,会用钱却是个大学问!

说到赚钱,谁不会赚钱?人人都想赚钱也会赚钱,但有几个人真正会用钱呢?这是个大学问哦!要是讲会用钱,那只有世间上的慈善家,他们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事实上,想想你有钱、有福报、有学问道德,这些是怎样来的?是靠国家和人民才有的哦!没有社会人的协助,你..

嘎玛仁波切:别为自己的嗔恨心找理由,犯了错要知道反省,反省之后能坚决改过

1很多人为自己的嗔恨心找理由,将所有罪过都推卸给别人,仿佛天底下最好的只有他,别人都有错。这种将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认为自己永远没有错的偏差想法,是现代人不容易了解自己的最大根源。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除了佛陀完全清净之外,菩萨、罗汉有时还有不及的地方。所以,凡夫..

妙莲老和尚:真正会用钱也是个大学问

说到赚钱,谁不会赚钱?人人都想赚钱也会赚钱,但有几个人真正会用钱呢?这是个大学问哦!要是讲会用钱,那只有世间上的慈善家,他们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事实上,想想你有钱、有福报、有学问道德,这些是怎样来的?是靠国家和人民才有的哦!没有社会人的协助,你..

济群法师:居士不应为了学佛而放弃世俗的责任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作为在家居士来说,不应将学佛和世俗生活对立起来,也不应为了学佛而放弃世俗的责任。在生活中,妻子要尽到..

生病也能利益众生

“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时,维摩诘居士说:“诸位仁者,你们若欲获得佛身,断除一切众生的病,就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仅要获得佛身,断自己的病,还应当断众生的病。很多人遇到生病就会心生怖畏:“啊,怎么办啊?”那天,..

净土法门:如果你业的障消除了,就会出现这些征兆

1.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出离心就会升起。那么你的贪心,执着就会慢慢减少,起码的你看淡世间的物质的执着,情感的执着。如果你学佛了,抓着佛法紧紧不放,世间的物质情感名利也放不下。说明你的业障并没有消除,因为学佛修行要的不是抓,而是舍。有的人学佛,不过是为了现世..

嘎玛仁波切:如果你能熬得过世间的大风大浪,也许修行成就的速度比出家人更快

信仰和修行的特殊之处在于,修得好不好,是无法用皈依或修行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当然,如果平常付出比较多的时间念经持咒,一定和比较少把精力投入修持会有不同。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通过诵经、拜佛和平常的修炼,自身的行为有没有发生改变?言语上有没有发生改变?最主要是我们..

海涛法师:自己放生的神奇故事

神奇小鸟双双至,为解法师心头疑我记得我以前放鱼,然后有一次在高雄,有一些居士就买了很多的鸟,跟我说:“师父,明天带我们去台南的左营的山里面放生。”我想说这个放鸟,这个批评多,这放鸟的都是抓来的,但是还是要放,所以我就赶快把经书找出来,一直找法苑书林,放生的什么..

星云大师:如何看好心

人平日会看人、看事、看物、看山河大地、看日月星辰,甚至看自己的手脚,却看不到自己的心。俗话说:“世有百千闲日月,人无一点好身心。”世间尽管有多少闲适的岁月,但是人实在很难保住清净自在的身心。如何看好心呢?有四点意见提供大家参考:常内观以定心我们的心念犹如猿猴跳..

智敏上师:三皈的信仰不丢,就不会堕入邪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智敏上师讲授董其昌行书《心经》明崇祯六年书于长安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是赞叹般若波罗蜜多的功德。从这个地方看出,它的功德那么大,所以我们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在印度,婆罗门..

嘎玛仁波切:不知不觉中得到的加持力,肉眼所看不到,但是,用心就能感受得到

如果心没有约束好,没有从内心去改变,限制和折磨身体没有用,一定会重犯;而且会比以前更严重,非常可怕!人确实需要一个强大的约束力来帮助自己。学佛,向佛菩萨虔诚忏悔,就会找到这种强大的约束力!一天两天看不出来,只要坚持下去。这种约束心的力量,就像在心中生根发芽一样,..

净土法门:别让这三种意业障碍了你

十善业中身业我们说是:不杀、不盗、不淫;口业就是:不两舌、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那么意业又是什么呢?所谓意业三类就是不嫉、不恚、不痴,其实嫉、恚、痴就是贪、、痴。1.不嫉--“嫉是嫉妒”有一位诗人曾经这样说:自己是一棵草,旁边也是一棵草,他恨不得旁边那棵草燃烧……..

解答对五戒的疑惑

关于五戒,我们现在的人会有什么误解?第一个误解,把戒律等同于宗教的禁忌。说我做了,做了就得受惩罚,那叫禁忌,不对,这不是禁忌。五戒简单地讲,它是五条行为规范。注意,是行为规范,只说行为,包括语言。第二个,有的人认为戒律让我们不自由。相反,戒律给我们自由。为什么..

宣化上人:什么人是魔王的子孙

什么人是魔王的子孙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教徒必须具择法眼,认清真理,明辨是非;不可人云亦云,同流合污,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将贼作子,自误误人,自欺欺人,犯大妄语,堕拔舌狱,永无出期。例如有等修道者,不求明眼善知识,盲修瞎炼,愚不可及。竟至大言不惭,自谓我得上人法;..

几则感天动地的神异故事

故事一:禽鸟助葬孙良嗣是一位心地仁厚的乡民,虽然家境不好,但是每见禽鸟被人捕获,囚在鸟笼子里,便设法凑钱买来放生。每当打开笼子,眼见禽鸟吱吱飞翔空中,重获自由,心中就感到万分舒畅与快乐。后来孙良嗣命终后,尸体迁在郊外山上要埋葬,因家贫无法筹办埋葬费,忽然飞来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