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出家成道后第八年,渴思报答母亲摩耶夫人生育之恩,以神通力从 洹精舍到忉利天,于善法堂的金石上结跏趺坐,为摩耶夫人演畅微妙法义。此时,人间的四众弟子不见如来,孺慕情深,十分忧愁,仿佛失去父母,如箭穿心般地伤痛。他们一同来到世尊住处,望着园林庭宇,却处处看..
虚空
《妙法莲华经》的不可思议公案
在中国晋朝的时代,有一位昙翼法师;那个“翼”,当小鸟的翅膀子讲。这位法师前生是一只山鸡,就是在山上飞的那种雉鸡。他怎么样的来源呢?以前在余杭那地方,有位法智大师专门讲《妙法莲华经》。每逢讲经时,总有一只山鸡来听经,它就落到一边听;一听就听了七年,这山鸡就死了。..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活着无量无边的生命,而且这些生命皆有佛性,终能成佛。这些生命可以分为六种凡愚生命和四种高级智慧生命。六种凡愚生命就是天人、阿修罗、人、饿鬼、畜生、地狱众生等有情;四种高级智慧生命就是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四种..
一个人的相貌,随着他心里的状态而变
“妙色”呢,佛所示现的妙色身。为什么加个“妙”?这是化的,不是真实的;而在化上显真实,真实又不离开他这化相的,这就叫“妙”了。不但佛“妙”,咱每个人都很“妙”,怎么“妙”呢?咱们生生世世的也现了无量身..
阿修罗的生命状态与投胎业因
在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天等六道轮回的众生中,人们对阿修罗的认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模糊的。阿修罗的生命状态很奇特,说是天人,可他虽有天人的福报却没有天人的德行;说是鬼蜮,可他虽有使人怖畏的丑陋外形却又有天人的威力神通;说是人,可他虽有人的情欲却又具天人..
刘素云:亚历山大大帝临走告诉侍者的话
念佛法门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你是福报大,你是运气好,就看你知不知道珍惜,你遇到了如果你又错过了,那就太遗憾了。因为什么?你遇到这个法门就是说你机缘成熟了。什么机缘?成佛的机缘。我们修行人不就是要成佛吗?成佛的机缘成熟了,你又错过了,那就罪过也大、遗憾也大。另外,..
净空法师:我每天读经念佛,我前面通常都念这十一句
我们每天念佛诵经,一定要跟冤亲债主回向。我每天读经念佛,我前面通常都念十一句,一天有好多遍。看经展开经卷,我前面合掌先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阿弥陀佛,南无本师毗卢遮那佛,第四位是南无本师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然后念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再..
刘素云:在家里播放给众生听的播经机,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答:这个给众生播经效果非常好,有的人说不好,为什么呢?因为给众生播,它是给虚空法界的那些看不见的众生,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播的。我是一直在播,我播经机呢,我原来住那个地方,是放在晾台。我现在住的地方,因为晾台没有插座,没有插的地方,所以我是在厨房。一个条件,..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前面是从绝待圆融的角度来看真性,这个地方是从对待的角度。“中间无实性。”能见的六根既然不可得,所见的六尘也不可得,那么中..
如何劝导病人临终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第三课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说法敛念”是关于如何为病人说法,使他能够收摄正念的方式。其中包括“余人劝导”,即一般人探病时的劝导方式;和“瞻病劝导”,就是专门照顾病人的侍者,如何常常提醒病人正念的劝导方式。乙一、余人..
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
十信位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戒心,(十)愿心。在此十个阶位的渐次进升之中,调伏三界的见思二惑,见惑是一切的妄见,如我见与边见等;思惑是一切的烦..
应该怎样观察我们的色身
我们的生命是没有开始的,要是说生命有“开始”,那生命就没办法“结束”,有真实的因,你就不能消灭!所以妄想无“因”可寻,“达妄本空”。既然它没有开始,那是什么时候开始打妄想呢?就是没有开始,只因为一念的妄动『不动目睛』。『..
在飞机上看到满空中都是佛菩萨
太上感应篇(第一一九集)净空法师1999/10/11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12-119诸位听到天目山这个故事,天目山上鬼神很多,佛菩萨在里面修行,鬼神在里面修行,畜生在里面修行。不是真正修行人,鬼神就把你赶下来,捉弄你!所以很多人不敢去。不敢去是心虚,不是真正发心,不是真修..
憨山大师:论般若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性。又云自心。又云自性。此体本来无染。故曰清净。本来不昧。故曰光明。本来广大包容。故曰虚空。本来无妄。故曰一真。本来不动不变。故曰真如。又曰如如。本来圆满无所不照。故曰圆..
送给和我一样曾迷茫的学佛人
序师兄皈依后,没有去找同修,未能长期亲近善知识,所以在生活中遇到挫败和迷茫时,经常会在坚定修行和退转之间反复。我在困惑时,也时常试图通过上网,寻求能够开导我的佛学内容,想知道其他师兄在失落时,是用何种法门对治的,但内容毕竟有限,或者不符合我的根器,能取得的共鸣..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7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好,大家看经文: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这是第六行愿请转法轮,就是劝请诸佛说法。法包括教、理、行、果,《心地观经》中说:“声名句文,名为教法,有无诸法,名为理法,戒定慧行..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6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家看经文: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这是第五行愿随喜功德。随是随顺、不违逆的意思,喜是欢喜、心不厌恶。就是说,凡是见到或者听闻他人所作的功德善行,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
6种临终显相,可知亲人转生何处!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记载: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识的教导。四、悲号、啼叫、哭泣、呜咽、流泪。五、大小便利不能自禁,不知不觉。六、闭上眼睛而无法张开。七、时常遮覆..
嘎玛仁波切:约束自己,时刻反省,业力不管大小,时间一到,一定会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
业力不管大小,时间一到,一定会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学佛,可能不懂这其中的厉害之处,也不知从哪里反省。但是,学佛以后,如果还无法约束自己,那么就尽量在每天睡觉前,好好观察反省,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找借口,因为这时候没有人知道你当下心..
黄柏霖:八载寒窗读《楞严》,功德力超度冤亲债主
这里面牵涉到说有冤亲债主,这个「十习因」里面都有冤亲债主,那怎么样去超度冤亲债主呢?我们举一个天台宗的祖师,近代的天台宗祖师虚老法师,他跟几个志同道合的佛友,当时虚老法师还没有出家,他们几个就在东北,在一个中药铺里面,在做这个中药铺里面的工作,也等于说在中药行..
如孝法师:通过《心经》,让我们找回本有的智慧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观世音菩萨接着为舍利子分析:在“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结论之下,“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站在“诸法空相”的普遍性上,我们安住于真理并从“色受想行识”..
印光大师:一念心性与佛无二
《印光大师嘉言录》贪者,见境而心起爱乐之谓。欲界众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爱而生。若能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谛观。则但见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尸,污如圊厕。谁于此物,而生贪爱?贪爱既息,则心地清净。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如甘受和,如白..
梦参老和尚:离四法得涅 者无有是处
大乘法教导我们的事很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像《涅 经》上说,离四法得涅 者无有是处,《涅 经》上说有四种法不能离,离了要想成佛道,证得不生不灭,是不可能的。哪四种法呢?第一个亲近善友。就是你结交一个好朋友,好朋友是善友,是劝你出世,劝你断绝贪 痴的,劝你听闻大乘法,..
大乘戒和小乘戒的关系
昨天讲持戒既是修道的基础同时也是修行的目的,它俩不相违背,因为戒就是佛,佛就是戒,虽然是从相上来讲是戒,但它没有离开性,它只是性的一种表示,所以如果我们性到位,无不持戒。所以真正的大乘没有不持戒,不会说是大小乘,持和不持的。我们明白这个,心里就有数了,有了这种..
净空法师【法语汇集】念佛是最上无比的大福德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净空法师法语【修福篇】◎佛教我们修福积德,才能真正改造命运,没有福德纵然得到了,也很快失掉。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你修因就得果。财施得财,法施得聪明智慧,无畏施得健康长寿。◎心地清净是最大的福报,这是福报的根基,心地不..
佛教放生三皈依步骤
佛教放生三皈依步骤注意:最好是放到清洁优越的自然生态之地,到放生地后持诵;南无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三宝(三遍)1、皈依:诸佛子!汝等不闻三宝,不知皈依,所以轮回三有,堕畜生身。我今为汝,授与三皈依法。汝今谛听!诸佛子等。(一遍)皈依佛,皈依佛两足尊,自皈依..
七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开示
印光大师临终时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恳切至诚,没有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此后精神逐渐疲惫,体温降低。夜里一时半,大师从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说完,于是大声念佛。二时十五分,要水洗手后,站起来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
有求必应!在寺庙烧香牢记这十条
有求必应!在寺庙烧香牢记这十条(一、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坐禅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
坐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不断地放下,而不是不断地提起。当然彻底地放下,也是彻底地提起。通常我们讲提起,就是心容易住著在一些现象上。《六祖坛经》里六祖大师说:“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不住法”的法,包括了世间法,世间的恶、善..
礼拜88佛的功德利益
我们依《礼佛大忏悔文》忏悔,在佛前顶礼108次,真诚祈请八十八尊佛慈悲加持,忏悔众罪,回向功德,常有不可思议的效果和感应。这都是礼拜八十八佛殊胜功德利益的表现。第一、从“普光佛”到“一切法常满王佛”,这五十三尊佛号,出自《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根据经中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