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查的禅修世界参阅书目:<1>我们真正的归宿圆光出版社出版<2>以法为赠礼圆光出版社出版<3>森林里的一棵树(Ⅰ)圆光出版社出版<4>森林里的一棵树(Ⅱ)圆光出版社出版<5>我为何生于此圆光出版社出版<6>静止的流水圆光出版社出版<7>宁静的森林水池法耘出版社出版<8>心灵的资粮法耘出版..
觉醒
辨识出你本具的善良——你的佛性
净化身心(资料图)有时候,负面的情绪会从你身上生起,控制了你整个人。一些令你心烦意乱的事情占据了你的心头,你无法放下这些情绪。你的感觉就像电视频道,假如你不喜欢目前开着的电视频道,你可以转到其他电视频道去。佛陀称呼这个练习为“换木栓”——以一个正面的情绪取代负面..
一行禅师:穿越情绪的风暴
一行禅师以呼吸照顾愤怒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则就会被这些情绪淹没,而受到极大的痛苦,念念分明地呼吸,就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照顾情绪的修行方式。为了能好好地照顾情绪,必须先学会如何照顾身体,我们可以先从感觉呼吸开始,慢慢地感觉身体..
一行禅师:现代学佛人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现在太多学佛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包括年轻的比丘和比丘尼,只研读课本、经书和思想。结果他们除了学会少许的知识和拿到文凭以外,一无所获。过去,新剃度的人刚一踏进寺院,就立刻被安排到茶园里学习全神贯注地拔草、浇水和种菜。目的是为了提醒他们在穿衣、洗手、过河、担水..
一行禅师:如何活得安详
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阳光、婴儿的眼。痛苦不是全部,我们还必须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的奇迹,它们就在我们心中、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既不愉快,也不安详,我们就不能与其他人分享安详和愉快,即使那些我们热爱的人,乃至我们的..
你还在追逐什么,请安住于当下
我们如果不能为自己和心爱的人安住于当下,请问我们还能跑到哪里去?我们不断地跑,跑,跑,即使入睡之后也是如此。我们不断地跑,是因为害怕失去一切的恐惧正在后头追捕着我们。这时重生(Resurrection)的修持就能帮得上忙了。如果能回到当下的正念和觉察,如果正念的力量能够在..
现代学佛人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现在太多学佛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包括年轻的比丘和比丘尼,只研读课本、经书和思想。结果他们除了学会少许的知识和拿到文凭以外,一无所获。过去,新剃度的人刚一踏进寺院,就立刻被安排到茶园里学习全神贯注地拔草、浇水和种菜。目的是为了提醒他们在穿衣、洗手、过河、担水..
一行禅师:觉察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位年幼的受伤的小孩。所有人在童年都经历过困难,甚至是创伤。为了保护自己以及防备将来再受痛苦,我们尝试忘记从前的苦痛。每次触及痛苦的经历,我们以为自己会无法忍受,因而将感受与记忆深深地埋藏在潜意识内。几十年来,我们可能因此不敢面对自己的内..
禅师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孩
觉知和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内在小孩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位年幼的受伤的小孩。所有人在童年都经历过困难,甚至是创伤。为了保护自己以及防备将来再受痛苦,我们尝试忘记从前的苦痛。每次触及痛苦的经历,我们以为自己会无法忍受,因而将感受与记忆深深地埋藏在潜意识内。几十年来,我们可..
阿姜查:为什么你很难理解别人?原因很简单
认识你自己的身和心,也就会了解他人。一个人的脸部表情──言语、手势、行为都源于他的心理状态。佛陀,一位觉者,因为他经历过,且以智慧看透心理状态和它们的基本因素,所以能了解它们。就如年长的智者,已经历过童年,所以能了解孩子们的种种。这种自我的智慧不同於记忆。一位..
为什么你很难理解别人?
认识你自己的身和心,也就会了解他人。一个人的脸部表情──言语、手势、行为都源于他的心理状态。佛陀,一位觉者,因为他经历过,且以智慧看透心理状态和它们的基本因素,所以能了解它们。就如年长的智者,已经历过童年,所以能了解孩子们的种种。这种自我的智慧不同於记忆。一位..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其它你的本分就是修行,不论修行的进展是快或慢,只要知道就好,不要尝试去强迫它。这种方式的修行就会有个好基础。<3>P.35修行三个必须实践的要点是:感官的收摄、饮食的节制、觉醒。对禅修者而言,危险是来自外尘的,也就因此,感官收摄是必要的;事实上它是最高的戒德。经常..
菩提心将我们的痛苦转化为慈悲
菩提心,就是我们强烈希望觉醒,是将我们的痛苦转化为慈悲,并且以菩萨之身——具有大慈悲心的人,去服务所有众生。你可以每天立下这个伟大的誓愿,让爱的心愿在你自身生起。当渴望耽溺在你动物的本性上,欲望在你心中生起时,记住你爱的心愿。它能帮你逃脱恶性循环,且奋力示显在..
听听这几位大菩萨告诉你“什么是菩萨”
衡量菩萨的真正标准是什么?(资料图)成佛的必经之路是什么?是成为菩萨。菩萨是什么样子呢?是否长得慈眉善目,就比较像菩萨了?要怎样才能成为菩萨呢?经常吃素、念佛、诵经、放生,这样就可以了吗?让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菩萨”的涵义吧。“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的简称。..
在心上圆满菩萨的六度
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门,一切在于心。菩萨的学处六度波罗蜜,也是在心上圆满的。布施包括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无论哪种都要具备施舍心,否则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所讲的布施。如果没有施舍心,心里没有舍下,即便表面上在做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在戒杀放生,但也不是大乘佛..
加持的真正含义在于正确理解――祸非祸,福非福
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与理解,总会因为烦恼习气的左右,而以根深蒂固的二元分别心念去评定和判断,六根所感知的一切对境,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喜欢的那肯定就是排斥的,一切的显现在我们的意识里,就是类似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思维判断模式。这里的我,特..
《你可以更慈悲》正行:上等根器众生的修道(愿菩提心)——顶果钦哲仁波切
第三,上等根器众生的修道这包含了观修空性和慈悲,以获致超越轮回与涅槃的解脱。这又分成三个部分:1.愿菩提心,能够唤起无上菩提心;2.行菩提心,观修菩提心的两个面向;3.修持这些法门的戒律。1.愿菩提心如果自无始以来,所有曾经爱我的母众正在受苦,我的快乐有什么用处?因此,..
我们为什么需要“福”和“慧”?
我们常常无法平衡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问题在于无法正视烦恼。我们常陷入的误区,是把烦恼当作造成世间法一片混乱的罪魁祸首,而在出世间法里去无视烦恼,进而寻求庇护。为什么佛法里一直说福慧双修,这里面的密意可能大家未曾细细体味过。需要福干什么?需要慧又能得到什么?可能对于..
“梦幻泡影”并不是一个比喻 而是事实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资料图)佛经中常说:“诸法如梦。”金刚经里非常著名的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的“法”字和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意思不大相同,它是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总括。“诸法”就是指主观和客观的一切存在形式。“诸法如梦”的..
希阿荣博堪布于法雷寺:在殊胜地发愿非常重要
法雷寺始建于隋代,位于五台山西台顶,寺后文殊塔内供文殊狮子像。在法雷寺东北还矗立着一座白色石砌舍利塔。来到西台顶,但见法雷寺在沉沉暮霭中如如不动,夕阳为它披上了一层融融暖光。上师立于台顶,示现上非常欣喜,爽朗的笑声久久回响在空旷幽静的山谷中。站立台巅向西观望,..
什么样的状态被称为证悟?
现在,我要解释佛教修持的法门。首先,我要强调不同宗教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虽然各个宗教所持的哲理互异,但世界主要宗教都传达了类似的思想、类似的忠告。有一些卓越出众的人士尽管遵循不同的宗教,但都彻底转化了内在精神的状态。他们慈悲为怀、睿智英明。这意味着,所有不同的宗..
佛法要义问答:快乐是什么,以及能否承担他人业果
问:什么是快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证得菩提?答:根据个人的经验,快乐是一个人感到满足,平静,快乐快乐就是快乐每一个人都想要获得快乐植物具有生命,但我不确定它们是否拥有感觉我们人类能够感受痛苦与欢乐......当我们提及「情众」之时,乃指具有生命,并且能够感受痛苦,快乐..
生根活佛:走路禅修的方法
修行不但是在佛堂和坐禅中,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坐卧、举手投足,都是修行。现在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锻炼身体逐渐形成了一种时尚,老年舞、街舞、现代舞比比皆是。跳舞要跟随音乐的节奏,心要专注于音乐,才能跳出优美的舞姿,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但是跳舞却不利于禅修,..
把福用在正道上
深陷无明之人,不会知道如何解决内心痛苦的方法,而伟大的佛陀之所以讲了众多经典,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从烦恼与痛苦中出离。学佛,就像生病的人找到了医院,这也需要极大的福报,毕竟生病了找不到好医生的人比比皆是。佛陀是大医王,周围还有很多医生、护士,就是菩萨、空行护法、..
为什么要“消业”?
在六道众生中,比较聪明,情绪比较多,思想也比较复杂的,是人类。人的眼、耳、鼻、舌、身一直在看、听、闻、尝、触外面的世界,却从来没有去感受自己的思想。而正是思想,从生至死一直在折磨你,让你每天为它奋斗,一会它想要吃这个,一会儿它想要喝那个,为了它的贪婪,你要不停..
生根活佛:解脱不是知识,而是感受
目前社会的压力和人类的苦厄,逼迫着人们不断地去追求,就是从内心寻求解脱,可是有的人却把解脱当成了一种知识,以为学到的知识越多理解的道理就越广,接触的教法越多,解脱的希望就越大,当心灵得到一丝慰藉时,便以为自己解脱了。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解脱,因为没有挣脱烦恼的迷..
衡量菩萨的真正标准是什么?长得慈眉善目就是菩萨了?
菩提心(资料图)成佛的必经之路是什么?是成为菩萨。菩萨是什么样子呢?是否长得慈眉善目,就比较像菩萨了?要怎样才能成为菩萨呢?经常吃素、念佛、诵经、放生,这样就可以了吗?让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菩萨”的涵义吧。“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意为“觉醒”,“萨..
传法并不是给你一个东西 你知道真实意义吗?
传法仪式传法(transmission,梵文abhisheka)一词专用于金刚乘与佛教瑜伽的传教中,在藏传佛教与禅宗中使用最多。传法并非指上师将他的知识或心得分给弟子,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佛陀也无法办到。重点在于,我们必须停止收集更多东西,反而应将已有的设法出清才是。为了避免收集更多、..
生根活佛:盲目狂热地学佛真有功德吗?
今天有位网友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许多人听一些法师、活佛、堪布、住持及居士讲经,听说上供、下施的功德很大,或者在佛经里看到要'放下',便不顾家人看法与实际生活环境,离开家庭,辞去工作,跟随那些讲法的法师,或到寺院、念佛堂念佛去了。这还是好的,更让..
既然我们本来是佛 为什么还在轮回?
轮回(资料图)《大般涅槃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会一直在轮回中流转,承受无尽的生死之苦呢?在金刚乘论典中,众生本具的佛性被称为“自心明体”,意思是指我们的心之本质是光明、清净、圆满的。但由于四个原因,我们对自心明体产生了迷惑,使之不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