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的当机众全是大菩萨示现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萨,“唉啊!地藏王菩萨是菩萨,不如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比地藏菩萨功德大。”“你怎么念文殊菩萨,持文殊菩萨咒啊?你念佛嘛,佛不是比文殊菩萨大啊。”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地藏菩萨在第一品上头就跟文殊菩萨说。翻译《地藏经》的实叉难陀尊者,也..
境界 更多...
《地藏经》是什么样的
印光大师:怎么能以一个凡夫的知见,去推测佛的境界 呢?
白话译文:有人问:“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那么多。每一个世界中,念佛的众生也是无量无边。阿弥陀佛怎么能以一个身体,同时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一切念佛的众生呢?”答:“你怎么能以一个凡夫的知见,去推测佛的境界呢!姑且用月亮来做比喻,使你的疑惑消除。一轮明月高高地照耀在夜空中,千万个江..
佛教之中,“觉悟”的境界 ,为何不可言说?
在佛教之中,有关于“觉悟”的内容是人们探讨最多的问题之一,因为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觉悟”,只有”觉悟“才能够彻底的生死苦海,轮回束缚。但“觉悟”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历代以来,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楚。佛陀自己在《楞伽经》中,也有类似于“觉悟”言说的感叹,他告诉大慧菩萨说:我们知道,佛陀一生传了几十年的..
在顺境中把握当下是一种功夫,在逆境中活在当下更是一种境界 !
一、计较的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的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过多的在乎会减少人生的乐趣,看淡了一切也就多了生命的释然。二、在顺境中把握当下是一种功夫,在逆境中活在当下更是一种境界。固执己见,容易进入死角,产生心理压力,增添身心包袱。转变一个念头,容易使人柳暗花明,转变一个角度,则给思维留一点空间,转变一..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 为事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修净土法门念佛求往生的人,绝不以是不是看到什么东西,或者以得到什么神通,而为修行功夫的高低,所以,“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那么也不应该有很多奇特的境界发生,这是一般的修行人是这样的。“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倘..
生活在一个幻相的境界 当中,完全不实在
这个不住就是它停不住,像闪电一闪它就没有了。念头这个意念比电光还快,科学家报告告诉我们,物质这个现象不是真的,真的像闪电一样,它的速度太快了。所以我们看到物质现象,是许许多多意念累积才看到。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数字,三百二十兆的意念累积起来才像闪电一样,闪电没弹指这么快。那要像闪电这个样子,闪电至少..
仁清法师: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 为事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修净土法门念佛求往生的人,绝不以是不是看到什么东西,或者以得到什么神通,而为修行功夫的高低,所以,“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那么也不应该有很多奇特的境界发生,这是一般的修行人是这样的,“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损,不可不..
孝顺的高境界 ,是和颜悦色
对现在的老人来讲,这是一个异常孤独的时代。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子女多在外打拼事业,一年可能都回不了几次家。我们所理解的孝顺,就是赡养父母,给父母吃好吃的东西,买好衣服,住大房子。这都是很好的孝顺方式。我们做子女的,最想让父母过得舒适、富足。除了物质上的孝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实说来很简单,那..
仁清法师:修行人见好境界 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 不生畏惧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这个咱多次讲,印光法师也是这个意思。咱们多次讲,比方有人说我念佛的时候,佛菩萨告诉我了,哪一年地球要爆炸了,我念佛的时候,哪个菩萨又告诉我了,哪一年流行瘟疫,让大家储备点粮食。滨州那年就搞了这么一出,是在念佛的境界当中谁谁告诉他了..
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生气,莫生气,人生的另一个境界
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生气!生气,是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气,是为别人的错买单;生气,是最伤身体的行为。人生中,处处皆是“气",事事都有“气”。没有“气”的人生,那不是生活,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学着莫生气,就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有时候你生气、愤怒、伤心,其实只是因为你所得的结果和“你以为"差得太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