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基本教法――慈悲和智慧。智慧就其消极面而言,是内观透视所有现象的本质,并且导至内心的平衡稳定。慈悲和爱人则是智慧的积极面,它们是对佛法和自然法则深刻体悟之后,在这世间的流露和展现。◎修行应强调培育内观,使慈悲随著内观的体验而自然流露。直接体悟到无常,不..
烦恼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93)什么是正法?
上师教言集:什么是正法?对众生发菩提心,改变自己内在的烦恼习气。闻思修佛法也是为了这两个,只要走在这条道路上就是在修行正法。菩提心很重要,如果像对待世间职业一般去行善,也没有发菩提心,就没有太大的意思,做这些也不会让你成佛。学习正法,也要先做好自己。我们对每个..
信愿法师:二种深信在讲信心,正定之业在讲称名(二)
上面所举的两处眼目、两处心要,文虽有二,共明一理,一理即是信弥陀本愿的救度,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本愿的名号,也就是全部生命顶戴南无阿弥陀佛的救度,生命与阿弥陀佛共一体。这就是真实信心念佛的行者。一般的人念佛,对六字洪名的信仰、信心,总是比较薄弱,所以,在此我也要以..
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文/宏海法师持午我想如果持得如法的话不会影响身体,有时候持午的重要意义就是要淡,把食欲淡下来,自然我们的其他烦恼就跟着淡下来。有的人怕下午饿,中午就拼命的吃,这样就容易把胃从两个极端搞坏,我在不懂事的时候也吃过这个亏,我认为持午还是有功德的,当然视你的具体生活..
对疾病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文/学诚法师面对疾病,既不能轻忽逃避、讳疾忌医,又不能过分担忧执著,整天牵挂着身体。修行人以病为师,能更精进的修行。人常说,有什么想不开的事,到医院看看,就都想开了。因为病苦、死苦能够让人从迷障中清醒过来,让我们见到生命的真面目,提醒我们做最有意义的事,少在鸡..
不要把佛法当“魔法”看待
文/学诚法师佛陀自己也曾经示现病相。要完整理解佛经中提到的功德利益,理解业果的道理,而不是把佛法当“魔法”来看待。生病有很多因缘,有的是四大不调,有的是前世业报所感等,致病因缘不同,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至心念佛可以净化烦恼、增长福报、消除业障,因缘和合..
修心的重要性
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心异则千差竞起,心平则法界坦然;心凡则散毒萦缠,心圣则六通自在;心空则一道清净,心有则万境纵横。——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下【注释】心能引导我们成佛,心也能使我们成为凡夫,心能为我们建造殊胜之地,也能让我们深陷地..
菩萨的极简修炼手册
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悉已清静,永离盖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念总持,辩才不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注释】降伏怨憎这个心魔,认清各种不正确的学说,不被它们干扰,得到清凉平静,永远摆脱各种..
用恭敬三宝的心对待身边的人
文/学诚法师那我们首先对三宝的恭敬、承事、信心培养起来之后,对同行善友自然比较容易。因为佛不会说话,法也不会开口,也是不会说话。那么僧,毕竟距离也很远,也很少能够在一起,你所接触的、或者说你见面的法师,毕竟是少数、个别的,你这些同行善友、同学同参,经常会在一起..
不要把师父当作倒苦水的“垃圾桶”
文/寂相法师处于娑婆世界,五浊世间,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免疫力或者承担的工作超过了自己的免疫力,你是不是会被感染?比如我们发愿利益一切众生,想为众生治病,可是自己免疫力不够,结果反而感染了更多疾病。我现在想想,出家师父们其实扮演着一个“垃圾桶”的角色,家..
超度法会度的是谁?
文/慧律法师对于把祖先集中起来,写牌位送到某个地方去超度,站在慎终追远、站在儒家孝敬的角度,也不算是坏事。我们中国人讲求孝道,这个算是有点孝心,也不方便说是不对,或者说是批评,这样说不过去。而佛教的根本精神不在这个地方,法会的超度,重点在度活人。十方三世一切佛..
佛教八大菩萨的来历
八大菩萨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出自《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八大菩萨之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西方三圣之一,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计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将小乘的俱舍归入法相宗,成实归入空宗,故一般只提八宗)。大乘八宗,其中慈恩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
修炼一颗清净心
1古语有云: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世间法也靠清净心。众生在世间,如果心清净,一定孝;心不清净,不孝。如果心清净,一定尊敬长上;如果心不清净,则目无长尊。不知敬人,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亵渎。心清净的一个含义就是“不可测、无障碍”。想要完全驱除外界..
烦恼:慢与骄
慢,慢烦恼,所谓慢就是,心跟他人作比较之后高举,把自己抬高了这叫做慢。一、拿自己和他人作比较衡量,叫做较量。在较量之后就认为我各方面都胜过他,得到这样的结论,首先先较量先作比较,比较之后我比你殊胜,并且心高举。二者以己校量于他,谓我相似心生高举。这就是胜慢。二..
四皈依
第一种依就是法,法才是我们的依,法才是我们的凭仗,依止法不能够依止众生,这句话就是依法不依人的意思,就是这样依法不依人,这是第一种依。二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不是我们的依止处,而是要依止语言文字所表示的道理,它所表示的义,假设单靠语言文字那不行,它只是一个符号而..
你学佛的心态正确吗?
很多初学者、初皈依者,祈求的是健康、聪明、平安、升官、发财等世间的福报;稍有一点正知正念的人知道要求解脱、求佛果,但这同样是有所求,而且是为自己:“我要解脱,我要获得佛的果位。我解脱了、成佛了,就再也不烦恼、不痛苦了,再也不会遭遇灾难了。成佛以后就有广大..
你无处不在修行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
佛陀告诉我们“孝顺父母”的福德
一、佛说: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第二种是众生恩,第三种是国王恩,第四种是三宝恩,这四种恩,每个众生都承受等量。二、佛说:母亲对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来说也说不完。妈妈思念孩子,没有什么比得上。从怀孕开始十个月,行住坐卧受苦恼却不..
你能听懂“正话反说”吗?
有一位企业家到寺院里倾诉自己的苦闷,家里的老母亲因病卧床,每天在家里心情不好,骂人,谁劝都不行。想让她念佛,她也坚持不念。做儿女的想孝顺她,但是老人不近情理,性情暴躁,自己作为儿子都难以忍受,再加上媳,家里就没法安生了。想孝顺又做不到,偶尔就会和母亲争执几句,..
多一分禅心,少一分烦恼
清觉禅寺的心明禅师,悟性很高,感应灵敏,对禅对世间万象有另一种觉察和体悟。他脸上的微笑,如轻风拂面,带一种详和,带一种端庄,自有一番空灵净透,梦幻宁静。惊蛰那天,心明禅师一人在寺庙后院参禅,春日午后的太阳温暖地洒下来,他一脸笑意。一位愁颜不展的信徒刚好路经此处..
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才慢慢恢复正常。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一个能控制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强大。从前,在一个水池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他和来这里喝水的两只..
肉眼是什么意思?
肉眼是什么意思?肉眼,五眼之一,是凡夫的眼睛,也就是人眼,肉眼能看见物质世界,我们一切的感觉、知觉,都经由它而来。凡夫经由父母所生的肉眼,能见的距离、范围相当有限。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
开光的佛像才灵?这才是真正的“开光”
编者按:一直以来,人们对开光有着顽固的、强烈的误解,以为开光就灵,是不是这样?答案是不一定。那为什么要开光?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说:因为开光可以作为信仰、作为学佛的下手处。从佛菩萨的角度来讲,开光是一种方便,因为他已经完全地醒来,完全地不执著,完全地利益众..
什么是实相、无明?什么叫“直心是道场”?
什么是实相?什么是无明?什么叫“直心是道场”?这里提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实相?什么是无明?这个只要查佛学辞典,或者上百度搜索,都可以有所了解,这是佛教的通途名相。文字上虽然很容易查到答案,但要究竟理解的话,那不是我们迷惑凡夫的境界。什么是实相?所谓实相..
顶生王是谁?顶生王的故事
顶生王是谁?顶生王是过去的一位转轮圣王,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因为他是自乌逋沙他王顶上的肉疱而生,所以名为顶生。当时,顶生王拥有非常大的福德和威望,他帅军征服了四大部洲,又上升三十三天,与忉利天主平起平坐。但最终因为对五欲之乐贪得无厌,又堕落下来重病而死。释迦..
常起 恚的婆持加生病无人照料,慈悲佛陀除之苦痛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 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城中有一长者,名叫婆持加,他常起 恚,乱发脾气,所以没有人喜欢亲近他。不过,婆持加却对外道非常地崇信与恭敬。后来,婆持加生了一场重病,没有人愿意来探视他,照顾他的饮食、汤药。婆持加奄奄一息地躺在床榻上,心想:“若有人能..
怨亲平等
星云大师宽心:怨亲平等佛经上记载的常不轻菩萨,每当外道以恶言相向、棍棒瓦石加之时,他仍然会以恭谨诚恳的态度回答说:“我不敢轻慢你们,你们将来会成为正等正觉,你们都是未来的佛陀。”常不轻菩萨有这种忍辱精神,有极其宽博的心量来包容,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诚于..
心内的般若
星云大师宽心:心内的般若八指头陀寄禅长老幼年没有读过书,一日过洞庭湖,在船头上脱口而出一句妙诗“洞庭波送一僧来”,众人皆惊叹。这句诗不但有文学的韵味,而且富有禅机。寄禅长老没有上过学,怎么能作出这样的好诗呢?这就是从心内而来的般若智能。心内的世界灿烂..
道德的光辉
星云大师宽心:道德的光辉宋朝道楷大师得法后,大扬禅门宗风。一日,皇上遣使颁赠紫衣,赐号定照禅师。大师表辞不受。皇上复令开封府尹李孝寿亲至大师处,表达朝廷褒奖之意,大师亦不领受。因此触怒皇上,交州官收押。州官知道大师仁厚忠诚,悄声问道:“大师身体虚弱,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