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书备悉。丧中如此办法,不但于亡人有益,实令阖家均种莫大善根。此后纵不能长素,当少吃。以不在家亲杀为定章,庶少结杀业。汝姊欲专一念佛,本无定章,若照平常念佛之章程,则五更起礼佛(多少拜,随己立)毕,念《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或七遍,或二十一遍)毕,即..
佛号
不要因为念佛太简单,就认为它很低级
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平等普度,含摄一切众生,大造之中不遗一物,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众生,都能够得到拯救和摄受。等觉菩萨修净土法门,不会认为:自己吃亏了,降低了水平。愚夫愚妇——悠悠凡夫,乃至地狱众生,修此法门也不会感到高不可攀,反而觉得:文殊、普贤菩萨修这..
称诵佛号就是念佛吗
念佛是大乘佛教的一种重要修行方式,它包括口称念佛与观想念佛,或二者兼而行之。现在很多人张口闭口的就说自己每天念佛,实则只是有口无心的空诵。仅仅是嘴上念诵佛号并不是念佛,真正的念佛包含的内容很多。所谓念佛的这个念,不仅有称诵之意,还有忆念之义。当口诵佛号的同时应..
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念头
我们说修道是什么?修道就是修心,就是修我们的念头,用通途教理的话来说“一念具足十法界”。凡夫众生他一定是有念的,他不会做到无念,无念境界唯佛方有,等觉以还的菩萨都还有念,微细的念。既然有念,他就必然在十法界当中找到一法界的安顿。当我们一念五戒、五常的时候,就住..
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化的。一般来说,我们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这么多法门,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五大类,就是五乘的修学法门。我们可以根据它的修学重点,把它分成三大重点,就是你整个一生当中,从一种颠倒凡夫到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三件事情:第一..
修行就是管理自己的生命
大日恒光:人为什么要修行?就是因为累积了太多的心垢,太多的导致我们痛苦的、循环的一些错误。修行就是要改正这些错误的,也是来锻炼,让自己的人格能够成熟、圆满。但在这个世界上,基本上可以说,能够很完全地改正自己的错误的人并不是很多。这里面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发现不了..
念佛能创造两种强大的力量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走进了佛堂,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所谓的一句弥陀念、诵、听。我们念从心起,我们从一念皈依的心,去创造一个佛号的声音,这个声音再听回去的时候,当你听到你自己的声音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产生了变化,因为你的生命,创造了两种强大的力量出现,一..
净土宗是他力还是自力呢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临命终的时候,就算我们冲过了烦恼关,我们能够保持善念,甚至于正念,这个时候要赶紧的依止信愿的善根,还有..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你对这个佛号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你就很难把佛号念好了,它就是一个音声,你怎么念得好呢?你说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你没有理由嘛。我再讲一次:如果你要把佛号念好,你要把佛号定位成它是你唯一的救..
到了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
《阿弥陀经》里除了一至七日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还说到另外的方便法门,就是临终十念。《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愿文甚至说,只要有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而《法华经》也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而且不管是称哪一尊..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然而,勉强控制瞋恨心的结果,反而会愈控制,就愈瞋恨自己,因为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每当瞋恨心生起时,你就会怨恨自己:「怎么搞的?连..
生西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安忍?
对在修菩萨道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情况,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我们在宣讲佛法的理论和修持体系的时候,只宣说佛法带来的利益,大家都会喜欢听,但是除了我们喜欢听的部分,还有应该听的内容。佛法所有的理论体系我们都应该听,而我们喜欢听的是一切都会很美好..
从内心发起真正救度众生的心
修行需要压力,想一想,现在多少的父母亲眷,对我们有恩的人,都在地狱、饿鬼、畜生道中受苦?还有那些现身在受苦的人,我们怎能不念他们,怎能不好好地用功修行?用功并不是说单单看看书本就叫做用功,单单地学几句法相法数就叫做用功,而是要从心里发起来救度他们的真心。而我们..
为什么《普贤行愿品》最适合在家修?
《普贤行愿品》可以涵盖我们的整个生活,给我们在修行和人生的很多方面指明方向,《普贤行愿品》的念诵也是一种禅修的方法。有些居士会问,平时该做些什么功课?我觉得能把《普贤行愿品》修好就够了。白马招觉院作为一个比较新的道场,再加上时代的因缘,我想做一个尝试——以一个..
保持24小时念佛的“秘诀”
经常有信徒告诉我,他们在念佛的时候,会产生两种现象:第一、一直念佛到后来,会感到昏沉、想睡觉,提不起佛号;第二、一念佛号,反而妄想纷飞,烦恼不断。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念佛的要领,纯粹是用意识心在念佛。修学念佛法门,除了在事相上用功外,还要用般若的智慧,了解自性..
参禅却不开悟 因为缺少专一心和长远心
核心提示:绍云长老,1938年生,19岁时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依止一代大德虚云老和尚出家,是老和尚的关门弟子。1956年在广东南华寺受戒,后回云居山,跟随海灯法师学习楞严、法华等经,承沩仰宗法脉。曾任江西云居山真如寺首座,其著有《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云居仪规》、《绍云..
轮回真相与处理方法
众生有两种缘起。佛陀在大乘经典中,把我们生命的缘起分成两大块:一个是清净的缘起,一种是杂染的缘起。这两种缘起的根本不太一样,清净的缘起,它的根本是依着真如。真如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二个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在一念清净的心中具足无量..
学佛之人的四种感应
佛法是妙法,绝定兑现,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你不要在因果之外求。不合乎因果、不合乎条件,那什么都得不到;只要条件具足了,哪有不得的?一切都能得!像大火所烧,不但普通火,就是整山之大火,念观音菩萨都能使它消灭!我们种种的病苦,念观音菩萨并没有解除苦,这样有没有..
参禅一定要有长远心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出禅宗的宗旨:“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可知参禅的目的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如果你参禅参到极点的工夫,开悟了,如果是证悟,那么你就悟与佛齐,得佛心印,也就是彻底了脱生死了。既然这个法,这么好,又这么直截..
到处结缘施食累积大功德
在《金光明经》有讲到两种长寿无病的方法,第一种是戒杀,第二种就是施食。所以,当然我们希望大家都成佛,但是世间人所求的,就是长寿无病。最好的方法,第一个就是戒杀。除了戒杀,我们还要进一步吃素放生。第二个就是布施食物。这个布施食物的对象,我们叫四宾客。第一个就是供..
论发菩提心与往生
1、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续编·卷下·净土指要)2、凡夫修行,当发利人利物之大菩提心。其利人利物之事,则力能为者,勉而为之。不能为者,必令此心常存。则固与大乘之..
留点福报在临终时用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我们前面花了大概两堂课的时间来学习业果,这一段就是它的总结了。我们一般的业都是保存到什么时候才开始算账?临命终,就是无常到的时候,把你过去生、今生的业一起算,强者先牵。所以这时你一生就像做梦一样,这个梦即将要结束..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仰仗弥陀本愿的摄受而往生,关键是我们怎么去跟弥陀感应道交。就是说弥陀的本愿功德已经存在,但是你必须把它启动起来,套一句蕅益大师的专业名词,叫“转他成自”。你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化成你的功德呢?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
学佛的人,一定要有宽恕的心
宽恕是一种美德。夫妻之间如果互相有宽恕的心,夫妻的感情一定很甜蜜;兄弟姐妹之间,如果有互相宽恕的心,兄弟姐妹的感情一定很好;左邻右舍之间,如果互相有宽恕的心,大家在一起一定很和谐;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彼此互相有宽恕的心,一定相安无事,和平相处,是不是啊..
念佛,要念念都是佛
念佛,说起来简单,但要把一句佛号念好,那就不容易了。六字洪名,要念到集于一心、念到丝毫不乱,谈何容易?平时好端端的一个人有意、有决心要把一句佛号念好,都不容易做到,到临命终的时候,就更难以把这句佛号念好。如果平时念佛不能做到一心不乱,存侥幸心理,不真正下苦功夫..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修圣道门,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持五戒,可以保证来生不堕恶道,能够保住人身。这个是从圣道门的角度,你可以继续以人的身体,修学佛法而增上,叫作增上生。第二个,从净土宗的角度,受持五戒——当然..
何以念一声佛号能灭多劫重罪
中国向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说,侧面反映出中国所有佛教宗派中,就普通老百姓来说,净土宗影响最广泛。很多老人都不识字,但却知道念佛,一句“阿弥陀佛”,从小到老念念不休。现在肯定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怎么可能念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不是说“小和尚念经..
越是在修行的人,罪业越是会现形
001.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在大殿外,一行人顶礼老和尚后,某某法师对老和尚说:“出家以来,我一直深受种种人事上的刺激打击,与精神上的种种挫折磨难,不知是我没有修行,还是业障特别重?”老和尚说:“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来的罪业越是会..
执持名号有三个次第
一、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专注力二、一心不乱:十句成片三三四--相续力这个持名叫做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一心不乱当然是从执持名号下手。这个执持,就是把东西抓住了,比如说我把这个扶持给抓住;但是这个地方的抓住,是要抓住佛号,你的心要抓住佛号。怎么抓呢?一句弥陀..
信愿与持名之间的关系
这个信、愿、持名是本经的修学纲要,一个人能够往生净土,其实是有三种资粮:第一个是信,你对阿弥陀佛的加持力要有信心;第二个你要有愿,你要有往生的愿力;第三个你要有一定的时间来持名忆念弥陀的圣号:整部经简单的讲,就是信、愿、持名。这个信愿跟持名的相互关系,到底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