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修行解脱真的成了江湖传说吗?

修行解脱真的成了江湖传说吗?佛法的核心就是解脱,不论出家在家,也不论南传北传,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那么,怎样才能成就解脱?我觉得,现在很多人说到解脱时,往往觉得很茫然,似乎解脱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江湖传说。虽然这两个字我们耳熟能详,或许还能说出很多佛典中关于..

人生佛教的三级做人观:完人 超人 超超人

完人超人超超人通过对佛教的判摄,太虚大师提出:现在的时代必须依人乘行果趣向菩萨乘而证佛果。基于这个理论,提出了人生佛教的思想。提出人生佛教的历史背景太虚大师当时提出人生佛教,除理论上已经成熟,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以外,还有个显著的历史背景。过去佛教是以这两种方..

“大仙儿”是造了什么业才得到的果报?

问:"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成刚法师:仙?畜生啊,你指什么仙呢?提问者:就是总附在人体上作乱的仙。“大仙儿”是造了什么业才得到的果报?成刚法师:这个附在人体的,《楞严经》说,天魔就是指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说的,天魔,魔王、魔民、魔女,他们具有五通,我..

学佛也需要一个共同认可的标准

问:在弘法过程中,经常有人问到:基督教不过一本《圣经》,而佛法则是三藏十二部经典,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影响反而不如他们?原因在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佛教的传播还停留在传统表现方式上,未能建构起令现代人耳目一新并乐于接受的模式。答:不少人学佛多年,..

不吃葱蒜肉能减轻淫欲心

问:应该如何用方便法控制克服淫欲心,恐惧心,怀疑心?宣化上人:不吃肉,不吃葱,不吃蒜,不吃一切刺激性的东西,观想“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这样一想淫欲心也不会生了。有忧愁才有恐惧,没有忧愁就没有恐惧。没有自私心,也就没有恐惧心。不争,不贪,不求,不自..

不持戒只修善,容易招感不清净果

又《业疏》云:若不持戒,得财施者,多贪不净,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故使来世受不净果,如牛羊猪狗衣食粗恶。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这段文,道宣律祖把“持戒”和“不持戒”的情况,做个比较。“若不持戒,得财施者”:世间上有一种人,他内心当中没有戒法。换..

追求长寿富贵是件坏事吗?药师法门最契合这个时代

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家对药师琉璃光如来肯定是非常熟悉。但是,要说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大愿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恐怕就不一定那么熟悉了。大凡一说到《药师经》,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消灾延寿这四个字。既然是消灾延寿,就好像太过于看重现世利益,好像在追求人天福报和..

请问大师,如何才能不为情所困?

情,不是坏事,让我们痛苦的是执着,而执着的根源是“我”。所以实际上人们不是“太重感情”,是“太爱自己”,外在的人与事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时,才会感到痛苦。要让自己不那么痛苦,就要思维无常,思维一切都是因缘,都会改变,从而放下固执的期待,在每一个当下好好付出。问题一..

宣化上人:不吃葱蒜肉能减轻淫欲心

信众:请问上人应该如何用方便法控制克服淫欲心,恐惧心,怀疑心?宣化上人:不吃肉,不吃葱,不吃蒜,不吃一切刺激性的东西,观想“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这样一想淫欲心也不会生了。有忧愁才有恐惧,没有忧愁就没有恐惧。没有自私心,也就没有恐惧心。不争,不贪,..

常识:学佛是修来生吗

学佛是修来生吗1.网友:师父早上好!只有每天来到您的微博,逐条看师父您的文字时,心情才能好点。可放下手机,离开微博。又烦躁的很,怎么办?学诚法师:哪一条或几条特别有感触的,可以逐字抄写下来,反复体会,直至有一天遇到境界能够用到它来转心。这就是纳法入心的过程。2.网..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杀。二者之中,淫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耳。余则爱染习气,虽有厚薄不同。要皆缠绵固结于心识之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杀则世皆视为固然。以我之强,陵彼..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斋戒

第一节什么是六斋日八关斋戒,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受持的。前面说过,阴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月底的最后两日,便是六斋日。不非时食,是印度的内外道通行的,六斋日也是印度的内外道共同守持的。在此,我们必须明白,佛法与外道,在人天法的许多观念中,是可以相通..

“见到”地藏菩萨

“见到”地藏菩萨我们讲《地藏经》,首先就要让大家知道“地藏”是什么?“稽首本然净心地”,就是要“了达心地”,你有“心地”了,你就知道“地藏菩萨”是什么了?“地藏菩萨”又是这个大愿力充满、大福德具足,无量劫来,你才刚刚认识到,原来还有“本然净心地”这个宝,地藏菩..

中佛协会长:轮回不是比喻 是真实存在的

解脱轮回网友:法师,真的有来生吗?学诚法师:很多人不相信生命无限、轮回转世之说,并不是因为自己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轮回不存在,而是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让自己头脑中没有这个概念。反过来仔细想想,我们头脑中许多“根深蒂固”的思想,也只是环境和习惯的产物而已,譬如从小父..

爱胡思乱想怎么治?

问:劣根众生应以“上求佛道为要,下化众生随缘”去做?静波法师:什么是劣根众生?就是“不老实”,不能脚踏实地。我不太清楚,这是谁告诉你的。“上求佛道”,要你向佛学习。如果你身边有些人做的事不尽人意,你何必跟他计较呢?当你不再和他计较的时候,你不就“下化众生”了吗..

别让自己和生活过不去

小徒弟问我,师父你有没有帮别人解脱烦恼的方法,我说没有,没学过。什么是佛法,佛法是生活的活法,都是自己去支撑自己的人生道路,自己打起精神,走过这条烦恼的长河。走过那些生命的转角,走出生命全新的突破。它是对生命的一种自我认识,也是对生命的又一次创新。生活有很多缺..

如何面对境遇不佳

学佛,是为了世出之解脱,当然也包括世间之福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学佛后境遇不好的情况呢?一居士学佛之后两个孩子相继夭亡,因此于佛法颇生动摇,某大德为其慈悲复信开示,现摘录如下,并对难懂之字句作简要注释:接手书,知又殇(死)一子,深为痛息。虽然(即使是这样),明..

不慌不忙做事情

学佛给我们带来的这份解脱自在的法喜,我们一定不能独吞。我们是不是能够发慈悲心来利益家人、亲戚朋友乃至社会上有机缘相遇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真正地能够以诚心供养三宝,能够慈心奉献众生,谦下严格律己,以佛行作为己行。有坏脾气的要改坏脾气,有不好行为的一定要纠正不好的行..

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

经云: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君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

【法眼看世间】僧人不如法是因为背离了“了生脱死”的价值观

求“了生脱死”的心是比丘最根本的素质新世纪之所以能够取代旧世纪,是因为新世纪的进步,具体地说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如果没有进步,就没有更新换代可言,新世纪的到来就不会这么令人鼓舞和充满期待。因为人们都相信二十一世纪将比已经过去的二十世纪更加美好、更加进步,所以对自..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拜佛的真正用处在哪里呢?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和身边的弟子和居士们谈话时,不免常把“拜佛”二字挂在嘴边。可能有些人因此产生了误会,以为任何事情都能够靠拜佛解决:想有好的姻缘,就拜佛;要想有顺遂富足的人生,也拜佛;具体到对治烦恼,减轻痛苦,同样可以通过拜佛来实现。这恐怕是对“佛”的一种误..

那些年我们祈请过的观音菩萨 看看到底有多灵验

《妙法莲华经·普门品》: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

济群法师:放下浮华 将寺院职能回归本位

济群法师:寺院应有的职能、何谓修学型的寺院寺院的职能寺院,是出家人修行的道场,也是面向民众弘法的平台,这是寺院所应具备的内外两大职能。作为出家众,我们要做的同样是内修外弘,也就是在精进道业的同时,积极参与弘法。但我们看看今天的寺院,因为历史等种种原因,一些寺院..

为啥所有出家人每半个月都要做这事?虚云老和尚揭秘

昨夜说的黑月白月诵两重戒法,这是世尊金口所宣。【注1:佛陀制定戒律,要求佛教出家弟子每半月集合诵持所受出家戒戒条,名为“半月布萨”。】【注2:白月、黑月是古印度历法中的概念。白月指从新月到满月的十五天,又名白半、又称白分、白月分;相对地,黑月是指自满月之翌日至新..

一招没烦恼:面对它 接受它 处理它 放下它!

因果必须配合因缘圣严法师生活中难免出现逆境,我经常劝勉大家,处理棘手的问题时,应该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说,遇到任何困难、艰辛、不平的情况,都不逃避,因为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智慧把责任担负起来,才能真正从困扰的问题中获得解脱。面对烦恼..

净土法门修行关键--发愿

舍利佛,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发愿,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要劝勉发愿?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建立起来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每一愿,都是愿我们众生到极乐净土去的,对应着阿弥陀佛的愿海,我们也要发出跟弥陀大愿相..

念佛人有病当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轮回之苦,极乐世界之乐。人生世间,超升最难,堕落最易。若不往生西方,且莫说人道不足恃,即生于天上,福寿甚长,福力一尽,仍旧堕落人间,及三途恶道受苦。不知佛法,则无可如何。今既略晓佛法,岂可将此一番大利益事,让与..

佛为什么让弟子以戒为师?戒律到底特殊在哪里?

以戒为师传佛明灯大家都知道,戒律是五乘之共法,人、天、声闻、缘觉、菩萨都要通过受持戒律而到达究竟彼岸。我们常常把戒律比喻为“舟航”,就是因为戒律如同舟船,能够有运载的能力,运载三宝,使佛法得以长久住世。《善见律》云:“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藏住,佛法方住。”..

不慌不忙做事情 才能操心用心不累心

操心用心不累心学佛给我们带来的这份解脱自在的法喜,我们一定不能独吞。我们是不是能够发慈悲心来利益家人、亲戚朋友乃至社会上有机缘相遇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真正地能够以诚心供养三宝,能够慈心奉献众生,谦下严格律己,以佛行作为己行。有坏脾气的要改坏脾气,有不好行为的一定..

深信因果 止恶扬善

六道轮回,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轮回,这是具有宿命通的如来现量亲证的。我们业力凡夫就如井底之蛙,不知道这桩事,所以佛把他证悟的真理和盘托出。佛告诉我们这样的真相,是要让我们有敬畏感,深信因果,如履薄冰,不敢去造恶。一旦造恶,就要到地狱里面去,万劫千生不能出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