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愚痴,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偏偏造作痛苦的因——恶业。我们为什么六道轮回呢?为什么会遭受痛苦呢?因为你执着这个身体,造了恶业。若是你不执着这个身体,真正能放下自我,不造恶业,就不会六道轮回,也不会遭受痛苦。你已经摆脱了这些因缘,即使众生想让你烦恼痛苦,也没有..
助缘
忍辱可以这样修
当我们面对怨敌或者逆境时,需要修安忍。如何修持呢?首先,可以忆念嗔恨心的过失。嗔恨心的过失非常大,若能忆念,则对怨敌的伤害就无所谓了,也不会再计较了。他人伤害你的时候,心里想:我不能生嗔恨心,嗔恨心的过失非常大,这样就能不计较了。这是一种方法。其次,当对方你加..
按这个因缘修福德 绝对可以全方位转变命运!
常行精进(资料图)如果我们的眼光看得长远一些,就应当为未来着想,这一生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现世八法,而是为未来更广大地修持大乘道做好准备。八因三缘,实际是修一个圆满的福德身,作为大乘利他的所依身,在寿命、相貌、出身、财富、威信、名声、根性、力量各方面都应当具备上等..
无常显现的种种形式
导语:无常与我们的生命时刻相伴相随,生死、聚散、冤亲、苦乐、贤劣等,一切的一切在没有证得无我空性之前,都是短暂易变的。心念的刹那变化,都会受业力左右。将心专注于正法上,不费心于轮回的无益,就能超越生死。一、生必有死有生必有死,所有人,乃至一切众生,在死亡来临的..
面对困境,转变因果
我们总是埋怨周围的人,让自己烦恼。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错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人能够让你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若你真有智慧,事事都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一切都是你的助缘;若没有智慧,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违缘和障碍。难道不是吗?成家带来了那么多的压力;有了孩子,随之而..
把佛法融入生活 原来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
太桥旦曾堪布(资料图)将佛法融入于生活,可以从小的事情开始,譬如以早饭为例:早上起床后,如果有佛堂的话,那先点香、行礼、虔诚地祈祷佛菩萨等等,然后所有家人的早饭自己一个人做,等大家起来时早餐已经准备好了。 这时你就在心中感到高兴,因为有了积累福德的机会,因为你的..
彩虹总在风雨后
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洞害怕而退缩了,或遇到风景优美的平地陶醉而停留下来了,都达不到目的地。同样..
干活也是修行,忙碌而欢喜
“什么是快乐呢?痛苦消失就是快乐。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好像不郑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事实并非如此。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生活里也充满快乐。”——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2017年新版)夏天的扎西持林寂静地,庄严壮美而且气候宜人,然而养老院的老人们顾..
达真堪布:这样想,你就不会自卑了
重病缠身,被恶魔逼迫,中邪了、着魔了,一切不吉利、不幸的事都遭遇了,这叫衰败。经历各种艰难、困难,遭受种种磨难,穷困潦倒、一无所有的时候,恒常受人欺负等等,这都是自己的业果,到哪里都躲不掉。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自卑,要多看自己的功德和成就,往下比:“我虽然很..
平等地安忍一切
我们讲修忍辱、修安忍没有理由,是指不能有分别地忍。如果认为这是我的领导我要忍,这是我的父母我要忍,这是我的师父我要忍……这样有分别地忍不叫忍。佛讲的安忍是平等的,跟谁都一样。无论是父母还是敌人,无论是领导还是手下,无论是师父还是一般的同修,无论是人还是非人,都..
这样想,你就不会自卑了
重病缠身,被恶魔逼迫,中邪了、着魔了,一切不吉利、不幸的事都遭遇了,这叫衰败。经历各种艰难、困难,遭受种种磨难,穷困潦倒、一无所有的时候,恒常受人欺负等等,这都是自己的业果,到哪里都躲不掉。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自卑,要多看自己的功德和成就,往下比:“我虽然很..
正确认识密宗里的双修双运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错误的理解,认为修密法、修金刚乘就不用受戒了,可以搞所谓的“双修”。以前藏地出现过,现在内地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人会认为依靠他身是修道的助缘。佛法是对治贪心的,哪有以贪心修行的?没有正确地领会佛理,而用这种有漏的方法,欺骗众多的修行者。我们这..
怕什么,就修什么
我们总想追求顺境,逃避逆境。顺利了就高兴,有坎坷了就难过,这叫动心。其实,在修行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都一样。佛讲一切平等,好事、坏事平等,顺境、逆境平等……顺境和逆境,好事和坏事,都是成就的助缘,都是修行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就像人要有两只脚才能行走,靠一只..
藏历满意月二十九,大护法及一切勇父护法会集荟供日、供养龙王日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2月25日,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为大护法及一切勇父护法会集荟供日与供养龙王日。诸位大护法,为利益和挽救迷失轮回里的苦难众生,如严父般将深沉的慈悲隐藏,示现愤怒相利益众生。愿见者皆远离魔障困扰。夜叉紫玛热,又名紫玛,妖红怪子。为藏地最凶猛的(赞)与(..
修行贵在坚持 不仅在于智慧
从轮回中解脱(资料图)第六世卓格活佛2月16日慈悲开示问:顶礼师父!这个世间有很多的修行人,有一些对习气也比较执着,但他们的确在修行上很认真,也很精进,但契入真正的佛法存有很大的障碍,这样的人在居士中有很多很多。有些人有点福报,能值遇明师指点迷津,但难以改变。可怜的..
认识违缘障碍
我们都是修大圆满法的人,当下就是圆满,哪个不圆满?违缘是自己找的,障碍也是自己执着的。怎么去对待,怎么去接受,怎么去运用这些,靠你自己。如果你有智慧、有修行,这些都是好事。你看见有坏事、有坏人,这都是自己的问题,重要的是你从哪个角度去面对,从哪个层面去理解。你..
检验学佛成绩的六种错误 你犯了几种?
学佛(资料图)很多修行者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就,皆是因为他们对四共加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的体会不够深刻,对此生的贪执——财色名利、亲朋好友、五蕴等的贪执都没有断除。由于他们内心还在追求某些此生的利益,因而无法生起出离心,所修的法与内心的追求相颠..
因果并非不能改的宿命
有些人学佛之后,非常精进修行,但是却遇到了一些违缘,比如突然生病了,工作上发生了不顺遂,家庭中发生争吵、不和等等,有的人会因此对佛法和修行产生怀疑。其实,如果你不学佛,或不精进修行,违缘会更多,受报时更感觉苦痛难熬。没有信仰的支撑,很多人在小小的打击下,就会痛..
放下,放在哪?
很多人的心念转不过来,认为成佛的事与自己很遥远。其实并非如此。成佛是何种概念?解脱是何种概念?成佛之因是什么?福德和智慧圆满叫成佛;永恒的摆脱烦恼与痛苦叫解脱;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变成断除烦恼、痛苦之因,成为成佛之因。这是很殊胜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工作、做生意这..
佛法要义问答:我执与爱我执的区别
问:我执与爱我执的差异为何?我执与爱我执几乎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爱我执会帮助我执、我执会帮助爱我执,两者很难分开。虽然如此,我执和爱我执是不同的,为什么?因为对空性的认知越深入,我执就会逐渐地减少,可是爱我执不会就此而减弱。声闻阿罗汉、独觉阿罗汉已经完全断除了我..
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报应法则的五个秘密!
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
熟悉这些窍诀,无论遇到何种痛苦都可轻易化解
很多佛教徒虽然懂得不少佛教理论,甚至还学过五部大论——中观、因明、慧度等深奥的佛法精华论著,但因为修行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无法处理好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无法将学到的佛教理念落实、应用到生活当中,时常被生活中千奇百怪的难题弄得焦头烂额。按理来说,修行人与普通人..
如何对待修行中的违缘?
问:违缘是顺其自然还是当断则断?希阿荣博堪布:我不知道你所说的“违缘”具体指什么,所以很难笼统作答。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面对不同的问题、障难,应采取的态度和对策会不一样。不同的人,由于脾气秉性、根器、福报、因缘各异,在同样情况下,面对同样的问题,态度和对策也..
佛教不反对暂时安乐 但要追求究竟解脱!
心生万法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是不是为了追求究竟解脱,就必须放弃世间的一切妙欲呢?是不是就要辞去工作、抛家弃子呢?其实佛教并不反对谋取此生的利益,佛教指出了两种利益:一个叫暂时安乐,一个叫究竟解脱。暂时安乐就是指世间的一切,包括衣食丰溢、家庭美满、健康快..
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这与宿命论有何不同呢?
问: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这与宿命论有何不同呢?索达吉堪布:我们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生活中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都跟前世或今生的业力有关。当然,这并不是宿命论,认为一切皆为命中注定,根本无法改变丝毫,而是说我们今生所感受的苦乐,是以前世业力为主因,今生..
残酷的真相:拥有越多,痛苦越大
导语:大家一方面要有出离心,一方面要对三宝产生真正的虔诚心。暇满人身难得,大家要想:我绝不浪费一分一毫的时间,每天努力精进实修。在我们的生命中,只有信仰才能永远陪伴着我们。我是一个一点儿都不迷信的人,这么多年我本人的很多亲身经历证明,只要敢为十方众生发真实无伪..
人命如水泡,看起来很美但非常脆弱
有一位金转轮王,统治了四大部洲之后,跟帝释王平起平坐,这时他生起了刹那强烈的傲慢之心,福报瞬间穷尽而堕落了地狱。转轮王的福报特别大,往昔的善业无余穷尽之时,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也会变成低三下四、卑躬屈膝的奴仆。当奴仆已经很便宜了,大部分人都要下地狱。在人间也是如..
在佛前许的愿望如果要达成 需要因缘具足
愿望的达成,需要因缘具足。当一个虔诚的信徒殷殷许下的心愿没有达成,可能会对佛法生起失望和退心,怎样来说服他们坚定对佛法的信心呢?闭上眼睛许个愿,然后希望再次睁开眼时,梦想就成真了,孩子们会这么想;而如果一个成年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愿望都必须实现,并且要无条件,马上..
菩萨的境界怎么样?
七菩提分也叫七觉支是同一含义。所谓“觉”,是“菩提”的意思,既可以指究竟涅槃——究竟的佛果,也可以理解为到达涅槃的方法。若将菩提理解为究竟的涅槃,在佛的果位上,这些功德也是以究竟圆满、本具的方式存在,所以叫菩提支分;若将菩提理解为能到达彼岸的方法,见道和修道也..
修行为什么要“活到老,修到老”?没有一劳永逸的情况吗?
问:修行为什么要“活到老,修到老”?没有一劳永逸的情况吗?答:乃至未得正等觉佛果之前,任何一位智者都不敢口出狂言说:“我已精通一切学处,再无所学。”大学者索克曼说过:“学问之境愈广,妙智新知愈无止境。”庄子亦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世间的学问尚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