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 2000637577

275篇 阅读量124144

我们对享受的贪爱,障碍了成就

灭尽定属于圣者的禅定,而不是凡夫的禅定,因为需要以出世间道的力量而获得的缘故。凡夫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是圣者才修的法,圣者通过出世间的道获得灭尽定。灭尽定需要通过勤修才能获得,并非轻而易举、唾..

多花一些时间来了解佛法

佛教不是普通的宗教,也不是迷信。佛陀并不反对人们研究观察佛法,相反,他鼓励人们应该对佛法进行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大胆质疑。若有人真的发现了佛法存在问题或有不正确的地方,佛陀肯定很乐于接受。但..

修行人要远离的禁地

我们在讲暇满难得时讲过,无想天是八种无闲暇处之一,无想天的天人在五百大劫中息灭心和心所,但北俱卢洲除外。因为除了北俱卢洲以外,其他三界的众生都有非时死亡的。即使转生到无想天,时间非常漫长,因..

这四种话不怕多说

一、不妄语。断除妄语,说谛实语。在此基础上,如果有能力就给他人讲解诸法的真相与真理。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会对别人说实话、说悦意的话,但这些是善还是恶,主要看发心和动机。花言巧语谁都会说,但不..

佛是怎样帮我们的

社会上有些人认为信佛是迷信,佛教是宗教。其实信佛不是迷信,佛教也不是普通的宗教。说这些话的人根本就没有研究过佛法,可以说对佛法一无所知。佛法有大乘、小乘,有显宗、密宗,如果连一部佛教的经典、..

用这三种方法保护自己,保护众生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在断除杀生的基础上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包括爱护自己的生命。因为自杀也是杀人,是杀未来佛。爱护自己的生命,指要吃好、喝好、穿好、睡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尤其是作为大..

能对治烦恼的才是佛法

佛法里讲三种信心,即对佛菩萨没有染污的欢喜之心叫清净信心,有了清净信心才会有欲乐信心,有了欲乐信心才会有胜解信心,有了胜解信心才会有不退转信心。无有染污的欢喜和喜爱,这是一种信心。如果有染污..

菩萨的选择

所有善业或不善业的唯一造作者,就是自己的这颗心。尽管身体的一举一动,口中的一言一语,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心的分别念,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恶果。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心态。如果处在善心..

比朝拜更要紧的事

现在有些人很迷信,整天东跑西颠地到处朝拜。其实,如果福德圆满了,哪里都会有佛现前;如果福德没有圆满,即使找遍天下也见不到佛。希望大家稳重一点,把这颗心放下来,不要总是漂浮不定的。把心放下来了..

怎样的喜欢才有功德?

喜爱与恭敬,二者是不同的,喜爱指具有信心,而恭敬指知惭。信心有三种,第一种是清净信心,就是一种清净的欢喜心。喜爱即欢喜之意。欢喜与恭敬的区别在于:欢喜心是一种信心,恭敬是知惭,即对功德和具有..

想见佛?先充值自己的福报

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成佛了就会息灭一切分别念,没有了心识,那佛如何利益众生呢?利益众生要有“这个众生在受苦,我要拔除他的痛苦……”等想法吧?中观认为没有此等过失,因为虽然没有心识,但是仍..

这十种烦恼,你也有吧?

《俱舍论》中云:小烦恼地法有十种,因为它们是所断种类渺小,都不是见道之所断,而是修道所断;相应助伴渺小,不随眼识等,只随第六意识;所依来源渺小,都是依靠意根产生的,所以称为小烦恼地法。1.怒..

如此一念,永不能踏上解脱之道

邪见分为无有因果之见和常断见两种。凡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就叫做无有因果之见。《如意宝藏论》中将邪见分为三百六十种或者六十二种等,但归纳起来,完全可以包括在常见和断见中。常见,就是认为..

假如有一天佛亲自降临……

《绕塔功德经》中云:“若人清净心,供养住世佛,灭后之遗塔,功德无差别。”意思是无论是供养在世的佛,还是佛趋入涅槃后,供养佛的遗塔,都能获得同样的福德。但如果发心不清净,那么即使释迦牟尼佛在世..

害人之心,害了谁?

对他人痛恨在心,满怀愤怒地想:“我应该如此伤害某某人。”甚至想“如果我能通过某种方式伤害到对方多好啊!”或者见到他人拥有荣华富贵,心里就不高兴并且暗自诅咒:“如果这个人不安乐,不幸福,没有这..

凡夫的迷之自信

我们不相信佛,只相信自己,每到关键时刻就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把佛置于脑后;我们不相信佛法,虽然遇到了正法,但是并没有珍惜,还在搞神通,追逐金钱、权力等世间的种种利益,没有相信法的力量;我们不..

个性强不一定是好事

其实一切法都是没有实质性的,都不是恒常的。比如美和丑是观待的,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好和坏也是观待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在世间,一切都是平等的,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不过..

这一念,就会让自己堕入深渊

通过意念造下的恶业,就是意恶业。意恶业包括贪心、害心、邪见。贪心。完整此恶业,也要具足四个条件。1、对境:是他人的受用或财物;2、动机:主要是贪心;3、行为:是起心动念,就是心里有这样的想法、..

如影随形的烦恼,你了解它们吗?

《俱舍论》中云,大烦恼地法有六种,它们恒时随从一切烦恼心而生。第一,愚痴,即无明,不懂业因果的道理。佛成道之时,发现了一切法均存在业因果的关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

这个随时都会犯的错误,一定要注意!

绮语口业很容易犯,随时都会犯!大家应该加以重视。我们认为杀生、盗窃算恶业,却不认为绮语也算恶业,而佛却把绮语算在了十恶业里。除了妄语、离间语、恶语以外,凡是能引起他人贪心、嗔恨心、愚痴心、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