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

禅者之意不在茶

茶和禅的关系从来都是十分密切的。茶最早的时候就是作为一种能帮助人修心静思的饮品出现,以茶助禅,进而有了“禅茶一味”的说法。君子之交,身和同住,身业清净,一同品茶修行;口和无诤,不妄语、说诚语,一同谦和待人;意和同悦,持精进心、一同坦荡面对;戒和同修,..

当别人嘲笑你吃素时

网友:师父,我是皈依的居士,长期吃素却总是被身边的人嘲笑,是把他们当做耳边风减少交往,还是应该怎么样去做呢?曙提法师:首先,我不知道这位网友您皈依的仪轨上面有没有要求你持戒,如果你受持五戒了就不要杀生了,所以皈依最主要的是发菩提心,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用修行打破颜值定律

文/弘庵法师这个话题在这个时代比较现实,现在人人都是向外求,执着于外相的美丑,以貌取人。不仅以貌取人,还以外在的种种物质价值来取舍。比如说,唐朝时期的审美观——以胖为美,到了今天这个时代——以瘦为美。可见人的审美观是不定的,流行风尚是不定的..

这些日常用语都出自佛教

【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

《西游记》中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在《西游记》第12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中描写,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来到东土大唐,得知唐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水陆大会,便化作一僧人,卖袈裟和锡仗。唐太宗计划买下袈裟和锡仗,给正在讲经的玄奘和尚。菩萨说,贫僧有愿在前,果有敬重三宝,见..

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文/星云大师「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由这简单的两句话,就可以了解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为我国民间所普遍崇信。尤其是观世音菩萨的圣像金容,在都市、村庄、船上,差不多有人烟的地方,都有人供奉,更可见观世音菩萨与我们人间的因缘,的确非常深厚。观世音菩萨因为「闻声救..

佛教几位常见菩萨的精神内涵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妙江大和尚(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文/妙江法师佛教是倡导和平、致力和平的宗教。佛教以智慧的教义,始终高举慈悲平等、净化人心、反对杀戮旗帜,一直推动人类和平相处、和谐共存,消除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佛教经文卷帙浩繁、教义众多。大..

这样交朋友不会出错

跟众生交往的时候,要保持适度。既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对他们有怨恨。所谓不能过度亲密,是指不能以贪爱心去接触。所谓不能有怨恨,是指不能舍弃众生。我们应该以慈心和悲心跟他们接触,保持适度。放下一切众生是智慧,不放弃一个众生是慈悲。既不是贪爱,也不是舍弃。若是有智慧..

佛教认为的孝顺是怎样的?

父母的恩德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财、物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使之解脱..

烦恼来源于放不下

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你在乎的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弃的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分担别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自己的温暖,可以得到别人温暖的馈赠。这就是爱的神奇力量。放不下、心底无爱、闲得无聊,这些都是..

佛从哪里来?佛到哪里去?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顺宗皇帝不以为然..

做一个最没有用的人

记得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组团去参访广钦老和尚。在进去之前,有一位同学一心想要和广钦老和尚“辩”。一进门,尚末开口,广钦老和尚就对他说:“你不要说,先听我说,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辩论不好!”这位同学一听,吓得不敢出声,他心想:“我在想什么,广钦老和尚..

淡泊名利,才能活得自在

生活中,人们的烦恼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欲望,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名与利。有的人为此奔波了一生,却苦恼了一生;而有的人对此漠不关心,反而轻松快乐了一生。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伯在老街上经营一家茶馆,他从不站在门口吆喝着招揽客人,而是坐在茶馆中,听着半导体广播..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开世间的一切;若起恶念则人生方向就会偏差,因此产生了烦恼。有一次,佛陀来到一个小镇说法,有位富翁也和镇上的许多人一样,虔诚地聆听佛陀宣说人生的真理;听完之后,他便向佛陀请示:「听了您的教诲,知道心要时时保持平静,..

皆因绳未断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老禅者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

高僧大德开示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莲池大师曰: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

末法时代,大圆满法和净土法门具有殊胜加持

末法时代,大圆满法和净土法门具有殊胜加持在末法时代,大圆满法和净土法门具有殊胜加持,对无数众生来讲,它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法门。我相信,长期研习佛法且有多年闻思修行经验的人,都能认同这种观点。上师如意宝曾说:“我们应在一辈子当中不断修行,但修行一定要抓住重点:在..

印光法师:欲生净土为何不可存“但求不堕恶道即已”之念?(269-271)

269、欲生净土为何不可存“但求不堕恶道即已”之念?此念不可萌于心,形于口与笔。若有此念,便不得往生。至汝先说但求不堕恶道即已,此言千万不可萌于心,形于口与笔。若有此念,便不得往生。往生全仗决定信愿,存此念,即无决定求生之心。有决定不生之心,其害非小。净土宗旨已失..

化永法师:再说烦恼

朋友们,遇烦恼心里是很难过。就算是菩萨来,在烦恼中那种“难过”的觉受也亦复如是,没有说菩萨遇到烦恼了他心里还很欢喜的――看过《观音传奇吗》?观音菩萨在苦难中她流过多少泪啊,菩萨的眼泪是为众生而流啊,菩萨想到我们愚痴、想到我们不知因果,我们的未来会从苦入苦啊,而..

梦参老和尚:八万四千个法门怎么来的?

梦参老和尚在你的生活当中要这样锻炼,你的烦恼就会逐渐减轻,待人处事不要严格要求别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大悲心,增长自己的智慧,这样子才能渐渐的入。入什么呢?入佛所教导我们的法,但是我们最初掌握这个方法的时候,他有很多的跑道,八万四千都算少,我们不是常..

佛弟子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弥勒菩萨信仰大约在宋朝时形成。弥勒菩萨不仅出现在各大寺院丛林中,特别是在山门前,笑容可掬,而且还被供养于很多家庭、单位。即便是心情郁闷、满腹忧虑的人,见到笑呵呵的弥勒菩萨,也会放下烦恼,满心欢喜。弥勒菩萨受到..

不要让手淫毁了孩子前途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色字头上一把刀。虽说,食色性也,然而沉迷色情网络,寻找短暂的感官愉悦,会毁掉你的大好前程,让你永远活在暗无天日的阿鼻地狱。色情,真的害人不浅,它让人萎靡不振、整天浑浑噩噩,让人孤僻畏光,让人变得麻木、颓废,缺乏自信,变得没有斗志,没有进..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十四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修行有四种:披甲修行、趋入修行、资粮修行以及定生修行。披甲修行,主要是心里有决心,不仅仅是心里的决心,但以决心为主。趋入修行主要指行为..

达真堪布:轮回和涅,佛和凡夫,都是一瞬间、一转念的事

我们作为修行人,任何时候都要坚强,再穷也不能放弃修行。即使经常受到别人的欺侮,也不能舍弃佛法;即使患有重大疾病的时候,也不能舍弃佛法;即使魔力再大也不能舍弃修行;即使有病障、魔障,生活贫穷,经常受人欺侮,也不能舍弃众生。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灰心退步,更应该坚强,更..

嘎玛仁波切:只有时时观修无常,才算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生命是无常的,对现在红尘中一切都吉祥顺利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有太大感觉,而我每天看别人给我发的信息,就能有很深的感触。我的圈子比你们大一些,经常联系的可能就有几千人,每天都有很多人发信息给我倾诉,希望得到开示与加持。有一天,我做了一个统计,把这天给我发信息的人大..

净土法门:如来大,还是佛大?

如来的『十号』,这十种号是通称,任何一尊佛他都具这十个号。这十个号是佛的智慧德能上建立的。十号当中,这里只举两条,举了一个『如来』,举了一个『佛』。十号是佛学常识,我们简单的讲一讲。第一个是「如来」。如来这两个字的解释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解释就是:「今佛如同古..

为什么要念诵观世音菩萨心咒

弟子问:上师,为什么我们这个传承特别强调要多念诵观世音菩萨心咒呢?上师答:我们都知道,在众多心咒当中,五明佛学院比较着重金刚萨心咒,可以忏悔、清净业障;有些地方比较着重莲花生大师心咒,可以遣除一切违缘;有些地方比较着重文殊菩萨心咒,可以增长智慧。但为什么我们这个..

人间天:如何承接佛陀赠与的无量福德?

经文常常说佛是两足尊,最常说的就是智慧和福德这二足了,也就是智慧是一只脚,福德是另外一只脚。“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这个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修慧呢,往往还是老套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以戒定慧三学得般若智慧;修福呢,往往也偏向..

戒除邪淫,一定要依靠的四种力量

第一是痛苦的力量。人之所以沉迷在邪淫中,因为邪淫给人带来很大的快感,而且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快感会给自己的未来埋下灾难。等到诸事不顺时,如果没有从中觉醒过来,就会怨天尤人。能接触到佛法并且相信佛法的师兄,真是有很大的福报,因为人生的改变就要从明了因果、深..

戒除邪淫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现在我们来说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间的男女关系,一切不受法律认定的,都称为邪淫。佛陀制戒是允许在家弟子,正式夫妻间正常生活,但是禁止非夫妻关系的生活,以免社会造成不安以及教团的复杂,这是佛陀当时制定的。如果大家按照这规律的话,那么社会就不会有桃色纠纷的问题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