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宏圆法师:忏悔烦恼就是忏除轮回的因

世人大多把烦恼都理解错了,以为遇到逆境、不随自己的心、心情不愉快叫做烦恼,其实烦恼是粗细迷惑心的总称。根本烦恼有六种:贪、嗔、痴、慢、疑和邪见,我们一个个的来讲。贪心,贪得无厌,要这要那,有了一万想十万,有了十万想百万千万,欲壑难平,贪心。第二个是嗔心,不顺自..

净土法门:持戒的意义在哪里?

为什么佛要禁止五辛?它的性质会引发情欲,它跟这个有关。所以凡是自己对于五戒十善不能守得清楚的,佛就讲了,这个要最好避。如果大乘佛法,到了你能够在一切境界头不起心不动念,什么都能吃。佛很讲理的,无非是保护我们把五戒十善做好、做圆满。这个就是容易引起性动,所以也避..

一切殃福终不朽败

当时,佛陀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时,座下大弟子舍利弗,常于昼夜六时,以天眼观于众生,若有应机可度之人则前往度化之。一日,尊者观察到波斯匿王国中,有位家境富饶的大臣名叫师质,已到得度因缘。于是,次日清晨便着衣持钵前往其住处乞食。师质见尊者前来,恭敬顶礼问讯后,请其入..

净土宗历代祖师传记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大师法名慧远,俗姓贾,是雁门郡楼烦县人。大师从小爱学习,13岁时,就跟随舅父到许昌、洛阳一带游访参学。由于大师博学六经,融会贯通,尤其精通老庄之学,因而儒门宗匠、达官显贵,没有不佩服大师的。21岁那年,大师本想南渡长江,拜当时的大学问家范宁为师..

《净土圣贤录》之往生比丘

《净土圣贤录》初编者际清居士彭二林评论道:佛法传入中国已经很久了。从汉朝到晋朝,高僧大德,多以解论经义为自度度人之急务。从庐山远公开始,建白莲社,修行念佛三昧,并以此自利利人。从此后代所有净业弟子,都以此为归。达摩祖师从西东来,传下直指人心的大道,六祖大师在曹..

普陀山「观音跳」的内涵义理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我们来到普陀的又一处圣景。上面的一个小寺院呢,叫做“西方净苑”。可能听过讲法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整个我们汉传佛教,各大名山古刹,所有天下的寺院呢,几乎都称之为禅寺。是以禅宗的法为根本的。还有一些是讲经说法为主的叫讲寺。如果..

赤裸裸地来到这世间,亦两手空空的离开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何谓“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即是无所染着的清净心,因此,无所求的虔诚供养,方为最无上的供养功德。舍卫国有一位商人,因远行至外地做生意时发生意外,最后客死异乡,留下了..

地藏菩萨能让你一切烦恼皆得消灭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杀生,或不与取,或欲邪行,或虚诳语,或粗恶语,或离间语,或杂秽语,或贪或,或复邪见十恶业道。】杀生、偷盗、邪淫,这是身三,杀盗淫,加上妄言、恶口、绮语、两舌四业,再加上贪痴,意业,合起来就叫十恶业道。十恶业道,贪欲,恨..

海涛法师:正确的财富观

种福田相传,在印度的穷人们会供奉「功德天」这位女神以祈求财富。有一个穷人每天都诚心诚意地供养功德天,终于有一天得到了感应!他看到功德天进了自己家门,连忙满心欢喜地上前迎接招待。但于此同时,有另外一位长得又黑又丑的女人也要跟着进他的家门,他觉得非常奇怪,便想把这..

嘎玛仁波切:家里供不供佛像,到底有什么差别?

观世音菩萨和我们中国人特别有缘份,户户观世音,家家阿弥陀,很多人都非常崇敬与信仰。经常有人问:我信阿弥陀佛,也信观音菩萨。我念观世音菩萨,未来能去西方极乐世界吗?其实,法身阿弥陀、报身观世音、化身莲花生,他们本是同体三个不同的形式,是为了慈悲不同众生的所求,才..

推荐一部所求皆得的经,几乎是求任何事情都成功!

推荐一部所求皆得的经(求财得财,求官得官,求寿得寿),效果肯定!这部经有三个翻译的版本,最早是元魏菩提流支译的《无字宝箧经》,其后是地婆诃罗翻译奉召翻译的《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再就是同样名为地婆诃罗翻译的《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这三个翻译的版本以《大乘..

释迦牟尼佛对末法时代的预言正在变为现实

导读?佛言:阿难,此经名为《法灭尽》,宣告一切,宜令分别。功德无量,不可称计《佛说法灭尽经》:佛教典籍,讲述佛陀对佛法逐渐消亡的预见。佛法要灭亡时,《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会首先消失,之后十二部经紧接着也会灭掉,全部不现,沙门的袈裟忽然间就变成了俗家样式。..

看到有人准备行凶,作为学佛者当如何应对?

问:看到有人准备行凶,作为学佛者当如何应对?答:从声闻戒的角度来说,当你看到别人行凶,不想救并不算犯戒,自己杀人才算犯戒。声闻戒以止息自身恶行为主,是消极的行善。而菩萨戒更重视积极的行善,如放生、救人等。菩萨戒有“三聚净戒”,分别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

宏海法师:宗教不宜混滥论

(第一讲)各位闻思讲堂莲池海会的同修们,大家晚上吉祥。因缘非常殊胜,今天又跟大家一起来学修,特别是今天的缘起是我们要讲一部,内容与净土貌似没有多少关系,可是最后导归净土的这种发心非常的急切,这样的一部由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的代表经典作,叫做《宗教不宜混滥..

噶玛仁波切:如果名利能带来快乐,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就不用出家了

导语:暇满人身难得,若被转瞬即逝的世间八法迷惑,失去正知正念,与脱离轮回的认知本末倒置,人生就会变得苦上加苦。生命中每时每刻,能伴随我们,最终带领我们面对中阴乃至脱离轮回苦难的只有我们的信仰,以及一生当中所有累积的修行。我是一个一点儿都不迷信的人,这么多年我本..

宏圆法师:怎样如法的礼佛?

礼敬有种种不同的方式,《华严疏钞》中,清凉国师依宝意三藏法师所说的七种礼,再加上三种,清凉国师把它合为十种礼。第一种是我慢礼,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我慢礼,就是拜佛的时候,身体象舂米的碓具一样一上一下的,没有恭敬心。志公禅师说:“行道犹如推,礼拜恰似客舂”,意思..

嘎玛仁波切:高阶的“佛系”人生,是以出世的心入世行菩萨道!

自以为是,其实是我们大家都会有的一种“硬伤”。这种迷之自恋一般对于事物认知的思考方式,会让我们于很多的真相视而不见,而处于“半盲”似的不清不楚中,还自喜的津津乐道,以为我们所认为的如“瞎子摸象”般的结论就是正确的。这是很滑稽的一种状态,但这也是存在于我们大家认..

梦老谈遇见地藏菩萨肉身殿开塔的因缘

地点:香港理工大学时间:2009年6月4日问:老和尚慈悲,我知道您早年在九华山,遇到地藏菩萨肉身殿开塔的因缘,能不能请您说一下当时开塔的情况,谢谢。答:我到九华山,是一九三一年,地藏王菩萨圣诞的时间,距离现在算起来已经快八十年了。地藏菩萨六十年开一次肉身塔,为什么要..

揭秘因果报应的原理

你拿一个球往墙上打,它也就弹回来,那就是股回力。菩萨自性常生快乐,菩萨他常生快乐,所以也能令众生悉欢喜;因为菩萨他本身是快乐的,众生见到菩萨都生快乐,被菩萨影响,也都不忧愁了。这好像什么呢?就好像一面大圆镜似的。大圆镜在你面前现出来,你若是欢喜,镜子里边人也欢喜..

佛学常识:菩萨道的起点

菩萨是印度语「菩提萨」的简称,菩提译为「觉」,萨译为「有情」,凡是觉悟到生命苦空无常,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不论出家在家,不分地位高低,只要能发菩提心者,都有资格称为菩萨。菩萨,不是生下来就是菩萨,所谓:「没有天生的弥勒、自然的释迦。」从菩萨的因位到成佛..

只要你在轮回中,你就不是“无辜”的

在轮回的规则中,道德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所以,我们会基于道德产生许多理所当然的判断。比如,小三就是该人人喊打的。比如,我们会在新闻事件中自然偏向处于弱势的那一方。我们认为,这是路人的正义,这是吃瓜群众的必备素质。但很多事情,却是路人无法深究的。我们永远只能看到..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净土法门:学习《弟子规》与往生西方有什么关系?

问:学习《弟子规》与往生西方有什么关?答:我们要把《弟子规》中的字字句句在生活当中做到,而不只是背诵、也不只是讲解。要做到,做到之后再讲解,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弟子规》,才能真正感动人。自己做不到,是不会感动人的;我们一定要做到,做到了才会有真实的感受。如果能够百..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5集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5集《安士全书》(第008集)黄柏霖老师讲于2018年08月11日台孝廉讲堂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第四页,倒数第三行,我们看经文:【以刀杀人。不过斩..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二乘种不生(四)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二乘种不生(四)当然天台宗的行者,大多数依智者大师的教法修持。天台宗在我们中国,对净土的行者影响非常的深远,尤其是到了明朝末年,四大高僧之一的益大师,也是我们中国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在《弥陀要解》将念佛往生西..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开示一切凡夫乘佛愿力莫不得生

【往生仗佛力】善导大师开示一切凡夫乘佛愿力莫不得生晚上藉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信愿继续来向大家报告《往生仗佛力》。前面我们探讨了五段文,下面从第六段文接下去看。请大家翻开讲义第三页,从第六段文开始有不少的法语都是善导大师的开示。善导大师一生伟大的著作,除了《..

一杯浓茶,品味人生

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了挫折、失望、悲观,油然而对不可知的远方升起一股美好的向往。东方式的“桃花源”,西方式的“乌托邦”,都是这种想象下的产物。如果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悲怅更深沉、更广阔、更无所逃离于人世间人们的愿望,便会伸向西方的天堂或是东..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这位伟大思想的巨人,后世有着许许多多的人受他感染信仰佛教,他的教导给予人们巨大和深刻的意义。悉达多降生人间摩耶夫人途中经过大花园,叫蓝毗尼园。那天天气特别晴朗,园子里面百..

观音信仰的缘起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大公访谈盛世菩提》,今天作客访谈的嘉宾是浙江慧日禅寺住持传喜大和尚,欢迎您,大和尚。传喜法师:大家好,我是传喜。主持人:最近您出了一本新书,名字叫《永恒的甘露——普门品讲纪》,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本新书吗?传喜法师:好,这本书主要是介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