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

日常生活中的祈愿修持

于日常生活中,面对许多不同的场合,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态度,使其能滋润我们已趣向菩提之心灵。这些思维的培养,佛陀曾亲自教示于显经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祈愿文牢记并运用:当我著衣时:愿我能著上谨慎及羞耻之衣。当我系带时:愿我也系于圣行及戒愿之带,永不离背。当我启门时:愿我..

能显自然根本智普贤王如来祈愿文

能显自然根本智普贤王如来祈愿文(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译)闻此誓愿诸众生于三世内必成佛(注:原著藏文为掘藏法,仁波且根据本传承之教授,及自身修持之内证觉受和理解,译成汉文。其中内容有本传承独有的,也有与其他传承共通之处,特此说明,望见闻者共沾法益。)顶礼原始本初佛普贤王..

生病时应以虔诚的信心祈祷三宝

愿诸病有情,速脱疾病苦!亦愿众生疾,毕竟永不生!藏传佛教中,这个偈颂常用于加持病人。意思是说,愿所有患病的可怜众生,依诸佛菩萨的加持力、菩提心的威神力,都能迅速摆脱疾病痛苦。以前也讲过,一个人生病是杀生的报应。很多人的病在医院里检查不出来,医生也诊断不出来,这..

太桥旦曾堪布: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什么?”我说人生存的目标有两种:一种是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另..

为什么在轮回中流转至今 想要幸福却得到不幸?

如何赶走内在的“心魔”?我们已经皈依佛门,作为一名佛弟子,有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问问自己,比如:为什么在轮回中流转至今,想要幸福却得到不幸?想要快乐却得到痛苦?想要自由却被束缚?想要觉醒却一直昏睡?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自私之心存在、我执存在,烦恼就会与我们如影随..

太桥旦曾堪布:如何正确认识空性与光明?

如何正确认识空性与光明?佛教中常常提到一个名词——空性。对于空性的概念,我们往往会有一些误解。下面,让我们从“缘起”、“无我”、“光明”三个角度,简单全面地认识一下空性。空性并非是指什么都不存在,也就是“单空”,而是说任何一法都没有自性,虽然存在,但都是非实有..

菩提心如末劫火 刹那能毁诸重罪

发菩提心,行菩提行皈依大乘佛法之后,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是大乘菩萨行者了?还不够,只有领受了菩提心戒,也称为菩萨戒,才算真正步入了大乘之门。要想领受菩提心戒,首先要了解菩提心,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了解:一、菩提心的本质菩提心的本质是利益众生。首先就要舍弃“伤..

佛教里最安全和最危险的修行分别是什么?

禅修佛陀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器、不同因缘,宣说了八万四千种修行法门。那么,在所有修行方法之中,哪一个是最安全的?哪一个又是最危险的?最安全的修行方法就是观修死亡无常。即使没有善知识的引导,观修死亡无常也没有任何危险性。对无常的思维越多越好、越深入越好、越持久越好。..

顺境容易让人迷失,经历挫折让人觉醒

人对自我的执著叫“我执”,因对自我的执著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傲慢,就是“我慢”。我因为拥有了这些,人家就对我另眼相看,人家想拥有的没办法拥有,我拥有了。这种心理,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虚荣心;这种虚荣心不会延续多久,很快会让人产生疲倦。换个角度看自己,经常想想,我活在这..

眼见为假,耳听为虚

宇宙万物、芸芸众生、色声香味、喜怒哀乐,我们凡夫依靠什么来认识这一切?靠的是眼、耳、鼻、舌、身这五识。那么这五识可靠吗?通过它们能够感知到真实的世界吗?对此,佛陀曾清楚无误地告诉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根本无法体悟万法的实相。藏传佛教的大智者根敦群..

对待我们最爱的亲人,为什么常常爱得很辛苦、很无奈?

导语:大多数人在最亲的人面前,不愿控制自己的情绪,任性地发泄,带来很深的伤害。无论是谁,都需要足够的空间和尊重,己所欲,施于人。良好的情感,源于不伤害。无疑,我们最爱的还是自己的亲人,但常常爱得很辛苦、很无奈。人有时候很傻,对待亲人的态度总和对别人不一样,总这..

自己开悟,是度化众生的先决条件

一旦你深刻地想要竭尽所能,来解除痛苦与根绝痛苦的原因,然后帮助众生得到快乐与快乐的原因,那么要想一想如何才能做到。这只有当其他人也了解到如何做,然后实践这些修行时才可能发生。因此,你对他人最高福利的承诺,就是教导他们如何修行,以及应该舍弃何种行为,如此他们自己..

来看看学佛人的目标

生命的原始状态是一个超越了二元对立的世界。主观和客观完全是一体的,没有快乐与痛苦的分别,没有好与坏的分别,也没有生与死的分别,更没有轮回与涅槃的分别。而现在的我们,因为有了“我”和“你”的分别,“好”与“坏”的执著,所以就有了对亲人的贪爱,对仇人的憎恨,就有了..

“一亿小目标”刷屏? 来看看学佛人的目标

学佛的目的是要让我们回归到人的原始状态生命的原始状态是一个超越了二元对立的世界。主观和客观完全是一体的,没有快乐与痛苦的分别,没有好与坏的分别,也没有生与死的分别,更没有轮回与涅槃的分别。而现在的我们,因为有了“我”和“你”的分别,“好”与“坏”的执著,所以就..

感恩一切

感恩三宝教我觉悟感恩佛、法、僧三宝指引我从无始轮回的睡梦中觉醒,让我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并觉悟宇宙万物的究竟实相和终极真理。感恩三宝!感恩上师教我佛法感恩上师的善妙教导、护佑和加持,令我不断调伏自心,循序渐进地圆满福慧资粮,引领我真正趣向究竟的解脱之道。..

延参法师:走过世界的时光

每个人都在叩问生命的意义,寻找生命的信念,支撑着人生向前活,生命的意义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在历经生命沉浮的时候能够勇敢,在承担生命压力的时候能够忍耐和坚持,包括那些咬紧牙关攥紧拳头,既然决定生命继续向前,那么也就不再脆弱,这就是生命的存在价值。就算再平凡..

成佛 从第一刹那就要开始积累

学佛要循序渐进明白了轮回的毫无意义,才会发现在轮回背后还有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事,这就是佛法。只有通过佛法,我们才能了解轮回的真相;只有了解到轮回的真相,我们才会停止盲目的追求,才会停止同流合污。学佛要循序渐进,了解轮回的真相也是如此。如果一上来就对大家喊:轮回毫..

佛陀为何要教导人们“视众生如佛”?

无二无别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佛陀是非常伟大的;尤其对于佛教徒来说,更是对佛陀充满虔敬与感恩。佛陀的外表是那么慈祥庄严,他所讲述的法教是那么深广微妙。所以大家都愿意以香花等物供养佛陀,并虔诚顶礼。然而,伟大的佛陀却告诉我们,其实众生对我们的恩德与佛无异。对此,很多..

你想成为菩萨吗?

皈依大乘佛法之后,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是大乘菩萨行者了?还不够,只有领受了菩提心戒,也称为菩萨戒,才算真正步入了大乘之门。要想领受菩提心戒,首先要了解菩提心,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了解:一、菩提心的本质菩提心的本质是利益众生。首先就要舍弃“伤害众生”的心念..

轮回与涅槃

轮回充满痛苦,涅槃充满寂静。如果我们明白了轮回的过患,自然就会明白解脱的功德,也就是涅槃的功德。大家千万不要误解涅槃的概念,认为佛陀的圆寂就是涅槃。涅槃的意义非常广泛。同样,解脱也有小解脱、大解脱,声闻缘觉证得的果位叫小解脱,证得菩提、证得佛果叫做大解脱。轮回..

别把坐禅复杂化 它没有要达到的目标和境地

我们都喜欢把禅坐复杂化。例如:我们坐禅时,曾下定决心:“好,这次我真的要做到。”不过,这并不是正确的态度──那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这种执取起初是很自然的。有时,夜晚,我要开始坐禅时,我会想:“好,今夜,至少一定要坐到一点钟,不然我绝不起坐。”但过了不久以后,我..

睡了再醒来,龙树菩萨觉得这是稀奇的事

有些人也知道人身的价值和学佛修行的重要性,但总是找很多借口一拖再拖:“我现在不行,还不能修,等老了再学佛修行,再解脱成佛也不晚吧!”“我现在还年轻,要上班、工作,事情多,等退休没事了再学吧!”“我现在已经四五十岁,快退休了,等退休了再学应该来得及吧!”七八十岁..

为人们内心带来安祥与宁静的是佛法

很高兴你们有机会来参访巴蓬寺,并且探望在这儿的出家儿子。可是我很抱歉,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们。在法国,物质上的东西已经很多,不过,有关“法”的却非常少。我曾去那里看过,那儿的确没有能为人们带来安祥与宁静的法,有的只是一些不断使人心迷乱和困扰的事物。法国物产丰..

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

法性果园早已存在果实早已成熟每件事物都已完备而且圆满所缺的只是那些分享果实的人那些有足够信心来实践的人当一棵果树正在开花时,风的吹动会使花飘落满地,但仍会有一些花蕾留在树上,并长成小小的绿色果子。当风又吹过这些果子时,它们有些同样还是会落了下来,而在它们掉落之..

人道众生之八苦

今天说说人道的痛苦。我们人道除了六道共有的苦苦、坏苦、行苦以外,还有特殊的八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守护拥有。一、生苦我们先来探讨生的痛苦。根据佛法,众生出生的方式有四种:胎生、化生、卵生和湿生。高僧大德如龙树菩萨、莲花生大师是化生,..

解脱,并非去寻找不曾拥有的东西

经典里面说:“烦恼业灭故,名之为解脱。”什么时候解除了无明、断除了烦恼、停止了造业,直至痛苦彻底远离了我们,这样的境界名为解脱。很多人追求解脱,以为是要拥有不曾拥有的东西,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熟知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些道理以后并依之修行,身口意的业..

为什么要学佛?

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学佛也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每一个人刚开始时学佛的原因和动机都不相同,这将决定了他们之后修行的不同结果。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讲,学佛的真正动机应该是:让一切如母众..

了解菩提心

虽然我们学佛后接受了皈依戒,也闻思了佛法所讲的四法印,但仍不算是修习了大乘佛法。只有发心并且具足菩萨戒,才算步入了大乘佛法。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发心的本质、对境、动机、根器、内容、分类以及发心的功德利益等。发心的本质: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舍弃伤害众生的心念。发心的..

如何让我们的心获得安宁?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繁忙的时代。紧张的工作节奏、巨大的生存压力、纷繁的家庭状况让我们身心俱疲、内心浮躁,甚至濒临崩溃。面对如此种种,我们就极其需要精神层面上的依托,需要充实自我、净化自我的方法,让精神不再空虚,让内心获得安宁、祥和。我们可以让自己多融入大自然、..

学佛最终要达到的境界

生命的原始状态是一个超越了二元对立的世界。主观和客观完全是一体的,没有快乐与痛苦的分别,没有好与坏的分别,也没有生与死的分别,更没有轮回与涅槃的分别。而现在的我们,因为有了“我”和“你”的分别,“好”与“坏”的执著,所以就有了对亲人的贪爱,对仇人的憎恨,就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