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正行的学佛者必须了解“四依法”。1、依法不依人。佛陀告诉我们用三法印来识别正法,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论说法者名声、地位如何崇高,所说的法只有符合三法印才是正法,才可以依止。2..
学佛知识 xuefozhishi
2446篇 阅读量56424
破邪的提婆尊者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这是大乘菩萨道的具体实践;「若为正法久住故,破邪显正死无憾」,则是提婆菩萨的精神写照。提婆生于公元三世纪左右,是印度初期的中观派论师,师承龙树菩萨,不但将..
佛画的起源 第六章、漫谈佛画
(一)佛画的起源第六章漫谈佛画一般对于一幅绘画的研究,首先要了解其题材的内容,然后方能辨别其画法的技巧,考定其年代和绘画的因由。如若题材不明,则对于画法的辨别,年代的考定便不能深刻细致。于佛..
为什么要精进修行净土法门?
为什么世尊劝导我们要精进修净土法门呢?因为净土法门是二利圆满的法,既能圆满自利,也能圆满利他,一即一切,是总持法门。所有万法全部都可以受持、摄持。所以佛告诉我们,无论如何你都要去闻这部法,它..
四弘誓愿
菩萨初发心修学佛法,以发愿为成佛根本。愿有通别之分;通愿就是四弘誓愿,是每一位学佛者都应发的。别愿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等,是学佛者个别而发的。愿是凡夫趋向佛果之动力,若没有愿,所修一切皆不能圆..
相好光明
相。一切事物的外现形状。相大。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一切法的意思。相分。相分就是由识所变现的外境。相好。极好的相..
父母如何为考试前的孩子减轻压力?
曾经,有一位朋友带即将参加高考的小孩来寺礼佛,希望能缓解考前的压力。其实,礼佛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确实可以通过亲近三宝,诵读佛经,修学智慧,化解考前的压力。但是,孩子们接触佛教不多,也不一定..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第三章五乘教法第一节人天行果一、皈依三宝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
无相颂
无相颂(唐·六祖惠能)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諠。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能,护短心内非贤。日..
三武一宗的灭佛
世人只知世法,对出世法,绝不了解,所以见佛寺庄严,僧众不耕而食,每加以抨击。韩愈在的「原道」文中,以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1),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为理由,主张人其..
普贤行愿品简介
普贤行愿品简介《普贤行愿品》的异译很多。西晋·聂道真译的《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就大体概括了它的内容,似乎是它的异译;不过因为翻译的不甚善巧,译文只有简略的长行,与本经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经..
大乘无上续论-僧宝品
究竟一乘宝性论僧宝品第四正觉正知者见一切众生清净无有我寂静真实际以能知于彼自性清净心见烦恼无实故离诸烦恼无障净智者如实见众生自性清净性佛法僧境界无阂净智者见诸众生性遍无量境界故我今敬礼问曰。..
如律俱现
如。不变易的意思。诸法的法性,极难用语言文字来形容,故借如字作代表。法性即实相,实相即如,因其不二、不异、不变、不动、万法的真面目,都同一相,故名为如。如去。如来的别名,即乘真如之道去成正觉..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云何水灾还复。其后久久。有大黑云充满虚空。至遍净天。周遍降雨。渧如车轮。如是无数百千万岁。其水渐长。至遍净天。有四大风。持此水住。何等为四。一名住风。二名持风。三名不动。四名坚固。其后此水稍..
佛光三昧修持法
佛光三昧修持法佛光三昧是每一个佛光会员的修行日课,求证解脱是每一个佛教信徒的终极目标。佛光会员以佛光三昧作为日常修持方法,上与佛法僧三宝接心,下与法界众生融和,以闻、思、修三慧及戒、定、慧三..
第十、十一、十二课、综合指要
第十、十一、十二课综合指要1.天台修法,亦有兼净土者,如常坐三昧中,遇疲病睡盖时,专称一佛名,以求加被。又如常行三昧中,绕念阿弥陀佛名等皆是也。可知借外力以协助自力,实属最方便法,而此念佛法门..
净土探微-第三章
净土探微作者:弘学第三章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第一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梵名为Amita—buddha),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又作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略称弥陀。梵语amit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Amitāyu..
佛经那么讲的那么好,可不可以在经书上画重点
有些人听说禅宗慧能大师一闻《金刚经》便开悟,或听闻太虚大师阅藏开悟,便也想深入经藏。但是面对种种“护经”的规矩,却也使很多人手足无措。例如经书脏了、破了该怎样处理才如法;平常拿经、读经要留心..
在家人以什么为重?如何实修才能促进信心?
善士问:在家人以什么为重,如何实修才能促进信心?大安法师答:在家人以持戒念佛为重,居尘学道要发大心。因为现在世间的诱惑,五欲六尘的各种力量,魔的力量太重。所以如果我们没有戒律的精神,就容易被..
佛陀如是说
佛陀如是说(人经)人经(Purisasuttaü)本经译自《相应部·有偈品》第三相应第2经。高沙喇国(Kosala,拘萨罗)的巴谢那地王(RàjàPasenadi,波斯匿王)前往请教世尊:有哪几种法在人的心中生起时,能够给人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