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

广心法师:工作修行的五个原则

工作就是修行,我们在工作来的时候,如何调伏自己的心?有的人平常笑咪咪,但是工作一来,进入忙碌的状态,就开始埋怨,很容易发脾气,甚至摆臭脸给别人看,这种人一看就是不成材,无法成大器。所以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如何让自己能够维持心平气和、去排解工作烦恼时那种纷乱的心、..

受戒时如何观想?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菩萨戒的受体之机,是在三番羯磨的时候。所以在正授戒体时,禀戒三师要下座拈香,为所有的菩萨戒戒子,对现在十方诸佛菩萨顶礼启白,感发大众的圆宗戒体。佛法是心法,戒法也是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戒法讲“十无尽戒藏”,如《璎珞..

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菩萨戒的受体之机,是在三番羯磨的时候。所以在正授戒体时,禀戒三师要下座拈香,为所有的菩萨戒戒子,对现在十方诸佛菩萨顶礼启白,感发大众的圆宗戒体。佛法是心法,戒法也是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戒法讲“十无尽戒藏”,如《璎珞..

传喜法师:当下回光返照

当下回光返照像六祖大师所讲的:“何其自性,本自究竟,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自在”。所以我们现在也是要当下回光返照,一究竟,一切究竟,一清净,一切清净,一自在,一切自在,同与诸佛,证大涅槃。我们自己智慧没有开的时候,住在生灭的状态,你看的世界所有都是..

如何不执着于爱的烦恼

心中充满爱,才是美丽的人生,先恭喜你在爱里。我们首先知道,从佛教的角度上来说,这个爱也是我执的一个烦恼。因为在十二因缘里面,从第一个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就是爱,爱就会取,对不对,取缘生,有生就怎么样?老病死苦..

欲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还是薪水更高的好?换一个市区的大平层好,还是郊区的小别墅好?……总有居士问,师父,我该如何选择?其实,这些好与不好的困扰,看似纷繁,问题却只有一个——欲望太多,智慧太少。不少人觉得,欲望是好东西啊,能够驱使我..

如何对治乃至超越抑郁症?

引言:近期,年仅28岁的青年艺人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的事件,再次将抑郁症的名词引入人们的视线,也让这个在当代频发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扼腕一些才华横溢的年轻生命悄然陨逝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怎么对治乃至超越抑郁症?今年5月,在钓鱼..

明海法师:无常的世界和我们

菩萨对菩萨来说,他的心跟我们普通人的心是有些不一样的,他没有浪费。说他没有浪费是因他的心总是处在几种感受里,我概括为下面几种:第一种感受,他有归属感。我们知道人有很多归属,有家庭的归属,有单位的归属,有团队的归属,是哪一个党的,那也是归属,是某一个俱乐部也算归..

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六道轮回与十二因缘图示下面讲十二因缘法。“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先讲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顺起推就是生死流转,逆推即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就是出生死的还减法。十二因缘是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的次第..

圣空法师:烦恼的痛苦

【音频链接】一起来听圣空法师开示录有人问:法师,我是一个三宝弟子,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生活中,我总是不能与身边的人融洽相处,会有很多烦恼,请问法师,我该怎么办呢?法师答,如果我们每个人做事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想法,怎么能融洽的生活在一起呢?更谈不上慈悲喜舍,..

自己用心修行 才有能力为父母添福报

用心修行才能为父母添福有个弟子问我:“师父,我母亲的身体很不好,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她缓解痛苦?”我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可能每个人在这个问题上都无能为力。这就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修行?未来的黑洞在等着我们大家坐到寺院里修..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受、爱,取、有、生、老死。顺起推就是生死流转,逆推即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就是出生死的还减法。十二因缘是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的次第,众生流转生死是从无明开始的,无明根本就是俱生我执,是人本来的属性,俱生我?是说这种我执不是别人教你的,是与生俱来的,这是流转生..

妙华法师:佛教的“三观” 最正最实用!

佛教的三观与智慧我在早年求学的时候,一直学习的是辩证法,后来接触佛教以后,我学习了佛教的三观,在这里可以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在座的各位,当你遇到麻烦的时候,遇到困境的时候,遇到焦虑的时候,乃至于烦恼的时候,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你的家就是你最好的医院。第一个就是..

传喜法师:如何不执着爱的烦恼

如何不执着爱的烦恼心中充满爱,才是美丽的人生,先恭喜你在爱里。我们首先知道,从佛教的角度上来说,这个爱也是我执的一个烦恼。因为在十二因缘里面,从第一个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就是爱,爱就会取,对不对,取缘生,有生..

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灭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观察万事万物的前因后果,要历历分明,用这种清醒的因果观来对治愚痴。佛学里讲的愚痴并非和我们生活中的聪明对立,其实很多人都自认为很聪明。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去亲戚家做客,亲戚拿了一大罐糖让他抓一把。这个孩子死..

观照无常,完全放下

记住,从心下手,研究佛法,不能运用在心里面,就得不到佛法的真髓。十方三世佛讲了一切的法,就是讲空。空要从那里去悟呢?从心去悟。心悟到空,一切无常,当下就是常,就是清净。悟要怎么悟呢?深入观照无常,于得失观念,完全放下。记住!深入的观照,世间是无常的、是脆弱的、..

如孝法师:静看自己的生命成长

问:这段时间,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在人前,我表现得很开心,很快乐,满满的正能量;但当我独处、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不快乐,有时候还莫名其妙地哭泣,觉得自己很多事情都做得不好,非常郁闷。师父:可能所有的生命成长,都会经历一些意想不到的境界。你的这种..

慧广法师:人生最重要的是当下的态度

一信徒问师:师父,我们虽然知道世界是无常的,但又容易落入癫狂和无所谓,也常常将失败当成自己懒惰的借口,在遇到这种情况后,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师答:了知世界的无常,不是为了让你走向堕落或陷入无所谓,而是为了让你拥有一种更积极、更健康的态度,让你成为心灵的主人,正确..

为什么我们会被自我所麻醉

一信徒问师:师父,为什么我们会被自我所麻醉呢?师答:那是我们太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太相信自己的认知和认识了。打个比喻:你依仗火把的光明走夜路,但火把不能保佑你走出黑夜,走出黑夜的,是你自己的脚步。你要沿着那光明的方向,一步又一步,踏踏实实地走路,不要急躁,坚定..

酒作为媒介 会让颠倒的心更加颠倒

酒的存在对追求智慧的人来说是障碍有人问,师父,我这一生与红酒结缘很深,在记忆中,红酒一直是非常美好的。不但经常喝,而且还写些有关酒文章投稿到发行量较大的杂志,这样做有什么过患?五条戒律是佛教很重要的行为准则。为什么佛教有戒律?因为佛教的核心是朝出世走的。是什么..

净慧长老:在家学佛请牢记这四句话

作为在家佛弟子,不论你信佛有多虔诚,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不能脱离你所从事的工作,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脱离了这些,你的信仰就悬在半空中,信仰就没有地方落实了。什么是在家学佛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呢?我曾经讲过四句话,这就是:将..

明一法师:小事急处理

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不断,每天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大家各自都有一套处理的办法,大到高级领导、小到家庭主妇都能应对自如。绝大部分人总是感觉自己处理得不好,其实未必,因为如果处理得不好,你已经在你的位置呆不住了。但是,大家也都想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所以都在努力学习中。这..

人生最重要的是当下的态度

一信徒问师:师父,我们虽然知道世界是无常的,但又容易落入癫狂和无所谓,也常常将失败当成自己懒惰的借口,在遇到这种情况后,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师答:了知世界的无常,不是为了让你走向堕落或陷入无所谓,而是为了让你拥有一种更积极、更健康的态度,让你成为心灵的主人,正确..

圣严法师:揭秘超度亡灵的终极真相

说到超度亡灵,先要说明亡灵的性质。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为亡灵。民间一般的观念,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而且永远做鬼;但佛教从来不认同这个说法,否则,就谈不上超度两字了。佛教看凡界的众生,共分为天、人、神、鬼、傍生(牛马乃至蚊蚁等动物)、地狱等六大类,在此六类之中..

净慧长老: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的究竟自由。棉花是磨不出刀子来的。人的一生,经历了种种的磨难、种种的痛苦,才会知道人生真正的滋味是什么。修行首先要战胜自己心胸狭窄的关卡、畏首畏尾的关卡。战胜自我,把自我的下劣心、..

关于“中阴”的开示

中阴者,即识神也。非识神化为中阴,即俗所谓灵魂者。言中阴七日一死生,七七日必投生等,不可泥执。中阴之死生,乃即彼无明心中,所现之生灭相而言,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论也。中阴受生,疾则一弹指顷,即向三途六道中去,迟则或至七七并过七七日等。初死之人,能令相识者,或..

净业行人临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问: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大安法师答:信愿称名的净业行人,求往生的过程也免不了有种种的情形。或者他的业力比较薄一点,身心比较健康,或者业障比较重一点,众苦缠身,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但不是说众苦缠身他就不能往生。你要..

明海法师:在生活中观自在

建设禅意的生活建设禅意的生活,实现禅与生活的不二,是生活禅的主旨;存在与超越不二,生活与自在不二,是《心经》的主旨。“二”是什么?“二”是矛盾。凡夫因为有执著,所以有分别,因分别而有种种矛盾,其实矛盾本无所谓有,但烦恼由此而生。人与自然是矛盾,个人与集体是矛盾..

你的问题在于:欲望太多 智慧太少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还是薪水更高的好?换一个市区的大平层好,还是郊区的小别墅好?……总有居士问,师父,我该如何选择?其实,这些好与不好的困扰,看似纷繁,问题却只有一个——欲望太多,智慧太少。不少人觉得,欲望是好东..

别让修行麻醉了我们!

不要被“修行”的假相所迷惑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态,更别忘记内在的重心。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堂。小和尚听见声响,微微睁眼瞟了一下,翻个身继续睡。首座和尚则目不斜视,打坐用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