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平时我们对他人的祝福或者是诅咒,是否真正会影响他人的幸福与不幸?譬如有人,如果下了几天雨,就口中有词说:大雨下七七四十九天才好,遇到旱情的时候出现,就说大旱九十九天才好。请问这样会有报应?净空法师答:有报应,这个因果报应道理很深。因果报应什么时候有的?宇宙..
善报
大安法师答:如何对孩子进行佛学教育,而且让不信佛的家长不误解为对其孩子进行宗教意识灌输?
问:弟子是学前班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佛学教育,而且让不信佛的家长不误解为对其孩子进行宗教意识灌输?大安法师答:作为学前班的老师,出于慈悲,应对班上的孩子先进行道德人格教育,洒扫应对,孝悌仁慈,顺应孩子纯洁的心灵。对他进行仁爱的教育,教他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
历代净土圣贤传一(白话)
往生比丘晋朝慧远大师(莲宗初祖),雁门楼烦人,小时候非常好学,对儒家六经都有广博的通达,尤其擅长《庄子》《老子》。当时的高僧道安法师在太行恒山建立宝刹,慧远就去归投他。当他听到道安法师讲述《般若经》时,豁然开悟。因此出家依止道安法师学习。求学时,对佛法非常精心..
业力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
业力固然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众生心地无明,受无明支配,不得洞彻诸法实相,生心染污五欲六尘,因而造作一切恶业,也因造恶业,感召无量苦,如是起惑、造业、受苦,有如车轮辗转,终无止息。若能遇到诸佛菩萨,乃至善知识指点迷津,必能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趋向解脱之..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中华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范本。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它与《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宝训》等同为民间流行的善书。原文: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
在科学时代如何生起对佛法的信心
凡夫众生根基陋劣,慧浅信薄,通常对佛法难以生起决定的信心。因为我们凡夫对世界的认识与佛经的内容常有出入,而流行的科学理论与佛经的教义往往也有很大的冲突,再加上在实践中人们都已感受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相信佛法真实不虚呢?这是科学技术..
寺庙对联大全,真正的大智慧
1、杭州城隍庙:上联: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下联: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2、乐山凌云寺: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3、应县净土寺:上联:念念..
因缘果报如影随形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若是造作善业,自然就会受到好的业报,即便得到国王援助之力,仍不如业力所获得的善报,所以应当精勤修习善业。我曾经听闻,有次忧悦伽王午休时,国王的两个随从,一人站在头前,一人站在脚底,拿着扇子为国王扇风,一边扇风,一边谈论:“我..
山水相依:印光大师与弘一法师
印光大师与弘一法师(图源:网络)在民国四大高僧中,印光大师以其平实纯朴的说法风格,影响巨大。一部《文钞》,经久不衰。梁启超先生(图源:网络)梁启超先生赞为: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印光法师文钞》(图源:网络)罗鸿涛在《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序中说:灵岩印..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上班都是生活,生活就是烦恼,而禅就是菩提。现在的人们,做事情时会有很多痛苦,..
一念因果一念觉
因果理论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学佛人对此都不陌生。可是,说到是否真正理解因果,很多人却是模糊不清的。比如我,一直自诩为信因果之人,如果不信因果,怎么会学佛呢?然而,自从与“上海周六学佛放生群”的师兄们一起深入学习《印光法师文钞》,尤其是学习了《与卫锦洲居..
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来还得快-寿康宝鉴白话文
姚庭若说:如果一个人能保持一生的节操,不造淫业,这也只是完成了自己一人一身的人格和事业,哪里比得上一劝十,十劝百,百劝千,将这些戒淫劝善的善书、嘉言,永久地流传于后世,使世人一同获得善报、一同证得善果呢?这就好比播种一样,春天播下一升种子,秋季可收获一石,如果..
怎么样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们皈依三宝是为了了脱生死,皈依之后就正式进入佛门了。没皈依之前吃素念佛,烧香拜佛,皈依过之后呢,正式成为三宝弟子了——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正式成为佛教徒了。怎么样做好佛教徒?要修十善业,要遵..
佛法与科学的重合在因果律上!
佛经中所称的“法”,梵文Dharma,用例极多而语意不一,概括而言,就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二义,即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则。依据佛教哲学,宇宙世界中的万事万物的运行变化莫不遵守因果律。这一结论过去广遭科学界人士反对,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有句老话: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告诉大家就算失去了,也不要太过执着,要尽快放下。而现代人呢?不论财富、名利,得之心花怒发,失之不高兴,甚至失之不要命,所以必定会陷入无穷的烦恼痛苦之中。有一位师长一直想升少将,努力了很久,最后一场空,退休之前也没能当上将军。退休的..
做了坏事害怕得报应?行善积德快快转!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过去,在一座佛寺前的市集上,有一些做生意的摊子,其中有一摊是杀猪卖肉的,这位屠夫每天在市场卖猪肉,看到许多人进入寺内,出来的时候都是满面笑容,觉得很奇怪。有一天,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跟随众人进入寺院。原来是寺庙里的师父在讲佛教故事,由于他..
造佛塔与绕塔的功德
塔的历史典故佛塔,梵文译名是窣堵婆(STUPA),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等,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圆冢、塔庙等,是“顶”、“土堆”的意思。塔原本是指安放佛陀舍利的建筑物,后来涵义则扩充至纪念佛陀生处、成道处等圣迹,或安置佛菩萨圣像、高僧遗骨等作为礼拜、建筑之用的建..
全民“拜金”的时代 只有佛教能扭转世道人心
佛教改变世道人心一、中国社会的症结在精神萎缩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到现在,据说已经到了“不差钱”的地步,这话出自赵本山的小品,虽是戏言,却也反映了弥漫在社会生活中虚夸浮躁、骄奢淫佚的众生相。既然在物质层面“不差钱”,那么还缺什么呢?缺德。有鉴于此,温家宝总理这些年..
头上三尺有神灵的真相
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两尊神和我们每天在一起,一尊叫同生,一尊叫同名,站在我们的两肩上。另外还有三尸神,(鬼道的神,神有鬼神和天神之分)一位住在我们的头部,让我们多思,一位住在我们腹部,让我们多食,一位住在我们的脚部,让我们多淫,所以当我们吃饱喝足,脚上也很暖..
你的气场会吸引相同的人
一个人的气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力一样,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这种气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你的人生。一个人的气质很好,外表精神、有修养、有道德,这个人的气场就好,就会吸引好的事,吸引好的运气。相反一个人如果气场不好,外表没精神、委靡不振、做事没效率..
护法神只好哭着走了,为什么?
有一名很恶的农妇,她死了,她生前几乎没有做过一件好事情,鬼把她抓去扔在地狱的火海里,因为她家里曾经拜过护法神。所以呢,这个护法神,看见她被吊在火海里,也是觉得她很可怜,希望他能够帮她一下,想能够找到这个农妇,曾经有过一件善事,去对菩萨求请。这个护法神想啊想啊,..
命运只是因果报应的日程表而已
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缘。因缘改变了,果报也会转变。佛法讲的因果律是活泼泼的,和看相、算命讲的“宿命论”、“铁板数”完全不同。佛法认为“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改造命运的关键在“心”。“命由心造”、“相随心转”、“一切唯心造”嘛。明白这..
过失与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过是不能抵销的,我们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做比喻,瓜的因不好,代表“恶”,豆代表“善”。我的瓜种下去了,现在知道错了,我现在豆种得很多,瓜会不会变成豆?不会!瓜还是结瓜,豆还是结豆。这就说明功过不能抵销。决不是我豆种多了,瓜就不结瓜,它还是一样结瓜。无始..
人间佛教:现实世界中人人可走的光明大道
关怀人间,深入人间,奉献人间我作为一名后学佛弟子,很荣幸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关于“人间佛教的一点浅见”。我本着“先学一步,多学一点”的思想,与各位同参善友一起讨论切磋,集思广益,深入思考,从心开始,相信我会获得很大的裨益。“诸法因缘生”,佛教起之于“人间因缘”,..
唯利是图的"拜金"时代 唯有佛教改变世道人心
佛教改变世道人心一、中国社会的症结在精神萎缩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到现在,据说已经到了“不差钱”的地步,这话出自赵本山的小品,虽是戏言,却也反映了弥漫在社会生活中虚夸浮躁、骄奢淫佚的众生相。既然在物质层面“不差钱”,那么还缺什么呢?缺德。有鉴于此,温家宝总理这些年..
从小至大的境遇容易造成心理的阴影
现代研究青少年思想问题的人要注意,有许多青少年的思想,主要都是在小的时候受到环境影响而形成的,环境上每一件事,影响他们的心理很大。譬如从小贫穷的人,尤其是孤儿,他们大多容易产生偏激心理,我也曾栽培过好几个孤贫的少年,并告诉他们,穷苦出身、孤儿出身的人,最后只走..
生气与抱怨是事与愿违
事与愿违”是一个成语,是指自己所作之事刚好与自己的愿望相反,不但不能让愿望达成,反而让愿望变得无法实现。与之意思相同的成语还有“南辕北辙”,是指自己的目的地在南方,出发时却向北方行走,结果越是行走,距离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反而越来越遥远了。用“事与愿违”和“南..
24%的美国人相信生死轮回 如何看待轮回现象?
编者按:美国著名独立调查机构皮尤调查中心日前发布的有关宗教与公共生活的报告显示,尽管美国是基督教国家,24%的美国人及22%的美国基督徒相信佛教的轮回观念。对4000多名成年人所做的该项调查还表明,许多美国人喜欢参加多种宗教活动,并将不同宗教融合,建立一种自己的信仰。目..
想脱轮回:不孝舅母的报应
我于八十年代初出生在河南一个不算富有的家庭,确切地说,我家比较贫穷。自小是外爷外婆把我抚养,对外爷外婆的感情很深。外爷外婆没有儿子,只有我妈妈一个女儿。我妈为了不让外爷外婆孤单,把我送在外爷家,最主要的是我奶奶儿女比较多,大的结婚成家,最小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叔叔..
【法眼看世间】楼宇烈教授:佛教的前世今生
佛教的创立佛教能密切地融入中国文化,这跟它本身的特点是有关系的。我们来看佛教的历史,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古印度与现在的印度完全不一样,从地域上讲它比现代印度范围大得多。佛教的创始人实际上是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当他在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立佛教时,印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