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经常说某个法和自己不相应,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佛陀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不可能一个法门相应一切众生。如果是这样,那佛陀只要宣说一个法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说那么多法。面对佛法的大海,我们应该在不舍一法的前提下,着重修持和自己有缘的法。什么是和自己有缘的法呢?关键..
如法
大安法师:怎么做才能够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问: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大安法师答:一般来说,现代众生听闻佛法难,听闻到佛法闻信净土法门难,稍生信心,如法修行难,勉力行之,恒常精进难。吾人在无量劫六道轮回中,亦曾发过求出离三界之心,修道之行,只因屈于懈怠放逸烦恼,净业无成。所以还在生..
悟显法师:印送佛法的善报
我们讲到经教的重要性。那么,学佛人要了解华严宗所谓的五教、天台所谓的四教,你才有能力去知道佛教经典的内容,到底是小乘还是大乘,在大乘里面到底哪一部经是了义、哪一部经是权巧方便、哪一部经是开权显实、哪一部经是接引小乘回小向大,这都是我们学习经教要了解的。还有讲到..
性空法师:闭关需要具足哪些因缘条件
闭关需要具足哪些因缘条件?真正的闭关是需要具备一定因缘条件的,一个是外在因缘,要有闭关房,要有专门护关人员,要有善知识指导,要有闭关时间。再一个就是内在素养,要有一定修行基础和闭关常识,要有明确闭关目的,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菩提心,更要明白闭关程序,还要..
净土法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净土法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第一集)1983/12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8-004-0001【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次在我们观音佛七当中,为了求得解行相应,所以在七天当中,每一天有四个小时讲经,四个小时称扬菩萨圣号。在讲席当中,我们采取前清大义法..
仁清法师:取著心也叫广遍寻求
接下来是,取。这个取就是执取。从佛经上来分析是,人到二十岁以后,贪欲炽盛,就是这个贪欲心更强了,自己的力量也有了,那么对于外界的色、声、香、味、触等境升起了一种取著心。取重点在于取著心。取著心,这个字(著)念“Zhu四声”,在这里念“Zhuo二声”,取著心。这个取非常..
索达吉堪布:骂人的坏习惯一定要改掉
恶语是指刺伤、扰乱他人心的语言。俗话说“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意思是,虽然没有刀箭那样尖锐的顶部,但是伤害人的恶语能深深刺入人心。人的语言的确很可怕,有时候一句伤人的话就会让别人一辈子忘不了。不过对修行人来说,则要尽量忘记别人对自己说的恶语。――索..
性空法师:佛七的功德利益有哪些?
佛七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功德利益。一是排除干扰,减少外缘。佛七特别有利于在家居士,佛七共修能减少在家时事务的纠缠。道场要求关掉手机就是为了使你身心清净、免受干扰、身心放下、一心办道,这样才能身心轻安。同时要求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让你能一心不乱地念佛、..
「粪扫衣」与「祖师衣」的释义
【粪扫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捡破烂的布料,然后呢拼凑而成粪扫衣。有的呢是到埋死人的地方,死人或者烂了,把那个衣服捡来洗一洗缝起来。两千多年前的物质不可能有现在这么丰富啊,就是到那些地方去捡叫做『粪扫衣』,人家不要,丢掉拼凑而成。所以说我们的【袈裟】是这么一块,东..
达摩祖师《一心戒文》
一、于自性灵妙常住法中,不生断灭之见,名不杀生。二、于自性灵妙不可得法中,不生可得之念,名不偷盗。三、于自性灵妙无着法中,不生爱着之念,名不淫欲。四、于自性灵妙不可说法中,不说一字,名不妄语。五、于自性灵妙本来清净法中,不生无明,名不饮酒。六、于自性灵妙无过患..
净土宗历代祖师传记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大师法名慧远,俗姓贾,是雁门郡楼烦县人。大师从小爱学习,13岁时,就跟随舅父到许昌、洛阳一带游访参学。由于大师博学六经,融会贯通,尤其精通老庄之学,因而儒门宗匠、达官显贵,没有不佩服大师的。21岁那年,大师本想南渡长江,拜当时的大学问家范宁为师..
海涛法师:正确的财富观
种福田相传,在印度的穷人们会供奉「功德天」这位女神以祈求财富。有一个穷人每天都诚心诚意地供养功德天,终于有一天得到了感应!他看到功德天进了自己家门,连忙满心欢喜地上前迎接招待。但于此同时,有另外一位长得又黑又丑的女人也要跟着进他的家门,他觉得非常奇怪,便想把这..
性空法师:怎样才是如理发心供养与圆满消灾祈福?
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菩萨:南无阿弥陀佛!愚痴以为,作为道场、作为佛门、作为佛弟子,为法界众生、为世界和平、为风调雨顺、为福被一方而通过佛事活动去祈福、消灾、超荐,是一个正法道场的责任,是三宝弟子的本份,是一个出家人的义务,是正法久住、道业兴隆、法轮常转的根本..
达真堪布:智者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之上
当我们看到别人获得一些财富和名誉时,心里就像刀割火烧一般痛,这说明你已经嫉妒了。不明理的人就是这样,不生欢喜心,就爱嫉妒,这叫自寻烦恼。别人如何,跟你是否高兴或赞叹没有太大关系。即使你再不愉快,若是他的福报到了、因缘到了,也会圆满;即使你不赞叹他,他一样会得到..
宏圆法师:怎样如法的礼佛?
礼敬有种种不同的方式,《华严疏钞》中,清凉国师依宝意三藏法师所说的七种礼,再加上三种,清凉国师把它合为十种礼。第一种是我慢礼,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我慢礼,就是拜佛的时候,身体象舂米的碓具一样一上一下的,没有恭敬心。志公禅师说:“行道犹如推 ,礼拜恰似客舂”,意思..
以戒为师什么是汉传佛教的三坛大戒
三坛大戒为汉传佛教出家僧人的受戒仪式,依初坛、二坛与三坛正授,分别得到沙弥(尼)戒、具足戒、菩萨戒的戒体。作为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或比丘尼,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清规的顽强意志外,首先必须经过佛教戒律中规定的程序。即在剃度出家后的几年或更长时间,履行受沙..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265)如何依止上师?(7)
上师教言集:具足恭敬心如果你有恭敬心,你就不会有很大的烦恼,觉得每个众生都很值得恭敬。如果你内心生起这个光明的心,佛的心,把每个众生都观成佛,不管在哪里都是净土。如果你内心时时刻刻都是分别心,心里有魔的话,不管在哪里,你看见什么都是魔,看见什么都不如法。尤其是..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264)如何依止上师?(6)
上师教言集:随学依师的典范上师平常的行为,凡夫人捉摸不定,哪怕上师如法的行为,凡夫人眼里也会看见不如法。不管上师怎么样显现,对上师的信心都不退转,都要认识到那是上师善巧方便的行为,都要看成善妙如法,并生恭敬心,这很重要。以前印度有一个班智达,叫那若巴,他理论上..
没有福德,你所得到的一切,都容易失去
《国语・晋语六》中说:“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由此可见,君子以厚德载物,少德无福者是无法载物的,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灾难。清华大学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其校训,就是因为厚福德者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完善自我。今天,我们来谈论..
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圆融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二千多年以来,以其深邃的哲理和弘法利生的理念,与中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伦理互相交融、互相适应,逐步演变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在今天建设当代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中,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
漫谈佛教的发展与学佛修行
文/一诚法师西汉末年佛陀口述的佛经就已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只是口传,文字的书籍并没有传过来。佛教传入中国后,借助于汉文化、汉字、纸张以及印刷术等的成就,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逐步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份宝贵的遗产。佛教..
佛门饭菜的三德六味
出家众饭食时,常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一般佛教徒午供时,亦要念: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诸贤圣,下及六道品。等施无差别,随愿皆饱满,令今施者得,无量波罗蜜。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
海涛法师:施食的功德利益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施食?
佛教的做法是以悲心来看鬼道众生,鬼道众生其实非常痛苦,他们因为过去的一个业的召感,让他们没有东西吃,他们饿却饿不死,所以我们一个修行人要懂得怎样施食。一个佛教徒要是不知道有饿鬼道的存在,那就是缺乏佛法的知识,假如你知道有饿鬼道的存在,又不施食,那就是不慈悲。我..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39)大家应该观察、对照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些进步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颂词:贫穷恒受被他欺,虽遭重病及魔障,众生诸苦己代受,无怯弱是佛子行。我们要用佛法来对照自己的内心,不要看他人的过失。他人不如法你也改变不了;自己改变了,你不去说..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263)如何依止上师?(5)
上师教言集:依教奉行如何供养上师最上等最好的供养是什么呢?修心、修法是最好最上等的供养。上师给你讲的教言,如理如法地去修就是最好的供养,最大的功德。第二个就是身口意给上师干活,做事情,用自己的身口意来为上师服务,这是中等供养。第三种:下等供养。就是用一些财物来..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262)如何依止上师?(4)
上师教言集:依教奉行一切皆令师欢喜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要尽力供养上师。要减少烦恼,培养恭敬心,恒常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不让自己做错事,不让自己造恶业,自己管好自己来让上师开心。不管修法还是做任何事情,要时时刻刻看着上师的心意来做,用智慧来做,绝对..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三十一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庚一、(广讲自在之因――正等加行)可分为二:一、相续中所生之殊胜加行;二、相续中生起殊胜加行之观修次第。辛一、(相续中所生之殊胜加行)可分为..
达真堪布:功德不回向的过患与回向的利益
功德不回向的过患与回向的利益:第一,若是功德、福德、善根不回向,自己所做的功德、福德不能圆满,因为修行应该有三个殊胜的摄持: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没有后行回向殊胜,再精进,做得再多,善根和福德也不会圆满。如理如法地做回向了,功德、福德、善根..
方海权:是什么特别原因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
方海权:是什么特别原因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我等要往生极乐莲池中,是何故,因娑婆世界无量诸苦愿舍离故。《观无量寿经》中说:阿 世王政变弑父王频婆娑罗王,自立新王。幽禁母亲韦提希夫人。本来极为尊贵的第一夫人韦提希被囚,忧怨憔悴,受到了人间剧苦。在狱中遥望向佛行礼,心中..
虚云老和尚:一切法门皆教众生破除妄念,显自本心
来源:《虚云老和尚开示录》复星洲卓义成居士承问关于静坐之事。云亦是门外汉。今本同舟共济精神。略伸管见如下。(一)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的一种方便方法。简言其要。则在于系念一句佛号。(或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皆可。)心心相契。念念相续。由心而出。从耳而入。莫令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