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着魔。若不与汝说破,恐汝以此为好念头,妄想日日增长,必定着魔无疑。纵令心净妄伏,亦不可心生欢喜,对人自夸。有一分就说有..
净土
净土法门:遇到这个法门真的是无比的幸运
十法界是一场梦,梦幻泡影,梦醒了,生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土是佛土,是法身佛所现的,报身佛所住的,是法身现的,住在那 是报身不是法身,法身没有相。诸位要知道,法身没有相,法身能现相,能现报身、能现应身、能现化身。所以法身是报、应、化叁身的本体,都是从法身变现出来的,..
净土法门:念佛到这个程度,可以自在往生
这天台大师,智者大师讲六种佛。六种佛是讲一个人,从理、从事,从开始到证得究竟圆满,六个阶段。理是大家都有的,是平等的,事不平等。名字是有名无实,学佛学得不像,烦恼习气完全在,真的叫有名无实。真正修戒律,严格持戒,认真学经教,这才叫观行位,观行是真干。观行位的时..
净土法门:佛是怎样加持我们的?
佛怎么加持的?佛是用经教来加持我们,我们依教奉行,这就得佛力加持。这个道理大家要清楚,决不是你每天去供养佛,在佛菩萨面前念经,天天去祷告,香花水果供养,佛菩萨就保佑你、加持你,没有那回事情。天天求佛菩萨保佑你升官,保佑你发财,保佑你得这个、得那个,完全是贪 痴。..
净土法门:答疑解惑
问:出家人是否仍应孝养父母?剃度师父不喜欢徒弟接近俗家亲人,希望一心念佛。但为孝养父母,弟子仍时常接近他们,因此常令家师生烦恼,仰求老和尚开示。答:请你的师父要再开明一些,要提倡孝道,要救这个社会。现在世间人不知道孝顺父母,能够有一个人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这个..
净土法门:修行人几乎都会遇到魔障,魔障从哪里来
1.何谓福报?如何获得?人能修福,即使不是净福,也得世间的福报。我们中国人常常祝福人家「五福临门」,这是很吉利的赞叹。哪五福?第一长寿;第二富贵;第叁身体健康,没有疾病、没有烦恼;第四好德,这在五福里面是修因,是指好善好德之人;第五考终命,命终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
净土法门:遇到讨厌的人是修平等觉的机会,不能远离
凡是人,皆须爱。特别对讨厌的人,这叫功夫,这叫真正用功,就是修止观,学看破,学放下。最讨厌的人、最看不惯的人,在这个地方修慈悲心、修平等觉,不能远离。讨厌的人远离他,你这一生没指望,提不上去,为什么?有这个机会来给你练习你不要,你拒绝了。所以顺境、逆境统是增上..
净土法门:关于附体为人看病的,问答集录
问:这是网路同修提出的疑问。我们这个地方有些信佛、学佛,甚至於受了菩萨戒的人,他们都有附体现象。附体时也讲善法、佛法,也教人吃素、念佛、做好事,还给信佛的人看病,说不要钱,给钱也收,周围总有些信众。就这个现象问一些问题,下面有六个问题。附体的人是正信吗?念佛能..
净土法门:关键时刻应念阿弥陀佛,还是念观世音菩萨
问:《无量寿经》第二十八章,「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这是经文)请问如发生车祸的一刹那,或地震被困的关键时刻,应念阿弥陀佛,还是念观世音菩萨?答:这个时候是紧急关头,没有长时间思考,遇到这个样状况的情形,没有第二个念头,念佛求生净土,..
净土法门:关于养小鬼的问答
问:末后一个问题,弟子任职的公司有人养鬼仔,请问如何把他送走?在公司工作的人总觉得害怕不自在,应如何处理?答:你们对养小鬼的人,希望他能够谅解,让公司大家人人能安心工作,请他到别的地方养,不要在公司养,这是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养小鬼的是不是公司老板?老板就比较麻烦..
净土法门:古时候的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不同?
问:下面第九个问题,他说以下有关教育的提问。第一个,请问古时候的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不同?答:有很大的不同。古时候的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中心,就是为主要的课程。现代的教育,这大家能看到的,从幼稚园就开始学,学什么?学竞争,这个就是完全不一样。伦理道德的教育是学礼让,..
净土法门:供水是每天最好都要换?
问:第二个问题说晚上不吃饭,只供一杯水行吗?答:供水是不能间断的,不是说到晚上才供。供水是每天最好都要换,在什么时候?早晨,每天早晨烧香的时候换水,中午不要换,晚上也不要换。水是表清净心的,也不是佛菩萨、鬼神喝的,不是的。佛菩萨面前供那个水是给自己看的,看到这杯..
信愿法师:《净土十疑论》之序文(一)
我们今天大家共同开始来研究《净土十疑论讲义》。有发经本给大家,大家是不是都有?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师父所写的这篇序文,在第一页,《净土十疑论》编注者序,请看第一行。《净土十疑论》一卷,一名《阿弥陀决十疑》、《天台十疑论》、《西方十疑》,简称《十疑论》,收于《大正藏..
信愿法师:唐朝高僧智圆法师开示(一)
【往生仗佛力】唐朝高僧智圆法师开示:求生净土者是假他力(一)下午藉着大家念佛共修的殊胜法缘,信愿继续来向大家报告《往生仗佛力》。前面我们已经探讨了四十六段文,下面从第四十七段文接下去看。第四十七段文是智圆法师所开示的法语,这段法语也只不过是三行而已。信愿认为智圆..
本源法师:自利利人,才是佛的本意
文钞原文:但既念佛求生西方。必须发慈悲心,行方便事。息贪 痴,戒杀盗淫,自利利人,方合佛意。否则心与佛背,感应道隔。但种来因,难获现果矣。――《印光法师文钞》?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白话译文:但是既然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必须要发起慈悲心,实行方便度化众生之事。..
净土四祖法照大师的故事
法照大师的净土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会念佛的理念中。五会念佛以《无量寿经》作理论基础。经云:“(诸宝树)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大师传示的五会念佛法是:第一会平声缓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二会平上声缓念南无阿弥陀佛..
这五种习气,你是不是样样都有?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就这样也要、那样也要,贪不到就发脾气了。第二种是 ,这个就是愚痴。碰到一点点不称心的事情你就发火,不能够忍耐一点。因为发了这种的 心,就要造无穷无尽的恶业。第三种是痴,你贪不到发嗔,就是愚痴。一点都不明白道理,是的也不晓得是,非的也是不晓得非..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小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又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仍虑他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伏望重示归径之方,俾脱沉沦之苦。师曰:善哉问也!凡一切人,命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
为什么到净土,不是去享受快乐的
诸位想想看,你为什么到净土去,不是去享受快乐的。你看《阿弥陀经》前半段,用快乐来引导你,七宝池、八功德水。但是你看到《阿弥陀经》中半段的时候,佛陀口气一转,“众生生者,皆是阿 跋致”,开始讲圣道的功德——往生是为了获得不退转!诸位,如果只为了..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来东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而是来求佛法的。传印长老作的《四季道情》中,讲到冬季时有几句话:雪花飘,腊八到,释迦牟尼早成道。世人但知粥好吃,不知佛法真奥妙。世间人都知道粥很好吃(“粥”代表世间一切物质上的享受,使人容易沉迷进去..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
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土。对这个净土的类别的这种判别呀,也是自古以来净土理论家所讨论一个主要问题之一,西方净土是事相上的土呢?还是本体上的这种实报庄严土呢?甚至还是什么化城呐?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善导大师在这里非常明确地指出西方极乐世界属于报土,实报庄严土,阿弥陀..
中品往生的法持比丘
在我们这个世间,有很多比丘往生者是属于中品往生的,我们来举一个,宋代有位比丘叫法持,他相信净土法门,修净土忏都修了三年,曾经燃两个指,燃指供佛。那么他受过比丘戒,然而他还增受戒法,就是讲加法,再重新受一次,说明他是对戒律的尊重。因为比丘通过登坛白四羯磨的这个过..
孝顺父母竟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福德!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1、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2、母亲对我..
奇迹:双目失明一心念佛成就肉身菩萨!
现代念佛人的奇迹:双目失明一心念佛成就肉身不坏!这是发生在浙江省岱山县衢山镇法华禅院的一件真实奇事。法华禅院的厚存老法师,一生修行以念佛为主,2009年12月示现小病,安详示寂,圆寂四年后开龛,惊现肉身不坏。厚存法师生于1928年,岱山县衢山镇鼠浪村人,俗名金彩利,三岁..
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简称往生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焚香跪拜佛像,合掌念诵此咒,日夜各二十一遍,能灭五逆、十恶、谤法等重罪。诚心念此咒,阿弥陀佛常在头上保佑,怨家不能伤害,可享安乐之福。最大效用:佛光普照,事事顺利,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传承不能圆满,是否都不要听了?
问:有些课不能圆满传承,是不是最好都不要听了?索达吉堪布答:我们有一部分人是一直跟着圆满传承的;有一部分虽然传承不能圆满,但是会尽量地去听;有些人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哎呀,我传承不能圆满的,所以最好不要听了。”他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呢?——..
一个人的成就常常是以前多次发愿的结果
关于舍利子尊者为什么拥有殊胜的智慧,在《释迦牟尼佛广传》中有不同的说法:久远之前,胜伏如来出现于世。有一天如来与两大弟子及菩萨、梵天众眷属去皇宫化缘,途中遇到三个童子,这三个童子一见到佛陀立刻生起信心。一个童子提议说:“值遇了殊胜福田,我们应当尽心供养。”另外..
学习佛法就没精神,是业障太重?
在座的有些人,最近在学《净土教言》、《菩提道次第广论》,每个礼拜利用星期天来学习,有些人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到处给别人炫耀。实际上这没有什么,从整个人生的时间来观察,如果一个礼拜有一天,一年中也只有五十一天的学习时间,其余三百多天都在搞世间法。即使是这一天,很多..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持戒对修行很重要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圣严法师答:“一心不乱”这句话,出于《阿弥陀经》,在《遗教经》中也说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心不乱的意思是属于修定的法门之一,又称念佛三昧,或称般舟三昧,或称一行三昧。在晋译《华严经》卷四六《入法界品》中,列有..