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与理解,总会因为烦恼习气的左右,而以根深蒂固的二元分别心念去评定和判断,六根所感知的一切对境,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喜欢的那肯定就是排斥的,一切的显现在我们的意识里,就是类似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思维判断模式。这里的我,特..
我执
就这样令烦恼烟消云散
很多人不理解,某某上师是大家公认的大成就者,为什么还遭遇很多不幸和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对于一名修行人、一位成就者来说,所谓的不幸都是好事。被人伤害,是求之不得的;被人欺骗,是成就的助缘,只会提高他的境界,而不会影响他的内心,不会执着所谓的伤害和不幸。灾难都是由我执..
呷绒多吉上师:师父,什么叫好好修;什么叫面子?
问:什么叫好好修?上师回答:好好修就是心真正改变,不要生起分别心,生起烦恼。其实打坐也是减少分别心,对峙分别心,除了这个以外没有任何打坐。首先,你想要做一个修行人的话,就要放下世间八法,这个面子第一个要放下。面子放不下,你身口意所做的也就是原来如此。如果你真正..
忘记仇恨吧 报仇只会让你更苦!
云淡风清(网络图)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遭到他人的伤害,而对方势力强大,我们往往会暂时忍气吞声,然后再寻找机会报复。比如说,如果被上级辱骂了一番,我们表面可能上不动声色,甚至点头哈腰,可心里却会深深记恨他,一旦有机会就会进行回击;再比如说,事业上的竞争对手胜过了..
所有宗派都修学佛陀的教法,是否有必要选择一个派别呢?
问:所有宗派都修学佛陀的教法,是否有必要为自己选择一个派别呢?索达吉堪布:作为修行人有一个自宗非常重要,暂时来讲,“我的上师”、“我的传承”、“我的教法”……对这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的执著,否则,今天学这个法明天学那个法,如此则不仅修行不会成功,且对将来弘扬佛法也..
佛陀证悟后,最先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佛法如虚空般深奥广大,典籍如大海般浩瀚无边。初学者常常感到茫然:应该从哪里入门呢?其实,佛陀在最初宣讲佛法的时候,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佛应从哪里开始。两千多年前,释迦摩尼佛证悟了无上佛果,为令众生获得暂时的安乐和究竟的解脱,于藏历六月初四这一天开始传法,史称“初转..
有智慧才能真随缘
有的人遭遇到一些对境,就踌躇不前,做不是,不做也不是。这就是因为没有智慧。若是有智慧,知道如何取舍,就不会这样无可奈何了。没有烦恼,自然就不会造业。有人爱说“随缘”,其实没有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之前,没有随缘,只有随便,是造业。没有了烦恼,才有慈悲大爱。我执我爱..
达真堪布:修行要变成永恒、变成习惯
大家要明白:什么是学佛,什么是修行,怎样才能解脱,怎样才能成佛。为什么佛说“要破除我执,放下自我”?因为你的思想、行为都是错误的,都是要放下的。若是放下了,这叫破除我执,也叫放下自我。为什么说“皈依佛以后,要依教奉行,要听佛的话?”“皈依上师后,要依教奉行,要听..
嘎玛仁波切:最崇高的顶礼是修行上的成就
不让痛苦所束缚就需要放下一切执着。佛陀宣告四个月后即将般涅槃,很多尚未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非常沮丧,精神恍惚,不知该怎么办。他们之中大部分的比丘就日夜不离佛陀身边,但有一位达摩拉玛比丘依然保持正常的作息,不来佛陀的身边。其他比丘误解他的心意,便向佛陀报告。达摩拉..
供斋与供物,不及刹那念修无常殊胜
一、比喻:譬如,稍知正法的绝症患者,若知来日无几,即会考虑生死问题,见死时房屋、财产等毫无用处,亦无法带走,便会放下此等身外之物,以之供养三宝或作公益事业。二、喻义:如是若由念死,观见为追求利养、恭敬、名声等世间法所付出的一切辛劳,皆如风扇吹扬空空谷壳,毫无实..
一带一路上,为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点赞
点赞,是当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表示赞同喜爱。用佛教的语言,就是感恩,赞叹!感恩,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方针;赞叹,国家促进宗教和谐发展的法规政策。目前,佛教界尤其是藏传佛教,在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下,获得了繁荣稳定的和谐发展。寺庙依法行政管理规范..
学习般若空性感觉很难,对自己也没有直接的效果。是否该坚持下去?
问:学习般若空性感觉很难,对自己也没有直接的效果。是否该坚持下去?索达吉堪布: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佛法,希望大家不要看得特别简单,而应逐渐让身心有所变化。因为,佛教的学习并非一天两天就能立竿见影。当然,对某些有缘者来讲,肯定有这样的情况。但一般来讲都需要潜移默化当..
呷绒多吉上师:来看看自己以后会不会很快乐
我们不要说为了佛法失去生命,受一次小小的委屈也是不肯的。那还怎么去学正法呢?为了众生,为了佛法,发慈悲心,想利益众生的话,这个委屈是肯定有的。好人受委屈不只是学佛人里面,普通人里面,一个好人受委屈也是很普遍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社会是黑暗的,一个好人在这样的环境..
超脱轮回要靠无我的智慧
来世、轮回是怎样产生的?是从无明、烦恼、业中产生的。自我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自我的自性不存在,但是我们把他视为了真有。“我”的自性不存在,它是在五蕴的结合上假立的。若是自性存在,需要经得起胜义量观察。以胜义量观察,它不存在,可以化为乌有。有无明就有烦恼,有我就有..
嘎玛仁波切:修行的目的不是战胜别人
罪恶莫过瞋,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伟大佛陀的一生当中,曾多次受到业障深重者,带着邪知邪见的攻击、毁谤、谩骂甚至羞辱。但佛陀往往慈悲对待,善修忍辱,更时时应机而教,以殊胜妙法度众无数。我等凡夫俗子,在生命当中时而遇到别人的批评、冤枉、讽刺、毁谤等,..
什么是佛教讲的平等舍
平等舍之心:愿一切众生远离爱憎住平等舍!平等的思想,要长期有意识地培养,通过训练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能够对自己乃至其他众生,产生出不分亲朋好友、仇人怨敌和无关紧要的人,全部以平等心去看待,不进行区分。这样,你的心就慢慢提升了。我们讲平等舍,就是往中间放的概念。..
索达吉堪布:福报再大的天人也会堕落,人间众生岂能长存
记得《杂譬喻经》中就有一则天人沦为旁生的公案:一次,佛陀与诸弟子外出乞食。途中道边有一头老母猪,带着一群小猪崽,共卧在充满秽物的脏坑里。佛陀见后不禁微笑,然后齿间放光,光绕佛三匝后,融入佛的胸间。阿难见佛陀突然微笑,忙上前请问其意。(佛陀不像我们,无缘无故傻笑..
佛说忏悔重要 那么我们究竟要忏悔些什么?
忏悔(资料图)罪障这个词,指的不仅仅是业障,它是业障、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等所有障碍的总称。第一个是业障。我们所做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语、绮语、离间语、贪心、害心、邪见这十种恶业和五无间罪,都是业障。我们经常犯戒,犯居士五戒,犯菩萨戒,犯密乘戒,这些也..
佛门难入不难入?简单测验下 就知道你有没有入佛门
如何检验自己是否真正进入佛门(资料图)什么是皈依?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我们皈依三宝了,就要听佛的教导,然后去修持佛所教的方法,跟着僧众、善知识们学修。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各自的目的:若想求世间福报,一定能如愿以偿,可以远离世间之恐怖;若想求自我解脱,一定能获得..
我们缺乏的不是佛法知识 而是身体力行
学习佛法要身体力行(资料图)在古代,人们想要求取佛经,往往得经历千辛万苦,而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获得佛法知识已变得轻而易举了。但另一方面,修行真正有所成就的人却反而减少了。这就是因为,佛法修学的关键不在于获取知识,而在于将所学的佛法知识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
遇见大手印:成佛并不是神奇而夸张的事
成佛并不是神奇而夸张的事(资料图)大手印是圆满成佛的一种直接方法大手印是佛法的精髓,是提升智慧、获得解脱、圆满成佛的一种直接方法。同时也是白教——即藏传佛教噶举派——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高的证悟。金刚乘不需要学很多法门便可以即身成就的原因,就在于大手印的直释本性。..
善念无法斩断轮回的根
通过修慈心、悲心等善心,能不能断除轮回的根呢?不能。我们可以通过修慈心来对治嗔恨心,通过修不净观来对治贪欲,通过修喜心来对治嫉妒心。但是由于这些善心与轮回的根本——我执及执着方式并不相违的缘故,所以这些对治法并不具备斩断轮回根本的能力,即依靠这些善念并不能对治..
为什么烦恼总是剪不断,理还乱?
心的自性如同灿烂的虚空,是光明的、无垢染的,而妄想、分别就像突然生起的云彩,遮蔽了天空的本来面目。《华严经》云:“奇哉!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别而不能证得。”讲的就是这个真理。心的自性是光明,而垢染是客尘。烦恼是突然生起的,不是自性。虽然凡夫没有..
超脱轮回,得大自在
自我无有自性。但我们不知道真相,把妄执(虚妄的执着)视为真有,这是对自性的一种不悟(迷乱错误的认知),也就是不明白事实真相,这种心识叫无明。有时候无明就是我执,有时候无明又是我执和法执的总体。有无明,就会产生烦恼。有我的存在,肯定就有他的存在;若是没有我和他,就没..
情执无常求出离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烦恼炽盛,有各种痛苦,怨这个恨那个,总是看人不顺眼,喜欢挑他人的毛病?这是“我执”太重造成的,除了认为要以“我”的意识为中心,还认为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比如,认为亲情、爱情、友情等不应该有什么变化,结果却发现,这个“变化”随时都可能发生。人们固..
顶果钦哲仁波切:谨记修行的七个要点
修行(摄影:何朝清)一、修行要有恒当人生顺利,心满意足时,我们会倾向修行;当我们饿了,没有东西吃,就会失去修行的兴趣。这是因为我们对法教缺乏完整的信心。俗话说:“肚皮饱了晒太阳,这是我们像修行者的的时候。一旦事情不顺,我们变成凡人。佛法无法和我们的心融合在一起。..
嘎玛仁波切:要么沉陷其中要么勇于超越
要战胜的那个敌人,是自己佛陀说世间法让世间运转。追逐世间,心就陷入世间。心被世间的一切所染污,永远无法维持满足。因为我们的颠倒妄想,总是让心和外尘互为混淆。所以心被身外嘈杂忙碌浮夸的一切束缚时,我们不停的追逐虚妄中的构想,永不知足。我们偏执的锁定世间目标,聚积..
生根活佛:如何断掉邪淫
昨天有一位网友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全文如下:“遇到好看的女孩多看几眼,喜欢看一些淫秽图片,甚至在网上和女人说一些性爱、婚前性行为之类的话题。弟子信佛也知道这些事情的危害,但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请师父开示:怎样才能断除这些事情!!!弟子感激涕零!!!阿弥陀佛!..
佛法要义问答:放下我执,直面困难,一定能取得证悟
问:在观修之时,当修行者的注意力从身体的一个部分转移至另一个部分会产生什么样的转化?答:观修的种类繁多就我所知,有一种观修是以身体为专注,分析的对象当我们拥有执着之时,对于「我的身体」即产生明确的概念﹝即执着于身..相﹞,视「我「与」身体」为相同的事物我们会感受..
听经闻法,别一开始就出错了
听闻佛法之前,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动机。如果动机清净,且法喜充满,那么所闻之法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加持、难以估量的功德;如果动机不正确,那么所闻之法反而会给我们增加烦恼。因此,能否收获佛法的真正价值,完全取决于我们闻法时的心态。如《功德藏》中所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