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勤无难人有不惜身,聪明心决定;如法行精进,所求事无难。《大智度论卷十五释初品中毗梨耶波罗蜜义》这个偈子的重点在于精进两个字,这是大乘菩萨道的六度之一,用通俗话说,就是勤奋不懈怠的意思。不惜身和心决定都是精进的表现。意思是说,只如果以聪明的决定所认定的事业,就..
烦恼
众生成佛
众生成佛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六十华严经卷六净行品》此偈是说,当自己熟悉了佛的精神,知道了佛的意思,接收了大家自己也能成佛的理念,就会愿望一切众生,都能理解佛的事理,并愿人人都能成佛。佛是自己彻悟,又能觉悟众生、安慰众生、鼓励众生的大觉智者..
嗔为毒根
嗔为毒根杀嗔心安稳,杀嗔心不悔;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大智度论卷十四释初品中羼提波罗蜜义》此偈是说,灭掉了嗔恨,心中就得安然;灭掉了嗔恨,就不再后悔。嗔恨是烦恼毒的根源,所谓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人因为喜怒无常,常发性格而害人害..
离开魔网
离开魔网有念堕魔网,无念则得出;心动故非道,不动是法印。《大智度论卷八释初品中放光第十四之余》起心动念是一般人在一天傍边,几乎不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这个偈子则说,一有念头就堕入魔网,无念则不被魔网束缚。这对一般人而言,是很不轻易做到的,不过要看若何来解释有念与..
不留痕迹
不留痕迹若观无生法,于生法得离;若观无为法,于有为得离。《大智度论卷十五释初品中羼提波罗蜜法忍义》从这个偈子看来,无生法和无为法是得聪明、断烦恼的依据。无生法和生法相对,而无为法和有为法也是相对的。若要明白此偈的内容,先要懂得这几个名词的意思。生法是让人生起各..
欲海回头
欲海回头著欲不自觉,以何悟其心;当观老病死,尔乃出四渊。《大智度论卷十七释初品中禅波罗蜜》此偈是说,若有人沉沦于男女的情欲而不自觉,该若何让他觉悟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观想人生过程的老、病、死的苦状,才能出离苦海。所谓著欲不自觉,是指欲念强烈,*过多,自己却不能..
平等不二
平等不二道及淫怒痴,是一法平等;若人闻怖畏,去佛道甚远。《大智度论卷六释初品中意无碍》在一般人的设法主意中,正道和淫怒痴,是迥然不合的器械,但此偈却说它们是平等的。这是什么事理呢?又为什么说听了这句话而心生恐惧的人,距佛道很远呢?在没有学佛、不知佛法的人心中,..
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大智度论卷一释初序品中缘起义》说诸行处,名世界法;说不可处,名第一义。这个偈子是说,心中有牵挂,便属凡夫世界;心中无牵挂,便见超越境界。世界法亦称世间法,世上凡事凡物,都有它们的界限,故名世界;世是时间过程,间是空间位置,故名世间。由此可知,人有生命..
种福有福
种福有福世间人心动,爱著福果报,而不好福因,求有不求灭。《大智度论卷一摩诃般若波罗蜜初品如是我闻一时》一般愚人只愿望得豆得瓜,而不想去种豆种瓜,只想要享福而不愿去种福。《大智度论》这个偈子把众生的愚昧倒置,很明确地点了出来。世间人心动,为什么动呢?因为有贪爱幸..
超越两边
超越两边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法华经卷一方便品》佛陀虽然讲说涅槃寂灭之法,但也不等于是什么都没有,因为一切现象本来就未离开涅槃的寂灭相。这个偈子,把不动的真实相与一切现象的虚幻相,不即不离、不一不异的本质,提纲挈领了。此偈纠正了一般..
差别平等
差别平等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合。《法华经卷三药草喻品》佛陀说法,视一切众生平等无差别,就像下雨,一味平等遍布大地,但跟着众生根性有别,所感触感染到的法益也各不合。佛陀说法,都是为要我们众生提议大菩提心和大悲愿心,所以佛陀平等普度一切众生,平等普..
念念成功
念念成功若人狼藉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偈子说,假如有人,心念狼藉,到了寺院里,以恭敬心称念佛的圣号,便已成就佛道。果真有这么大的感化吗?这是因为只要有一个念头是跟成佛的前提响应,就是成就了佛道;从第一步踏出开始,一向到成佛..
真人无垢
真人无垢不怒如地,不动如山;真人无垢,死活世绝。《法句经卷上罗汉品》这偈子中的真人,能够不怒、不动,也无死活之忧,乃跟中国道家所说的真人,不太一样。道家的真人是修真得道之人,得寰宇之道者谓真人,长生不老、成仙登仙者称为真人,这是道家理想中的仙人,故关尹、老子、..
缘起成佛
缘起成佛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因为诸佛的福德与聪明已经具足,知道一切现象皆无不变的自性,故也明白众生心中的成佛种子,是从人缘而产生,只要人缘具备,每一个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佛说独一的佛乘。这个偈子的重点在缘起二..
转苦为乐
转苦为乐薄德少福人,众苦所强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这是说,薄德少福的人有很多忧?,他们所持的邪见,多得像是密林,有的执有,有的执无,这些邪见,都可能导致许多的烦恼和苦楚。有福有德的人,可在任何情况下,能屈能伸,阁下逢源,无比安闲。知见..
最高的聪明
最高的聪明行者舍诸法,亦不依止慧,亦无所分别,是为决定智。《大智度论卷四十五释大肃静品》此偈是说,一小我若能不执著各种现象,也不执著聪明的追求,在贰心目中,也不分别诸法的现象和聪明的功用,达到这种境界他就是有了最高聪明的人。行者是指修行菩萨道的人,是以无我的聪..
七佛通诫
七佛通诫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法句经卷下述佛品》偈子相当通俗。唐朝鸟窠道林禅师说它三岁儿童虽道得,可惜八十岁的老翁也做不到。实际上这四句话在很多经典中皆可看到,乃是有名的以前七佛通诫偈,这是以前的七位佛用来教诫学生们的话,亦可说这四句话已涵..
没有异端
没有异端般若是一法,佛说各种名;随诸众生力,为之立异字。《大智度论卷十八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此偈是说,般若聪明虽没有二相,佛却跟着对象及时地之不合,而以各类名称来称呼它,用不合的方法来介绍它。般若是一法,更深一层来看,般若之中不仅没有异端,也可以说,般若并无一..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我在十年前,谈到佛教现状,曾指出末法时期佛教存在十大弊端。十年过后,弊端越演越烈。所以,作为佛教徒,有必要知晓末法弊端,更需要清楚自身的责任及前进的方向。下面我结合佛教现状谈谈末法十大弊端。一、因缘恶劣众所周知,释迦..
舞蹈《千手观音》有何佛教背景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舞蹈《千手观音》有何佛教背景在佛教中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可以拯救众生于危难。千眼表示智慧无穷,可以普观世界,明察秋毫。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
进一步推动佛教慈善事业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进一步推动佛教慈善事业当今社会,贫富越来越悬殊,人们的种种私欲不断增长,使整个世界灾难频繁。我们作为佛陀的弟子,应当以佛教的慈悲精神为怀,积极投身到有益于民众的各种慈善事业中,努力利乐有情、造福社会,真正起到扶危济贫、赈灾救难的作用,从而进一..
缅甸男孩 一生出家三回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缅甸男孩一生出家三回缅甸小僧侣出家仪式我们在大金塔下拍摄时,人们正围绕着佛塔做各种佛教活动,一队打着佛教旗帜身着盛装的队伍开始鱼贯而入,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姑娘走在队伍的前面,围着大金塔顺时针行进,原来这是在举行剃度出家的仪式。缅甸的剃度一般有3种..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精舍之内。敷座而坐。有诸苾刍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围绕世尊。沉默合掌听佛所说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赞诸大声闻。能于佛法清净修持。而于自果皆具己德。汝等倾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次..
佛说三转法轮经
佛说三转法轮经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苾刍。此苦圣谛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汝等苾刍。此苦集苦灭顺苦灭道圣谛之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汝等苾刍。此苦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知。于所闻法。如理..
修忍辱不是叫人憋着
菩萨修行有六个窍门,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里所说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劲憋着。佛说的忍,实际是化解之意,先无前提地接收,然后将其化于无形。那么,怎么化呢?化当然是需要前提的,那就是聪明。而聪明,就是清楚明了事物的本质。首先,别人找你麻烦、对..
楞严咒修持仪轨
大佛顶首楞严咒修持仪轨一、持咒前,须先诵以下几个真言(念法界真言、清净真言、三坛真言各七遍)若你不会手印,密部里有三个咒亦随念成坛。这三个咒每一个都念七遍也能三密响应。念咒前先念这三个咒也是最好的。(念净身业、口业、意业真言,安地盘真言各三遍.)念净业真言是为..
五浊恶世是什么意思?是哪五浊?
五浊恶世是什么意思?五浊是哪五浊?五浊恶世,也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娑婆世界)有五种浊恶,等于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具有这五种众生生计状态的时空,谓之为五浊恶世。「劫浊」人寿本来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
《信心铭》释义
禅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铭》,在禅宗史上,一向占领很重要的地位,古有禅师教人,每晨诵《信心铭》,把《信心铭》算作早课来诵。《信心铭》,表达了传统禅宗的修行理念与方法,提示了禅门不二(一亦不守)的修持。阅读之下,令人有一种原来如是的感触感染,认为轻松、舒适。禅宗的这..
【法事】仪轨是如何的?佛教法事活动包括哪些?
法事(佛教解释)法事,在佛教中是指供佛、礼忏、打醮、修斋等宗教法会、典礼。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傍边,有的是自我悔过的方法,如忏摩;有的是经群众附议经由者,如布萨;有的是对群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甚至到..
念大悲咒半年,灵验事宜无数
我是一个四十一岁的中年人,世居台南新化,我从没有接触过佛教,也谈不上有何宗教崇奉。在民国六十二年秋患上遗精病,虽然我懂得一些中医药,可是怎么治也治不好这种病。正在烦恼中,在一地候车往他地时,路边有一间旧书店,有时发清楚明了一本大乘精舍印经会的大悲咒,花了十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